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9 毫秒
1.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所研究员关纪新著,辽宁民族出版社出版的《老舍与满族文化》于2008年3月出版,全书27万字,是一本旨在对老舍这位满族文学作家其作品中艺术性的民族因素做深层次挖掘的专著。该书从“京师旗族的家庭出身对老舍的人文模塑”、“20世纪满族社会变迁对老舍民族心理的制约”、“满族伦理观念赋予老舍的精神烙印”、“故土难离,相知不弃——老舍的京旗及北京情结”、“老舍赖以托足的满族文化艺术沃壤”、“满人的语言天分与老舍的烹炼琢磨”、“老舍文学艺术之中的满族文化调式”和“老舍对满族及中华文化的忧思与自省”等八个方面对老舍这位现当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满族作家的作品中蕴含的民族特色进行了深入挖掘,并且将老舍及其作品价值放在了整个中华民族和世界文化的大环境下,从独特的角度分析了他超越民族和国家超越历史的文学艺术特质。老舍作品中对满族文学优良传统的继承发扬和开拓创新,作品包含的独特民族文化价值和多民族文化交流并存的反映等这些在过去没有深入系统探讨的问题都在本书中得以详尽阐述,是关纪新同志多年研究老舍及其作品的心血之著。《老舍与满族文化》出版@晓薇  相似文献   

2.
老舍戏剧“对话技巧”的奥秘兴茂满族剧作家老舍一生创作了各剧种(包括话剧、歌剧、歌舞剧和戏曲等)剧作30余部,不仅全部被搬上了舞台,有的还上了银屏幕。老舍结合自己的剧作实践,撰写了戏剧论文近百篇,其中戏剧语言专论文章10余篇。老舍真不愧为戏剧语言大师。...  相似文献   

3.
陈独秀是20世纪20年代前后中国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人物.老舍则是醉心于文学创作的青年作家.他们之间似乎不会有什么交集.即使抗日的烽火让他们流亡到了同一座城市——中国的战时首都重庆。然而,台静农先生珍藏的陈独秀致他的一百。四封简牍中,有五封提及了老舍。那么,陈独秀与老舍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4.
略论老舍作品中的满族文化气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杰出的民族作家老舍,这是新时期老舍研究给老舍做出的一个最新最准确的定义,的确,作为满族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老舍的作品从来就没有脱离过自己的民族出身和化归属,鲜明地体现了一个优秀的民族作家对本民族所有问题的思索和民族化精神的找寻。特定的写作背景决定了老舍作品除了主题上和时代合拍以外,更形成了独特的。北京化 满族化(旗人化)”的“京味儿”学艺术样式。  相似文献   

5.
田美丽 《满族研究》2006,(2):106-111
满族作家老舍创作中往往刻意淡化自己的民族身份,张扬爱国主义主题,与此同时,他运用多种方式为自己、为自己所属的民族进行辩护。主要采用的方式是:以阶级身份替代民族身份,达到与主流意识的和谐;从文化的角度来写国人,传递国家意识,稀释民族负罪感;借助描绘回民传达民族团结观念。老舍表达民族意识的独特方式与满族特定历史时期的公众形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老舍民族心理刍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纪新 《满族研究》2006,1(3):94-110
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辛亥革命其负面作用之一,是将满族与清朝廷视为一体,从而否定了满民族。满族社会变迁对于作为文化人与文学家的老舍其民族心理的形成及走势,构成了既潜在又具有某些决定性的制约,它或明确或隐约地作用于作家的文学活动。他一生关注和书写着北京及各地满族同胞的命运,描写虽未标明民族身份却又明显带有满人特征的形象,来为自己的民族洗辱辩诬。老舍既非政治家亦非哲人,他很难跳出本民族正在遭难的小圈子去“放眼大局”,却选择了与本民族民众同呼吸、共进退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让老舍民族心理备受折磨的,莫过于本民族被看成是个缺乏爱国精神、不乏卖国记录的民族,他用作品中的同胞形象更用自己爱国者的一贯行动,来显示本民族的爱国传统。满族文化人反感于民国时期的道德颠覆,将“洁身自好”确立为处世准则,老舍亦如此。为了让社会上重新认识满族,他在晚年创作中正大光明地状写满族。其笔下人物所述“我爱我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正是满族人带着自我临终关怀性质的“天问”。  相似文献   

7.
老舍先生是中国当代文化巨星之一,被誉为“人民艺术家”、“语言大师”、“幽默大师”,其鲜明的创作个性和十分独特的艺术风格丰富了中国当代文学艺术宝库。他的文学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在语言的运用上追求俗白、清浅、结实有力、具有幽默化的风格,形成自己独特、充满魅力的语言风格,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成就和地位,无愧于“幽默大师”的称号。本文试图从老舍先生的作品本身出发,老舍的生平经历出发,探寻其语言的幽默艺术的特点、表现方式和形成原因,解构这种语言幽默艺术背后的深层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王学振 《满族研究》2007,(1):109-114
按照目前约定俗成的使用情况,汉语中的“民族”一词有着狭义和广义的不同含义,因而老舍与很多作家一样具有双重民族身份:他是一个旗人,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一员。老舍的民族身份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表现得异常突出:作为一个旗人,他的文学创作在题材、风格、语言等方面具有鲜明的满族文化特质;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他的文学创作表达了外抗强敌、内主团结的时代主题。  相似文献   

9.
老舍作品有多少著名满族作家老舍先生不但是位高产作家.而且是文艺方面的多面手。他一生著作有多少呢?现在已经整理出版的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已达千件之上,共约六百四十四万五千字,其中包括长篇小说十四部,二百四十四万字;中、短篇小说七十二部,六十六万字;话剧和...  相似文献   

10.
江娜 《湖南文史》2012,(6):27-27
抗战期间,冯玉祥对老舍的生活和经济给予了大力的援助,使老舍解除了后顾之忧,从而可以集中精力去进行抗战文艺的创作和组织工作。1937年11月20日,老舍抛妻别子,到达当时的抗日中心武汉。冯玉祥听说后,便派王向晨前来约请老舍。于是,12月17日老舍便搬到了武昌千户街冯玉祥办事处去居住。对于这段难忘的经历,老舍曾满怀深情地在文章中记述——  相似文献   

11.
1951年8月,开明书店出版了一部《老舍选集》。老舍为这部集子写了一篇自序,里面谈到自己早年创作短篇小说时,为什么只写下层社会小人物的悲惨命运,而不写他们的“如何革命”,列举了三点原因:一是对当时公式化概念化倾向严重的“革命文学”有些反感;二是自己只模糊地知道一点革命理论,“不敢用这一点理论去写革命的实际”;三是“我的一点文艺修养到底是来自阅读西洋古典文学,所以我总忘不了重视人物、语言、思想、结构、写景等各方面,而不专注意或偏重意思。”老舍所说的第三点原因很值得注意,它提示出了老舍与西方文学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老舍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创了京味小说,叶广芩是京味小说在新时期的继承者.他们都以雅俗结合的方式来写北京的人和事,展示地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但是,他们的作品也有不同之处,内容上有写平民生活和贵族生活的不同,视角上有远距离旁观与近距离审视的区别,艺术风格上有幽默、悲怆和凄婉动人的差别.从老舍到叶广芩,他们的创作既有承续性又有互补性,体现了京味小说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既有的老舍文化背景与思想资源的研究中,清末民初京旗文学这一直接连接到老舍创作的层面,尚未被研究者太多涉及到,本文拟在对以往研究的继承、借鉴和发展的基础之上,着手考察清末民初京旗小说与老舍的关系的群体、道德、白话三个层面,透视其与老舍创作的关联,以小观人.对于今日我们重新省思晚清以来直至当下的文化文学观念转型也不无裨益.作为一种文化传统,群体观念从京旗作家的自为的制度性体验和心理回避机制,到老舍那里融合了现代民族危机意识,升格为国家主义;京旗小说的平民道德极端主义包含着时代的断裂性感受以及回归传统的欲望,老舍接受了道德关注的视角,佐之以公民道德的内涵;在新旧文学的交战和递嬗之中,白话作为民间的言说方式,有着巨人而坚韧的生命力,老舍的文学从域外文化的视角径自铆接本土京旗小说的风绪,弥补了新文学革命在白话上天然的缺陷.京旗小说作为时代转型中方生速朽的文学现象,今日看来,不唯可做历史学、社会学、民俗学的佐证,同样在近现代文学自身发展的内在理路中也有其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据老舍先生的儿子舒乙在《一个京城旗人贫儿的辛亥经历》一文中讲,老舍先生在1949年以前,一直羞于承认自己是满族人,是因为他为清朝末年满族统治者的无能和腐败,以及对外的屈服和软弱而感到羞耻,不愿意承认和他们是同族。后来,溥仪对日本的投降和卖国更使他气愤和伤心,愈发不愿意说明自己的族籍,甚至不在自己的作品中明说哪一位主人公的身份是满人。  相似文献   

15.
张宏图 《满族研究》2007,(1):115-120
长久以来人们始终认为《茶馆》有较强的政治色彩,是在批判旧社会,兼有对优秀文化的凭吊。其实,老舍是以凭吊为主要目的,附会了一些政治目的的。从作者的用意来说,是在凭吊满族衰落的历史,为传统文化的消失谱写挽歌。充分体现出其浓重的满族情结和对民族文化的诉求。  相似文献   

16.
满族文学是由满族及其先人共同创作的文学,包括肃慎文学、挹娄文学、勿吉文学、靺鞨文学、女真文学、满洲文学.今天的满族文学源于先人文学,在继承了先人文学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了自己的文学.满族文学是整个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曹雪芹、纳兰性德、文康、顾太清、老舍、舒群、端木蕻良等作家,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7.
《纵横》1999,(1)
30老舍(左1)、刘开渠(左2)‘陈半丁(左5)、胡絮青(左6)向齐白石祝酒50年代末于北京寓所一九五一年,老舍因创作^龙须沟v=I宋获北京市人民政府颁发的i|人民艺术家lI奖状一九四九年二月三日.朋友们祝贺老舍一二排左三一五十寿辰一九六四年,去北京郊区农村体验生活。有时独自到村外小路上散步名人像册:老舍  相似文献   

18.
舒乙 《纵横》2011,(5):55-56
老舍(1899--1966),满族,北京人。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曾任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1918年老舍从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市南开中学语文教师。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其问创作了长篇讽刺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日》、《二马》。  相似文献   

19.
老舍与《茶馆》〔摘录〕──纪念老舍诞辰95周年赵起扬【编者按】:为纪念老舍诞辰95周年,本刊特从赵起扬的“征求意见稿”中摘成此文。因未及与作者商酌,其正副标题均为编者改加。那是1957年春天,老舍先生把他新创作的一部歌颂新宪法的四幕六场话剧交给北京人...  相似文献   

20.
人们都知道,老舍是一位誉满中外的著名小说家,早年在英国创作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以及后来的《猫城记》《牛天赐传》、《骆驼祥子》、《文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