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考古学界对长江中游地区的屈家岭文化与大溪文化关系问题展开了讨论。讨论的主要焦点是一些同志认为屈家岭文化是从大溪文化发展来的,也有些同志则认为屈家岭文化不是从大溪文化发展而来,它与大溪文化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关系。还有些同志认为屈家岭文化是由仰韶文化发展而来。笔者根据已发表的部分有关资料和近几年在长江中游地区工作中所接触到的有关资料,就屈家岭文化与大溪文化关系的讨论中涉及到的某些问题,谈点个人一些不成熟  相似文献   

2.
张之恒同志在《江汉考古》1982年第一期发表了《试论大溪文化》一文(以下简称张文),对大溪文化的分布、分期、年代、社会性质、大溪文化与屈家岭文化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较系统地论述,读后颇有收益。但我对张文中关于大溪文化与屈家岭文化的关系问题有一点不同意见,想提出来与张之恒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3.
安乡划城岗遗址地处湘北,是大溪文化分布区内经发掘的重要新石器遗址之一。关于该遗址中一期遗存的文化性质,发掘报告认为属“屈家岭文化早期”,但考古学界一直有争议。近年来,随着大溪文化与屈家岭文化关系问题讨论的深入,论争各派逐渐都把讨论焦点集中到鄂西湘北地区是否存在屈家岭文化遗存,是否有屈家岭文化早期遗存叠压在大溪文化之上的地层关系这二点上,有些同志甚至认为,这二点应是解决两文化关系之争的关键。这样一来,划城岗中一期  相似文献   

4.
从新繁水观音遗址谈早期蜀文化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问题的提出为了探索“古蜀文化”我们还得从四川境内发现、发掘的一些比较重要的遗址或遗迹中去求得线索。从目前考古资料的发掘看,在四川东部的巫山大溪发掘了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因为这种文化类型的遗址最早发现于巫山大溪,据目前已发表的考古简报及报告等刊物已定名为“大溪文化”。大溪文化的遗物仅仅在四川巫山县境内发现,从巫山逆江而上几乎没有发现过同类型的文化遗址,可是顺江而下在湖北的西部、湖南北部如红花套、屈家岭、江陵毛家山等地发掘的遗址多是与大溪文化同一类型的,值得注意的是大溪文化与屈家岭文化在地层上还有叠压关系。这种只在川东发现的“大溪  相似文献   

5.
关于屈家岭文化区、系、类型问题的初步分析(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二)屈家岭文化在中心区以外的区、系、类型分析自《京山屈家岭》把屈家岭遗址第二次发掘发现的“早期遗存”和“晚期遗存”都命名为“屈家岭文化”后,考古发现的广泛屈家岭文化遗存,经考古界广大学者的研究分析后都较一致地认识到屈家岭遗址的遗存是最典型的屈家岭文化遗存并认为屈家岭文化的中心地区应在今鄂中的“汉江东部地区”之后,屈家岭文化中心区以北原为仰韶文化的分布区,以西原为大溪文化的分布区和以东应是薛家岗文化的分布区,也将随着考古发掘资料的积累和研究而得到更多的共识:《发掘》的一系列考古发现和《成因》的进…  相似文献   

6.
《四川文物》2021,(4):30-42
屈家岭下层文化是以屈家岭第二次发掘的下层遗存及同类遗存为代表的文化,以鼎、簋、曲腹杯为核心器物组合。屈家岭下层文化分为四期,地区类型可分为汉东平原的屈家岭类型、鄂东南的放鹰台类型和澧阳平原及峡江地区的城头山类型。屈家岭下层文化形成后,向北、东南都有少量渗透,主要是向西、西南大规模扩张,与大溪文化发生了激烈的碰撞,在其一、二期时占据了汉西平原东部、澧阳平原及沅江中上游,大溪文化退出这些地区,收缩到汉西平原西部至三峡库区,完成了早、晚期转变。屈家岭下层文化三、四期时继续向西深入到三峡库区,大溪文化最终瓦解。  相似文献   

7.
屈家岭文化是分布在江汉平原的一种古代原始文化。它承袭大溪文化,历经了发展、繁荣等整个过程,最后转化为湖北龙山文化。屈家岭文化的彩陶纺轮、朱绘黑陶、蛋壳黑陶,以及陶器中的鼎、豆、壶、杯、碗等,独具一格,有别于其它的古代原始文化。最近几年在地处中原的河南省中部和南部仰韶文化,河南龙山文化分布地区不断发现屈家岭文化的遗存,为研究屈家岭文化和仰韶文化,河南龙山文化的关系问题,探讨中原和周围地区原始文化的交流问题,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8.
论大溪文化与其它原始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溪文化是我国长江中上游地区的一支新石器时代文化。据碳14测定的数据,大溪文化距今已有5700至5200年左右的历史。它略晚于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早于江汉地区的屈家岭文化,而与苏鲁地区的大汶口文化年代接近。根据目前发现的情况看,大溪文化主要分布在川东鄂西的长江沿岸。分布的大致范围是,西至川东的巫山县,东到湖北的监利,北达荆门的汉水以南,南抵湘北洞  相似文献   

9.
大溪文化彩陶在类型和装饰风格上既显示出与屈家岭文化、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等的联系,又显示出与川西、湖湘等周邻地区其他史前文化的联系,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化学组成分析和显微结构观察,揭示了宜昌地区大溪文化中堡岛、杨家湾和关庙山遗址彩陶的技术特征,指出其彩陶制作可能是聚落间的普遍产业,宜昌地区大溪文化彩陶由多个作坊制作,同一作坊生产的彩陶可能供多个聚落使用。对深化认识宜昌地区大溪文化内部互联互通、延续发展的机制,以及长江中游新石器文明演进的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宜昌地区发现夏商西周时期文化遗存多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以来,宜昌地区博物馆文物考古工作队对当阳、枝江,宜都、秭归等县进行认真的文物普查和初步试掘,到目前为止,已发现夏、商、西周时期的文化遗存二十处,从而填补了鄂西地区古文化在这段历史时期的缺环.宜昌地区地处鄂西,前几年出土了大量文物,证明了这里存在着大溪、屈家岭、季家湖等原始社会的历史文化和春秋战国及以后的历史文化,而原始社会与春秋战国之间约八百多  相似文献   

11.
《考古》一九八五年第七期发表了《屈家岭遗址下层及同类遗存文化性质讨论》一文。文章中认为屈家岭遗址下层文化遗存与大溪文化晚期遗存是同类遗存文化性质。前者包括朱家咀和放鹰台、钟祥六合遗址中层墓葬以黑陶为主的遗存。后者包括有湖北松滋桂花树遗址晚期墓葬,公安王家岗遗址第四层墓葬,枝江关庙山遗址第三层,湖南澧县三元宫遗址晚一期,澧县丁家岗遗址T_3晚期墓葬,安乡度家岗遗址墓葬,安乡划城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自然环境变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江中游地区彭头山文化时期为全新世大暖期初期的第一个适宜期。大溪文化开始时正处于大暖期的鼎盛时期 ,此时温热多雨。从大溪中期偏晚阶段开始 ,气候转冷 ,洪水位升高 ,江汉湖群扩张 ;到大溪文化晚期和屈家岭文化早期出现冷锋 ,并出现较高洪水位 ,云梦泽基本形成。屈家岭晚期至石家河文化早期气候重新变暖 ,降水增加 ,洪水位降低 ,湖群萎缩。从石家河文化中期偏晚开始 ,气候又开始恶化 ,气温下降 ,洪水频发 ,同时云梦泽再次扩张。新石器时代长江中游地区自然环境的变迁过程与其社会文化的发展轨迹之间存在着很强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3.
重庆峡江地区的四种新石器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重庆峡江地区 ,东起巫山西至江津。三峡工程上马以前 ,这一地区的考古工作一直比较薄弱。其中属于新石器时代的重要考古发现 ,只有瞿塘峡以东的巫山大溪遗址。而瞿塘峡以西地区 ,未见有十分明确的新石器时代考古方面的记述和认识。从1992年开始 ,配合三峡工程建设 ,学术界对重庆峡江地区的地下文物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调查和发掘。不仅新发现了一些新石器时代遗址 ,而且通过发掘获得了一批新的属于新石器时代的实物资料。纵观该地区十年来的考古发现和收获 ,我们认为除巫山大溪文化以外 ,重庆峡江地区新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遗存 ,应该代表了四种…  相似文献   

14.
白九江 《江汉考古》2003,1997(2):46-54
由于鄂西峡江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面貌复杂,对于该地区是否存在屈家岭化长期以来存在激烈的争论。本选取湖北宜昌中堡岛作为典型遗址入手,运用化因素分析法,对该遗址的新石器时代遗存材料进行了分析,区分出大溪、屈家岭、哨棚嘴三种化因素,并进而对三种化因素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其结论对于该地区相当于屈家岭化时代遗存的辨识和定性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5.
2007年6月至11月,为配合湖北省荆门220千伏南桥输变电站工程建设进行了龙王山新石器时代墓地考占发掘,发掘面积1700平方米,共发掘清理大溪文化至屈家岭文化时期的墓葬203座,出土器物逾万件,质地有陶器、玉器等。这批墓葬的规模及随葬品数量的多寡不一,显示当时的社会分化情况已十分明显,为研究长江中游地区史前时期大溪文化与屈家岭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史前文明进程提供了十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6.
院文清 《收藏家》2010,(7):51-57
石家河文化是长江中游地区继城背溪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地域性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考占学文化。在年代上相当于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和长江中下游的良渚文化,距今约三四千年。石家河文化因最先发现于湖北天门县石家河镇而命名。石家河文化的地域分布主要是在湖北和河南南部、湖南北部地区,其北端可至南阳盆地、西北到达汉水上游,  相似文献   

17.
《江汉考古》2021,(1):33-41
为配合屈家岭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于2020年上半年,对土地山遗址点东部坡地进行了考古发掘,揭露了一批屈家岭文化遗存,初步确认遗址点的文化内涵以屈家岭文化晚期为主,为进一步探索遗址点的性质及屈家岭遗址的整体布局提供了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8.
“大溪文化”在四川省巫山县大溪遗址首次得名后,近年来,相继在川东的鄂西地区乃至湘北洞庭湖附近陆续发现多处属于“大溪文化”遗存和含有“大溪文化”因素的遗址。经过考古发掘认为属于大溪文化性质或有此类文化因素的遗址除四川巫山大溪外,湖北宜都红花套,松滋桂花树,江陵毛家山,蔡家台,枝江关庙山,宜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湖北湖南在长江三峡两岸,江汉平原西南部,洞庭湖北岸又陆续发现了数以百计的大溪文化遗址.经过试掘和正式发掘的有十多处,发表了一批宝贵资料,在此基础上,人们开展了一些综合性和专题性的研究.如大溪文化与屈家岭文化、仰韶文化的关系,大溪文化社会性质,大溪文化分期等.其中对大溪文化分期问题有几种不同意见,从已发表的文章来看,有林向同志的三期说,何介钧同志的四期说,张之恒同志的五期说.这三种分期意见,不仅有粗分与细分之别,而且各期所归纳的遗址,包涵的内容,文化特征也不近同,甚至对大溪文化性质的认识也有差异.本文想以关庙山遗址分期为基础,与其它大溪文化遗址比较研究,来论述大溪文化分期(主要是从陶器方面分期),并分别对以上三种分期发表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作为参加大溪文化分期讨论的一种意见,以求教于同行们.  相似文献   

20.
三元宫遗址的史前遗存,是研究洞庭湖区乃至长江中游原始社会历史的珍贵资料。但是,由于三元官史前遗存的文化面貌与先前发现的屈家岭遗址、大溪遗址的文化内涵均有差异,因而对其文化属性的探讨出现了彼此牴牾的意见。近几年来,长江中游史前考古取得了可喜的收获,与三元宫各期遗存相同的文化类型大量的发现。对与此相关的文化属性的研究日趋广泛、深入,但仍众说纷纭,本文亦专此作些论证,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