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隐士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特征。它的产生极其复杂,有来自主观方面个人性情的原因,也有来自政治、经济、文化等客观因素。邦无道,或者改朝换代本应成为隐士得以产生的沃土,但有明一代的二百多年间,正史记载的隐士很少。即便如此,明朝的隐士还是在历史上划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2.
东汉时期的隐士并未完全脱离家庭而存在,相当一部分隐士仍旧保持着家庭生活,母子关系也成为了隐士们家庭生活中需要处理的重要关系。东汉的隐士往往以"孝子"形象示人,这不仅体现在对母亲的日常照料中,还表现在为母亲服丧守丧上。在处理继母子关系上,隐士的孝行更成为他们获取美名的重要因素。当隐士的母子关系与其他家庭关系尤其是夫妻关系发生冲突时,隐士们也往往会选择维护前者,母子关系甚至会影响到隐士的归隐。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古代,常有一些知识分子或避战乱或厌恶政治的黑暗、或官场失意、或沽名钓誉而隐居于青山秀水之间。这些人,被称作隐士。历史上著名的隐士颇不少。如至死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不肯受封,宁愿被火烧死的介子推,不为五斗米折腰、躬耕南山下的陶渊明等等。《新唐书...  相似文献   

4.
隐士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隐士文化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特色之一。隐士阶层的存在,既有大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与隐逸者个人的思想心理有关,也与儒道互补的文化气氛相联系。根据隐居的目的,古代隐士可分为淡泊型、抗议型、老庄型和清高型。隐士的存在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士大夫的人格心理等诸多方面产生很大影响,但隐士也有明哲保身而逃避现实的一面。  相似文献   

5.
张艺馨 《丝绸之路》2011,(12):72-73
陶渊明被誉为我国的第一位山水田园诗人。出生于落魄仕宦人家的他,自幼受到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思想的熏陶,性格中兼有"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两种不同的志趣。本文就其性格志趣、山水田园诗及隐士文化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6.
最近一个时期,隐士突然成为热门话题,某报纸曾以跟踪报道的形式予以重点关注,并称有5000名隐士隐居终南。看到报道后笔者很吃惊,同时也很困惑:今天终南山中还有隐士吗?如今事情已暂告一段落,笔者觉得很有必要就此问题进行一下商榷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前人们研究《楚辞》最常用的版本即是宋洪兴祖《楚辞补注》本,此本宋本不存,所存为明翻宋刻本。其中王逸《楚辞章句》,不论是序还是注都存在一定抵牾。这一点在《招隐士》作者及《招隐士小序》上反映尤其明显。本文拟从三种不同文献记载,对《招隐士》作者及王逸《招隐士小序》进行辨误,认为《文选集注》《招隐士小序》最近王逸小序原貌。  相似文献   

8.
隐士杨轲     
隐士杨轲雪潇十六国前后赵时,天水出了一位著名的隐士,他就是杨轲。《晋书·杨轲传》说他“少好《易》,长而不娶”。可见他的性格与秉赋之迥异于常人。由于他的学识既广博又精微,前来向他求学的徒弟超过百人,而他却只向不多的几个自己认为是精英的入室弟子亲自讲授。...  相似文献   

9.
笔者所言隐士,是指隐身于深山密林或雪山岩洞之中静坐苦行的僧侣。 在密宗盛行的雪域高原上,无论哪种教派的僧侣大都喜欢隐身修炼,力求悟得普渡众生之正道。但各自意依的佛仙及具体方式有别。格鲁派僧人隐居修炼,首先必须修去孽道,为了去除自身在前世或今生所造之孽,反复念诵赎罪经、祈祷经和百字经等三种经文各十  相似文献   

10.
论东汉隐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写道:“隐居岩穴之士,设为名高者,安归乎?归于富厚也。”将司马迁对隐士的这段精彩议论用于东汉,也是十分恰当的。东汉时代,由于政治经济结构的变化,豪强政治的发展,众多的文人儒士纷纷隐居不出,“设为名高”,这批隐士的最终目的当然还是为了步入仕途,“归于富厚”。这是东汉社会价值取向与社会风貌的集中反映。  相似文献   

11.
宋朝是中国文明的巅峰,由于统治者不断发展教育、完善科举取士制度而形成的崇尚文化的社会风气,使得隐士在社会中的地位较别朝有了很大的改观。在得到统治者的呼应后,隐士逐渐关心国是,为封建政权的巩固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得到了统治者的肯定。隐士开始成为封建政权中一个独立的阶层,遂开辟了中国隐逸文化发展中的一个新纪元。  相似文献   

12.
隐士的山林     
1700多年前,7位名士经常在河南云台山的一片幽静的竹林中聚会。他们开怀畅饮、放歌长啸、抚琴赋诗、谈玄论道,过着潇洒飘逸的生活。今天,我们是否可以在这里还原这种品格和生活?我曾经想过,谁能弄懂古代隐士的心理根据和生存方式。其实这是难以胜任的课题。过去和未来都一样,都是不可能穷尽的。中国文化里以儒家为核心的理学传统中,一直都伴随着老庄学说的潜行和延续,那些清高的人,桀骜不驯的人可能不说话,在历史上却享有相当的位置。陶渊明回家乡采菊被  相似文献   

13.
《山茶》2011,(6):64-91
1989年,美国人比尔·波特探访了西安南郊的“隐士天堂”终南山,写成《空谷幽兰:寻访当代中国隐士》一书书中所记,今天再看已是22年前的人事。  相似文献   

14.
被建筑家罗暂文称为“晚清第一园”的何园,是美丽而独特的。在最中国的园林里面,不时与西洋风邂逅:西洋玻璃,欧式壁炉,拱形门洞,百叶门窗…“这座独特园林的主人,却不是晚清改革的急先锋,而是追求传统理想的隐士。他们在中西台璧的扬州园林里,朝朝暮暮地生活,变得既坚持又变通。  相似文献   

15.
雪豹是美丽濒危的猫科动物,又名草豹、艾叶豹,因终年生活在雪线附近而得名。雪豹的豹骨、豹皮价格非常昂贵,人类不断的趋利捕杀使雪豹数量越来越少,再加上雪豹活动区域的特殊性,人们更是难得一睹尊容,因此雪豹又被称为“雪山隐士”。吉隆县境内有很多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最高的央然康日海拔7429米,有些高山终年积雪、人迹罕至,这些崇山峻岭为雪豹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6.
可怕的不是缺少自由,而是缺少对自由的渴望。——Isyunn(新浪网友)要么做个糊涂的混迹主流社会的人,要么做个清醒的隐士。当今的困惑郜是我们想不到如何解决的困惑,选择什么生活态度足我们能的。  相似文献   

17.
南朝之际南方隐逸文化持续发酵,形成了建康、武康、山阴、寻阳、江陵五大隐士分布中心。这种聚集于政治文化中心的格局分布,与移民南下及隐士自身的政治关心、文化追求密切相关。不仅如此,隐士往往崇尚自然、寄情山水。山居形式的形成,某种程度上是由于儒家"比德"山水自然观的影响。士人借助隐逸这种社会政治文化行为的表达,不但形塑了自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完美人格形象,也形塑了南方以名山为代表的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18.
四川盆地周边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早于成都平原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古蜀王国的先民可能由周边山地迁入,后来在成都平原建立了国家。三星堆二号器物坑出土了一批与山崇拜有关的遗物,反映了古蜀王国山崇拜的存在。鱼凫"田于湔山,忽得仙道",杜宇"升西山隐焉",都意味着其亡灵返回其起源地或早期居住地,从而揭示了古蜀人立祠祭山就是祭祀祖先的宗教信仰。  相似文献   

19.
2500多年前,一个英勇善战的少数民族部落,在云南的滇池—带迅速崛起。经过若干年的持续征战,他们兼并了周围许多小的部落,实力不断壮大,先后占领了今天的昆明、曲靖、玉溪、红河、楚雄和山的一部分地方,建立了一个以滇池为中心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这就是后来盛极—时的古代滇国。  相似文献   

20.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因“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愤然辞去彭泽县令的职务,隐居山林,开始了独善其身的隐士生涯。在后人的心目中,隐居后的陶渊明是一直过着“悠然见南山”般的快乐生活的。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联系他的身世再品味一下他的诗作,我们会发现答案是否定的。考察一下幼年的陶渊明,再看一下他那些并不是很出名的诗,我们就可以还原一个真实的陶渊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