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谷小明  陈团结 《中华遗产》2014,(12):126-144
隐士是爱山一族。而不同的隐士,偏爱不同的山。他们或栖息于终南等地,心在山林,眼观魏阙;或定居于庐山等处,开馆讲学,醉心学术;或在罗浮等洞天福地中,做起修道成仙的美梦。山,潜入隐士的灵魂,塑造着他们的志向与人生。  相似文献   

2.
《文史春秋》2009,(4):F0002-F0002
桂平西山洗石庵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南部,黔、郁、浔江三江交汇处的桂平市的西山风景名胜区内,是国务院确定的中国佛教重点寺院。西山是华南佛教名山,西山的佛教自唐代王山人归隐布山礼至今,一千多年来,素有高僧驻锡,是华南佛教活动重要场所。原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巨赞法师,香港佛教协会会长觉光法师都曾在此地常驻清修。  相似文献   

3.
蒋人和  瞿炼翻译 《山茶》2011,(11):96-103
南、北响堂山石窟以其庄严精美的佛教造像代表了6世纪中国北朝佛教艺术的最高水平。石窟在20世纪初遭到严重破坏,雕塑流失海外。美国芝加哥大学东亚艺术中心耗时八年,数字化复原了北响堂石窟南洞的原貌。  相似文献   

4.
响堂山石窟是我国石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代表北齐的时代风格。它上承魏风,下启隋唐,是石窟造像逐步汉化的一个重要过渡阶段。其间,虽然时间短暂,佛教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但此时开凿的响堂山石窟,却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塔形窟(龛)”就是绝好的例证。“塔形窟龛”是响堂山北齐窟龛的主要形式,它将佛教石窟、印度古塔及中国传统的木构建筑形式融为一体,这在我国石窟中实为少见。绝无仅有,是研究北朝建筑,中国古塔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5.
白尚礼 《丝绸之路》2011,(15):25-27
天下名山大川多矣,以"五台山"命名者,更是不胜枚举。提起五台山,或许人们会想起两座久负盛名的五台山,一座是雄踞中国佛教名山之首、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之一的山西忻州五台山,一座是号称"京东第一山"的天津蓟县东五台山。  相似文献   

6.
1、法门寺研究应该从中国佛教史入手扶风法门寺,是我国境内著名佛舍利供养圣地。在唐代,它与泗州普光王寺、代州五台和终南五台齐名,被尊为中国佛教“四大灵境”之一,曾以八次轰轰烈烈的迎佛骨盛举在唐王朝上层建筑领域扮演了重要角色,使佛舍利供养法门在中国达到极致,对中国佛教史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对这样一个重要寺院,在佛学界,除过汤用彤先生在《隋唐佛教史稿》一书中有注意外,长期以来几乎完全处于被忽视的位置,直到1987年法门寺塔地宫真身舍利及数千件唐宫秘宝被发现,情况才有较大改变。  相似文献   

7.
雾邑山佛教遗址在大邑县斜源镇的江源村境内,海拔1320米。以主殿白云庵古寺基为基点,方圆数华里残存有明清石牌坊、石照壁、石狮子、石塔、舍利塔、石室墓等。根据白云庵大殿两座石碑载:雾邑山佛教遗迹在明万历年间已具宏大规模,其佛教内涵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8.
游大峪     
殷帅帅 《神州》2011,(1):74
庚寅重阳,余偕同事游于大峪,登高有感,因有此文。大峪者,始名大义谷,位于终南北靡,东临库峪而西接白道,为"长安八峪"之一。峪者,山谷也;山地区域有山,有谷,隆起为山,低陷成谷,山、谷并存者,峪也。道尽峪口,有溪侧出,会节重九,游者甚众。目之所至,景明气爽空中有鹤,水清透明浅底无鱼。  相似文献   

9.
张巾易 《贵阳文史》2007,(1):F0004-F0004
贵阳黔灵山是中国西南佛教名山之一,有“黔南山第一山”之称,它以佛教文化和奇丽的自然景观为特色,是国家4A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相似文献   

10.
史飞翔 《文史月刊》2012,(11):50-52
借终南文化考察之机,我来到了位于终南山麓、素有"天下第一福地"美称的西楼观。  相似文献   

11.
山西省寿阳县阳摩山石窟创建于东魏,唐代、北汉曾进行过补刻和扩建。其现存的东魏、唐代的窟龛、造像对研究佛教在山西的传播和发展,中国佛教造像的演变等问题都有较大的价值。报告在对阳摩山石窟东区窟龛、造像进行全面考察的基础上,对这些窟龛、造像的形制、题材、功能及内含的佛教思想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福建之佛教文化源远流长。自西晋太康年间,佛教传人吾闽,历一千七百多年之漫长岁月,于传播、繁衍中对闽域社会之经济、政治、文化发生了深亥4影响。高僧辈出之福建佛教于中国汉族地区与东南亚各国亦拥有其突出地位。1983年国务院公布全国汉族地区首批一百四十二座重点佛教寺院中,福建竟占十分之一强。地处福州西郊祭酒岭山脉怡山之麓的西禅寺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中国佛教造像美学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起源于印度,于汉明帝永平十年(67年)传入我国。佛教造像作为佛教传播的必然产物,经由僧人与艺术家的参与,并且经过中国文明与智慧的融合,创造了高度的佛教艺术成就。它最集中的地方是全国各地遗存的许多大大小小的石窟,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云冈、龙门、麦积山、敦煌四大石窟。这些石窟的佛教造像的数目是十分惊人的。除石窟造像外,还有利用整座山雕凿成巨大佛像的,如著名的四川乐山大佛。至于全国各地一般寺庙中佛教造像几乎随处可见,难以数计。这些佛教造像与佛教壁画一样,作为一种特定历史时期的宗教宣传品,展现诸佛菩萨的庄严圣洁,弥…  相似文献   

14.
王旗 《文史天地》2024,(3):66-68
<正>唐朝时,由于尊老子李耳为李氏皇帝的祖先,道教遂盛极一时,一些想入仕的名士扮成道士或隐士,长期栖居在离京城不远的道教圣地终南山(今西安市西南),以期被朝廷选用或者得到向朝廷推荐人才的机会。《新唐书·卢藏用传》载:“(卢)藏用能属文,举进士,不得调。与兄征明偕隐终南、少室二山。……司马承祯尝召至阙下,将还山,藏用指终南曰:‘此中大有佳处。’承祯徐曰:‘以仆观之,仕宦之捷径耳。’藏用惭。”刘肃《大唐新语·隐逸》上也有类似的记载。这就是成语“终南捷径”的来历,用来比喻求取官职或名利的便捷方式。  相似文献   

15.
邹西礼 《古籍研究》2000,(4):5-7,56
佛教自两汉之交传入中国,经过与中国本土文化不断地碰撞、融合,至尔晋时,逐渐植根于此土文化,取得独立之地位:尔后造极于有唐之世,成为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今观唐代士大夫文化,其日常生活、思想观念及至诗文创作,或多或少都带有受佛教影响的印记。这在以王维为代表的清远诗派的创作中,表现尤为突山。韦应物是唐代大历时期诗运转关之际的一位重要诗人,学术界将其列入清远一派。他的一生,受佛教的影响至为明显。本文拟通过对应物其人其诗的考察,论述他与佛教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唐代园林别业杂考李浩一、岑参终南别业考《全唐诗》卷一九八岑参有《终南双峰草堂作》、《因假归白阁西草堂》诸诗,卷二○○同人又有《初授官题高冠草堂》、《高冠谷口招郑雩阝》、《早发焉耆怀终南别业》等诗,其中的双峰草堂、白阁西草堂、高冠草堂、终南别业究竟位于...  相似文献   

17.
云冈石窟     
核心价值概述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城西16千米的武周山南麓,东西绵延约1千米.石窟开凿于北魏时期(460-525年),是中国第一个佛教石窟艺术高峰的经典杰作.现存大小窟龛254个,主要洞窟45座,造像51000余尊,石窟规模宏大,雕刻艺术精湛,造像内容丰富,形象生动感人,堪称中国佛教艺术的巅峰之作.  相似文献   

18.
赵旭峰 《丝绸之路》2010,(10):15-16
天梯山石窟系北凉王沮渠蒙逊首创,其开凿原因除蒙逊家族信奉佛教、推崇佛教的文化传承外,更深层的原因在于佛教东传以后,佛教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思想武器与统治手段。在北凉王兴佛敬佛的过程中,一度产生过灭佛毁庙事件,其中原因与蒙逊本人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9.
作为最早见于史册的皇家石窟,天梯山石窟是我国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它对我国早期石窟的开凿具有示范和启蒙作用,是云冈和龙门石窟的源头,在当今史学界享有"石窟鼻祖""石窟源头"的美誉。天梯山石窟目前的旅游产品只是单纯的观光游览型,旅游链条尚不健全,旅游产品缺乏新意。本文通过对天梯山石窟的旅游资源进行SWOT分析,深入挖掘佛教养生文化的内涵,分析了天梯山石窟的发展瓶颈,对天梯山石窟发展佛教养生旅游提出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城西16公里的武州(周)山南麓,武州川北岸。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现存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0余尊。石窟规模宏大,题材多样,雕刻精美,是公元5世纪后半叶中国佛教雕刻艺术的“陈列馆”,被誉为世界伟大的古代雕刻艺术宝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