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汉史资料》2005年第4期和第7期刊载了李肇基先生的两篇章,一篇是《卢作孚归来的前前后后》,一篇是《卢作孚之死》。两涉及父亲卢作孚的多处内容与事实严重不符,存在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2.
满濂 《炎黄春秋》2014,(9):66-68
我在朋友处,看到《炎黄春秋》2013年第5期《卢作孚最后的日子》,我反复看了几遍,勾起了我对一段历史的回忆,久久不能平息。特别是文中提到卢的遗嘱“被西南军政委员会公安部的人员带走,至今下落不明”,  相似文献   

3.
李锐 《炎黄春秋》2010,(12):34-35
2010年11月8日,本刊编委李普因病去世,特发此文悼念。小我一岁的李普老友去世了110月23日我和老伴到医院去看望前,才从女儿处得知,去年他就患了癌症,却没有住院治疗,真是伤感得很。我们七十多年的交情,尤其晚年的心心相印,在2006年为他的《自选集》写的序言“老来随心所欲之”中(此文在《炎黄春秋))2006年第4期发表)有一些叙述。《自选集》尚未能出版,此序可作为沉痛悼念之文,望他在天安息。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胡风案件”50周年,也是父亲胡风逝世20周年。关于“胡风案件”中涉及的这一群体的情况,我曾编过一本《我与胡风———增补本》,里面有“胡风分子”或他们的友人们感人的回忆;至于有关我父亲的情况,我母亲曾写过《往事如烟———胡风沉冤录》和《胡风传》,详细地回忆了他的一生,并为他说清楚了一些情况。甚至我也写过一本回忆我父亲的著作《虽九死其犹未悔》。现在,我只想从鲜为人知的另一角度来谈一下“胡风”一案中的另一部分受害者。他(她)们是主动撞进枪口的,即在“反右”运动中坚持正义为胡风说话的一大批学生,他们因为替“反革…  相似文献   

5.
黄立人 《民国档案》2003,(3):125-129
在卢作孚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由重庆市档案馆与民主实业有限公司合作编纂的《卢作孚书信集》的正式出版发行,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6.
一古神话和后起的仙话重要歧异在死与不死。“从理论上说,成仙的关键是吃不死药,因此不死药的出现是神仙说产生的核心问题。”所以,与早期仙话相伴而生的是“不死之药”。不死药故事最初是仙话化的或喷发仙话臭味的神话,距真正的仙话仅一步之遥。不死或不死药见于先秦《山海经》的如:“流沙之东,黑水之间,有山名不死之山。”(《海内经》)郭璞注:“即员丘也。”“有不死之国,阿姓,甘木是食。”(《大荒南经》)郭璞注:“甘木即不死树”。  相似文献   

7.
解放前夕,民生公司卢作孚总经理曾对上海、武汉两分公司统筹、运作作了一些安排.现就我对这些情况以及我随武汉市工商界人士迎接解放,武汉工商界组团访问上海、会见上海市市长陈毅的回忆作如下记述。  相似文献   

8.
高克勤 《世纪》2023,(3):88-92
<正>章培恒先生去世已有十多年了,我们都很怀念他。章先生去世后,师友们发表了许多怀念他的文章,从各个方面回忆其生前往事,评论其学术成就,称颂其道德文章;我也写有一篇小文,回忆他给我们本科班上课时的情形,以及他撰写《中国文学史新著》等的情况。岁月悠悠,初见章先生已是四十多年前的事了。于我们复旦大学中文系1979级同学而言,章先生无疑是对我们影响最大、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一位师长;于我而言,  相似文献   

9.
1982年,邓颖超应书目文献出版社之邀,为一部书题写书名——《石评梅作品集》.邓颖超还向出版社提供了一些自己掌握的有关石评梅的资料,更让出版社惊喜的是——邓颖超还主动撰写了一篇关于石评梅的回忆文章.石评梅是中国现代女作家中生命最短促的一位.她1902年出生于山西平定县,1928年去世,年仅26岁.邓颖超与石评梅既非同乡,更非革命战友.终其一生,邓颖超与石评梅都没有见过一次面,讲过一句话.为什么邓颖超对这位无缘见面的女士这么热心呢?这个问题必须先从周恩来邓颖超的红娘说起.  相似文献   

10.
人生的旅行     
古永锵 《世界》2011,(1):198-198
当接到《世界》杂志的专栏邀约时正值2010年岁末,忙碌中紧张而混杂的思绪在那一瞬间有一些跑偏,晃神的那几十秒让思绪跟着回忆来了一场简短的旅行,回忆着曾经在世界各个角落留下的足迹.  相似文献   

11.
徐庆全 《纵横》2000,(5):61-64
亲历过文艺界风风雨雨的黎辛老前辈,耄耄之年笔耕不辍,为解读文坛岁月留痕提供了不少回忆史料。但由于资料所限,个别回忆中的结论也难免有率意之处。《纵横》1999年第8期登载的《文艺界平反冤假错案的我经我见》一文中,有关丁玲历史结论一节,即有这样的问题。 这里,我只想把我的一些困惑写  相似文献   

12.
1953年 3月 5日斯大林去世 ,3个多月后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内务部和国家安全部部长贝利亚就被逮捕 ,时隔半年又被处决。贝利亚为什么在斯大林去世后如此迅速地被从肉体上消灭 ,而且是被他从前的同事和战友消灭呢 ?贝利亚之死留下众多疑云 ,有关其死亡时间、死亡方式以及功过是非 ,40余年来众说纷纭。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一些新档案的公布 ,对贝利亚的评价更是莫衷一是。本文试图分析斯大林死后苏联高层的权力斗争 ,从这场权力争夺战中找到贝利亚死亡的真正原因。一、斯大林去世后最初的权力结构斯大林的去世在苏联最高领导层中形成了一个…  相似文献   

13.
卢作孚的自杀选择 2013年是中国著名的实业家卢作孚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在总结其一生时,不能回避的是最后的结局:卢作孚的自杀。为了理清事件的来龙去脉,至少应该追溯到1949年10月,卢作孚作出的一个决定他的命运的选择。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宣布成立,卢作孚还逗留在香港。国民党派张群等多次游说他去台湾,老朋友晏阳初则劝他去美国暂住。  相似文献   

14.
1929年春,由田汉领导的南国社带着一批剧目赴南京演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独幕剧《孙中山之死》。然而,这个准备首场演出的剧目却引起了一场风波。《孙中山之死》原是田汉写的多幕剧《孙中山》中的最后一幕,为了争取时间,南国社决定将其中光彩照人的这一幕提出来作为独幕剧先行公演,由洪琛主演孙中山,杨泽蘅饰宋庆龄。南国社到南京后,正当大家忙碌着装台之际,忽然国民党中宣部送来请柬,邀他们到羊皮巷戴季陶的住宅去参加欢迎茶话会。是日下午,戴季陶派车将南国社的全体成员接到戴宅。据南国社的阎哲吾先生回忆,茶话会由叶楚伧主持。戴季陶留…  相似文献   

15.
叶涛 《民俗研究》2011,(4):16-31
转眼间,《民俗研究》杂志从创刊至今已经走过了26个年头,即将出版第100期。自1985年参与杂志的创办,到2008年调离山东大学、卸任杂志编务,我人生中的23年是在《民俗研究》杂志的风风雨雨中度过的。如今,回忆杂志创办之初的一幕幕场景,回想当年的人与事,就像发生在昨天一般。  相似文献   

16.
张涟是明末清初杰出的园林建筑家,晚年主要在北京活动,曾参与一些皇家园林的修建。由于他生前曾请吴伟业为自己立传,史学界据人死立传的惯例,一般以吴氏去世之年(康熙十年)为张涟卒年下限。本文爬梳清人著述中有关张涟晚年在北京活动的记载,推断张涟卒于康熙二十年以后。  相似文献   

17.
郭沫若先生认为:“司马迁之死是有问题的”,他很可能在写作《报任安书》之后“再度下狱致死”。(《关于司马迁之死》,载《历史研究》一九五六年第四期)郭先生的推断是有根据的。他的根据是汉人卫宏的《汉旧仪注》:“司马迁作《景帝本纪》,极言其短及武帝过。武帝怒而削去之。后坐举李陵,陵降匈奴,故下迁蚕室。有怨言,下狱死”。(《史记·太史公自序》“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世圣人君子第七十”句下裴骃《集解》注引)  相似文献   

18.
卢作孚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资本家。重庆市合川人。1893年生,1952年卒。卢作孚早年任成者《群报》、《川报》记者。1925年集股创办民生公司,任总经理、经营长江内河航运。曾任国民党政府重庆峡防局长、川江航务管理局局长、四川建设厅厅长、交通部次长、全国粮食管理局局长。1934年卢作孚同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马相伯、杜重远等发起组织“中国教育组成会”,主张办“流动学校”,实行半工半读,普及教  相似文献   

19.
安娜·卡列尼娜之死述论苏壮歌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流传以来,针对安娜形象的议论已不少。本文力图从安娜的自我毁灭以及托尔斯泰如何处理安娜之死,直到安娜死了以后等几个方面,研究一下安娜的死。一管之见,聊备一说而已。一、安娜·卡列尼娜从自以为幸福走向...  相似文献   

20.
《文史参考》2010年第8期发表了瞿秋白女儿瞿独伊的口述回忆《九泉下仍遭受莫大凌辱》,在这篇文章中,她披露了一些瞿秋白被害、家属后来遭遇等以往人们知之不详的细节,颇有意义。不过,她说‘四人帮’为了改写整部党史,不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