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丁弘 《炎黄春秋》2003,(4):38-39
鹤山坪在四川江津县乡间的群山环抱之中,远望山峰如仙鹤挺立,林木葱葱,人迹罕至。1939年5月底,陈独秀在战乱中流亡至此,这是他生命的终点。  相似文献   

2.
于1937年8月出狱的陈独秀万念俱灰,不久即偕同他的妻子潘兰珍去了重庆,然后再到江津。为何陈独秀要选择江津度过晚年呢?这是因为陈独秀的挚友江津人邓仲纯相邀的缘故。邓仲纯乃清代著名书法家邓石如的重孙,曾同陈一道留学日本,回国后又在一起搞革命。邓仲纯在江津城黄荆街开设了延年医院,陈独秀多病,为方便看病,也许是他愿意到江津的原因之一。不久,他又在邓的帮助下移居江津重镇白沙。陈独秀在白沙居住两个多月,曾应白沙聚奎中学校长邀请,给全校师生讲演。据当时在场的人回忆:陈独秀中等偏高个子,面目清癯,但目光炯炯有神。  相似文献   

3.
1938年8月至1942年5月,陈独秀在重庆江津度过了人生最后4年时光。他先在江津县城、施家大院等地小住。1939年5月,陈独秀与妻子潘兰珍蛰居江津县乡下偏僻的鹤山坪上的杨家石墙院,在这里,他“谈笑少鸿儒,往来多草根”。  相似文献   

4.
帅文洁 《江淮文史》2007,(1):158-162
陈独秀一生跌宕起伏,连他身后的墓葬也是坎坎坷坷,颇有周折。1942年5月,陈独秀在四川江津病逝后,蒋介石的特务机关就做过许多文章,干扰丧事。后来在江津名士邓蟾秋、邓燮康和亲朋好友大力帮助下,才得以安葬于江津大西门外鼎山山麓的康庄。  相似文献   

5.
1937年8月,陈独秀从国民党南京监狱中被释放出来。次年,因日本占领了上海、南京等地,他与夫人潘兰珍避难来到“陪都”重庆近郊江津县,辗转于乡下。到1939年5月27日,他迁居附近大户杨家石墙院,据说是受杨氏遗族之请,帮助杨氏整理遗著。陈独秀夫妇有了一个安身之处,但这里交通不便,消息闭塞。对陈独秀这样一个既关心国家大事,又搞写作的人来说,犹如与世隔绝。外界的情况全然不知,为此,他整天坐卧不安,只好叫伙夫老焦每周去一趟江津县城,将他所订的书报和信件取回。  相似文献   

6.
1942年5月27日晚9时,陈独秀逝世于四川江津,享年63岁。陈独秀逝世后,虽无热烈的追悼仪式,但朋辈们的吊念,以挽联诗纪念其哀思怀念,却终久不断。这些追吊纪念陈独秀的挽联和诗,大都对陈独秀的一生,作出了较为中肯的评价,对他的人格和国格给予了肯定。这些挽联诗不失为研究评价陈独秀的极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陈独秀是20世纪20年代前后中国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人物.老舍则是醉心于文学创作的青年作家.他们之间似乎不会有什么交集.即使抗日的烽火让他们流亡到了同一座城市——中国的战时首都重庆。然而,台静农先生珍藏的陈独秀致他的一百。四封简牍中,有五封提及了老舍。那么,陈独秀与老舍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8.
路遇陈独秀     
张定 《炎黄春秋》2001,(1):56-57
1940年寒假,我和三个好朋友考入江津中山中学高中二年级。开学前,我们一起乘船由重庆去江津,看见船长室里坐着一位很有风度的长者,一打听,他是陈独秀,就住在江津城墙脚下。我读过他写的《我对抗战的意见》小册子。从这本小册子上我懂得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原因和目的,我们必须奋起抗战才能挽救中国沦为日本帝国主义殖民地的命运;又知道他是有名的学者,  相似文献   

9.
陈独秀晚年在江津3年多的时间里,有着每月数百元固定收入及众多新老朋友不菲的资助,并有撰文、写对联、题匾额等其他收入,总进项足以维持一个不错的生活。然而他却入不敷出、穷困潦倒,甚至将别人所送皮袍典当,其原因何在?《陈独秀晚年穷困潦倒之谜》一文,依据陈独秀做人的原则与气节和他当时生活来源及相关史实,对此作了探寻。  相似文献   

10.
庞国翔 《湖南文史》2012,(12):38-38
1937年8月,陈独秀从国民党南京监狱中被释放出来。次年,因日本占领了上海、南京等地,他与夫人潘兰珍避难来到“陪都”重庆近郊江津县,辗转于乡下。到1939年5月27日,他迁居附近大户杨家石墙院,据说是受杨氏遗族之请,帮助杨氏整理遗著。陈独秀夫妇有了一个安身之处,但这里交通不便,消息闭塞。对陈独秀这样一个既关心国家大事,又搞写作的人来说,犹如与世隔绝。外界的情况全然不知,为此,他整天坐卧不安,只好叫伙夫老焦每周去一趟江津县城,将他所订的书报和信件取回。  相似文献   

11.
1940年3月5日蔡元培在香港病逝时,陈独秀已僻居四川江津,此时,他也是个心力交瘁、疾病缠身的老人。历经艰险、出生入死,对待生命的终结,他早已没有了惊恐和慌张。但是,对于蔡元培的逝世,他却有着一种特殊的思念之情。所以,当北京大学发出蔡元培纪念文章征集时,他立即抱病撰写《蔡孑民先生逝世后感言》,深情地回忆两人过从甚密的交往。  相似文献   

12.
1997年10月,我利用参加“陈独秀与中国文化近代化’学术讨论会的机会,访问了陈独秀晚年客居四川江津市时的故居──距江津市区三十多华里的石院墙。我们一行在江津市文物研究所所长张荣华陪同下前往。因为近年到石墙院访问的人日多,当地政府已把公路从江津接通到这里。陈独秀最后三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陈独秀在坐了蒋介石五年牢之后,因抗战爆发出狱后在暂住南京期间,蒋介石派陈立夫、陈果夫邀请陈独秀出任国民党政府劳动部长。还要求陈独秀组织一个新共产党,并供给10万元经费和国民参政会5个名额,均为陈独秀一一拒绝。他也拒绝了…  相似文献   

13.
吴孟明 《炎黄春秋》2001,(10):35-35
2001年《炎黄春秋》第4期舒芜在《佳人空谷意,烈士暮年心——读陈独秀致台静农书札》一文中,对抗战时期陈独秀每月300元生活费来源问题引述了蒋梦麟在《新潮》中的一段话:“(陈独秀)抗战期间住在重庆江津,生活一直由北京大学维持他,政府也要我们维持他。有一次我忽然接到他的一封信,说我们寄给他的津贴没有收到,是不是已经停止了?”  相似文献   

14.
1942年5月27日,中国近现代史上风云一时陈独秀先生之墓的人物陈独秀,穷愁潦倒,凄凉地病逝于位于重庆上游的江津县(今江津市)鹤山坪。6月1日,安葬于江津县城大西门外鼎山脚下的一个私人别墅康庄前的一块园地里,直到1947年,陈独秀三子陈松年才将其灵柩迁回故里安庆市,与元配高氏合葬于安庆市北郊叶家冲。那么,这块园地的主人是谁呢?他就是当地的开明巨商邓燮康先生。邓为何冒着风险将私人的园地捐赠为陈独秀墓地呢?最近,笔者走访了邓燮康先生长女邓敬苏女士。邓敬苏今年72岁,毕业于南京金陵女子大学,1949年4月入伍,是一位话剧表演艺术家,曾先…  相似文献   

15.
一般认为,陈独秀晚年经济十分窘迫,但随着史料的发掘,发现陈独秀在重庆江津三年多时间里,应该是不差钱的。  相似文献   

16.
张家康 《文史天地》2004,(10):16-21
悠悠道途上,白发污红尘。沧溟何辽阔,龙性岂易驯。陈独秀的这首诗,是他独特个性的真实写照。他一生在政治斗争中搏击,雄辩滔滔,轰轰烈烈,可是,最终却曲高和寡,形单影只。晚年,他僻居四川江津时,已是布衣蔬食,贫病交加。昔日的“不羁之马”,虽已是“气尽途绝,行同凡马踣”,但是,这个倔强的老人依然是特立独行,倜傥不羁,穷当益坚,至死不变。  相似文献   

17.
1938年,陈独秀迁居四川江津,生活困窘,晚境凄凉。1940年11月间,陈布雷出任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长。这时,陈独秀的外甥告诉时任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处机要室秘书的胡秋原,陈独秀将狱中完成的初稿更名为《小学识字教本》,交国民  相似文献   

18.
陈独秀晚年寓居江津,贫病交加,生活窘迫。“患难见真情”,一位国民党将领出于对老学长的尊敬,仗义相助,双方信函往来不断,堪称史坛佳话。欲知其中究竟,请读《陈独秀与国民党将领杨鹏升的交往》。  相似文献   

19.
70年前,1942年5月27日,陈独秀在江津(今重庆江津区)逝世,离他最后一次被捕刚好10年。把监狱当做研究室1932年10月15日,53岁的陈独秀在上海被捕,判刑后,陈独秀就一直被关押在江苏第一监狱,直属国民党中央政府司法部管辖。监狱始建于清末,主要用于关押朝廷贰臣与政治犯,位于南京老虎桥45号,紧临今东南大学,老百姓习惯称之为老虎桥监狱。监狱占地41925平米,呈正方形。  相似文献   

20.
1940年3月5日,蔡元培在香港病逝。这时,僻居四川江津的陈独秀也已是个心力交瘁、疾病缠身的老人。“人生自古谁无死”,历经艰险、出生入死的他,早已将之超然身外了。但是,对于蔡元培先生,他却在公义和私谊上,“禁不住有很深的感触”!当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