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诗经·国风·周南》另见:《诗经·国风·召南》何彼襛矣,华如桃李!平王之孙,齐侯之子。  相似文献   

2.
《雨无正》系《诗经·小雅》之一,列于《节南山之什》第四篇,前人谓之"变雅"。其诗旨素有三端:刺厉王、刺幽王和平王东迁后诗。随着《诗论》与《系年》等新出楚简的公布,可考证《雨无正》当为两周之际二王并立时诗,其绝对时间大致在公元前762-前759年左右,作者为平王的近侍之臣,诗旨则在于为其时王统未集的平王吁请内外服臣工的支持。不唯如此,新出楚简与传世文献对西周末年周室的动乱则有"周亡"与"周衰"的不同撰述,从而揭示出平王由王统未集到正统确立后东周政治思想变迁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3.
朱大星 《文献》2001,(2):202-211
《文子》一书,《汉书·艺文志》即已著录,置于道家类,云:"《文子》九篇."班固注云:"老子弟子,与孔子并时,而称'周平王问',似依托者也."然检今本①《文子》,"周平王问"只存"平王问"三字,皆无"周"字.  相似文献   

4.
关于《周易》的编纂年代,前人的研究,已打破“文王拘而演《周易》”的说法,但意见并非一致。诸如,余永梁、顾颉刚主张《周易》作于西周初叶;陈梦家主张《周易》作于西周中叶。他们都是以周民族的历史、风俗制度以及书中卦爻辞所记史实为依的。陆侃主张《周易》“托始于周初,而写定于东周”,论据是:一、春秋时尚无定本,观《左传》所引与今本不同;二、《周易》辞句与东周文字相似,如“屯如邅如”,“贲如濡如”等,类似《小雅》、《国风》、《论语》中辞句。郭沫若和日本学者本田成之则从古书对勘断定“《周易》之编纂成书,实自孟子以后,战国晚年”。李镜池则主张《周  相似文献   

5.
虎溪山汉简《计簿》记载了汉文帝后元年之前某年沅陵侯国的总体情况,其中记载有六个乡和少内、库及唯等县属机构的吏员配备。张家山汉简《秩律》规定县属诸官为“有秩”的等级,而沅陵侯国下属诸官啬夫则全部为“斗食啬夫”,松柏汉简中也出现了标明级别的“西乡有秩啬夫”,说明汉文帝之时,县属啬夫分化成了“有秩啬夫”和“斗食啬夫”。这是汉代官秩体系的重大变化。此前的研究揭示了汉文帝对高级官吏的秩级作过调整,沅陵侯国《计簿》则显示低秩官吏同样也被改革了官秩,时间可以限定在汉文帝六年至后元年之间。汉文帝时期在保留有秩啬夫的同时,将小县诸官和小乡的啬夫降为斗食,符合从汉初开始县级秩等向下延伸的趋势,也使得县廷确立了对廷外诸官的政治强势。  相似文献   

6.
茅海建先生的《“公车上书”考证补》认为公车上书是由翁同(龠禾)等政治高层发动和文廷式等京官策动、组织的,而康有为、梁启超为参加者。本文对此深为怀疑,因为茅先生的立论多以周边史料为支撑,仅为推测;对于一些史料发生误读,所得结论难以成立;某些分析违背逻辑一致性原则,其结论有预设之嫌疑;在论证《康南海自编年谱》说“谎话”时,未对反证材料一一辨析,其结论有片面性。本文认为公车上书不是由政治高层和京官发动、策动、组织的,而是由举人自发进行的,其中康有为起了重要作用,他是领袖。  相似文献   

7.
《国风》创办于九一八事变之后,终刊于全面抗战爆发的前夕1936年.其作者主要是柳诒徵、张其昀、竺可桢、秉志等身处南京、上海等地的东南学人.他们在国难非常时期,积极投身公众领域,围绕《国风》提出了人文与科学并重的救亡主张,尽到了他们"对于国家之应尽责任".《国风》认为日本对华侵略不会仅满足于东北三省,其对中国的全面侵略必将爆发.对此中国必须发扬固有文化,振兴民族精神;开展独立的科学研究,提高国力;注重加强国人的国家观念,动员民众,以巩固国防.与北方的《独立评论》相比,《国风》或有不及之处,但它的救亡主张注意到了民族文化与广大民众对民族救亡的重要,这又是其独特所在,也是其优于前者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徐少华 《历史研究》2015,(2):143-155
古本《竹书纪年》(下文简称《纪年》)说西周末年因幽王和褒姒欲废太子宜臼而立伯盘,以致"平王奔西申"。关于这条史料,学术界信从者有之,然更多人持怀疑、否定意见。近年刊布的清华简《系年》第二章明确记载:"褒姒嬖于王,王与伯盘逐平王,平王走西申。"①所言与《纪年》一致,说明当时太子宜臼在周王室内部诸种压力下,确曾逃往其母舅之国"西申"避难,在晋、申诸国帮助下得以继承王位,并东迁成周立国。本文结合有关文献和已有研究成果,就"平王走(奔)西申"及相关史地问题加以梳理、考论,以期深化对两周之际历史变迁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朱一杰 《神州》2013,(24):36-36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共一百零五篇。《诗经》中的爱情诗大多集中在《国风》,以《郑风》最为突出。《郑风》是《诗经》十五国风中最有特色的国风之一,也是历史上争论最大、评价最不统一的诗歌。本文从《诗经·郑风》的特点和成因入手,分析解剖《郑风》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0.
“风人”一辞主要指《诗经》“国风”一脉的诗人,首先包括“国风”诗篇的作者,次被引申为继承“国风”抒情传统的理想诗人的范型。作为一种批评策略,“风人”的诗学原则与汉儒所奠定的经典解诗传统呈现出同源而异趣的发展辙迹,其重心逐渐从“圣门”的经典语境过渡向“诗家”语境,被开启章法、修辞、言意关系等语言情意结构层面的理解和研究维度。此一诗学转向大致在明代以“辨体”为理论要素的文章学语境中达到高峯,以许学夷《诗源辩体》为集大成之标志,完成对多种资源的综合。“风人”的完整内涵至此包括诸如风刺、考正、比兴、寄赠、微婉、温厚、言近旨远、不落言筌等一系列伦理价值或美感特质。  相似文献   

11.
“受期”简是湖北荆门包山大墓所出文书简的一部分。按《包山楚墓》(文物出版社1991年10月版)这部报告的意见,它包括简19至79,共61枚。但简58、63、77同其它各简的文例明显不同,恐应从“受期”简中剔出.“受期”简内容简单,格式固定。如简34、39分别记云:八月辛已之日,(付阝)之关(吾戈)公周童耳受期,己丑之日不将(付阝)之关人周敚、周(王采)以廷,阩门又败。(氵疋)忻戠之。  相似文献   

12.
<正> 在我国周代历史上曾有过两个不同源流姓氏的燕国——南燕和北燕。南燕在河南延津;北燕在河北易县。北燕历史最长有“八九百岁”(《燕世家》);南燕历史最短只有四十四年。北燕《左传》称“北燕伯”,金文称“匽候”位同大国,《史记》列为《世家》;南燕无金文,《左传》微称“燕人”,小邦不入《世家》。但最近出版的《春秋左传研究》一书却在两处提出:  相似文献   

13.
《明史》卷100《诸王世表》一:“秦兴平庄惠王志?,……天顺元年薨。无子除。”(中华书局标点本第2512页) 按:兴平庄惠王薨后,并非无子除。《明英宗实录》卷291:“天顺二年五月辛丑,册兴平庄惠王庶长子公铄袭封兴平王。”《明宪宗实录》卷159:“成化十二年十一月辛亥,秦府兴平王公铄薨,王庄惠王第二子也,正统丁卯生,天顺戊寅袭封兴平王,至是薨,谥曰安僖。”《弇山堂别集》卷34:“秦府庄惠王子  相似文献   

14.
历史上的楚国由一个“筚路蓝缕,以处草莽”的“蕞尔小邦”发展成一个“地广千里”,“奄征南海”的南方大国,并能问鼎中原,与齐、晋诸雄分庭抗礼,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固然与其政治上的谋略和军事上的征服有关。而其最根本的后盾则是  相似文献   

15.
江苏是一个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较为深厚的省份,它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约在公元前544年,吴公子季札出使鲁国,在观赏周朝的音乐和诗歌时,发表了对《诗经》“国风”“雅”“颂”的评论。季札把乐舞看作政治的象征,通过乐舞来体察各国的政治情况和古代帝王的政教业绩。“季札观周乐”的文艺点评,被史籍记存下来,成为江苏最早的具有系统性的文艺评论。 汉代是江苏文学全面发展的时代。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是汉代诗歌中影响力最大、知名度最高的作品。公元前195年,刘邦平定了淮南英布的叛  相似文献   

16.
<正>商周之际,风云际会。起于西土的小邦周通过一系列军事战争,如牧野之战、周公东征等,彻底击败大邑商及其残余势力,完成了革殷受命的历史伟业。这些重要事件的片段有的通过传世文献,如《尚书》《逸周书》的相关篇章记载下来。有的由于文献失载  相似文献   

17.
殷明耀 《史学月刊》2007,(10):125-127
贾谊(前200~前168年),西汉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哲学家,其思想成就对汉代及后世产生过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贾谊在吸收各家思想之精华的基础上,完善、成就自己的思想体系。他以道家的形而上为立基,以儒家思想为落脚,建立自己思想的基本框架;以“法”为辅,以“礼”为主,形成了政治理论体系;其哲学思想是政治理论的基础。贾谊虽吸收多家思想之精华,但始终没有离开儒家思想这一中心,为汉代儒学的重铸作出了积极贡献。历代学者研究贾谊,更多关注的是其政治思想和文学成就,研究其哲学思想也多以前期著述的《六术》、《道术》、《道德说》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儒藏》是儒学文献的大型丛书,为构建儒学文献的著录体系,本文历考古今目录分类方法,立足自创的《儒藏》“三藏二十四目”分类体系,贯通“四部”,归本儒学,提出应在《儒藏》“论部”按“儒家”、“性理”、“礼教”、“政治”、“杂论”五类来著录儒家理论文献。  相似文献   

19.
“唐”在哪里?王定元(武进市横林中学)中学语文课本高中第四册(人教社编)选录了流沙河先生的新诗《就是那一只蟋蟀》。其中一句道:“在《唐风·蟋蟀》里唱过。”课文注释:“《唐风·蟋蟀》:《诗经》国风中的诗篇。唐,古地名,今河北唐县一带。”笔者对关于“唐...  相似文献   

20.
清代制度,奉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什为大宗,称其直系子孙为宗室;对其叔伯兄弟和旁支子孙,则称为觉罗。因以系红色带子为标志,故称“红带子”。 一 廷奭生平及著作 觉罗廷奭,字紫然,号紫然居士;又字棠门,又号饭石道人。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生于山东省其父任署中。祖籍长白,家居北京。早卒,卒年不详。为觉罗崇恩第四子。觉罗崇恩(1803—1870)字仰之、号语铃,官至山东巡抚。善诗,有《香南居士集》八卷。廷奭之母钮祜禄氐,亦能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