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古代雅典,胞族是兼具血缘和地缘特征的基层社会组织,是维系氏族、德莫和部落、保证雅典城邦运转的宗教纽带。在政治和宗教无法完全剥离开来的雅典社会,胞族成员资格无疑是雅典人获得公民权的必要条件,而参加胞族节庆及祭仪等宗教活动,亦是雅典人对其公民身份的自我建构过程。《雅典胞族法令》系一篇关于胞族如何确认其成员资格的石刻铭文,对德凯莱亚地区男童和男丁的审查入籍做出了相关规定。该篇法令是解读雅典胞族组织最为重要的文献证据。  相似文献   

2.
一当原始社会第一个氏族出现以后,在不断的增殖与裂变的过程中,由几个氏族组成一个胞族,几个胞族组成一个部落,这仅仅是在典型的氏族制度形式之下的情况;而一个弱小的部落往往缺乏胞族这个中间环节。所以我们常称原始社会的基本结构为氏族部落制度。恩格斯深刻地融会贯通人类社会历史,在他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中阐释了原始社会的基本细胞——氏族的发生发展和消亡的整个过程,具体地用易洛魁人、希腊人、罗马人、克勒特人及德意志人的氏族构成情况及其特点加以论证,并用雅典和德意志人国家形成的历史论述氏族制度的旧的机器的解体过程,  相似文献   

3.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是始终深深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上的,同时又是随着历史和时代前进而不断与日俱新、与时俱进的。"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家法族规的形成,与中国古代国家起源的"家国同构"的政治传统有着密切联系。对家法族规的重视,对于研究、解决当下中国的社会组织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介休市张兰镇马家是一个有着延续六百五十余年历史传承的大家族,世代以做官和经商维生。对其族谱、族  相似文献   

4.
酋邦、早期国家与中国古代国家起源及形成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人类学者提出的酋邦理论,对于完善马克思主义有关人类早期社会组织进化的学说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也对中国古代国家起源和形成的研究具有积极意义。酋邦可以对应于我国古代文献所记载的“天下万邦”的“邦”,即今日治先秦史者经常提到的“族邦”。这样一种氏族结构不仅存在于中国前国家时期,也存在于国家刚产生后的一个阶段。一些中外学者称中国这样一类结构特征的文明古国为“早期国家”,以别于在下一个历史阶段产生的古希腊罗马国家,这种说法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一种补充。  相似文献   

5.
宋明以来宗族制形成理论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建华 《安徽史学》2007,90(1):75-87
宋明以来宗族制度形成理论的探讨,似可以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为界,分为两个不同时期.前一个时期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封建社会形态视野下的近世宗族农村公社论、族权论、宗法思想论、土地关系制约论四论;在后一个时期,则从研究问题的实际出发,对前一个时期的理论基础有所突破,主要反映在宗族民众化、家族组织与社会变迁的"三化"、国家认同论、宗族乡约化以及对宗族形成原因的综合分析方面.把握近世宗族制的形成及其性质,将近世宗族与中世世家大族加以比较是重要的方法之一.在封建社会后期理论影响下的宗族比较,共同之处在于宋以前的宗族与社会具有身份性,是世家大族掌控社会;宋以后的社会具有非身份性,普通官僚与民众地位上升并拥有宗族.新的研究注意到中世世系重视女系的问题,对于当时社会的认识有所深化.日本学者唐宋变革论下对于中国中世社会的研究,提出了贵族制、豪族共同体等理论,也值得借鉴.我们应当把宋以后宗族形成问题从社会文化变迁的角度重新加以审视,关注宋明以来宗族的新与旧、南与北、官与民、国家与宗族、守旧与创新等问题,进一步充分占有资料,改进解读资料的方式,并在理论上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6.
中国朝鲜族历史的多元与复杂特性造就了中国朝鲜族革命斗争史的一个根本特性,亦即"双重使命".中国朝鲜族革命斗争历史上的"双重使命"特征,早已成为在国内外历史学界具有广泛影响的重要学术观点.对于这样一个重要的学术观点,有诸多先行研究者进行长期建构努力,国内外学界对这一重要观点也有广泛认同与采纳,目前付梓出版的诸多有关论著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然而,也有的论著没有给予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7.
本文想说明良渚文化是生活在东海之滨的古代部族所创造的文化(图一)部族是由部落或部落联盟发展起来,它们之间存在着质的不同,对于部落,一般认为有以下特点:1,部落是原始公社制度下所特有的人们共同体和社会组织,是较氏族和胞族为族为大的,主要以血缘关系联系的社会组织形式.2、部落的来源多为有血缘关系的渚氏族联盟.形成部落后,具有自己特有的名称,崇拜物和崇拜方式,部落方言和特定地域.3、部落内有一定的社会组织如部落成员大会,部落议事会,酋长制等.  相似文献   

8.
"行会"这一西方近代学术概念对中国商人组织历史研究具有长期的影响.中国历史上的商人组织是中国社会与文化建构的产物,反映中国社会结构演变的特定过程.本文以重庆为中心,结合巴县档案等材料,分析了重庆历史上的"行"、"帮"、"会馆"、"公所"以及神会等不同组织概念的历史内涵,提倡在中国文化与社会环境基础上理解和解释中国商人组织的制度变迁问题.  相似文献   

9.
"酷儿"视角下的城市性和空间政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围绕城市与同性恋的主题,本文从现代性的视角回顾了同性恋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在城市中的出现和发展,强调了同性恋身份认同本质上的城市属性.文章揭示了同性恋研究在城市研究中的独特地位,并主要探讨了组织和控制城市空间与同性恋欲望和权利表达之间的张力,尤其关注同性恋现象在不同社会语境下"公共空间"的建构.文章以2009年中国大陆主要城市中"同志"社群引发媒体关注的事件为例,展现了这个群体争取公共空间,改变城市社会景观的努力.文章认为当代中国同性恋社群不断提升的社会可见度和日益扩展的公共空间,反映了中国城市和社会发生的积极变化.  相似文献   

10.
浅析古希腊与西周春秋婚姻制度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对婚姻家庭史的研究,已逐渐成为我国史学界的热门课题。但迄今为止,把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古典文化加以综合研究,仍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本文试图从婚姻这个视角切入,对古希腊(主要指雅典)和西周春秋的文化作一个初步的考察。(一)婚姻礼仪。上古社会,人们对婚姻礼仪异常重视。古希腊和西周春秋都流行着一套完整的婚姻礼仪。  相似文献   

11.
水排组织是青海省民和县三川地区的一种地缘型民间社会组织。在传统社会中,它曾起到管理村落农事、化解村际用水矛盾等作用,如今还主要在农事仪式实践中延续其功能。借助神灵崇拜建构起象征权威力量,是中国地方社会运作的重要机制,水排组织主持的跳"纳顿"酬神仪式亦是如此。它达成了村落群体内部的精神凝聚与社会团结,促进了村际乃至族际社会秩序的整合,凸显出乡村社会自我有序治理的"实践智慧"之所在。这一建构起乡村内生性社会秩序的实践智慧,对于当下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其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家族或称宗族,这个作为具有东方尤其是中国特色的社会基层组织,一直是中国传统社会的细胞,它虽然不是国家政权的组成部分,但却是政权不可或缺的重要辅助组织,其由家族产生的族权,也就成了国家政权之外的另一种有系统的作用于某一方的权力。徐扬杰《中国家族制度史》(人民出版社,1992年)认为"家族"和"宗族"这两个概念在古人的认识中不完全一致。本文对"家族"采取较宽泛的定义,包含"家"与"族"两个含义,"家"指"家庭",是同居共财的近亲血缘团体;"族"则指"家族"(小功至缌麻同出曾、高之祖而不共财)与"宗族"(五服以外共远祖之同姓)。因此,本文有关家族史研究的介绍涵盖了家庭、家族、宗族三个层次。20世纪80年代以来,家族问题日益受到史学界的关注,家族研究逐渐成为社会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明代的家族研究也是如此,不断有重要的研究成果面世。笔者就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陆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作一概要的总结(其他酌情介绍)。  相似文献   

13.
对于古代的自由,贡斯当曾在《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一书进行了深刻地考察,认为古代的自由是"集体性自由"[1]。这一观点只是停留在静态的层面上进行考察,古希腊的自由是一个动态的演化过程,而并非一个孤立静止的概念。真正理解古希腊的自由需要建立在对古希腊自由进行历史性考察的的基础之上。古希腊的自由从古希腊神话产生开始,直到希腊化时期一直处于动态的演化过程。由于受到地理、神话、社会、历史和哲学等多方面原因的塑造和影响,虽然表现形式不一,但自由的精神却始终在古希腊人意识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4.
"瓯脱"是匈奴游牧社会一项特有的名物制度,但关于其语义,目前还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我们注意到,耶律铸《双溪醉隐集》释"瓯脱"为"帐幕",此与草原游猎制度有着密切关系。更为重要的是,北族政权统辖的社会基层游牧组织所遵循的游牧分封秩序乃是一个很少谈及的话题。在解决"瓯脱"问题的基础上,便可进一步阐释"分地而居"制度的另一种政治内涵。  相似文献   

15.
《圣经》的中文翻译不仅是语言文字译介的问题,而且涉及西方宗教与中国文化之间的适应和转化,以及如何被中国本土社会所认同。在基督宗教唯一尊神的汉语译名问题上,天主教和基督教产生了长达300年的激烈争论。在西方宗教理念的阐释下,中国传统词汇“天主”、“上帝”逐渐地被基督教化,失去了其原有本土宗教的内涵,再生演变为象征西方文化的新词语。除被天主教和基督教接受外,“上帝”译名还被更大范围的中国本土世俗社会接受。考察译名争议和被接受的过程,可知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外来新概念及内涵对社会改变所产生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通常认为,所有的民族包括汉民族在内都经历过军事民主制阶段。从古希腊和古罗马民族所遗留的民主形式中,可以推断他们确实经历过这个阶段。但是在中国的历史中就没有发现任何一点民主的遗留形式。中国原始社会遗留下来的是等级制的宗族组织。从这种组织中可以推断,中国在远古时期就没有经历过军事民主制阶段。中国和西方的历史分途是从远古开始发生的,在远古的社会组织中就有了等级制和民主制的不同形态,这种不同形态规定了不同的政治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通常认为,所有的民族包括汉民族在内都经历过军事民主制阶段。从古希腊和古罗马民族所遗留的民主形式中,可以推断他们确实经历过这个阶段。但是在中国的历史中就没有发现任何一点民主的遗留形式。中国原始社会遗留下来的是等级制的宗族组织。从这种组织中可以推断,中国在远古暑期就没有经历过军事民主制阶段。中国和西方的历史分途是从远古开始发生的,在远古的社会组织中就有了等级制和民主制的不同形态,这种不同形态规定了不同的政治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述律杰是元代著名的契丹儒将,其人与多族文士有所交往,而且友人层次高、情谊笃,以他为中心,构成了较为庞大的多族士人圈。多族士人间的互动丰富了元诗的内容,影响着诗歌的美学风格。时人对述律杰"诗书名将"的定位,亦可窥见契丹这个行将融合消失的民族在元代之文化流衍与契丹人在中国多民族文化史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清代中后期中国基层社会组织的纵横依赖与相互联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里社保甲坊厢、家族宗族乡族、行业组织与经济型乡族组织三大系列社会组织是清代基层社会的构成要素。彼得·布劳在《不平等和异质性》中说:“社会结构可以被定义为由不同社会位置(人们就分布在它们上面)所组成的多维空间”。戴维·波普诺在《社会学》中说:“社会结构指的是群体或社会的基本构成部分之间相互关联的方式”。而经济结构则是与群体或社会的基本构成部分密切相关的各种经济形态、生产方式的组合形式。清中后期中国基层社会各构成要素──具体为三大系列社会组织──所处社会位置及其相互关联的方式,反映了其时中国特有的社…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大陆学看来,家族是自宋明以来在中国民间社会中起决定作用的制度体系,认为宋以后的近代家族制度的主要特点是提倡敬宗收族,人们实际用来敬宗收族的办法,一是建祠堂,二是置族田。祠堂用以敬宗,族田用以收族。祠堂从精神上,族田从物质上团聚宗族,形成聚族而居的家族组织,达到收族的目的。而且认为所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