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舒展 《炎黄春秋》2002,(2):46-49
《大公报》1902年6月17日创刊于天津,直到今天仍在香港特区继续出版。如今它已度过跨越两个世纪的百年寿诞,这在中国乃至世界报业史上,算得上是一大奇观。评说与考证《大公报》领导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的《百年沧桑》,作者是中国杰出的政论家、《大公报》总编辑王芸生先生的哲嗣王芝琛。我觉得对《大公报》是一份厚重的百年纪念贺礼!  相似文献   

2.
张颂甲 《百年潮》2015,(2):40-42
《大公报》是我国历史上最悠久的一份报纸,它1902年创刊于天津,跨越了晚清、辛亥革命、大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全国解放、和平建设等历史时期。曾先后在天津、上海、汉口、香港、重庆、桂林、北京等地出版。随着全国各地相继解放,天津《大公报》易名《进步日报》出版;上海《大公报》保持原名出版;重庆《大公报》改为市委机关报《重庆日报》;香港《大公报》维持原样,始终未做变动,至今正常出版。  相似文献   

3.
正《大公报》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张颇有影响的报纸。它创刊于1902年,"文革"开始后不久停刊。本文所说的《大公报》,指民国时期的《大公报》,即1926年以后新记公司接办的《大公报》。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三人是接办的主力,社内社外视为《大公报》的三巨头。1926年,英敛之(英若诚的祖父)创办的天津《大公报》难以为继,决定停刊。早有建立新闻托拉斯设想的吴鼎昌、  相似文献   

4.
贾晓慧 《史学月刊》2002,30(8):81-88
《大公报》与西方无党派报纸不同,又与中国党派报纸不同。《大公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中国政界带来一些不同声音。它重视知识分子的意见,力图通过推动国民党政府,争取一个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自上而下地实现经济层面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正《大公报》是我国现存的历史最久的报纸。从1902年在天津创刊,到迄今仍在香港出版的《大公报》,已经有115年历史。100多年历经四个阶段:一是1902—1916年英敛之创办并主持的阶段;二是1916—1925年王郅隆出资接办时期;三是1926—1949年,由吴鼎昌出资,与胡政之、张季鸾合办的"新记《大公报》"时期;四是全国解放后,由私营企业转变为公私合营性质的时期。对于一、二两阶段《大公报》的办报方针、经营思想和宣传业绩等情况,予生  相似文献   

6.
著名报人王芸生先生解放前因主持《大公报》为人所知。1929年因与《大公报》打笔墨官司,他受到《大公报》总编辑张季鸾的赏识而被邀请参加《大公报》,历任编辑、编辑主任、总编辑、社长等要职。他先后在《大公报》天津馆、上海馆、武汉馆、重庆馆、北京馆任职(抗日战争期间,随着日寇入侵,大公报社逐步后撤,曾在各地设馆,坚持出报,从未间断),也去过香港馆(待的时  相似文献   

7.
1948年中期,国民党《中央日报》发动了一场对《大公报》气势汹汹的围攻,对《大公报》总编辑王芸生进行公开叫骂,并且罗织了种种“罪状”。要害之一,认为《大公报》发动了“反美扶日”运动。1948年7月19日,南京《中央日报》发表了题为《王芸生之第三查》的社论,它说:“……第二查,查出1947年3月以后到今,王芸生君以《大公报》贡献于反美扶日运动。”国民党把国统区内一浪高过一浪的“反美扶日”运动的所谓“罪状”,归咎于是受《大公报》“煽动”。当然这也言过其实。不过,抗战后《大公报》在这个问题上,确实作了许多如实报道,并且还作了许多实事求是的评论。  相似文献   

8.
张刃 《炎黄春秋》2014,(10):34-39
说起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报纸,《大公报》当之无愧。但对于《大公报》的评价,却曾有过极大的反差。1949年以后的近40年里,《大公报》被冠以“国民党政学系机关报”“对国民党小骂大帮忙”“一贯反动”的罪名,“清算”、改组。文革伊始,更是首当其冲,封馆停刊,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直到80年代中期,才有人解放思想,开始为《大公报》辩诬、正名,首倡者首推李纯青先生。  相似文献   

9.
<正>《大公报》是新中国成立前国内著名的大报,也是第一张获得美国密苏里新闻奖章的亚洲报纸。它于1902年6月在天津创办,历经清末、北洋政府和民国,至今还在香港出版发行。1933年春,《大公报》  相似文献   

10.
李泓 《文史月刊》2003,(10):34-37
徐铸成,我国著名报人,1927年进入《大公报》所属的《国闻通信社》任抄写员,凭他的勤奋、才智和《大公报》领导的赏识提拔.很快便转为《大公报》记者、编辑主任、总编和《文汇报》总编,1957  相似文献   

11.
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爆发,舆论界有摇旗呐喊的支持者,也有发出质疑之声的反对者,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各异。北方大报《大公报》对革命的态度,在辛亥革命期间的日常报道和《君主民主立宪问题之解决》的征文活动过程中一览无余,即使在起义爆发之后全国争相响应,革命一发而不可收拾之时,英敛之主持下的《大公报》仍然坚持着一以贯之的君主立宪理想。有奖征文不但是报纸和社会之间互动的有效方式,亦成为报纸引导舆论导向、传播自身理念的又一途径。  相似文献   

12.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遭遇了自太平天国运动以来最为严重的一场国家信任危机。为了重塑其政治权威,清政府采取了比以往更为积极的举措,围绕"苏报案"与列强的"争锋相对"正是这一心态的典型体现。本文通过对法国外交部馆藏《1903-1904年"苏报事件"》档案的解读,借助跨文化视角实现对"苏报案"的历史重构,以期对清政府希图通过融入当时国际体系以重建国家认同这一设想的审视,从中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国家独立是重建国家认同的首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论文依据国民政府应对“美洲《十报宣言》事件”的往来函电,结合美国联邦调查局对该事件的调查报告,探讨抗战后期美洲洪门致公堂作为华侨社团的政治参与及国共两党的回应,说明以美洲洪门致公堂为代表的美洲华侨对中国共产党民主理念的认同。“美洲《十报宣言》事件”,是抗战胜利前夕美洲洪门致公堂办的报纸与中国共产党党员所实际负责的报纸联合发表宣言,号召中国国民党结束一党专政,成立民主政府的事件。该事件涉及抗战后期美洲华侨中的三股主要力量——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以及以美洲洪门致公堂为代表的美洲华侨主体,引起蒋介石与国民政府的高度关注和直接干预。在美洲洪门致公堂以社团形式还是政党形式存在的问题上,中国国民党与美洲洪门致公堂出现了无法调和的矛盾。相较于中国国民党不愿承认致公堂作为独立政治团体的身份,中国共产党联合政府口号则使致公堂看到回国参政的可能性,由此获得了致公堂的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14.
吕红亮 《华夏考古》2007,10(4):46-55
本文以近年发现的香港西贡沙下遗址出土物为例,借助于新几内亚民族志中有关石斧锛制造的记录,运用"操作链"的分析路径对沙下遗址新石器时代石斧锛作坊的生产系统进行了初步重建。将石斧锛的制造过程分为原料采备与毛坯预制、粗坯整形、研磨成器三个阶段,对各生产阶段产品的变化以及香港新石器时代石器专业作坊的兴衰做了讨论,认为在香港新石器时代晚期,石斧锛生产已趋于专业化。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ate and art collectors during the 1950s and 1960s in Shanghai. It explores how the state gained control over art and collecting, by building state museums, by co-opting connoisseurs and their collections, and by extending “socialist transformation” to the antiquities market in 1956. However, state control was far from complete, and some trade in antiquities continued outside of official channels. To crack down on this illegal trade, cultural authorities in Shanghai launched a Five-Antis Campaign in 1964 to punish alleged art speculators. Through its cultural institutions and political campaigns, the state controlled culture but did not monopolize it.  相似文献   

16.
日本政府针对纺织产业衰退采取了相互结合的短期和长期政策。政策地实施维护了日本社会秩序和政治局面的稳定,实现了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且在规模缩减的情况下,纺织产业重新焕发出活力。日本政府促进纺织产业转型的经验给我国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Russia's natural gas industry has been enormously successful over the past quarter century (gas production increased nearly eightfold between 1970 and 1990 and exports outside the territory of the former USSR increased by 33 times), an outward success that appears to have carried over into the difficult transition period of the last five years; output has remained almost stable despite unprecedented declines elsewhere in the economy. Still,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overal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transformation, the situation has become far more unsettled for the industry. This paper identifies and analyzes emerging new forces associated with the economic transition and assesses their likely impact upon the natural gas sector in terms of production trends and related developments in demand (both in terms of internal consumption and exports). 6 tables, 3 figures, 41 references.  相似文献   

18.
In March 1983 the new Labor government was in a position to implement its health policies, including its promised revival of the community health program. Although funds were allocated, substantive issues of policy remained. Various parties at interest could agree on general principles but differed on operational meanings, means, and priorities. Seventy‐five groups whose leaders were interviewed devised an array of organizational strategies to influence policy development. These included reworking their own priorities and internal structures, developing media strategies, and changing their relations with outside organizations. The more successful groups, at least in the short term, tended to be older and larger.  相似文献   

19.
论文分析了二战后至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20世纪末以来澳洲移民政策的演变,认为澳大利亚移民政策的改革与转型,主要是在经济理性主义的指导下进行的,并逐渐形成以技术移民为核心的移民选择体系。移民政策转型对华人新移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华人新移民数量持续稳定增长、地区来源构成发生重大变化、技术移民比重持续走高、女性移民越来越多、华人新移民地区分布趋向多元化、华人新移民回流潮日趋明显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Richard B. Lee and Irven DeVore, eds. Kalahari Hunter‐Gatherers: Studies of the !Kung San and Their Neighbors. Cambridge: 1976.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xx + 408 pp. Maps, figures, tables, illustr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