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报恩寺位于四川省平武县龙安镇,它依山傍水,掩映在参天的古柏丛林中,在青山翠柏衬托下显得格外雄伟壮观,古朴静雅。 报恩寺为明代龙洲宣抚司土官佥事王玺、王鑑父子奉旨建造的。据报恩寺《九重天命碑、敕修报恩寺碑铭》、《敕修报恩寺继葺碑铭》和《报恩寺宝坊十景诗序》等记载,明宣宗宣德三年(1428年)王玺以“古有观音院,规制湫隘,无法容众,古遗藏经无处收贮,恩无补报”等为由,乃与僧人正知共修奏章,奏于帝庭,皇上嘉其土官能以“保障遐方,祝延寿为清”,故不为例而允。王玺既奉敕旨,于明英宗正统五  相似文献   

2.
四川平武报恩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包括明代建筑、彩塑、壁画、板画、石碑等多种类型的文物,具有丰富的历史、艺术、科学和社会文化价值。万佛阁为报恩寺中彩塑数量最多的建筑,本文运用3D超景深显微镜、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拉曼光谱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激光粒度仪等科学仪器,对报恩寺万佛阁一层彩塑的材质及制作工艺进行了系统研究,为今后的保护修复工作奠定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3.
四川平武明王玺家族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74年3月,四川省平武县古城乡小坪山(原名奉亲山)农民,在整治土地时挖出明代王玺夫妇合葬墓5座。根据墓地竖立的《龙阳郡节判王氏宗亲墓志》记载,这里是明代龙州宣抚司佥事王玺的家族墓地(图一)。同年4月至5月,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考古工作队与绵阳市及平武县文物部门共同对墓地进行了清理、发掘,共清理及发掘墓葬19座。1979年1月,又清理了王鉴夫妇墓3  相似文献   

4.
正一概况报恩寺位于四川盆地中部眉山市东南18公里处的罗平乡高丰村,西滨岷江,东临江河,地处两条河流之间的河漫滩一级阶地上,与岷江直线距离为4公里。现四周为农田和少量民宅,视野开阔。历史上的报恩寺仅遗留一座大殿(图一),坐北朝南,方向189°。单檐歇山顶,通高9.75米(加台基)。面阔三间,进深十架椽,厦一间二椽,  相似文献   

5.
平武报恩寺转轮藏是现存明代可转动转轮藏的孤例。报恩寺转轮藏的形制源流可能来源于云岩寺飞天藏,是转轮藏自中心向边缘地区传播的例证。报恩寺转轮藏在实际的“贮经”功能之外,“邀福求利”这一实际的社会文化功能更为修造者和民众所认可和采纳。  相似文献   

6.
四川平武县于1980年内先后发现两处宋代窖藏,一处在距县城52公里处的南坝,另一处在县城所在地的龙安镇。现分别介绍如下。一南坝宋代瓷器窖藏 1980年10月,南坝区供销社建职工宿舍时发现一处宋代瓷器窖藏,县文管所进行了清理。在距地面约1米处埋有1件黑釉陶缸,内放瓷器等物。施工中已将陶缸和部分瓷器损坏。共出土宋代瓷器42件、铜勺6件、铜筷  相似文献   

7.
四川平武龙州王氏土司墓葬的M22应为王鉴夫人薛氏之墓,M12~M16的墓主可能为正德七年(1512年)之后的一位品官之墓,而非简报中推测的王玺之父及其夫人之墓。根据墓葬形制、墓内装饰、出土器物清晰的演进规律可分为早、中、晚三期4组,三期分别对应宣德至天顺年间、弘治到正德年间、正德七年(1512年)以后。依据墓葬中随葬器物出土位置和使用功能的不同,可将其区分为寄托了后人不一样情感的生器和祭器。同时,各墓出土券符类别和形制经历了三期的变化,从延续元代风格的第一期到发展高峰期的第二期再到逐渐简化的第三期,揭示了该地受道教灵宝派的影响较大。更重要的是土司家族普遍采用汉式的丧葬习俗是土司首领主动选择的结果,体现出了汉文化强大的向心力。  相似文献   

8.
《文物》2016,(11)
正转轮藏又称转轮经藏,或简称轮藏,亦称大藏或经藏。在佛教史上,"佛、法、僧"被称为佛教三宝。其中,佛陀所说之教法,被视为世之财宝,极受尊崇。故而藏经也就成为佛教寺院的一个重要内容,并专设藏经之所和藏经之器。藏经之器称作"经藏",即供存放经卷之书橱。宋《营造法式》中记载,"经藏"的形式有"壁藏"和"转轮藏"两种。壁藏为固定式,  相似文献   

9.
四川平武白马生态脆弱地区经济模式变迁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玉銮 《人文地理》2007,22(3):47-50
历史上白马地区的经济发展经历了从原始的农牧业到消耗型的伐木经济,再到今天的民俗生态旅游和生态农牧经济的变迁。半个多世纪白马人的经济发展告诉我们,凡是以高度消耗自然资源为代价的经济活动都难以持续。白马地区的经济变迁还显示,生态脆弱地区理想的经济结构应当是适应环境特点的多元复合结构,而不能是一条腿走路的单一结构;同时,生态脆弱地区发展生态经济还应当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充分发挥当地人民的创造性,走内源发展之路,避免盲目移植外来的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10.
11.
四川铜梁明张叔珮夫妇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3年,四川省铜梁县土桥乡八村十组农民取石修水渠时,在马郭嘴发现一处明代石室墓。发现后即遭严重破坏。1个月以后,县文化馆得到报告派人前往调查,征集到尚存的墓志及几件铜器。现将有关情况简报如下。这一处石室墓由并排的5座墓葬组合而成,自东向西编号为 M1~M5。各墓形制、大小一致,墓间用厚20厘米的石板相隔,墓向140°。各墓均分前后二室,用厚约15厘米的石板相隔。墓壁以条石砌成。墓顶均以石  相似文献   

12.
平武红军碑林向远木四川省平武县红军碑林,座落在平武县龙安镇的北山公园内。1939年旧历3月,红军在平武县期间,先后建立了县、区、乡、村各级苏维埃政权,并与当地各族民众,打土豪分田地,组织游击队,筹军粮,扩大红军队伍。红军长征走后,在县境内留下了当时唤...  相似文献   

13.
淡泊斋主 《神州》2011,(7):68-73
三年前的"5.12"汶川大地震,已使报恩寺受到严重的破坏。现将淡泊斋主40年前所写文章刊发,以见其当年风貌。两次出差平武,均闻报恩寺之名,但来去匆匆,无暇往访。因为甲武地处川西北高原山地区,《禹贡》梁州之境,周秦时为氐羌地,汉为阴平道,西魏置龙州,隋为平武郡,唐改为江油郡,宋又改为龙州,元为龙州宣尉司,明改为龙州宣抚司,清改为龙安府。  相似文献   

14.
正大报恩寺的源头有人说是长干寺,有人认为是建初寺,孰是孰非,应当细析。两寺建造缘起与年代不同《隋书˙佛经》:"推寻典籍,……三国时,有西域沙门康僧会,赍佛经至吴译之,吴主孙权,甚大敬信。"许嵩《建康实录》:"是岁(吴赤乌十年),胡人康僧会入境,置经行所,朝夕念佛,有司以闻。……因引见僧会,其言佛教灭度已久,唯有舍利可以求请。遂于大内立坛,结静三七日得之。帝崇佛教,遂于坛所立建初寺。"  相似文献   

15.
沁县普照寺大殿勘察报告滑辰龙(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普照寺位于山西省沁县城西7.4公里的开村,现仅存大殿一座,为省级文保单位。1991年10月初,受省文物局委托,省古建所对该寺进行了勘察及设计工作。在对大殿结构进行测量的同时,认真搜寻了有关大殿沿革...  相似文献   

16.
赞皇治平寺肇始于隋开皇三年(583),兴盛于唐宋,毁于20世纪30年代。现该寺尚存唐代大石塔一座、小石塔两座、经幢一座及碑刻、散落石构件等。2012年9月,河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对治平寺进行了现场勘察。本文对大、小石塔及经幢的建筑形式、特点做了翔实记述,并结合相关碑刻资料,对治平寺的历史沿革、布局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慈相寺,古名圣俱寺,位于山西省平遥县城东二十里的沿村堡乡冀郭村东北隅。北临婴涧河,南垣麓台山。寺内古柏苍翠,周围环境优佳。一九八六年八月十八日山西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慈相寺之历史沿革据寺内金明昌五年(1194年)《汾州平遥县慈相寺修造碑》记载:“始有大士繇西  相似文献   

18.
龙门寺位于山西省平顺县城东北60多公里的石城镇源头村,地属太行山脉的天台山麓。寺周青山环绕,风景优美,泉水泉眼随处可见。寺东南比邻山谷,谷内奔流不息的清泉河水清澈见底。在山谷内望不见寺院,当登上谷边的云步山道,盘旋而登,寺貌豁现眼前,颇有“深山藏古寺”的韵味。  相似文献   

19.
尧庙位于清徐县城东南方向15公里的尧城村,古称陶唐城。东距太茅公路一公里,交通尚且方便。这里地势平坦,物产丰富,为清徐粮食蔬菜生产基地之一。清徐县八景之一的“陶唐古迹”即在此。尧城在历史上有过重要的地位。居历史上大都(今北京)、太原至长安(今西安)的古驿道上。尧城城址不存,夯土墙垣仅存部分基址。城内古建筑颇多,周有龙王庙、财神庙、  相似文献   

20.
龚拜  潘群 《郑和研究》2008,(1):10-19
明代大报恩寺遗址位于南京市中华门外长干里。永乐十年,明成祖敕工部在天禧寺旧址重建,依准大内宫阙,建九级琉璃塔,赐额“大报恩寺”;宣德三年寺成。大报恩寺为明代三大寺之一,建筑精巧,富丽堂皇,尤以大报恩寺塔为最。大报恩寺塔“非成祖开国之精神,开国之物力,开国之功令,其胆智才略足以吞吐此塔者不能为焉”,被视为“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