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汉字是何时传入日本的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已是比较成型、比较发达的文字体系了。在此之前,汉字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发展阶段,譬如1986年在西安市郊发现的一批甲骨文,就比殷商甲骨文早一千二百多年。据此我们保守一些估计:从雏形到今天,汉字至少有六千年的历史了。  相似文献   

2.
世界文字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表音文字.一类表意文字。表音文字,用字母来表示语音,即用字母把音素或音节表现出来。表意文字,用一定体系的象征性符号表示语素。在现行的世界各国文字中.汉字是唯一的表意文字体系。汉字的表意性是优是劣,多少年来很多人进行了论争探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不少人认为表意的汉字不好.明确希望改革汉字,走世界共同的拼音化方向。这种观点早在“五四”时期就提出来了。当时《新潮》杂志载文断言“汉字应当用拼音文字代替否?绝对的应当;汉字能用拼音文字表达否?绝对的可能;汉字能用别种方法补救而…  相似文献   

3.
四川地区所出土的大量汉代画像砖和画像石,其历史的和艺术的价值早已为人们所公认,海内学者已作了大量研究。伴随着画像砖和画像石还出土了一定数量的纪年砖和字砖,它们除了具有考古和历史的意义之外,还有相当的书法艺术价值,这一点,至今还未被人们充分认识。本文即想从书法艺术的角度对这些纪年砖和字砖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众所周知,我国的汉字是一种古老而又经过多种演变的文字。在汉代之前,已经历了从夏商时代的甲骨文到周代的金文,战国的竹帛金石文字,再到秦代的小篆这样一个  相似文献   

4.
曾晓洁  阳旖晨 《沧桑》2009,(4):202-203
文字学主要研究文字的形体构造及发展演变,文字学知识是指导识字教学的根本工具。充分利用汉字的形体构造,既容易做到形音义结合,实现识字整体化,又能有意识地先学独体字,实现识字系统化。而从历史的角度关注汉字形体的演变,则有助于弄清繁简、古今、通假等特殊的汉字现象,避免教学当中的可能误读。  相似文献   

5.
闵嘉鹏 《神州》2012,(24):79-80
本文利用出土甲骨文、金文、简册、碑石等文字材料,简明解释了一组和人体构形相关的“人”、“大”、“命”、“令”、“自”、“息”等常用汉字的形义来源。同时还结合传世文献材料,分析说明了它们在汉字历史演变过程中的基本义项和辞例用法。通过对这些字词的解说,有助于我们对汉字文化内涵的深一步理解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陈光宇 《文博》2008,(4):26-34
对本文检讨目前有关人类远古起源文字溯源定点的研究,特别着重汉字与世界其它起源文字的比较.人类文明产生过五种起源文字,其中苏美、埃及、玛雅三种文字之起源定点几乎完全依赖出土考古资料推定.汉字最早的考古资料目前可以确定的是商代甲骨文,然而甲骨文是高度成熟的文字系统,不能作为汉字起源定点的直接依据.可是汉字惊人的连续性及其特殊的构字方式可以提供有用的相关数据来建立数学模式以便推测汉字起源时间.本文参考其它世界古文字的溯源方式,提出利用出土陶文资料,古代文献资料,及汉字线性发展的模型来考察汉字的起源定,最.以此三种模式可以推测汉字起源定点可能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  相似文献   

7.
郑彩凤 《神州》2012,(31):168-168
古汉字是中国古代的汉字书写符号系统,包括殷商甲骨文、两周金文、战国文字以及秦代小篆在内的古代汉字。胡吉宣的《玉篇校释》对古汉字的研究声义兼备,而且考证形体,并对原本《玉篇》及《说文》中的古汉字形体进行考证。近年来,大量古汉字的出土,也为古汉字字形的探讨提供了丰富了材料。文章就引证、解字、校勘三方面对《玉篇校释》中古汉字考释工作的训诂价值进行评说。  相似文献   

8.
商代是我国第一个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朝代。自一八九九年甲骨文问世以后。在历史研究方面,对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揭示出崭新的一页。尤起在农业考古方面,不少学者通过对甲骨文中有关文字的考释和卜辞中有关材料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据笔者初步统计,建国以来发表的专门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文择要概述了2008年以来的甲骨学研究状况及成果。从整体上看,甲骨著录增多,研究工作较为繁荣:周公庙考古发现一批重要西周甲骨材料;公私收藏甲骨不断整理出版;甲骨缀合受到重视并涌现一大批成果;甲骨分组(类)整理已成趋势并涉及每个组类;文字考释屡有新获并修正旧说;《商代史》撰述工作完成;工具书、通论性及专题研究类著作也分别出版多部。但利用甲骨文进行殷商史专题研究的工作尚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已公布的北京大学藏西汉竹简材料探索了佚书《仓颉篇》秦汉间演变情况,讨论了秦始皇统一文字背景下的语言、文字问题及汉字在汉代形体发展的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11.
甲骨文,作为早期汉字书写的代表,承载了古代中华文明的核心信息,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和经济的面貌。文章旨在探讨甲骨文与现代汉字在形态演变和语义发展中的异同,通过详细分析甲骨文的特点及其与现代汉字的对比,揭示了汉字从甲骨文到现代汉字的发展历程。文章重点考察了象形、形声等方面的转变,强调了甲骨文在汉字发展史中的不可替代性,并突出了现代汉字在保留传统基础上的创新。研究结果表明,虽然甲骨文与现代汉字在形态演变和语义发展上有显著差异,但它们之间存在明显的连续性。希望通过文章的对比分析能帮助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更好地理解汉字的历史、结构和发展,为汉字研究和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从史前陶文谈中国文字的起源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史前陶文谈中国文字的起源与发展张敏关键词史前,刻划符号,“文字”,文化谱系汉字的历史。可以上溯到三千多年前的殷商甲骨文。自1899年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迄今已近百年了从甲骨文开始,历籀、篆、隶、楷,汉字的发展可谓一脉相承,源远流长。白殷墟甲骨文发现以...  相似文献   

13.
魏晓明  汪清 《安徽史学》2000,(4):9-11,8
关于什么是文字,学术界向来有宽式和严式两种标准,我们赞同严式标准,即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体系,是扩大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交际功用的文化工具。本文拟按这一标准来探讨汉字的产生时代,以就教于方家。一、商代中期前中国已有文字,但不是汉字 以严式标准来衡量,文字应是能较完整地记录语言的符号体系。早于殷墟甲骨文的陶器符号虽然发现了很多,但从数量和分布地域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新见的北大汉简的字体进行考察,考虑到其书写年代,结合睡虎地秦简、张家山汉简、武威汉简等文字材料,总结出汉字在汉代的演变情况,指出汉代大量抄书是使汉字字体由甲骨文金文的竖长形演变为汉代隶书的横扁形字体重要因素。又结合汉代史实,探讨了"闾里书师"在汉代正字活动中起到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上古史的重建始终面临着学残文阙、文献不足的困境,这使得直出先民之手的古文字材料无论对于考古资料的诠释,抑或直接辅证历史,都具有其无可替代的价值,发挥着直接史料的重要作用。我们所说的"古文字"是指先秦时代的古体汉字,这些资料既可依其时代分为新石器时代文字,夏代文字,殷商文字,西周文字及春秋战国文字,  相似文献   

16.
吴盛亚 《文献》2022,(1):91-100
通过比对甲骨金文中"斤""戈"的字形,结合甲骨文字中勾廓与线条往往无别的构形规律,并综合考察相关考古出土材料,确认甲骨文中的"■"可释作"戈"。对"戈""斤""■""刀"等字作为部件时的形体作辨析,揭示并分析相关意符之间的通用现象。考察异体字之间的形近部件时,应以字形为出发点和根本依据,结合考古实物等多种材料,认清字形的核心特征,从而避免混淆不同之字或割裂同一字的异体。  相似文献   

17.
甲骨文是我国年代最早的文字系统,且发展较为成熟,是汉字源头以及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分析甲骨文的优势,传承文化基因,坚定文化自信非常重要。世界已知四大古文字体系—“尼罗河的古埃及文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中美洲的玛雅文字”以及“中国甲骨文”,都是人民的智慧结晶。且我国甲骨文是唯一一个得以保存且一脉相承的文字体系,意义尤为重大。甲骨文内容丰富,是分析我国上古社会的真实材料。因此,要弘扬甲骨文的文化价值以及历史意义,王懿荣纪念馆收集了大量的甲骨资料,这些资料对研究甲骨学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作用,对甲骨学的未来发展以及保护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士、吉浅论     
"士"字来源,目前主要有王、士同源和士、圭同源两种说法。本文从共时与历时的角度,通过对相关文字形体进行梳理,发现王、士同源说并不可靠。而士、圭同源说由于相关文字形体演变脉络清晰,加之相关考古资料佐证,则比较可信。  相似文献   

19.
董彦堂先生,世称甲骨文泰斗,是一位研究甲骨文很有成就的专家。 1936年,我到南京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任技术员。当时,该所下设三个组,即:一组(历史组),主任是陈寅恪;二组(语言组),主任是赵元任;三组(考古组),主任是李济。我和董先生都在三组。我主要是协助梁思永先生对一些出土文物及陶器、陶片做整理、绘制工作。我的工作虽和董先生没有直接联系,但他见我工作之余无所事事,就约我每天晚饭后到他家去,为他搜集的汉砖图片上的几何形花纹做描绘、复制工作,以便整理、研究。可惜由于日军飞机对南京市区的轰炸,中央研究院迁往长沙,以致这项业余研究工作未能完成。  相似文献   

20.
王延模 《丝绸之路》2011,(24):75-76
语言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渐产生的,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而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才出现的,人们用文字记录语言,把实践当中积累的经验和创造的文化系统地记录下来,传达给不同地方和不同时代的人。语言离不开思维,是思维最主要的表达方式。当然,文字的创造也就毫无疑问地打上了思维的烙印,反映了人类认识的过程和思维水平。中华民族先民创造的汉字符号历史悠久、形体独特、内涵丰富,每一个汉字形体在方寸之间贮存着可以说解的意义信息,一点一画都闪耀着先民的独特思维和创造性智慧。本文仅以"鸟"、"乌"为例,揭示其背后所蕴藏的造字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