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史博览》2007,(8):7-7
昨夜走五六里,到松江大站。从驻地到松江大站,我们不认识路,朝鲜的小学教员送了我们。[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和平解放西藏日记摘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二十五集电视连续剧《西藏风云》在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台一套书目播映后,引起了 国内外广大观众热切关注,现在特地把片中的“乐部长”的《和平解放西藏日记》摘抄于后, 奉献给读者们分享。片中的“乐部长”的原型,即乐于泓同志,早年参加革命,曾任十八军 民运部长,中共西藏工作委员会(简称“西工委”或“工委”)联络部长,西藏工委委员等职。 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谈判和平解放西藏事宜,乐于泓同志为中央一方两个列席 代表之一。另一列席代表为平措旺阶,藏族同胞,后任西藏工委副书记。1951年5月23日 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了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通称“十七条”)后,奉毛 主席之命,乐于泓同志随中央人民政府驻西藏全权代表张经武(电视片中的“张代表”)从 北京出发经印度到了西藏边陲重镇亚东,会见了拟西出的达赖喇嘛。乐部长曾多次陪同 张代表与达赖喇嘛亲切会见商谈,促成达赖返回拉萨。1954年秋,达赖赴京参加全国人大 会议,张代表陪同,乐部长随行。这份日记摘抄,记述和平解放西藏的许多重要史实,弥足 珍贵,诚文史精华。乐部长现为成都军区离休干部。日记中提到的个别故实,笔者作了简 要注释,用夹注方式标明。  相似文献   

3.
<正>小野贤二、藤原彰、本多胜一编,刘峰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11月出版,40. 6万字,88元1937年中日全面战争爆发后,为了继续侵略中国并迫使国民政府投降,日军发动了淞沪战役,并乘势占领了南京。占领南京后,日军在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了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大屠杀,犯下了血腥暴行。本书收集了对俘虏实施批量屠杀的日军第十三师团山田支队19名基层军官、士兵的战地日记。这些日记都是日本军人自己书写的阵中生活及战争、行军情况,真实地记录了这些日本军人从农  相似文献   

4.
5.
千百万同胞前赴后继,整个中华民族浴血抗日,刚刚击败了日本帝国主义,蒋介石又挑起了内战。当时,我们少年学子在痛苦之中追寻着人生的真谛,在歌声的引导下,接受了血与火的洗礼。我们唱的是《海燕》之歌:  相似文献   

6.
白崇禧逼蒋下野 1946年初夏,白崇禧踌躇满志,就任国防部长。参谋总长一职由陈诚担任。但虽然名义上是一部之长,实权陈诚在握。白崇禧对待陈诚,表面敷衍,背后大发牢骚,当时我在白公馆,不时可以听到白对陈诚的诟骂。  相似文献   

7.
8.
宋广珍 《文史精华》2001,(11):63-64
《文史精华》编辑部负责同志: 拜读了贵部刊登在2000年第3期《文史精华》第4页上的《和平解放西藏日记摘抄》的文章后,发现与我会20年前发表在《西藏文史资料选辑》第1期第46页上的《和平解放西藏日记摘抄》的史料有惊人的相似。经查对,贵刊一字不差地全文刊载了乐于泓同志的《日记摘抄》,只不过注释者作了一些夹注而已、乐于泓的《日记摘抄》是一篇在时间上很紧凑的长篇纪事文章,遗憾的是,注释者忘记了将我会连载在《西藏文史资料选辑》第6期。第8期、第9期上的日记的第二、第三、第四部分一并提供给你们,这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9.
战地女记者     
《湖南文史》2012,(7):62-63
有这样一群风华正茂的女子,她们本可以在大都市过舒适的生活,享受美丽人生的惬意,可是记者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她们必须奔赴烽火弥漫的战场。她们出生入死,克服重重困难,将第一手的战地报道公之于众,让世人了解战争的惨烈和生命的脆弱。  相似文献   

10.
战地往事     
《华夏地理》2008,(3):48-51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1945年)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所进行的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造成破坏最严重的全球性战争。这段时期,《国家地理》杂志在格罗夫纳的领导下继续秉持一战中的报道原则,以战况为线索,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对战争涉及国家的地理,历史、文化背景等内容进行深入报道。通过这些文章,学会不间断地在战争期间向百姓、教师和学生传播知识,令他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在最为艰难的阶段,杂志充斥在美国人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随时为他们带来新的信息和希望。  相似文献   

11.
流言传了好几天了,终于得到证实:第21海军陆战队军团将要前往阿富汗。我终于鼓起勇气打电话给我的妻子珍娓,但没有表露我的激动,以免回答她可能有的疑问,特别是关于任务风险的,受伤和死亡无法避免,而我不能让她知道这一冰冷的事实。挂上电话的瞬间,我意识到,这是头一次我没有对她坦白说出全部事实。  相似文献   

12.
“建国前”、“建国后”这两个词语在地方志文件、报刊上经常读到,通常被人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简称。于是有人说“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未尝不可以也称“建国”。可见,“建国”并不是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专用语,其含义是很不准确的。 地方志一般不宜用简称,更不能使用含糊不清的简称。因此,我们编纂地方志以不用“建国前”、“建国后”的提法为好,要用就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使我们的志稿、文献更具有科学性,严肃性。  相似文献   

13.
战地琐忆     
抗美援朝战争已经过去60年了,它的伟大历史意义和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已经载入史册。我时常想起自己经历的一些往事,心情难以平静。  相似文献   

14.
现存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毅荻书斋”中的《张学良日记》,是一部珍贵的历史文献。从日记中可寻其在贵州8年幽禁生活的痛苦心境;而张学良离开贵州经重庆飞往台湾初期所写的简洁日记,告诉人们张学良的许多不为外界所知的经历。下面摘录几则,并稍作注释。  相似文献   

15.
七七事变爆发后,蒋介石坚持抗击日本侵略军的立场.从蒋介石这一时期日记看:蒋对日本进一步发动侵华战争,主张抵抗,反对妥协退让:蒋积极推进国共第二次合作,与苏联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军队在正面战场抗击、迟滞了日军的侵略步伐,为抗日战争从防御阶段进入相持阶段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窦应泰 《文史春秋》2005,(10):37-40
现存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毅荻书斋”中的《张学良日记》,是一部珍贵的历史文献。张学良在贵州的8年幽禁生活,也张可从日记中寻其痛苦心路。而张可学良离开贵州经重庆飞往台湾学初期写下的几则简洁日记,读者初看后也会从中发现他许多不为外看界所知的经历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9  相似文献   

17.
战地玫瑰梦     
大概是血热的缘故,很小时就想做一番大事业,至于这大事业该是怎样的面目,又由于无知加胆小,始终理不出头绪。于是,转作喜欢有大事业情结的男生。那年头我班有个男生,日日用小刀将志向刻  相似文献   

18.
蒋作宾,1884年生于湖北应城西十岭,1931年至1935年任驻日公使。蒋作宾在出使日本期间,每天写日记。在日记中,他详细地记录了“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及调处经过,揭露了日本军阀恣意侵华的罪行;表述了他忧虑、愤富的心情。现摘录其‘仇·一八”事变前后部分日记公诸于世。(一)1931年4月,蒋作宾奉召由驻德、奥公使任内回国,途经东北三省,沿途所见所闻,洞悉日人谋我之急,其军人行动更日益肆无忌惮。至南京乃向当局力言,对日本可漠视。(一九三一年)五月六日……午后往谒王部长(外交部长王正廷),报告一切,并告以东北三省事急…  相似文献   

19.
蒋介石提议胡适参选总统前后——蒋介石日记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6年制订的<中华民国宪法>采取内阁制,实权在行政院,总统虽位居元首,但只是"虚位".蒋介石追求实际权力,对"虚位"不感兴趣,曾拟退出竞选,推荐胡适参选总统,自己改任参谋总长或行政院长,从而改变政府形象,赢取美国好感,以利于争取美援.蒋的提议受到国民党高层的普遍反对,以增订<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的办法扩大总统权力,蒋介石遂接受提名,当选为中华民国首任总统.此举与美国政府的期望相反,国民党政权仍然是"独裁的政权",司徒雷登批评蒋介石"害了他自己,也害了国家".  相似文献   

20.
正1953年7月15日,朝鲜停战前夕,美军8架"油挑子"(F84喷气战斗轰炸机)疯狂轰炸上甘岭中国志愿军阵地,炸弹炸塌了第六十八军第二〇二师第六〇六团指挥部,年仅31岁的团政委张子丰、副团长李锦堂及40多名干部战士被埋在坑道里,不幸全部牺牲。此时,离朝鲜停战协议签定仅剩8天。张子丰留下了5本10多万字的战地日记、一支依金派克钢笔。张子丰生前多次叮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