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书画赏析     
国际主义战士诺尔曼·自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二战期间,曾 先后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派遣支援过西班牙和中国的反法西斯战争。1939年,白求恩 在我解放区因抢救伤员感染,不幸以身殉职。毛泽东主席怀着悲痛与感怀的心情写下了《纪念 白求恩》一文。汤小铭创作的这幅《满腔热忱》,白求恩身着八路军军服,手持听诊器、医疗 单和记事笔,他锐利的目光、奕奕的神采和周边简陋的医疗设备和灰暗的土屋环境相互呼应、 彼此映衬,给观者以“人的力量大于一切”的顿悟,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人道主义者的高尚 情怀。作者汤小铭是上个世纪70年代我国著名的肖像画家,曾以《永不休战》(描绘鲁迅的 “横眉冷对”)一画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曾希圣/贵州大学艺术学院)  相似文献   

2.
亨利·诺尔曼·白求恩(1890——1939),加拿大共产党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1890年3月3日,白求恩生于加拿大安大略州北部小镇雷文斯特,多伦多大学医科毕业。1936年,曾率医疗队为进行反法西斯斗争的西班牙人民服务。1938年1月,白求恩受加拿大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加、美援华医疗队来到中国。4月底,到达延安,受到毛泽东的接见。5月1日,白求恩前往晋察冀边区。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他以高度的国际主义精神,对八路军进行医疗救护工作。在一次为伤病员施行急救手术时,受伤的手指被细菌侵入而感染恶化,终因医治无效,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唐县黄石口村逝世。逝世前,他在遗书中向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表示:"我在这里十分快乐,我唯一的希望就是能多贡献。"  相似文献   

3.
去年12月底的一天,一封读者来信引起了我的注意。信是读者请编辑部转交我刊1993年第5期刊登的《与白求恩在一起的日子里》—文的作者何自新老人的。 何老: 您好! 近日在第五期《文史精华》上看到了您的回忆文章《与白求恩在一起的日子里》,深深感动了我,我为中国有这样好的  相似文献   

4.
正读过毛泽东同志《纪念白求恩》一文的人都应该记得,有一位曾活跃在晋察冀根据地抗战的加拿大劳工进步党党员、外科专家白求恩,他是中国近现代革命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外国人。然而,在山东抗日根据地,也有一位支援中国抗战的外国医生,被陈毅元帅尊称为"活着的白求恩"的奥地利友人——他就是从希特勒故乡维也纳杀出的反法西斯英雄,转战华中、山东、东北9年,担任三大战略区医学顾问,是外国医科专家在解放军中唯一一名将领——奥地利  相似文献   

5.
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的宗旨,被毛泽东在很多场合提及。这句话形成、发展的过程,反映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努力奋斗精神的不断升华。1944年,毛泽东为悼念张思德所作的《为人民服务》一文,使这种精神得到极大弘扬。《"为人民服务"成为党的宗旨内情》一文详细介绍了其中一系列故事,敬请阅读。  相似文献   

6.
正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中国的抗日事业呕心沥血,以身殉职。毛泽东的一篇《纪念白求恩》激励了几代人。而在之前第一个将白求恩的事迹在海外媒体报道的记者是华侨记者黄薇。黄薇,中国新闻界德高望重的前辈,曾任新华社香港分社总编辑、中央统战部研究员、中联部研究组组长等职。她于1912年出生于福建龙岩县的一个书香门第,曾留学日本。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  相似文献   

7.
刘岩 《纵横》2010,(1):57-59
众所周知,中国是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的第二故乡。但是,在中国存在不存在“白求恩在华第一故乡”?这是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国内某正规刊物2008年第11期和2009年第12期,发表同一作者主笔的《白求恩逝世于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考证》和《白求恩生平之谜》两文,都称“唐县是白求恩在华第一故乡”。按《词典》的释义,故乡是“出生或长期居住过的地方”,“第一故乡”当然是指“居住最长的地方”了。  相似文献   

8.
不能急着吃饭 更不能休息 毛泽东主席于1939年12月21日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写道:“晋察冀边区的军民,亲自受到过白求恩医生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我一生最大幸运的事就是我两次亲自聆听白大夫教诲,从而给我带来终身从医的影响。 我和陈正湘团长在分区医院治疗过程中,主动配合医生,一方面治自己大腿的枪伤,一方面照顾陈团长的生活。陈团长的伤很快痊愈出院重返部队,我继续治疗。医院领导  相似文献   

9.
诺尔曼·白求恩,加拿大人,1890年3月3日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党员、著名胸外科专家,1939年在中国的抗日前线以身殉职,终年50岁。  相似文献   

10.
袁水拍与毛泽东诗词英译定稿小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百年潮》1999,(7)
当我翻阅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出版的新版本《毛泽东诗词集》的时候,引起我注意的,就是附录里增加了其他版本没有的《对毛泽东诗词中若干诗句的解释》一文。书中注释说,1963年《毛泽东诗词》出版后,外国文书籍出版局立即组织翻译出版英译本。1964年1月,毛泽东应英译者的请求,就  相似文献   

11.
伟大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同志牺牲整整60周年了。在白求恩同志牺牲几天后,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写下了不朽名篇《纪念白求恩》,对白求恩无私奉献的一生作了高度评价,并号召党员和干部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多年以来,白求恩一直是我们学习的楷模,《纪念白求恩》所概括的白求恩精神,一直是规范我们行动的准则。它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为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而前仆后继,英勇奋斗。值得向白求恩学习之处很多,如白求恩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对技术精益求…  相似文献   

12.
黎辛 《纵横》1997,(12)
毛泽东编写按语 现在读报,很少看到编者写的按语。编辑把稿件安排在版面上,位置有先后,标题有大小,字数合适,写按语干么呢。 但是毛泽东却常常在他介绍给报纸发表的文章前边加写按语。到目前为止,我看到在报刊上指出是毛泽东执笔的只有《鲁忠才长征记》一文的按语。这则按语是他为陕甘宁边区交通厅负责人高克林的调查报告写的。这篇关于运盐的调查报告发表在1941年9月4日的《解放日报》上。这则按语介绍高克林“一个  相似文献   

13.
《炎黄春秋》杂志2006年第7期发表的王海印同志撰写的《白求恩助手辛育龄采访记》一文,是一篇好文章,它生动地论述了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率领下的医疗队,在烽火纷飞的冀中敌后抗日根据地抢救八路军伤员的英雄事迹及其亲密助手辛育龄教授在白求恩大夫培养下的成长过程。读后感人至深。  相似文献   

14.
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北美著名胸外科专家诺尔曼·白求恩,受加拿大和美国共产党派遣,率加美援华医疗队,到中国帮助抗日战争。白求恩在晋察冀根据地一年半的时间里,在灵丘抗日前线工作了近三个月。创办特种外科医院1937年9月底,白求恩在美国洛杉矶听到中国的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的消息,就表示要到中国帮助抗日战争。1938年1月8日,白求恩率医疗队起程前往中国抗日战场,于6月17日到达晋察冀边区,被聂荣臻司令员聘为军区卫生顾问。在军区后方医院,白求恩边为伤员检查做手术,边在五台县松岩口建成一所正规化的“模范医院”。10天后,这所医院…  相似文献   

15.
正1957年11月2日,毛泽东应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的邀请,率中国党政代表团访问苏联,参加十月革命40周年庆祝活动,并出席64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毛泽东亲任代表团团长,宋庆龄任副团长。11月18日,毛泽东在莫斯科发表了即席讲话。在国际冷战史专家沈志华主编的《中苏关系史纲》一书中专门有一章节是谈毛泽东当日讲话内容的,标题是《毛泽东即席发言语惊四座》。该书引用了当时的苏共领导人赫鲁晓夫事后的回忆:  相似文献   

16.
孔见  景迅 《百年潮》2013,(4):18-20
一1966年7月8日,时在武汉的毛泽东给江青写了一封信,其中有"我跟鲁迅的心是相通的"一句话,这句话后来公开见于报刊是1977年5月21日《人民日报》的《《投一光辉群魔毕现》一文。毛泽东与鲁迅心相通或说心心相印,最典型的事例莫过于他对鲁迅《自嘲》一诗中"千  相似文献   

17.
师吉金 《百年潮》2011,(9):79-80
《百年潮》2011年第6期刊登的《毛泽东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一文,比较详细地记述了毛泽东一生对辛亥革命的论述,并进行了深入分析,笔者读后很受启发。其实,毛泽东关于辛亥革命的论述还有一些,本文补充如下。  相似文献   

18.
《百年潮》1999,(8)
谁最终会成为中国共产党内毛泽东的“接班人”?这在六十年代初中期,是西方政治家们颇为关注的一个问题。熊向晖先生《毛泽东向蒙哥马利谈“继承人”》一文(载中央党史出版杜《我的情报与外交生涯》一书),真实地披露了毛泽东与蒙帅之间的交谈,以及双方对这一问题的带有谋略的考虑。这刚好说明了西方大国此时的一种动态。蒙帅和毛泽东的这次会谈是在1961年9月。当时,对中国人说来,毛  相似文献   

19.
斯图尔特,全名罗德里克·斯图尔特,加拿大退休历史教师,著名白求恩研究专家,著有《诺尔曼·白求恩的思想》《白求恩在西班牙》《不死鸟:诺尔曼·白求恩的一生》。2014年,纪录片《平山记忆》摄制组远赴加拿大,拜访斯图尔特等多位学者。通过斯图尔特的讲述,我们发现,白求恩的生活经历是丰富多彩的,他性格中的许多"缺点"也是明显而可爱的。这与中国人心目中的白求恩有很多不同。  相似文献   

20.
《一法通·万法通》是晚清湖南学者、大教育家吴獬编著的一本学童蒙学精品。其中收集的民间俗谚,文籍典故,无不富含哲理,精采十分。读来是琅琅上口,细想又拍案叫绝。比之《三字经》、《增广贤文》等浅显易懂,而又更能显示出民族大众文化的智慧与博大精深,因而在清末民初广泛流传于民间。毛泽东少时即熟读此书,受其影响乃至一生。我们打开毛泽东的著作,发现引用《一法通·万法通》的地方还真是不少。《一法通·万法通》(以下简称《通》书)116页有句:“人非尧舜,谁能无过?”毛泽东借此教导大家:谁都可能犯错误,但改了就好。《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