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女神》于1921年8 月由上海泰东图书局出版。《女神》发 表,离不开“创造社”。这一诗集的发表奠定了郭沫若在中国诗坛上的永恒地位,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他的这部诗歌大大风光了一番,并将胡适的(尝试集)比得有些暗淡。在近代“新诗”的探索方面,胡适与周作人耕耘播种而郭沫若则开花结果。“薄有名声”之后,郭沫若对自己的医学,就兴趣不是很高。这种不感兴趣有两个原因,一是自己的耳朵有严重的重听,不适合再做医生,二是自己的文学创造有了成就,极大地吸引着他的精神。 “创造社”的创立,是…  相似文献   

2.
胡适在《词的起源》一文中,提到王国继给他有两封谈词的信。而中华书局1984年出版的《王国维全集·书信》,却没有收录王氏给胡适的信。1994年12月,黄山书社影印出版了职云志主编的《胡适遗稿及秘合书信》,其中收录了王氏给胡适的一封谈词的书馆(据原件影印)。这封信是回答胡适1924年7月4日的请教。胡适原信如下:群庵先生:顷偶读后村同中“席上闻政有尿”一首《贺新郎》,有云:那人人间校按曲,绣帘初卷;道是华里荒管唱,笑杀鸡坊拍变。“鸡访拍衰”是什么?四日唐、宋史的《乐志》,皆不详“拍变”之义。先生曾浩燕乐史,使中能见…  相似文献   

3.
1949年,虽然胡适已经黯然离开大陆去了纽约,但中国共产党仍然没有放弃争取胡适的努力,于是,陈垣《给胡适之一封公开信》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笼了。 陈垣是胡适的老朋友。致胡适的“公开信”写于1949年4月29日,5月11日公开发表于《人民日报》上。在这封信中陈垣委婉地指责胡适在思  相似文献   

4.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9月11日 ,胡适在写给文学青年企霞(即后来成为作家、1957年“反右”时与丁玲同被打成所谓“丁陈反党集团”的陈企霞)的一封信中 ,在批评了他“写的文字不曾经过‘说老实话 ,说平常话’的训练”之后 ,特意写了这样一段话 :《独立》(笔者注 :指胡适主编的《独立评论》)向不登文学作品 ,我们只要一些清楚明白说平常话的好文字而已。送上《乡音》、《新秀才》两篇 ,可以代表我们要的文字。《新秀才》一篇是一个今年考北大不取的贵州学生做的。你看了也许不能欣赏这一类的文字。但文字不从这一条路子入手 ,…  相似文献   

5.
胡适的宋明理学观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适的宋明理学观述评董根洪1919年,胡适出版了《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从而开创了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新纪元”。然而,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纲只论及先秦古代哲学(故后改称《中国古代哲学史》)。以后,胡适又写了《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对中国汉唐哲学进...  相似文献   

6.
纪念五四运动六十周年,必然要想到胡适,想到胡适,就想到了44年前三联书店出版的八大本的《胡适思想批判》。当胡适自美国回国,与陈独秀等在新文化运动中高扬“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而成为五四时期的思想领袖时,其以后被人“褒”的荣耀和“贬”的阴影,就同时笼罩其身了。饶有趣味的是,胡适身前身后得到的“褒”与“贬”,均是同一个思想造成的,即杜威的实验主义。胡适在美国留学时,师从杜威。因此,在新文化新思潮涌动的五四前后,胡适为人们提供了一整套以“实验主义”为标志的治学、修身乃至治国的新的思想理论和…  相似文献   

7.
读了《胡适传》作者白吉菴同志的《关于胡适父亲之死——敬答许全兴同志》(刊《光明日报》1986年12月16日第2版)一文,很感兴趣。白文说明他之所以把胡传写成“在台湾为了抵抗日军的侵略而战死沙场”,乃根据石原皋《闲话胡适》一书中所述的胡适家乡的口碑材料,“是吸收研究新成果”。据白文介绍,此说很快传到海外,并产生反响,连美国研究胡适的专家唐德刚先生也认为“这一消息,真实性很大”。甚至断  相似文献   

8.
董立功 《江淮文史》2013,(5):141-148
从现有材料来看,中国大陆对胡适的零星批判应追溯至1949年5月11日。是日,时任辅仁大学校长、与胡适有着几十年私谊的陈垣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给胡适之先生一封公开信》。这封信除了委婉地指责胡适在哲学思想上一直蒙蔽他.在政治见解上向他做错误的引导外,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劝胡适回到新社会。  相似文献   

9.
胡适的绰号     
王树人 《文史月刊》2008,(12):20-20
胡适有5个绰号。一为“子供”。子供是日语“小孩子”的意思。胡适14岁时考入中国公学,得了这个绰号。二为“大书箱”。胡适5岁时开始念四书五经,8岁就能懂《资治通鉴》,当时就得了一个“大书箱”的绰号。三为“黄蝴蝶”。胡适写了一首《窗上有所见口占》,开头两句是“两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相似文献   

10.
胡适在国共党争中选择了国民党,但他的选择并不是无条件的。对他而言,这是一种“弊取其轻”的选择。他坚决反对共产党,对国民党,也曾有相当激烈的批评和冲突。为此,国民党上海特别市党部曾作出决议要求严惩胡适,1931年“九一八”事变,使胡适认为亡国之祸已迫在眉睫,他的政治态度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他到南京晋见蒋介石时,批评者变为建言者。1948年末,在国民党大势已去之时,蒋介石曾派人北上邀请胡适南下就任行政院院长一职,为胡婉拒。不久,蒋便派专机到北平将胡接去台湾。新近公开的胡适致蒋介石的一封信,为人们了解、研究胡适…  相似文献   

11.
以顾颉刚为代表的“古史辨派”,是我国现代史上一个影响颇大的资产阶级史学流派。在顾颉刚等人的论著中曾多次谈到过胡适对“古史辨”史学的启迪和指导作用,胡适本人也曾多次谈到过他与古史辨派的密切联系。建国前的许多史学评论家,一般都把胡适与古史辨派视为同一流派。但是,建国后的许多论著,虽然也提到胡适对古史辨史学的影响,但主要是强调两者的“区别”。最近中华书局出版的《顾颉刚先生学述》一书,曾较具体地谈到胡适对顾颉刚的影响,但却以更多的篇幅谈论两人在政治、学术观点和治学方法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12.
九一八事变后的第八个月,胡适等人创办了一个时事政论性刊物——《独立评论》。该刊前后五年,出版200余期,发表文章千余篇,发行遍及国统区。《独立评论》标榜“独立精神”,就当时时事、政治、经济以及外交等方而的重要问题发表了大量评论,在当时国统区有较大的影响。九一八事变后,中国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在政治态度上出现了重大变化,该刊对胡适此时的政治态度有系统的、真实的记录。本文着重就胡适与《独立评论》政治倾向的两重性作一历史的考察。  相似文献   

13.
胡适一生在哲学、文学、历史等方面都有论著。本文仅就其校勘学思想略作评述。一、胡适校勘学思想的发展线索胡适校勘学思想的发展有着较长的历史。根据胡适自传等方面的材料,可以归纳如下。1、胡适早年在家乡接受过九年的教育,读过许多经史典籍,十几岁时,便有了疑古的倾向。“如有一怀疑也都要予以批判来证明和反驳”。在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为配合整理国故,大力鼓吹疑古思想,导致《古史辩》七卷的出版,也许就是基于这时的思想根苗吧,以后,他就寻觅一个能解决他的怀疑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竞业旬报》创刊于1906年10月28日,一月出三期,出至第十期停刊,1908年4月11日复刊,继续出版第十一期,1909年停刊,共出四十一期,是清末寿命较长的白话报之一。从《竞业旬报》创刊号起,胡适即为该报主要撰稿人之一,1908年8月《竞业旬报》出至第二十四期,胡适应聘担任主编,继续为这家报刊撰稿,他以“希强”、“期自胜生”、“铁儿”、“适庵”、“适之”等笔名发表了几十篇文章,集中反映了辛亥革命前胡适的思想,研究这个时期的胡适及其在《竞业旬报》上的作品,对于正确理解和评价“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胡适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5.
胡适家书选     
继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史研究室整理出版的《胡适来往书信选》,《胡适的日记》之后,《胡适家书》也已整理就绪,准备付梓。在此书尚未面世之前,应《安徽史学》编辑室之约,挑选一部分先予公布,以飨读者。这部分家书,上起1908年,下迄1946年,以胡适在美国留学和任驻美大使期间的为多,内容大都为向家人报告他在外的学习、生活、工作、见闻等情况。但从中可以看出胡适的世家观念以及他对政治有极大兴趣。他以后步入国民党营垒并把自己的命运同国民党联在一起,同他年青时所受的家庭教育及留学时的思想动机是分不开的。从家书所反映的胡适思想的一个侧面,对我们了  相似文献   

16.
对于胡适与《新青年》杂志的关系,可以用读者、作者、编者这三重维度的形式提拎出来.作为读者,胡适最大程度地激活、激励了《新青年》的主撰者;作为作者,胡适以其学贯中西的文化,开辟、开创了一个时代的思想格局;作为编者,胡适引领、引渡了20世纪中国的现代性走向.鉴于此,我们简直无法再用以上“三者”的关系概括和总结胡适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胡适的“三者”固化为一个词,那就是青年导师.无论是作为读者,还是作者,抑或编者,胡适都在一个链条上牵引着“青年运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关于何廉,最早是读胡适日记和.《独立评论》“编辑后记”了解的。胡适第一次和何廉会面是在1931年2月12日。《独立评论》创刊后,何廉也是撰稿人之一,他自己曾说:“我们两人(指和翁文灏)在该刊创刊初期,常为之写稿,募集资金以维持刊物的经营,该刊召开的双周会议常在胡适寓邸或清华俱乐部举行。”  相似文献   

18.
朱洪 《江淮文史》2003,(3):127-132
“套鸟的圈套”1919年夏天,陈独秀被捕后,胡适比平时更忙。《每周评论》每一期几乎都有他的文章,在最近的《每周评论》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学革命的文章,认为“中国文学语言,不再是一种创造性文学作品能胜任的工具。哪有一种死语言能适合于创造性文学的?”7月5日,辜鸿铭在北大写反对中国文学革命的文章,指名道姓向胡适叫战。这篇文章7月12日刊登在上海出版的英文刊物《密勒氏译论》上。辜鸿铭写道:“当胡适教授用他那音乐般的声音谈论‘活文学’和‘重估一切价值’,‘谈论’为观念和思想的彻底变革铺路,唯有此种变革,能够为全民族创造条件时,…  相似文献   

19.
胡适的英文文章“A Philosopher of Chinese Reactionism”(《中国保守主义的哲学家》)发表在《中国留美学生月报》上.这是一篇佚文,与《胡适日记》提到的文章“Goodnow and Chinese Reactionism”有亲缘关系.它的价值在于反映了袁世凯称帝前胡适对新知识分子的认识水平,是理解胡适的知识分子观以及他处理与国家、政府关系的钥匙,还可从中发现他参与新文化运动的动机.  相似文献   

20.
一 斯大林给《无产阶级革命》杂志编辑部的信发表于1931年10月底出版的该杂志当年第6期上,同时刊载于《布尔什维克》杂志1931年第11—12期合刊上。斯大林这封信的标题是《论布尔什维主义历史中的几个问题》,内容主要是抗议《无产阶级革命》杂志刊登历史学家斯卢茨基的论文《布尔什维克论战前危机时期的德国社会民主党》,并对斯卢茨基作了极其尖锐的批判。事实上,这封信的意义和影响远远超过它的内容所涉及的具体问题。这是在苏联史学界、整个理论战线、整个意识形态领域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记的一件大事,其影响之深远、后果之严重是不容忽视的。这一点,不仅为这封信发表后在苏联当时引起的强烈震动所证实,而且也在其后苏联和西方历史学家的评论中得到确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