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土家族有“歌丧哭嫁’习俗。民间风俗歌《哭嫁歌》是土家族传统婚嫁礼仪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土家姑娘一种“修养”,衡量姑娘才智、贤德的标准。因此,土家姑娘从十一二岁起便学唱《哭嫁歌》。新娘在出嫁前半个月(有的地方为一个月),就由伴娘相伴“哭嫁”(土家语称为“打坡”)。出嫁前一天晚上,新娘与村寨中十位姐妹一起哭唱,谓之“陪十姐妹”。迎亲当天下午,迎亲队伍到女方家时,新娘要“哭嫁”,相好姐妹或长辈女人也陪着“哭嫁”。  相似文献   

2.
嫁姑娘寨     
基诺公社巴卡大队有个寨子,名叫巴杯,意思是嫁姑娘寨。这个名字是因这个寨子出嫁了一个姑娘而得名的。从前,基诺山上有一个寨子,姑娘长得特别漂亮,尤其是她们那粉红色的面庞十分逗人喜爱。据说这是造物主阿嫫晓白在造山造平地的途中,被勐养的魔鬼将利刃安放在大红树的扁担上,在挑土时扁担折断,利刃砍断了阿嫫晓白的肩胛,血喷如注,飞溅到这个寨子的土地上,殷红的土地滋润着姑娘们的脸蛋,才使今天姑娘们的脸色更加美丽动人。这个寨子的美丽姑娘当中,出类拔萃  相似文献   

3.
京东花轿     
姑娘出嫁乘花轿是一种古老的婚俗,在今天的大都市里已经不大能看到了。但是在历史上花轿是姑娘们出嫁所不可缺少的,以至于今天还流传着“大姑娘上轿头一回的”歇后语。花轿呵花轿,你载着姑娘们的喜悦,也载着姑娘们的眼泪……  相似文献   

4.
秦汉社会出嫁女与父母本家的关系中主流的伦常观是"内夫家,外父母家",但亲情的召唤往往使出嫁女的行为逸出这个格局,法律则更加注重综合考虑。日常生活中二者的关系会随着家庭成员老幼鳏寡、经济情况不同等因素展现出不同的实态,但夫死归宗并不是这一时段的生活常态。继承关系中,出嫁女多以嫁妆或赠予形式间接承产,少见招赘承产。户绝之家女儿承产,两汉四百年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田产继承受到了本家近亲的分割。汉初女儿可承爵,顺序排在儿子之后。公主爵可传至其子,恩泽封爵涉及姐妹子、姑子、姨子或女婿等。此类爵称,表面上是给予其子、其婿,实质上都是以出嫁女儿对本家的继承权为基础。  相似文献   

5.
西府开脸     
陕西宝鸡地区,人们习称西府。西府把嫁姑娘叫“起发女子”。叫起发,大概和出嫁前的一个至关重要的仪式——开脸有关。未来的两亲家拿着两个新人的生辰八字请阴阳先生看好成婚的日子后,待嫁女子就不能抛头露面了。她得同闺中女友及嫂子、姐妹等准备嫁妆和馈赠媒人及亲戚友人的礼  相似文献   

6.
黔北哭嫁歌     
在封建婚姻制度的桎梏下,妇女地位低下,婚嫁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们怨屈悲愤的心情,只有在出嫁的日子里,通过哭声来倾诉,利用眼泪来表达。包办婚姻世代相袭,姑娘出嫁的哭歌亦传唱不息。历史的泪滴,于是汇成了凄凄惨惨戚戚的黔北哭嫁歌。  相似文献   

7.
在蒙古国,时尚潮流和模特的容貌一同飞速发展着,仅仅用了几年的时间,她们的平均身高就增加了二十多厘米,以前吃羊肉、喝马奶的矮壮的姑娘,变成了吃着蔬菜水果节食减肥的纤细高挑的女郎。她们出现在各种巨大的广告画中,铺天盖地占满了街头……最新的女性周刊《Updown》尽管售价高达10欧元,依然刚一上市便哄抢一空。  相似文献   

8.
三月二十八日是牟定三月街的街期。这天,彝族男女青年,穿着节日的盛装,从四面八方向牟定城涌来。太阳照在姑娘们美丽的各色头饰、手饰、服饰上,闪闪发光。小伙子们一个个胸挎龙头四弦琴,有的背着小胡琴,有的带着短笛,兴匆匆来赶街。牟定城里城外,到处人山人海,笛声悠扬,弦声淙淙,歌声朗朗,欢歌笑语,热闹异常。只要有几个小伙在街上或路边吹起笛子或弹起弦子跳起来,姑娘们就会手拉手地参加进来,围成一个圆圈,合着笛声、琴声的节拍,翩翩起舞。人越来越多,其他小伙、姑娘们又在另一个地方跳起来。这里一圈,那里一圈,城里城  相似文献   

9.
土族赞歌     
儿子娶媳妇,孙子满月,姑娘出嫁,亲朋相聚,这时候土族人家的庄园里就会有歌声飞扬,土族人喜欢唱自己吉祥的赞歌。唱赞歌不讲究谁的声音动听,只要你能从"土族人民的子孙啊,唱起土族人的赞歌吧!"开始,大家都会给你竖起大拇指。  相似文献   

10.
欢乐的聚会     
和他们一起尽情地跳吧,尽管自己还不曾看会,甩掉羞涩,携着纳西姑娘的手,舞步中,又增添一个民族的欣慰·”…小伙的横笛吹得清脆,姑娘的舞步格外健美。青年们跳起阿里里,来呀,纳西的兄弟姐妹。笛音象一串石子投入湖中,泛起一个个弧形的圈圈—青年们手拉手地旋转跳跃,弧圈在扩大,脚步把大地劲擂。温馨的晚风在舞步中婆姿,技肩上的七星与北斗交辉。花花唉,啊啊喂,歌声,把三月的夜晚唱醉。歌声唱出生活的旋律,歌声搅动爱情的潮水;唤来多少兄弟民族的伴侣—白族的金花、藏族的旺堆“一好啊,纳西人的阿里里—各民族团结的聚会。此刻,我再不能袖手…  相似文献   

11.
<正>"自梳女"是19世纪中叶以后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兴起的一种女子群体相约不嫁的特殊现象,她们通过特有的仪式,自己把头发盘成与当时社会已婚妇女一样的发髻,来表示独身不嫁。这一群体在19世纪末至民国时期最为鼎盛,人数最多。直至今日在珠三角一带仍有自梳女健在,均已年过花甲。历史来源"不落夫家"是岭南地区古越人的一种婚俗,又称为"坐家"或"不落家",是指女子婚后仍居住在娘家,不住夫家,等怀孕后才正  相似文献   

12.
孙月红 《铁军》2022,(3):8-9
<正>夏日里,浙江富阳龙门古镇虽是四面环山,凉风习习,但对于几个好动调皮的姑娘来说还是感觉很热。小蛮姑娘跟几个小姐妹说:我都出汗了,我们去龙门山的龙潭吧,那里有水,我们可以赤脚在水里玩。几个小姐妹听小蛮这么说,面部表情变得生动起来了。一个姑娘说:我很想去哎,如果被大人看到了,那不被打死呀。另一个姑娘说:现在大人们正在午睡,我们看看就回来,龙潭到底长什么样啊?  相似文献   

13.
湖畔的雪峰深深的吸引着我,我正拍摄美景时,随风飘来一阵歌声。向着歌声发出的地方缓缓地移动着脚步,歌声越来越近:“在那东山顶上,升起白白的月亮,年轻姑娘的面容,出现在我的心上……”这不是仓央嘉措的情诗吗?仓央嘉措是西藏第六世达赖喇嘛,又是一位出众的诗人。姑娘唱的这首情歌,是在西藏流传很广的仓央嘉措的情诗。歌声很动情,撩拨得我越发想见到唱歌的人。  相似文献   

14.
女儿村访谈录朱广贤1994年8月,参观昆明海埂民族文化村时,专门访问了奉行男不迎娶、女不出嫁婚俗的摩梭文化村。摩枝文化村的工作人员绝大多数是女的,仅有一位小伙子。接待我的是几位摩梭姑娘。她们身着长白裙、红上衣,腰系彩色宽带,戴厚厚的头饰。端庄大方,活...  相似文献   

15.
陈海鸥 《百年潮》2011,(3):40-46
20世纪50年代,浙江省洞头县渔家姑娘汪月霞带领一批姐妹成立了女子民兵排,她们与守岛驻军同训练、共战备,提供后勤服务。1960年4月23日,汪月霞出席全国民兵代表大会,受到毛泽东、朱德的亲切接见。当年6月,在南京军区支持下,汪月霞带领120名海岛姑娘创建了“北沙女子民兵连”,后改称“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  相似文献   

16.
虹腮与婵美     
一诺言瑶山八角香万家,并蒂花果枝头挂,一处高楼映朝霞,婵美姑娘待出嫁。喃喃春燕忙筑巢,嗡嗡蜜蜂忙采花。婵美亲口传诺言:谁见我面就嫁他。九座山头闻花香,九个寨子传佳话,九条大路歌声飘,九伙后生来采花。熙熙攘攘绕金门,争先恐后抢问话:只闻花香不见花,漂亮婵美嫁不嫁?我说我家有大马,你说你家田地大,他说他家白银多,七嘴八舌夸自家。隔墙花朵不露颜,隔门婵美不回话,邀妹对歌妹不应,约妹玩耍妹不答。独有虹腮真情意,暗把婵美记心上,今日帮忙来修房,见妹织绣坐西窗。  相似文献   

17.
王丹虎     
晋王彬长女丹虎有墓在彬墓侧,出砖志一方。郭老《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叙〉的真伪一文言:“王丹虎未言其夫家,看来是未出嫁的。女子名虎是很少见的。”  相似文献   

18.
姑娘出嫁的日子啊,就象十五的月亮来到了,接新娘的火把啊,比月光还要明亮。婚礼宴席多丰美,美酒佳肴应有尽有:水芹菜和磨芋有了,小母鸡和大公鸡有了,豆腐和南瓜也有了。是谁先编织了嫁女的花蔑萝?是寨子脚底的搓欧仰角①;嫁姑娘不是今夭起的头,是从前普博阿欧②开始的;娶媳妇不是今天起的头,是从前纠比阿郎③开始的。哥哥象刺桐树叶子,刺桐树叶落地多平稳;妹妹是锥栗树根子,锥栗树根扎得牢,栽下的竹子总望它成活,嫁姑娘是要她终生安定。磨秋桩不稳就拿石头砌。娘家泉水虽然甘美,夫家泉水照样甜。有砍刀不能砍路边柴,砍刀要是砍了路边柴,山上…  相似文献   

19.
女伴:亲亲的阿姐哟,和气的小伙伴,我们站的不是一个灶,烧的同是一山柴;我们吃的不是一甄饭,栽的同是一丘秧;我们穿的不是一匹布,挑花绣朵在一起。姐姐明天离山寨,姐姐明天要出嫁,绿茵茵的草坪上,谁来领头跳乐作?‘于日月亮亮的月光下,谁来领头唱阿哩?③风吹树叶动,开口就是歌。彝家的歌填满山谷,彝家的舞象瀑布,三天唱绿一面坡,九天”昌满一个湖。放开清脆的嗓门,象百灵鸟一样欢唱;迈开轻捷的舞步,象彩蝶一样飞舞。舞落满天星斗,唱到雄鸡和声。新娘:亲亲的姐妹们,和和气气的小伙伴,·全色的太}‘日姑娘,明亮的月亮伙子,银色的白云姑娘,巍.峨…  相似文献   

20.
壮家姑娘学织布,开始先在内房个别拜师求教,待学会后才出堂屋来公开操作。这天,母亲要请教过姑娘的人来吃饭,并看她表演。这时,母亲要唱学织布歌,感谢众人指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