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柳哲 《古今谈》2000,(3):11-14
曹聚仁与鲁迅非泛泛之交。1927年12月21日,鲁迅应邀到上海暨南大学演讲,曹聚仁时为暨大教授,参加听讲并将鲁迅讲演笔录成文:《文艺与政治的歧途》,在上海1928年1月29日、30日《新闻报》副刊《学海》第182、183期上发表(署名刘率真),后收入杨霁云编的鲁迅《集外集》中。三十年代初,曹聚仁主编《涛声周刊》、《芝种》及与人合编《太白》等报刊时,鲁迅积极为之撰稿,往来书信就有40余封(据1981年新版《鲁迅全集&;#183;日记》记载:曹聚仁从1933年5月7日得鲁迅第一封书信,至1936年3月7日得鲁迅最后一封书信止,共得43封书信),单《鲁迅全集&;#183;书信》就收了鲁迅致曹聚仁的二十五封半信。鲁迅逝世时,曹聚仁集鲁迅诗意写成挽联。  相似文献   

2.
百年弹指一挥间。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记者和杰出的爱国文化人士曹聚仁(1900-1972),从1900年出生到现在,已经99年了。按照曹聚仁家乡浙江金华的风俗,今年是他的百岁冥寿,亲友应为他举行大祭。他的一生并不太长,与世纪同龄的他仅仅度过了3/4的世纪还差3年。20世纪的中国文坛、报坛、学界,异彩纷呈,名家迭出,曹聚仁便是其中的饺校者。曹聚仁的一生传奇色彩特浓,有时声誉鹊起,有时沉寂无闻,曾身经枪林弹雨,也曾左右挨骂,还曾经成为中南海毛泽东、周恩来的座上宾。他的这种既丰富多彩、又扑朔迷离的人生使他被人称为“谜…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买得一本《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挑灯夜读视若珍宝,我当时问一诗友曹聚仁是谁啊,怎么以前就没听说过呢?他说怎么样,还可以一看吧。这个诗友叫朱晓东,后来的二十年,他和我几乎分享了曹聚仁的所有文字。  相似文献   

4.
本刊曾于1999年第11期发表柳哲先生的《百年回眸曹聚仁》,颇受读者好评。现再首次摘发曹聚仁先生晚年与其胞弟曹艺、原配夫人王春翠有关两岸和平统一的家书,使读者能进一步对当年奔走于海峡两岸的神秘人物行踪有所了解,并借此告慰曹先生的在天之灵。  相似文献   

5.
李伟 《钟山风雨》2012,(6):16-20
2012年7月23日,曹聚仁先生逝世40周年。曹先生故乡浙江兰溪梅江镇举行纪念活动,我应邀参加。在"曹聚仁生平资料陈列室"中,见有笔者撰著的国内首本《曹聚仁传》,虽硬面精装,也已翻烂,令人不由心生世事无常之感。归来后忆及曹传问世之始末,颇多感慨,遂作此文。一先从写曹传的起因说起。我最早知道曹聚仁,是七十多年前的事了。上世纪30年代,由叶  相似文献   

6.
远离政治却又忧国忧民 曹聚仁常说自己要远离政治,可他忧国忧民的意识,促使他一次又一次地投入到各种社会活动中去。1935年“一二·九”运动后,中国抗日民主运动进一步高涨,上海、武汉、天津、北平等大城市先后成立各界救国 会。1936年5月,各地救国会代 表在上海集会,于当月31日成立 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发表声 明,响应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 一致抗日”的主张。曹聚仁参加 了这次集会,并被选为常务委员。 在这次集会上,曹聚仁慷慨 陈词:“这回抗日,乃是我们这一 辈人的事,要死:我们就去死好 了。” 曹聚仁加入…  相似文献   

7.
《百年潮》2000,(5)
今年7月7日,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记者和杰出的爱国文化人士曹聚仁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日。他于1972年7月23日在澳门镜湖医院含憾病逝。他临终时念念不忘的仍是两岸和平统一大业,反复自语:“我有很多话要向毛主席、周总理说。”去年7月5日。原国务院总理办公室副主任、中共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中共中央调查部部长罗青长在北京接受笔者采访时首次披露:“曹聚仁先生逝世后,周恩来总理十分关注,亲自安排有关人士在澳门为其举行公祭,并盖棺论定评价他为‘爱国人士’,为其亲拟墓碑碑文‘爱国人士曹聚仁先生之墓’,安排有关部门将其骨灰携回大陆家乡浙江兰溪蒋畈安葬,让他叶落归根。”罗青长并题词称赞曹聚仁“为祖国统一大业贡献了毕生精力”。曾任国务院副秘  相似文献   

8.
在台湾和海外的华人圈中,伯父的名字为大多数人所知,是因为他赢得了“贵州环球旅行第一人”、“中国卓然超群的摄影家”、“有骨气的中国人”等称号;近十年间,他不辞劳苦担当了海峡两岸的“和平使者”。在我心目中,伯父是传奇而传大的,他一生经历了数不清的风霜雨雪,备尝人间酸甜苦辣,但始终保持着一个中国人应有的本色。万水千山走遍伯父一九二八年生于独山,私塾六年,已把四书五经背得滚瓜烂熟。一九四三年,日本侵略军轰炸独山,十五岁的伯父扔下课本,含泪接过母亲手里的全家最珍贵的东西——一只手锡后离开了家门,没想到这一…  相似文献   

9.
“五四运动带来的这场大运动,对我的一生有着极大的影响。”曹聚仁这一自述,高屋建瓴地说明了他与五四运动的关系。事实确实是这样。如果不是1919年席卷全国、冲击浙江省一师的五四运动,以及随之而来的一师学潮,也许曹聚仁就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学教师,不仅当时不能成为学生的领袖,后来更不能成为名教授、名学者、名记者、名作家。这并非臆测之词。五四把曹聚仁推到时代的波峰浪尖……舟遇施存统 初读《新青年》1915年秋天,曹聚仁从故乡浦江来到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师范。这时尽管国内外风云变幻,校园里却非常平静。同学们都…  相似文献   

10.
柳哲 《钟山风雨》2013,(3):46-46
著名作家曹聚仁先生标点的《帝国主义》,历经88年的沧桑岁月,终于重见天日,令我兴奋不已!说起对它的发现,我感慨万千!一次回家乡采风中,在曹聚仁先生一位故旧家里的废纸堆中,被我幸运地发现!我如获至宝,珍藏至今。我研究现代著名作家、学者、记者曹聚仁先生,已经20余年。先后收藏的曹聚仁著作不下百余种,有关曹聚仁的研究资料,更是不计其数。  相似文献   

11.
在曹聚仁生命的72个春秋中,最火红的年代是在上海。从1921年到1937年的16年里,他得到了陈望道的信任、邵力子的提携、鲁迅的友谊、章太炎的赏识;他带着泥土的芳香踏上大学的讲坛,以青年人的敏感妙手著文章,用乌鸦为记掀起《涛声》,与朋友一起播下《芒种》,为"大众语"运动推波助澜,策划"南社"演变为"新南社"。在激烈的淞沪战斗中,他为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留下了无数的战地通讯……1950年夏,曹聚仁只身离沪赴港。1956年开始频频回内地观光,留给人们的是一个神秘的问号--  相似文献   

12.
何世桢(1895—1972)先生是我的堂伯父,其祖父是我的曾祖父──何维键,字汝持,号芷舠,曾任晚清“汉黄德道”道台等官职,辞官后,经营盐商,于扬州建“何园”。我的祖父辈弟兄三人,世桢伯父是二房伯祖父之子。虽说有这样一层亲属关系,由于年龄的悬殊(伯父长我34岁),我对他的历史所知甚少,只是在1987一89年间,通过调查收集到若干史料,才弄清他确是一位“不屈的民主主义爱国者”。一、名列三十年代《世界名人录》现今人们知道何世桢的人已很少,何世桢已不是什么名人了。可是,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他却是名噪一时的人物,名列…  相似文献   

13.
蒋梦麟做过15年的北京大学校长,威望很高,他的“硬气”远近闻名。有人问过香港著名人士曹聚仁平生最敬佩的人是谁?曹答:“蒋梦麟。”问者曰:“何也?”曹聚仁再答:“有种。”所谓“有种”,无非是富胆量、有担当,其实就是“硬气”。  相似文献   

14.
曹聚仁     
《纵横》2000,(9)
曹聚仁(1900—197 杰出的爱国人士。浙江浦江(炎的《国学概论》演讲而崭露1935年,他力主抗日,与邹韬奋11名委员之一;抗战爆发,投笔 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记者和溪)人。22岁便准确笔录了章太年代初主编《涛声》、《芒种》;儒、李公朴等成为抗日救国会的成为战地名记者;1941年受蒋经  相似文献   

15.
许念婉 《纵横》2012,(7):44-49
1949年蒋介石退守台湾后,台海两岸曾建立了持续四十多年的密使制度,李次白、曹聚仁、沈诚、南怀瑾,这些密使的名字都被铭刻在了两岸秘密交往的历史中。他们为两岸之间的和谈穿针引线,传达心声,成为潜行在两岸之间的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16.
林莉 《文史月刊》2011,(3):28-31
从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到1975年蒋介石病逝台北,台湾海峡两岸经历了三次危机。 在此期间,海峡两岸秘使频繁往来。蒋方有著名资深记者曹聚仁,台湾当局“立法委员”宋宜山,国民党元老陈立夫;毛泽东也派著名爱国人士、国学大师章士钊先生三赴香港,为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奔走。  相似文献   

17.
李伟 《文史春秋》2001,(1):28-34
曹聚仁(1900-1972),浙江兰溪人。集学者、教授、作家、记者于一身,20世纪声名赫赫的文化人。从1956年起。他以一个超然于党派外的自由主义者,爱国情重。毅然投身于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工作。  相似文献   

18.
柳哲 《文史精华》2002,(6):10-15
“谜一样的人物”曹聚仁,由于其一生充满着传奇色彩,至今仍是扑朔迷离,特别是他晚年曾为两岸和平统一奔走一事,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随着近年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媒体对曹聚仁为两岸和谈奔走的历史已有所披露。但是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曹聚仁为两岸和谈奔走的过  相似文献   

19.
柳哲 《岭南文史》2000,(2):39-43
百年弹指一挥间。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记者和杰出的爱国文化人士曹聚仁(1900-1972),从出生到现在,已经100年了,按照曹聚仁家乡浙江金华的风俗,今年是他的百岁冥寿,亲友应为他举行大祭。他的一生并不太长,与世纪同龄的他仅仅度过了3/4的世纪还差三年。20世纪的中国文坛、报坛、学界,异彩纷呈,名家迭出,曹聚仁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20.
周利成 《世纪》2022,(4):66-69
<正>陈望道首译中文版《共产党宣言》,是最早的中共党员之一;他投身教育事业、文化事业和学术研究,曾任复旦大学新闻系主任,发动了“大众语运动”,提倡“拉丁化新文字运动”,成立“上海语文学会”“上海语文教育学会”;他为人谦和、敦朴忠厚,与刘大白、施存统、曹聚仁等均为挚友,与妻子蔡慕晖的新式婚礼更在家乡传为佳话。笔者查阅民国时期数十种报刊,发现许多陈望道先生鲜为人知的史料,在此公之于众,以飨读者。中国共产党的发起人之一陈望道(1891—1977),原名参一,笔名陈雨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