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涵 《神州》2013,(4):32-33
不同民族创造了不同特点、不同传统的文化,根据文化的功能。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出发,将文化分为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本文基于澜沧哈尼族寨子文化的研究,选择了几个有特点的要素来进行分析,从物质文化要素和精神文化要素两方面探讨了哈尼族的文化特质。利用文化人类学的观点分析了寨子内部空间结构的基本文化要素及功能。  相似文献   

2.
栽秧前,每年的三月属龙日,是哈尼族的主要竜日,要到竜树前举行全寨性的公祭,叫祭竜。碧约族(哈尼族中的一个支系)早先的祭竜也和近代哈尼族其它支系一样,都只信仰一个竜神。 竜日的头天,由竜头通知全寨各户备足第二天吃用的水。祭竜当天清早,由几名未婚男青年淘洗水井。祭竜树时,人们到井边献饭、祷告;寨子进出路口要插上篾子编的小竹排,称为竜排,表示时值本寨竜日,外寨人不得进入寨内踩竜;同时表示避免寨龙出寨,防止外龙入寨干扰,与寨龙争斗,给人带来灾难。祖先认为对龙不能得罪,兴下  相似文献   

3.
元阳县哈尼族祖先与彝族、拉祜族等同源于古代的羌人。境内哈尼族有罗碧、罗缅、阿邬、豪尼、郭宏、多尼、白宏、阿松等多种自称,解放后,统称为哈尼族。据哈尼族创世史诗《浦嘎纳嘎》记载,哈尼祖先诞生于遥远的"努玛阿美"地方,后长途迁徙,定居滇中"谷哈"(今昆明一带),融入"昆明"部族,后因战乱频繁,哈尼族祖先被迫离开滇中腹地,南迁六诏山区和滇南红河南岸,多数定居于红河南岸的深山老林中,以今元阳、红河、绿春、金平县境一带为生息繁衍和活动的中心。现哈尼族分布于元阳县各地,多集中于高山和半山地区,这些地区水丰土肥,气候温和,物产丰富。自明、清以来,这些地区逐步得到开发。境内先后置纳楼茶甸长官司、纳更土巡检、稿吾土把总和勐弄、宗瓦、宗哈、五亩、五邦、水塘、马龙六掌寨,统属临安府。民国时期直至解放后,元阳县行政区划几经变更,现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世居哈尼、彝、汉、傣、苗、瑶、壮7种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数的88.02%,其中哈尼族人就占总入口的53.29%。元阳的哈尼梯田就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哈尼族人民依山造田,建造梯田堪称哈尼人民一绝,是他们对历史作出的重大贡献。在海拔280米~1800米之间梯田密布,呈现出一幅"山间水沟如玉带,层层梯田似天梯"的农耕图景。  相似文献   

4.
元阳县哈尼族祖先与彝族、拉祜族等同源于古代的羌人。境内哈尼族有罗碧、罗缅、阿邬、豪尼、郭宏、多尼、白宏、阿松等多种自称,解放后,统称为哈尼族。据哈尼族创世史诗《浦嘎纳嘎》记载,哈尼祖先诞生于遥远的"努玛阿美"地方,后长途迁徙,定居滇中"谷哈"(今昆明一带),融入"昆明"部族,后因战乱频繁,哈尼族祖先被迫离开滇中腹地,南迁六诏山区和滇南红河南岸,多数定居于红河南岸的深山老林中,以今元阳、红河、绿春、金平县境一带为生息繁衍和活动的中心。现哈尼族分布于元阳县各地,多集中于高山和半山地区,这些地区水丰土肥,气候温和,物产丰富。自明、清以来,这些地区逐步得到开发。境内先后置纳楼茶甸长官司、纳更土巡检、稿吾土把总和勐弄、宗瓦、宗哈、五亩、五邦、水塘、马龙六掌寨,统属临安府。民国时期直至解放后,元阳县行政区划几经变更,现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世居哈尼、彝、汉、傣、苗、瑶、壮7种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数的88.02%,其中哈尼族人就占总入口的53.29%。元阳的哈尼梯田就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哈尼族人民依山造田,建造梯田堪称哈尼人民一绝,是他们对历史作出的重大贡献。在海拔280米~1800米之间梯田密布,呈现...  相似文献   

5.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初,我到了澜沧拉祜族傣族自治县,同我的佤语老师三木刀会合,向蕴藏着丰富的佤族文学遗产的澜沧江两岸的深山密林进发,去搜集佤族神话史诗《西岗里》。佤族是云南省西南部的古老民族之一,属于宗色人种,现有人口二十六万六千多。分布在沦源、西盟、澜沧、孟连、耿马、双江、镇康等县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西岗里》就在这些地区广泛流传。佤族历来对《西岗里》有两种解释:西盟一带说“西岗”是石洞,“里”是出来,即人类从石洞里出来;沧源、澜沧一带说“西岗”是葫芦,即人从葫芦里出来。尽管两个地区的佤族人民对“西岗”的解释不同,但是  相似文献   

6.
云南红河思陀部酋长府车玛遗址位于云南省红河县乐育乡龙车村委会车玛村西北面,2009年10月红河州文物部门进行了调查勘探,发现了墓葬、灰坑、基沟等遗迹,出土银器、铜器、瓷器及砖瓦等遗物。通过对遗迹、遗物的分析,结合有关史料,可以确认:车玛遗址属于南诏时期(唐宋时期)哈尼族部落思陀部酋长府遗址。  相似文献   

7.
阿卡狄亚地区为多神崇拜,其中具有泛阿卡狄亚性质的神主要有三个,吕凯昂的宙斯、潘神和戴斯波伊娜。全希腊神宙斯在阿卡狄亚被赋予地区特质,成为阿卡狄亚族群和国家的象征。本土的潘神和戴斯波伊娜有着不同发展。潘神不仅流行于阿卡狄亚,在希腊其他地区也颇受欢迎,成为了泛希腊神,戴斯波伊娜始终是泛阿卡狄亚神,其崇拜仅限于本土。这三位泛阿卡狄亚神祇崇拜共同构成泛阿卡狄亚宗教崇拜体系,同时也成为阿卡狄亚族群认同与地区文化的标识。  相似文献   

8.
照见我的身子麒亮我的心乡阿妹步步跟着明灯走,千难万险不回头!阿妹的眼睛象泉水,照见我的脸哟留下我的影,阿哥愿做鱼儿游水中,今生今世不分离I(一)阿哥砍柴走的陡坡路,阿妹扶着背绳慢慢行,阿妹的情意洒在山路上,一对情人心连心。阿妹背水来到小池边,阿哥舀水装进竹筒里,阿哥的情意洒在小池中,一对鸳鸯水中映。(二)阿哥的眼睛象盏灯,今生今世不分离(二首)(哈尼族)@唐浩~~  相似文献   

9.
“苦扎扎”是哈尼族一年一度的重要传统节日。我在考察哈尼族民俗及其传说时,哈尼族各个支系的老人都说这个传统节日是从一个古老的传说故事中产生的。居住在云南省境内的哈尼族各支系,过“苦扎扎”节的方式大同小异,但“传说”的内容却各不相同。有与农业祭祀有关的,有人类同鬼魂作斗争的,有人类征服自然灾害的,有神人联姻的,等等。研究同一民族中同一习俗传说故事的演变,可以从一个角度看出文学、习俗与宗教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可以找到民间文学作品在不同社会形态中的一些变化规律。下面,将我收集到的“苦扎扎”节的各种传说和有关情况作一介绍,为研究哈尼族民间文学的同志提供一点资料。 1.有关农业祭祀方面的: 绿春县大水沟区普石寨哈尼族支系期地人过“苦扎扎”节,传说源于一个《神  相似文献   

10.
光阴5000年     
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阿卡,早年由迦南人的一个部落所建,在腓尼基人统治时期曾改名为托勒密.古罗马人占领时,修建防洪堤坝,扩建海港,从而使这里成为地中海东岸的一个主要港口.公元638年阿拉伯人攻占,对该城进行修缮和扩建,公元1104年成为十字军东征时所建立的耶路撒冷拉丁王国的最后据点.公元1291年被马穆鲁克王朝穆斯林军队占领.公元1798年拿破仑远征埃及时,从西奈半岛攻陷加沙城,又继续北上,直逼阿卡.阿卡居民在阿卜杜拉·贾扎尔的率领下奋起抵抗,击退了拿破仑的进攻,拿破仑曾不无遗憾地说:“如果我占领了阿卡,就能控制全世界.”  相似文献   

11.
正1949年,在废除保甲建村的基础上,庄莲镇(即现在的苏州市吴中区临湖镇)划分成渡村、采莲、石舍3个乡,由各村选出农民代表,以乡为单位,召开农民代表大会,用"豆选"的方法选出乡(镇)行政委员会。得票多者为乡(镇)长,次则为副乡(镇)长,委员若干人。1953年《选举法》颁布后,县乡实行普选。凡年满18周岁的公民(除依法剥夺政治权利者外),用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乡(镇)人民代表,由乡  相似文献   

12.
哈尼族的村落分布在海拔1 400~1 800 m的等高线上,在滇南哀牢山区此地带为半山腰,村落的自然景观、建筑结构有其独特的形态样貌。文章把哈尼族村落民居分为土掌房、蘑菇房、瓦房、干栏房等4种类型,从建筑渊源来看,土掌房和蘑菇房脱胎于氐羌族群平碉式的古建筑,瓦房是蘑菇房吸纳汉族庭院式建筑的变体,干栏房是哈尼族对百越族群建筑形式的直接吸纳,其结构特点都体现了对环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
聚居在祖国云南边疆的哈尼族各支系中所流行着的许多传统风俗民习和传统节日,往往与民间文学相互交融,甚至相互依存在一起,成为血肉难分的哈尼族固有的精神财富。弄清哈尼族的风俗与民间文学的关系,对于研究哈尼族的历史、文学都有重要的意义。一哈尼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民间蕴藏着许多神话、传说、诗歌、故事、民谚以及音乐、舞蹈等。在传统节日和祭祀场合,以村寨为单位的群众文娱活动更为突出、活跃,几乎每一个重大的传统节日,都流传着一些优美的民间传说和神话。重大的祭祀活动主要有祭天神“奥玛”、地神“阿奥”、山公“搓司搓欤”、山母“腊必腊衫”以及“卜  相似文献   

14.
<正>1949年,在废除保甲建村的基础上,庄莲镇(现在苏州市吴中区临湖镇)划分成渡村、采莲、石舍3个乡,由各村选出农民代表,以乡为单位,召开农民代表大会,用"豆选"方法选出乡(镇)行政委员会。得票多者为乡(镇)长,次则为副乡(镇)长,委员若干人。1953年《选举法》颁布后,县乡实行普选。凡年满18周岁的公民(除依法剥夺政治权利者外),用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乡(镇)人民代表,由  相似文献   

15.
王有怨 《神州》2008,(4):64-64
魏传统先生,于1928年,在达县渡市乡公立高初两级小学校(即现在现在渡市乡中心校)教书。我在此读高小两年,受先生影响很深。该校当时的校长王立独(陈家人)、老师张名哲(渠县人)和魏传统先生3人,思想进步,倾向一致。传统先生,常选新文  相似文献   

16.
一九八二年,我在元阳县攀枝花区洞铺寨哈尼族著名歌手兼贝码(祭师)朱小和家搜集到一条送葬头饰,哈尼语称“吴芭”(见图),系哈尼族葬仪中,由吟唱送葬长歌“密刹厄”的女歌手佩戴。朱小和虽不是“搓厄厄玛”(送葬歌女歌手),但因他是名满周围四五个县的大哥手大贝玛、因  相似文献   

17.
徐州是汉画像石的主要分布区域之一,除了发掘的画像墓之外,还有一些流散于民间。在近几年的考古工作中,我们屡有发现。主要分布在铜山县汉王乡,茅村乡的大山、蔡丘、梅庄及贾汪区青山泉乡店子等地(图一)。现选较好者介绍于下。大山散存汉画像石计7方。第一石:已残,长0.78、高0.7米。阴线刻。石中部刻一株长青树,树冠呈三角形,树干下部有一方台(图二)。第二石:石下部残,宽0.46、残高0.65米,浅浮雕。画面分二层,上层为十字穿环图案,下层为铺首衔环。边饰连弧纹  相似文献   

18.
哈尼族原始宗教活动中,认为“万物有魂”的观念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有人魂,动物有动物魂,植物有植物魂。平常社会生活中不仅要随时叫人的魂,还要叫牲畜和庄稼的魂。叫魂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同时不同地区不同支系又有各自不同的内容和形式。本文仅以滇东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大兴镇哈尼族为例,介绍三种常见的哈尼族叫魂习俗。  相似文献   

19.
4日我省首家农民工联谊会在天津落户. 5日省委近日出台<关于开展县(市、区)、乡(镇)主要责任指标考核工作的意见>,从今年开始,把主要责任指标考核工作扩大到县(市、区)、乡(镇).  相似文献   

20.
哈尼族民间歌曲“哈八”,又称“拉巴”,意为“歌”。唱“哈八”叫“哈八惹”、“哈八卡”、“哈八兹”。“惹”、“卡”、“兹”均有“念”、‘’唱”之意。“哈八”流于云南红河一带,每逢年节、婚嫁、盖房、聚会等隆重场合,哈尼族人多在餐桌前坐唱“哈八”。表演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一人主唱、听众伴唱;另一种是两人对唱、听众伴唱。“哈八”歌词内容丰富多彩。举凡自然、社会、人生等诸方面内容无不涉及,故有“哈尼族百科全书”之称。“哈八”曲调丰富,旋律和行腔同哈尼族语言紧密结合,似说似唱,庄重典雅的歌唱性和说白相结合。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