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2~43年间,英美中法荷等反法西斯盟国在美国召开太平洋学会会议,讨论战时战略及太平洋地区战后政治格局等重大国际问题。虽然会议名义上只是学术性的专家会议,但是各国政府对此都极为重视,派出了各自富有外交经验的政治家出席会议,从各自的国家利益出发,提出各种具有官方性质的方案,会议讨论非常热烈。这些讨论和研究为其后之德黑兰会议、开罗会议及雅尔塔会议创造了一定的基础。本文所选史料为英国代表海雷勋爵的提案以及蒋介石饬令军委会参事室所拟之对策,它对研究二次大战中及战后国际关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1.蒋介石密代电(1943年5月1日) 孔副院长勋鉴:关于英、美筹议之国际货币问题,经交本会①参事室研究,兹据呈送研究报告前来,特将原件随文抄转,即希核议为盼。中正。辰。东。侍密。附抄件一份抄件英美战后国际货币计划之比较与我国应采之态度英、美两国之稳定战后各国通货计划,就其目的言之,几全相同,就其所采之手段言之,亦大致相同。惟两计划所拟想之制度及办法,仍有重要之异点存在。将来英、美两国谅可在其初步磋商中,商得一折衷之计划,提出联合国货币会议,以为讨论之根据。故吾人此  相似文献   

3.
1944年7月,中、美、苏、英等多国代表在布利顿森林召开货币会议,为建立战后国际金融秩序奠定了基础.中国参加会议代表孔祥熙7月2日至22日向蒋介石汇报会议情形的6件密电,对于了解会议期间各国立场及中方所作贡献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4.
顾维钧与中国参与联合国创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随着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推进,战后世界的安排提上了盟国的议事日程。1943年10月,美、英、苏、中四强在莫斯科发表宣言,确定了将成立的新国际组织的基本原则。1944年五、六月间,美国与英、苏、中三国政府积极磋商,希望尽早召开会议,商讨成立国际组织及制订该组织章程等问题。由于苏联以尚未与日本开战为由,不愿与中国坐在一张会议桌上,最后商定这一会议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近郊的敦巴顿橡树园举行,分作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美、英、苏三国会议,第二阶段为美、英、中三国会议。 蒋介石对中国被邀与会,…  相似文献   

5.
汪诗明 《世界历史》2012,(5):4-15,157
1944年1月签订的《澳新协定》是太平洋战争进入最后阶段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之间签订的一个重要的双边合作协定。协定的签署使得澳新两国尤其是澳大利亚的区域性本位意识得到了加强,协定中有关国际组织的设想对联合国的成立以及《联合国宪章》的诞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有关参与战后太平洋地区停战协定以及战后安排的条款,更是成为澳新两国孜孜以求的战略目标。然而,该协定所显示的澳新有关太平洋岛屿处置的原则,给太平洋战争后期以及战后初期澳美战略协作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1947年至1948年间,美、英、苏、中围绕对日和约的程序问题进行了讨论.美国主张召开由远东委员会十一国代表组成的对日和会,会议采取三分之二多数决定的投票程序;英国支持美国的主张;苏联坚持对日和会先由美、英、苏、中四国外长会议讨论,对日和约由四国外长会议起草;中国起初基本赞同美国的主张,后来提出三分之二多数中应包括美、英、苏、中四国的同意.美、苏、英、中关于程序问题的讨论,焦点在是否坚持大国一致同意原则,四国在对日和约程序问题上的分歧,直接导致单独对日媾和的局面.  相似文献   

7.
1994年7月8—9日,国际精神史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Intellectual History)在英国伦敦成立。来自书籍史、学史、宗教史、政治思想史、艺术与音乐史、哲学史及科学史等领域的32位英、美及欧洲大陆的学参加了成立大会,经讨论决定设立一个常务委员会来管理学会,由英国的布莱克韦尔教授(Constance Blackwell)进行协调,并由他负责编辑学会的会刊。国际精神史学会成立后很快便发展壮大起来,目前已拥有会员400多人。  相似文献   

8.
华盛顿会议与中国民众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美国由于未能在巴黎和会上满足其在远东地区扩张势力的目的而又积极倡议召开华盛顿会议来讨论远东和太平洋问题,以求拆散原有的英日同盟,打击日本在东方的优势,以建立自己在远东的霸权,而英国也深感日本发展趋势的威胁,迫切希望重新调整帝国主义在东方的势力均衡关系。因此经英、美共同发起、并由美国出面召开有英、美、法、意、日、中六国参加的华盛顿会议,后又增加荷兰、比利时及葡萄牙而成为九国会议。美国于1921年8月13日向中、日、英、法、意等国发出正式邀请;16日,北京政府表示与会,成立“太平…  相似文献   

9.
太平洋会议(即华盛顿会议)后,北京政府外交部成立太平洋会议善后委员会,下设裁兵股讨论裁兵事宜。裁兵股征集裁兵提案以及意见、条陈,先后召开股会五次、特别会议两次,最后形成《裁兵办法大纲》,提供政府采择施行。《裁兵办法大纲》等部分史料已收录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北洋政府史料》,本组史料与其相互补充,反映了当时各界对裁兵问题的构想与讨论。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研究》2002,(1):252-252
由美国日本侵华浩劫纪念馆主办的第七届中日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 ,于 2 0 0 1年 1 2月 7日至 9日在美国华盛顿召开。出席会议的有中、美学者 50余人 ,陈香梅女士参加了会议。会议研讨的主要内容包括 :战时劳工问题研究、侵华日军暴行问题研究、东北沦陷区问题研究、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外交问题研究、“旧金山和约”及战后中日美关系及研究、战争赔偿问题研究、日本历史教科书及日本右翼势力问题研究等。另外 ,会议还举行了纪念张学良将军专场讨论。第七届中日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美国召开  相似文献   

11.
正1945年5月8日,德国法西斯无条件投降,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但在远东,对日作战还在激烈进行。为了商讨对战后德国的处置问题,安排解决战后欧洲局势,争取苏联尽早对日作战,1945年7月17日,美、英、苏三国首脑杜鲁门、丘吉尔和斯大林在柏林近郊的波茨坦举行了战时第三次会晤,这就是著名的"波茨坦会议"。会议在波茨坦一座乡间别墅式的宫殿中举行。这座宫殿修建于德皇威廉二世时期,叫赛其林胡福宫。虽然  相似文献   

12.
海南省钱币学会成立大会于1989年5月22日在海口市召开。钱币工作者、文博工作者、大专院校教师和钱币收藏者八十余人出席大会。中国钱币学会副理事长周世敏,副秘书长张季琦以及兄弟省市的钱币学会代表应邀出席会议。会议期间代表们还参观了省人民银行刚建立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太平洋国际学会从1925年成立到1950年解散前后存在了25年.它是太平洋国际学会在中国的分会,同时又有一定的独立性.胡适曾于1931-1938,1946-1950年间两度出任中国太平洋国际学会执行委员会委员长,是中国太平洋国际学会的灵魂人物.在他的影响下,一批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加入了学会,使中国太平洋国际学会从一个松散的、具有基督教色彩的组织转变为一个具有强烈自由主义色彩的知识分子团体.胡适在太平洋国际学会中的言论、思想和行动典型地反映了现代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在面对民族危机时所遭遇的两难选择.  相似文献   

14.
钱念孙 《江淮文史》2006,(3):133-143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悍然出兵侵占中国东三省。事过仅一个月,太平洋国际学会第四届大会在中国举行。这次国际学术会议召开之前和开会之中,不仅在国内学术界乃至社会各界引起轩然大波,而且在中日两国学者之间更是引发激烈的抗争。太平洋国际学会是由美国学界和商界人物发起组织的非官方性质的政治学术团体,于1925年7月在美国夏威夷的檀香山正式成立并举行第一届大会。参加者为来自美国、中国、日本、朝鲜、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等太平洋区域内及沿岸国家的代表112人。会议主旨是对太平洋沿岸各国面临的问题及国际关系之症…  相似文献   

15.
太平洋商务会议不仅是一次比较完整意义上的商人外交活动,而且是中国商人外交继五四时期之后的又一次跨越。这次会议由联太平洋协会这一国际商人外交组织发起,由太平洋地区各国工商界所派代表参加,对中国商人来说是第一次直接的国际商人外交活动。通过这次会议,中国向世界发出了要求国际和平,反对政治侵略,希望太平洋各国建立真正友谊的呼吁;阐明了中国商务发展的障碍,以及建立平等国际经济秩序的必要性;宣传了中国工商业发展情况,消除国际上对中国商务状况的误会;提出了开发资源、发展交通、增进国际商务合作的主张。会议通过了许多有利于中国的议案,推进了中国工商界联美制日的外交策略,也增进了中国商人走向世界的意识。  相似文献   

16.
1945年2月,美、英、苏3国秘密签订了一个《雅尔塔协定》,以牺牲中国主权来换取苏联出兵对日作战。蒋介石得知后曾进行了抗争,但在美、苏的压力下,终于接受了这一协定,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以出卖中国主权换取苏联出兵的《雅尔塔协定》1945年2月4日至11日,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雅尔塔原沙皇的夏宫里,美、英、苏3国首脑举行了会议,史称雅尔塔会议,主要讨论如何尽快战胜德国;苏联出兵对日作战和战后世界格局等问题。关于苏联出兵对日作战之事,早在1943年底,美、英、苏3国第一次举行德黑兰会议时就已经提出,斯大林只是笼统地表示,苏…  相似文献   

17.
中国知识界与第三届太平洋国交讨论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静 《近代史研究》2004,6(1):161-192
太平洋国际学会是一个以研究太平洋地区政治、经济、外交、化、民族诸问题为目的的非官方国际组织。1929年,当其第三届双年会召开时,由于会议议题与中国的密切关系,引起了中国知识界的格外关注。太平洋学会在中国的声望也由此而达到颠峰。然而,会议的结果打破了中国知识界的幻想,引发了对这一国际组织的失望。造成这一失落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8.
刘素清  张勇斌 《沧桑》2012,(1):44-46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英、日等国为重新瓜分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由美国提议召开太平洋会议,因在华盛顿举行,亦称华盛顿会议。在这次会议上签订的《五国海军条约》规定了战后英国、美国、日本、法国、意大利五国战列舰比例为5∶5∶3∶1.75∶1.75,使美国一跃成为世界海军强国,并能够与当时的海上霸主英国平起平坐。美国海军力量的上升对20世纪的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4月的厦门,风和日丽,气候宜人。由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福建省华侨历史学会、新加坡南洋学会联合举办的“战后海外华人变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鼓浪屿拉开帷幕。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多名专家、学者,就战后海外华人变化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大会的园满成功,无疑是对海外华人史的研究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笔者有幸参加了这次会议,并结识了不少国内外的学者,其中包括著名的华人史学专家、香港大学历史系主任颜清湟教授。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苏联研究学会于一九八一年三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在四平市举行了成立大会并进行了学术讨论。成立大会是在省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的有关负责同志主持下进行的。来自全省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几十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讨论通过了吉林省苏联研究学会章程,经酝酿协商,选举产生了学会理事会,有十四名同志当选为理事。在理事会举行的第一次会议上,一致推选李树藩同志为理事长,俞烱康、郭延顺同志为副理事长,刘秀云同志为秘书长。会议组成了常务理事会,负责处理学会具体事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