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7年江苏新沂花厅遗址的发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物》1990,(2)
花厅遗址在江苏省新沂县城西南18公里,位于马陵山丘陵地南端海拔69米的高地上,范围南至花厅村,北至徐庄北,东至北沟圈子,西至吴山头(图一)。遗址于1952年发现。1952年12月和1953年11月两次进行发掘。经研究该文化暂被称为花厅类型,一般认为其时代属大汶口文化早期。1987年4月,花厅村农民在村北取土时挖出很多玉器,南京博物院作了调查,经国  相似文献   

2.
江苏新沂花厅遗址1989年发掘纪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批准,南京博物院于1989年再次组织花厅考古队,对江苏 省新沂县西南18公里、位于马陵山丘陵地海拔69米高处的花厅遗址,又一次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发掘时间为1989年10月5日至12月2日.花厅考古队由汪遵国(领  相似文献   

3.
花厅墓地初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厅遗址位于江苏省新沂县花厅村附近,西北距大墩子遗址和刘林遗址约60公里.该遗址于1952年发现,同年末和1953年10月,南京博物院先后两次进行发掘,发现新石器时代墓葬20座.这批资料后来一度被称为青莲岗文化“花厅期”和青莲岗文化“花厅类型”.1987年,南京博物院第三次发掘花厅遗址,发现墓葬26座,其中少数较大的墓内出土了大量玉器和其他质料的随葬品,并且用人和猎狗殉葬.从而表明花厅遗址同泰安大汶口、莒县陵阳河等遗址一样,曾是当时一定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中心,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下面就其年代、文化因素和合葬墓的性质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把花厅墓地随葬的陶器划分为大汶口式、良渚式、薛家岗式和大汶口-良渚式、大汶口-薛家岗式,把玉器划分为良渚式、花厅式和融合式。根据随葬品的文化属性推测该花厅居民有大汶口人、良渚人和薛家岗人,大汶口人接受了良渚人的玉文化,良渚人和薛家岗人接受了大汶口的重要丧葬习俗。随着良渚人进入花厅,花厅由原来的富人和平民两个阶层分裂为贵族、富人和平民三个阶层,并使花厅由简单社会向复杂社会变化。三个不同考古学文化的先民在花厅共生共存,创造了面貌较为复杂和多样的考古学文化。  相似文献   

5.
新沂市博物饱藏花厅墓地出土文物臧公珩花厅遗址因位于新沂市城岗乡花厅村而得名,面积57万平方米。南京博物院先后四次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成果。由于花厅遗址文化层浅(有的墓葬离地表仅20厘米),又处在丘陵坡地,水土流失严重;一场暴雨过后,就会有...  相似文献   

6.
花厅墓地是1952年发现的,南京博物院于当年12月和1953年11月对该墓地作了两次小规模发掘,取得了一些收获,引起了当时学术界的重视.1987年10月和1989年10月南京博物院连续两次对花厅墓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发现了一批大型墓葬,出土了一些重要的遗迹现象和遗物,为探索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研究长江和黄河下游地区原始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等重大学术课题,提供了一批十分重要的资料,受到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和思考,花厅墓地被学者誉为“东方的土筑金字塔”.笔者曾参加过花厅墓地的发掘工作,对花厅墓地作了一些实地调查和分析,现就花厅墓地的若干问题,提出一些初步的看法,请有关专家学者指正.  相似文献   

7.
2003年6月,学术界一直期待着的江苏省新沂市花厅墓地的发掘报告,由南京博物院编著、文物出版社出版发行。从1952年算起,至1989年结束,花厅墓地的发掘工作前后有30多年的间隔,主持和参加发掘工作的业务人员也几经变更,编写这样一部反映全部墓葬资料的考古报告,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其中甘苦只有报告的编著者最为清楚。一花厅遗址位于苏北地区的沂、沭河之间,坐落在马陵山南部的高地之上,北距山东南部的郯城县仅20余公里。遗址分为居址和墓地两部分,总面积达50余万平方米。花厅遗址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发现的重要新石器时代遗址之一。1952年冬,即由…  相似文献   

8.
2005、2009和2010年,南京博物院对花厅遗址进行了第五至七次考古发掘,揭露了一批大汶口文化的墓葬、房址、灰坑和壕沟,墓葬年代大致为大汶口文化中期至晚期早段。花厅遗址第五至七次的发掘为探索花厅遗址居住形态、聚落布局和功能分区积累了素材,也为了解大汶口文化的文化面貌提供了科学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花厅基地遗址地处南北文化的交汇地带,各种遗存中所反映出的文化因素非常复杂,融合了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等南北文化的特点.本文主要利用考古类型学及文化因素分析法对花厅墓地遗址出土的玉器资料进行粗浅的分析,并讨论花厅墓地的性质问题.  相似文献   

10.
花厅墓地出土玉器主要有大汶口文化自身因素和良渚文化因素两部分。长方形钺、环璧类玉器和各种耳饰,应是大汶口文化的自身因素。刻有神徽的玉琮、琮形管、玉璜、玉梳背、刻有神徽纹样的玉锥形器和有段玉锛以及多数串饰,则来自南方的良渚文化。花厅墓地之前的大汶口文化早期阶段,海岱地区玉器数量和种类均较少,尚未形成独立的玉器文化体系。到花厅墓地时期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阶段,在良渚文化的强烈影响下,逐渐形成以玉钺、大型玉刀、各种环璧、牙璧及梯形绿松石耳饰等为基本内容的海岱系玉器文化。这一玉器文化体系的形成对中原地区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玉器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花厅墓地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通常的文化因素分析法(主要通过陶器的类型及组合对比)得出不同文化因素所占的比重,很容易将花厅墓地看作是大汶口文化遗存;但从觚形杯、雕筒、玉琮这些反映观念认同的特殊标志物的拥有情况看,本文认为将花厅墓地归入良诸文化范畴更合情理。  相似文献   

12.
1987年,在江苏新沂花厅遗址共发掘26座墓葬。出土的人骨和兽骨保存程度均很差,骨质疏烂,几乎一触即溃,只有10座墓葬中的局部骨块和牙齿尚可捡取。现据捡取材料并参照现场所见人骨情况作鉴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伟人的自勉     
某日,我去拜访天河区某中学李老师。在花厅,李老师打开一帧珍藏了半个多世纪的条幅,让我一睹孙中山的墨宝真迹。条幅长67厘米,宽45厘米,白宣纸已发黄,四边裱深绿色绫,文为行书:  相似文献   

14.
花厅墓地“文化两合现象”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重点探讨了江苏新沂花厅北区墓地大、中型墓葬所显示的“文化两合现象”,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根据陶器类型学研究,把花厅墓地分为四期。把拥有玉琮、玉梳背饰、玉项饰的墓作为大型墓,把拥有玉镯、环等装饰品的墓作为中型墓,把只有陶石器等的墓作为小型墓。根据形态分析,把随葬陶器分为大汶口式、良渚式、薛家岗式、大汶口一良渚式和大汶口一薛家岗式五类,把玉器分为良渚式、花厅式和融合式三类。从死者头向、葬猪习俗、随葬品组合等方...  相似文献   

16.
年久失修、但却充满生活情趣和艺术气息的安徽歙县清代徽派民居冯仁镜宅,因其体量精巧、结构典型、规范,被异地搬迁入展近年新落成的安徽博物院,成为其徽州古建筑展厅的重要展品,得到妥善的保护修缮,千年古村"花厅"所拥有的清中晚期典型徽派雕刻技艺也有机缘得到更多中外观众欣赏。  相似文献   

17.
江苏新沂花厅遗址出土的玉串珠出现了酥松、粉化的现象,在触摸或移动时,其表面会有粉状物脱落或碎裂,现象表明该玉器已严重风化,必须加以保护。为此,通过取样,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切片偏光显微观察、X荧光无损分析(XRF)、超景深显微观察等方法,确认该玉石的材质为叶蛇纹石。针对该玉器出现的病害状况,采用浓度为14%的正硅酸乙酯溶液进行加固,浓度为3%的氟橡胶封护剂进行表面封护。该方法成功加固保护了新沂花厅遗址出土的107颗玉串珠,并提出加固保护的机理为:正硅酸酯处理玉石时生成的硅氧烷聚合体能够产生增强、加固效果,通过烷氧基的水解,相邻颗粒间以硅氧烷链联结在一起使软弱、松散的玉石表面得以加固和增强。此研究结果为在风化、脆弱古玉器保护方面做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8.
从1949年5月至1983年离休,我在全国政协工作了35年。经历了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其中关于政协礼堂的历史还很有意义。 1949年底,全国政协机关成立,我们从中南海搬到王府井大街南口路东的三层小楼国际饭店办公,这是政协机关成立后的第一个办公地点。在国际饭店办公不到两个月,由于人员增多,搬到南河沿南口路西的怡园饭店。不到三个月,又搬到中南海东花厅办公。1950年9月中旬,全国政协机关与政务院政法委员会互换办公地点,又由中南海搬到现在的办公地点,当时叫赵登禹路32号,后改为太平桥大街23号。这里原是清代顺承郡王府,建于清顺治初  相似文献   

19.
新沂花厅村新石器时代遗址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花厅村在江苏省新沂县西南36里的马陵山中,村周都是连绵不断的冲积台地,耕土很薄。据老年人讲,从前村西北的田地里就扒出过"玉石子"、"石斧"一类的东西,但一直没人注意,后来听人说它们"可以卖钱",因而以后就造成"扒玉"的风气,  相似文献   

20.
建于民国时期的史家庄花厅,是典型东阳十三间头民居,是东阳传统建筑的代表,同时也是东阳木雕高超技艺雕刻的传世之作,本文从民居崇尚自然、锄经种德、创新图强的文化精神;结构精致、功能合理、木雕装饰的建筑理念;三雕融合、寓意深远、独树一帜的雕刻技艺三个方面进行了解读与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