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绵阳市,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边缘西北部的涪江中上游,距成都市135公里。汉时,为清县,属广汉郡。安帝元初二年(115年)郡治移至涪县,三国、晋属梓潼郡。隋、唐至宋、元、明、清皆为绵州。县治位于绵山之阳,故名绵阳。 绵阳“古蜀国之地,禹贡粱州之域。”①地处金牛、阴平古道和涪江、安昌江的交汇点,北接秦陇,南联成都,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三国蜀汉名臣蒋琬视为军事要塞,上疏曰:“今涪水陆四通,惟急是应,若东北有虞,赴之不难”。②《元和志》记:“依山作固,东据天池,③形如北斗,卧龙伏马,为蜀东北之要冲”。④“控制西川,推为要塞”。⑤舟车辐辏,商贾云集,四塞之郡,⑥有蜀道咽喉之称。  相似文献   

2.
为配合基建,2012年3~6月考古工作者对重庆市潼南县上和镇后沟村下庙儿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其中共发掘西汉晚期至东汉早期的土坑墓和砖室墓共11座,出土了一批陶器、铁器、铜钱等遗物,填补了涪江下游地区西汉墓葬的空白,为研究涪江流域汉墓的分布与特点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3.
三台发现唐代观音寺遗址左启1991年4月12日下千,大朗气清,我随县文物考察组一道,驱车直取三台涪江大桥上游的临江石滩。去那里勘察新近发现的“涪江大佛”。车出城关约5分钟后,我们赶到了“大佛”附近的山崖上,大伙不顾危险,纷纷抄近道顺崖壁羊肠小径鱼贯而...  相似文献   

4.
我国铜钱何时开始称“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铜钱何时开始称“文”,说法不一。陈直依《颜氏家训·治家》所记。“每人肴膳,以十五钱为率”,认为“在六朝时,称几钱尚不称文”。彭信威依《晋书·食货志》所记:“极远者输算,人二十八文”,认为南北朝时,我国铜钱已开始称“文”了。查记述南北朝以“文”称钱的史籍,大约有《南史》、《晋书》、《宋书》、  相似文献   

5.
澜溪 《中华遗产》2021,(2):64-65
当自然界中刚直挺拔甚至参天直入的松,被移入花盆之中,甚至插入瓶中时,将以怎样的姿态呈现呢?松,刚正挺拔,四季常青。古往今来,赞美松之文连篇累牍。孔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史记》里也称:“松柏为百木之长也。”松更与竹梅一起共称“岁寒三友”。  相似文献   

6.
报恩寺坐落在四川省西北部的平武县城内。它背依群山,面临涪江,掩映在黛色参天的古柏丛林中,是目前我国保存完整的明代木结构建筑群之一(图一)。平武历史上曾称龙州、龙安府,为氐、羌、藏、回、汉等民族杂居地,是蜀北重镇。自三国以来,历代封建王朝都派遣重兵镇守。宋代以来,薛、李、王三氏赐封为龙州世袭土官。为了加强思想统治,笼络各族民众,他们在这里大修坛庙,雕塑佛像。报恩  相似文献   

7.
<正> 绿洲系地理学景观概念,源自希腊语,后以英文Oasis通行地学文献,中译名以往或称“沃洲”、“沃野”等,今则唯以“绿洲”为正名而雅俗同称。关于绿洲定义,地理家正热于趋新求全,颇多纷解争辩,似难以一言蔽之:其实绿洲地理景观特异,即以  相似文献   

8.
绵阳市特色乡镇概况 绵阳是四川省地级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中上游地带。绵阳古称“涪县”“绵州”。据《元和郡县志》《华阳国志》《直隶绵州志》等记载,绵阳最早的县级政区建置为汉高祖六年(前201)设置的涪县,属广汉郡;自此后.市境相沿各代均有州、郡、府等县以上政区建置。从隋代后,政区建置逐渐稳定,形成市境中部以今市区...  相似文献   

9.
绵阳李杜祠     
绵阳李杜祠赵义元李杜祠位于绵阳市东郊沈家村。祠背依富乐山,前邻芙蓉溪东津古渡,隔涪江与绵阳市区相望。这里“人家几户傍江村,水绕池边竹掩门。满地黄花秋色早,一龛同俸两诗魂。”为国内外仅此一处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合祀一祠的纪念地。四川省人民政府1991年...  相似文献   

10.
论“清官”与“清官”迷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为官要清廉的政治要求.历来受人重视。历代史家向来以清、贪为标准褒贬官员一般林清官为“廉吏”、“循吏”或“良吏”。《韩非子·好劫我臣》强调要让百官之吏明确.必须“以清廉事上而求安”、“以清廉方正奉法”。《史记》称孙叔敖为“廉吏”,《后汉书》则称杨震为“清白吏”,宋代也曾有“清白宰相”之称产到了明代,况钟任苏州知府,廉明公正.人称之为“况青天”。这时人们把“清官”与凡人心目中最为崇高的“天”相提并论。由于民间长期的流传以及说唱、话本等文艺形式的反复加工和传播,包拯的名声似乎超越了历代一切“清官”。…  相似文献   

11.
景竹友 《四川文物》2000,(6):46-49,74
东山,位于三台县城涪江对岸。《方舆纪要》载:“在州东四里,涪江之左,修阜如长城,下顾州郭”。唐人侯圭在《东山观音寺记》中云:“梓州浮图大小共十二,慧义居其北,兜率当其南,牛头据其西,观音距其东。(观音寺)而上临绝壁,下瞰长(涪)江,青霭属天,纤尘莫及,瞧岩险峭,孤标势胜,诸寺逊焉!”可见唐时三台四大佛寺中的观音寺秀丽而清寂,所居的东山雄伟而险峻。  相似文献   

12.
看过一些古籍与志书,见有称镇江为吴头楚尾的,有称南京、仪征及六合为吴头楚尾的,还有称芜湖、安庆及江西九江为吴头楚尾的。到底哪里才称得上是“吴头楚尾”地呢? 查阅权威性辞书,《辞源》解释为“今江西省北部,春秋时为吴楚两国接界之地,因称吴头楚尾,也称楚尾吴头”;《辞海》解释为“江西  相似文献   

13.
原国家主席杨尚昆辞世已经七周年,为了缅怀这位从山城走出的革命家,笔者日前作了一次伟人的摇篮之旅。今草成此文,以资仰缅。秀丽的古镇简朴的旧居杨尚昆故里——双江镇,座落在重庆市西170公里的潼南县境内。双江镇前临205省道,后依涪江;因有猴溪和浮溪二水环抱,故名“双江”。镇周翠竹丛生,古榕翳荫。那“黄桷拱翠”、“榕桥银帘”等八大自然景观,好似一幅幅古意苍茫的丹青,烘云托月地环绕小镇。镇内东西南北中五条石板街道上, 平屋矮墙、小街窄巷,石阶起落,以清代为特色的古建筑,错落其间,  相似文献   

14.
古江油得名蜀汉江油戌。《三国志》载,邓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先登江油”。邓艾取江油关以后,沿涪江而下攻绵竹,直袭成都,蜀中已无险可守。  相似文献   

15.
明代廷臣有绰号者相当多,从绰号的含义可分“褒”和“贬”两大类,在绰号取法上又有以下几种: 一 是以姓氏和乡里取名。这类绰号较常见,仅从字面上看不出太深含义。如,明初杨士奇、杨荣和杨溥,在正统初皆以大学士辅政而同时齐名,人称“三杨”。又以居地所在,士奇称西杨,荣称东杨,溥称  相似文献   

16.
一世界各国皆有国花,且多选定本国独有或盛产之花:日本盛产樱花,以樱花为国花;自称为“太阳的子孙”的秘鲁,以遍布本国的太阳花(即向日葵)为国花;英国以本国花种最多的蔷薇为国花,以寓“和平与友爱”;法国以百合花(也称鸢尾花)为国花,以象征民族纯洁、庄严和光明磊落;“橄榄之邦”的希腊以橄榄为国花,象征和平和智慧等等。国花,表达人民的情感,寄托民族的理想,象征民族的特性,表扬国家之荣誉,显示政治之进化。辛亥革命前,中国尚无法定国花,相传唐代曾以牡丹为国花。辛亥革命后,有人建议以牡丹“为吾国国花”。南社诗人、时为商务印书馆编辑…  相似文献   

17.
宋代的圩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 圩田,这是兩宋时盛行于江淮、钱塘江流域的一种水利田湫拗旆ù蟮质前训透D的土地或沼澤、陂塘、湖泊、河道、河边沙地等用堤圍起來,辟为农田(其中多数是新辟田),以防止水旱,收灌溉之利,并扩大耕地面积。北宋人范仲淹解釋圩田说:“江南应有圩田,每一圩方数十里,如大域,中有河渠,外有门閘,旱則开閘,潦則閉閘,拒江水之害,旱涝不及,为农美利。”(1) 圩田是这种水利田的通称,但各地也因习慣不同而有不同的称呼。大抵兩淮与江南东、西路称圩田,浙西路称圍田,浙东路称湖田。圩田、围田和湖田实际上没有什么区別,南宋人楊万里說:“农家云:圩者,围也。”(2)元人王楨說:“复有圩  相似文献   

18.
程思远与梁漱溟都是广西同乡,论年龄和辈份,梁漱溟与桂系代表人物李宗仁、白崇禧、黄绍(?)同辈,比梁年轻15岁的程思远一直自称晚辈,恭称梁漱溟为“梁老”或直称“老前辈”,而梁则称程思远为“程公”或“程先生”。  相似文献   

19.
古文献中有所谓“殷人尚右”一说,证之以殷墟甲骨卜辞,洵非虚语。卜辞中,军事武装编制往往以“右、中、左”为序,或先“右”后“左”而言;卜辞中“左”“右”二字并列的辞例,往往作“右左”而非“左右”,这与西周金文和文献中只称“左右”的情况迥异;卜辞反映的商代占卜制度,也多有以“右卜”为重为用的倾向;卜辞中有“右宗”一词,为隆重祭祀早期先公而祈求降雨的特殊宗庙,在商代宗庙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体现在商代官制中,卜辞隆重祭祀“右相”伊尹,其地位明显高于“左相”仲虺,“右尹”、“右保”、“右史”等官职屡见而左官杳然;卜辞中有“大学”、“右学”而不见“小学”与“左学”,也可证文献中大学称“右学”、小学称“左学”的贵右贱左观念等等。  相似文献   

20.
“文儒武侠一身当” 在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文坛上,有三位女寿星:大陆的谢冰心、台湾的苏雪林、由台湾到美国的谢冰莹。 不少人常将谢冰莹与谢冰心误认为两姐妹。其实,称冰莹为“舍妹”的冰心生于1900年,为福建长乐人;称冰心为“家姐”的冰莹,生于1906年,为湖南新化人。冰心比冰莹出名早。虽然冰莹还在学生时代就读冰心的作品,在抗战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