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城建瓯的夏夜,同样有着南方城市的热闹。汽车灯、路灯、商店的灯,闪烁:摩托车很多,载着一对对青年男女,也骑着一家幸福三口;人们在路边、店里滋润他喝着(?),吃着鳞都不刮掉、囫囵个就进锅炖(膛还是掏了的)、吃时连鳞带肉一块儿往肠里顺的、名叫光鱼的龟……不一样的,当是我们遇见的那屹立于喧嚣车流人流中的五风凤楼,巍峨雄胜,当地人称“小天安门”。五凤楼下,三个拱券门,左右走人,中间走车。楼也是红色的,倒真有些天安门的气势。有着大气势的还不只是五凤楼,东岳庙、光孝(?)、孔庙,以及五凤楼外隔街对称而立的大牌坊都给人以和小城不相称的“大”。建瓯小城,还保留有一段完好的城墙以及四个城门。朋友说,这里曾经做过帝都的,虽然那个皇帝不过是五县之帝,皇都也仅是五县之都。  相似文献   

2.
1989年,河南省南阳市博物馆在南阳市卧龙区石桥镇征集到一枚古代官印。该印铜质,正方形,印边长2.35、高0.8厘米,重55克,白文篆刻“义阳典铁官宰”六字(图一)。印文风格严谨,字体规整,结体瘦长。纽为龟形,高1.6厘米。龟身大致呈正方形,背部拱起,背甲及鳞趾纹理清晰。组与印台间有一圆形  相似文献   

3.
《礼记·运礼》“麒凤龟龙,谓之四灵。”汉代由于阴阳五行说的进一步发展,白虎也跻身此列,并称为五灵、五神。此后龟、龙发展为甲虫、鳞虫之长;麟、凤被誉为百兽、百鸟之王。虎、龟乃自然界实有之物,龙为蛇、鳄之变相,凤为家燕、孔雀之化身,作为中央土神、百兽之王的麒麟,以何种动物作为其演进的基础呢?有一种观点认为,麟崇拜不属于自然崇拜的范围,其渊源也不会超过殷周以前。本文拟以文献记载为基础,结合考古发现的有关线索,对上述问题谈一点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旅游》2001,(3)
狂啖无鳞鱼 西宁至格尔木的火车,在路过青海湖边的几个小站时,总有当地居民在车窗下兜售炸鱼,五毛或一元一条。我吃过,味道比鲤鲢好点,骨刺却很简练。车上的人说,这鱼都是从青海湖里打的,没有鳞,都叫它青海湖鲤鱼。可惜买的炸鱼被裹在一层面里,看不出这鱼的皮肤到底是有鳞还有“裸体”。有的乘客买的一条炸鱼可能不太新鲜,他闻了闻就骂了一声并将鱼扣出了窗外。落地的炸鱼即刻被人拾起,转而卖到别的车厢去了。青海湖是咸水,出产的这种无鳞鱼,据说在西宁的菜市上有售,几块钱一斤。 高原上的湖泊多为盐湖,据说无鳞鱼也是高原上…  相似文献   

5.
薛甜甜  张文静 《神州》2012,(3):32-32
在中国的文化史上,色形象一直占有着一个重要的地位,对于龟的形象变迁的分析能够折射中国文化心理的变迁。在本文中笔者从上古到先秦,明清分别作了一番梳理,考察了龟形象从崇拜到遗弃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王祥英 《铁军》2016,(12):7-8
在美国加州大学留学的刘香香和龟井一郎是同班同学。龟井是日本人,长的很帅气,学业也很好,他们从相识到相知,再后来,两人竟成了恋人,龟井为了刘香香,还专门去一家汉语学校学习汉语。春节期间,香香要回老家旅顺过年,龟井非要一起去,说自己从小就想到中国,特别是认识香香和学习汉语后,对中国的向往之情更甚了。香香请示了爸爸刘桂成,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才同意了龟井的请求。飞机到站,刘桂成开着他的奔驰车来接机。在出站口,香香像小燕子那样扑进爸爸的怀抱。  相似文献   

7.
在宁县博物馆保存着一个古井口。该井口由一块整石雕为四方形,其边长116厘米,高35厘米。有高7厘米的平台,平台四角雕刻四个动物头。群众称其为“龟”。四边“龟盖”覆在“龟”身上。中间是直径36厘米的圆洞,即井口。相传,它是周老王不密为“南义津”人打的“义津”井口,本在南义乡北庄村。第二次文物大普查时搬回宁县博物馆。  相似文献   

8.
甲骨形态研究在甲骨缀合实践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龟腹甲各个部位依靠齿缝咬合在一起,时光荏苒,龟版极易从齿缝处断裂,形成龟缝片。右后甲龟缝片沿背面靠近甲桥的钻凿断裂后,分为左右两部分。原边所在的窄窄的龟版受外力影响大多在腹股沟附近断裂。基于上述两条规律,笔者留心于右后甲残片,发现新缀六例,内容涉及气象、战争、卜王、卜旬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部分地区,龟被视为贬物,然而,台湾和闽南人对龟崇爱有加,不但不避讳,还把龟当作“福、禄、寿、喜、财”的象征,自古以来就有崇龟风习. 在闽南沿海地区有此传说:明清之际,郑成功募兵在东山岛操练水师,备战收复台湾.时逢酷暑,饮用水十分困难,这事令郑成功大伤脑筋.  相似文献   

10.
蒋亦凡  慧明 《旅游》2014,(1):12-17
在崇神而念旧的闽南,逢年过节,人们不仅要把红龟粿做得吉祥好看来取悦于神,还要把它做得足够好吃,以留在凡俗的日常饮食文化中。透过红龟粿,不仅能看到闽南的民间信仰、闽南的米食传统,还能看到闽南人关于家族迁徙的集体记忆和族群的身份认同。红龟粿,就是如此特别的一种糕点。红在供桌的龟闽南人常常亲切地称红龟糅为"红龟",是把染成红色、包有馅料的糯米团压上寿龟纹样,蒸熟所得的一种粿。  相似文献   

11.
夜探海龟岛     
夜静悄悄的。我们踏着月光来到海边的沙滩上,注视着海面,等待海龟上岸……在马来西亚沙巴海龟岛国家公园里,每到凌晨都会出现这激动人心的一幕。  相似文献   

12.
楚文字旧释为黾及从黾的字应是龟及从龟之字。这些从龟的字多用在卜具和人名中。  相似文献   

13.
<正>目次一殷墟YH127坑宾组龟腹甲钻凿布局分类二殷墟YH127坑宾组龟腹甲钻凿布局分类的意义三小结自殷墟第十三次发掘以来,YH127坑甲骨一直为研究者所瞩目,从释字、内容、字体分类、钻凿、兆序、龟腹甲形态等各个角度进行研究,获得了丰硕成果。本文主要对YH127坑宾组龟腹甲上的钻凿布局模式进行整理分析~([1]),以期解析这一阶段龟腹甲占卜的特色。一殷墟YH127坑宾组龟腹甲钻凿布局分类  相似文献   

14.
今年五月,笔者有幸出差到湖南石门,参观石门博物馆驯养的蛇龟,真是饱人眼福。五条金黄色的蛇,盘旋在五条龟背上,形成一体。每条蛇的头尾,分藏龟身的不同部位。龟为黑色,蛇身显得鲜明发亮,该博物馆标名为蛇龟,是世界上罕见的珍奇蛇龟。目睹之后,名不虚传。查《山海经·北山经》:“堤水出焉,而东流注入泰泽,其中多龙龟。”郝懿行云:“龙、龟二物也,或是一物,疑即吉吊也。龙种龟身,故曰龙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史前龟文化研究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史前龟甲器的用途、龟灵崇拜的内涵、龟卜文化三个方面对目前中国龟文化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对中国龟文化今后的研究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6.
正是桃花嫣红时节。我们沐着久雨初晴后和煦的春晖,造访了三千里沅江风烟犹在的伏波故道。 游艇离黄闻矶。潇汀八景之一的“渔村夕照”白鳞洲横卧船头,芳洲古渡,白帆飘摇。屈原漂泊沅芷,曾在此《涉江》行吟;“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凝滞。”沅江,既是战国屈原流放所经之地,也是东汉马援征蛮所到之处。 船至沙萝溪,南岸众山腾涌,江边一峰跃波而立,似雄鸡独步。俗称鸡公崖。传说桃源仙鸡专吃害虫毒  相似文献   

17.
郑朝平 《中华遗产》2007,(5):148-149
唐银鎏金龟负“论语玉烛”酒筹筒及酒令筹,1982年于镇江丁卯桥窖藏山土,是反映唐代人饮酒行令具体规范内容的珍贵实物,现为国家一级文物。唐银鎏金龟负“论语玉烛”酒筹筒,由龟座和圆柱形筒两部分组成,刻花处皆鎏金。龟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敦煌魏晋至唐代墓葬中出土的各种龟的形象进行分析,说明敦煌与中原在对龟的崇拜和运用上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9.
关于贝曾经做为一般等价物来使用这个问题,古人在史书中多有记载。所谓“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利,通有无者也”。“先民有作,龟贝为货”。“古者货贝而宝龟”。此外,在甲骨文、金文中也多有记载。现在,大多数的考古学者和钱币学者都接受了这个观  相似文献   

20.
鳞纹是商周青铜器上的一类重要纹饰,出现于商代晚期,兴盛于西周晚期至春秋前期,战国晚期基本消失,主要分为垂鳞纹和横鳞纹,风格逐渐由写实到抽象。青铜器鳞纹主要分布在周文化及其辐射文化圈范围内,其均衡对称、富有秩序感的构图特点,反映了当时人们朴素的构图理念,人丁兴旺的美好寓意也赋予了其持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