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太宗李世民乃唐朝皇帝,隋炀帝杨广是隋朝君主,且杨广被缢杀时,李世民还是个10多岁的毛头小伙,8年后发动“玄武门之变”,迫唐高祖李渊禅位才做皇帝,他俩能有什么关系?但名的唐太宗“贞观之治”却确有隋炀帝的一份功劳。  相似文献   

2.
正历史上,隋朝统一了分裂数百年的中国,建立了南北统一的政权,统治初期"户口益多,府库盈溢",并下启了唐朝盛世,每每为后世所称颂。然而,隋朝政权实际上只存在了38年,导致其灭亡的原因众多,综合史料来看,隋炀帝不断启动的"大工程"也起了加速隋朝灭亡的作用。一、举全国之力营建都城隋炀帝一即位,就开始了营建东都洛阳的工程。"民为国本,本固邦宁",早期的隋炀帝是有这种理政意识的,对于东都工程特地下诏书要求:"今所营构,务从节俭,无令雕墙峻宇复  相似文献   

3.
殷鉴不远     
历史有时非常吊诡。比如说隋炀帝和唐太宗,多像啊。什么像呢?首先,身份像。隋炀帝杨广和唐太宗李世民都出身于所谓关陇贵族集团,更令人叫绝的是,唐太宗的奶奶居然是隋炀帝母亲的亲妹妹,唐太宗见了隋炀帝,还得乖乖叫一声表叔。第二,经历像。隋炀帝和唐太宗都是老皇帝的二儿  相似文献   

4.
隋朝大业十二年。隋炀帝为什么坚持要远离统治中心洛阳。第三次南下扬州呢?这个问题,史学界众说纷纭,举例如下: 一、隋炀帝看到河北、山东一带的农民起义军已陆续转移到江、淮之间,他到扬州是率禁军去镇压南方的农民起义军。  相似文献   

5.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短命王朝之一,隋炀帝是中国历史上的有名暴君。隋朝政权是在全国人民以反对封外侵略兵役徭役为口号的农民革命运动中颠覆的,隋朝的土地制度又是一种均田制度。因此在我们学习到隋朝时代的中国历史时,往往容易只单纯的片面的注意到隋炀帝个人的荒淫昏暴,而忽视其社会内部存在的阶级矛盾。笔者在去年本刊十一月号「隋炀帝政权腐化(?)商业的关系」一文中曾经说过那只是从隋炀帝腐化堕落与商业的  相似文献   

6.
许琴 《大江南北》2023,(4):34-34
今天,“真话”是我们社会的一今种稀缺资源,而谎言则屡屡成为一些人的通行证。一个假话盛行的社会,是可怕的。唐初名臣裴矩,旧为隋臣时,善于揣摩隋炀帝的心思。隋炀帝好大喜功,裴矩就建议在东都洛阳举行规模盛大的元宵庆典。隋炀帝渴望“四夷宾服、万邦来朝”,裴矩就支持发动对外战争。隋朝灭亡,裴矩降唐。唐太宗纳谏于朝,裴矩像变了个人,诤言直谏。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主席在他著名的《沁园春·雪》一词中举到了中国历史上五个著名的封建帝王,即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和成吉思汗。这其中的唐宗,就是指隋朝末年积极参加李渊太原起兵、后来成为彪炳史册一代圣君的唐太宗李世民。无论是在太原起兵反隋前后,还是后来成为一国之君,唐太宗的大半生都与太原有着一种解不开的情结。还在隋朝末年,当李渊作为隋朝之臣出任太原留守时,李世民是他唯一带在身边的儿子。当时,胸怀异志的李渊对李世民说“:唐固吾国,太原即其地焉。”如果撇开这句话的弦外之音不谈,仅就字面意思而言,即是说,太原是我们真正的祖籍。那…  相似文献   

8.
正提到唐朝贞观之治的重要的大臣时,有一个人是不得不提的,他就是在唐太宗面前敢于直言不讳,甚至是使唐太宗有些敬畏的魏征,他以直言敢谏而闻名于世。一、仕途坎坷,辗转多处魏征(580-643年),字玄成,巨鹿曲城(今属河北)人。他原本也是出生于官宦家庭,但因父母早亡,家境衰败,因而年轻时就已贫寒。尽管如此,但魏征却志向远大,他尽量创造条件读书,而且注意思考。他见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就特别  相似文献   

9.
<正>地壳断裂形成的苏北凹陷区,是洪泽湖形成的自然因素,历史上便形成了破釜涧、白水塘、富陵湖、泥墩湖、方家湖等小湖群。隋朝大业十二年(616),隋炀帝南下扬州,途径破釜涧时,久旱逢甘雨,船行顺畅,便欣然改破釜涧为洪泽浦,洪泽一词由此而来。至唐朝时期,才正式出现洪泽湖这一名称。  相似文献   

10.
吐谷浑是中国古代西北很有影响的鲜卑族政权,两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吐谷浑政权控制着青海大部及甘肃、新疆等省区的部分土地,曾经消灭了赫连氏建立的夏政权,对北魏、隋朝和唐朝统治造成一定的威胁,所以唐朝边塞诗人王昌龄在《从军行》中写道:“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当然,这里所说的“吐谷浑”只是泛指征战首领,并非指吐谷浑可汗,因为王昌龄写诗的时候(开元年间),吐谷浑早已经东迁到唐朝境内。事实上吐谷浑与中原王朝的友好联系应当是主流,贞观十年(636年)唐太宗册封吐谷浑王慕容诺曷钵为河源郡王、乌地也拔勒豆可汗,“诺曷钵因…  相似文献   

11.
隋朝短祚而亡,本文拟从隋朝与山西的关系这一全新角度探析隋之兴亡。建立隋朝的杨坚,与山西渊源极深,杨氏的祖先就出自山西。在隋朝建立过程中,杨坚深谙天下安危系于并州,在篡周过程中争取到并州总管李穆归附,对消除敌对势力起了关键作用。隋开国初年,隋文帝推行宗王出镇制度,命亲信皇子出任并州总管,控制这一"天下精兵处"。隋炀帝在位期间曾三次巡游山西,这与其控制山西的方略改变有莫大关系,第三次巡幸遭遇"雁门之变",隋炀帝不得不委派干将镇御山西,其人正是日后推翻隋统治的李渊父子。山西与隋朝兴衰实有深厚渊源。  相似文献   

12.
王灵善 《沧桑》2015,(2):47-53
隋朝短祚而亡,本文拟从隋朝与山西的关系这一全新角度探析隋之兴亡。建立隋朝的杨坚,与山西渊源极深,杨氏的祖先就出自山西。在隋朝建立过程中,杨坚深谙天下安危系于并州,在篡周过程中争取到并州总管李穆归附,对消除敌对势力起了关键作用。隋开国初年,隋文帝推行宗王出镇制度,命亲信皇子出任并州总管,控制这一"天下精兵处"。隋炀帝在位期间曾三次巡游山西,这与其控制山西的方略改变有莫大关系,第三次巡幸遭遇"雁门之变",隋炀帝不得不委派干将镇御山西,其人正是日后推翻隋统治的李渊父子。山西与隋朝兴衰实有深厚渊源。  相似文献   

13.
安南都护府作为唐朝设置在南部边疆的重要管理机构,既是维护唐代南部边疆稳定的基石,也是拱卫唐代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依持设置在南部边疆的安南都护府,唐朝有效稳定了南部边疆的社会秩序,巩固了中央王朝在南部边疆的统治;凭助安南都护府与邕州都督府、南宁州都督府而构建的唐朝南部与西南边疆相互维卫的防御体系,则又为唐朝统治在南部边疆的不断深入提供了保障。安南都护府在唐代边疆防御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4.
试析隋朝与高句丽关系由“和”到“战”变化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朝时期隋朝与高句丽的关系经历了由文帝时期以"和"为主到隋炀帝时期征伐的一个变化过程。文帝建国以后重点建立以隋朝为中心的东亚国家新秩序,对高句丽采取了怀柔政策,但是两国利益的冲突最终使得和平无望,隋炀帝对高丽诉诸武力。  相似文献   

15.
隋朝时期隋朝与高句丽的关系经历了由文帝时期以“和”为主到隋炀帝时期征伐的一个变化过程。文帝建国以后重点建立以隋朝为中心的东亚国家新秩序,对高句丽采取了怀柔政策,但是两国利益的冲突最终使得和平无望。隋炀帝对高丽诉诸武力。  相似文献   

16.
"乌纱帽"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非比寻常,其历史非常悠久. 乌纱帽最早出现在东晋时期.南朝刘宋时,乌纱帽在民间曾风行一时,不分贵贱、不分官民皆得而戴之.隋朝时,乌纱帽成了等级的标志,乌纱帽上的玉饰数量有严格的级别限制.到了唐朝,乌纱帽更是摇身一变,身价倍增,官员们上朝和宴请宾客时必须戴上它.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一说起唐太宗,人们马上会想到唐太宗在贞观年间的英明统治。的确,"贞观之治"是唐太宗不朽的杰作。但是,唐太宗其实也是一个消极面很大的历史人物,为了夺取帝位,他杀兄弟逼父亲,不择手段;在立太子问题上,他最终选择了懦弱无能的李治,从而导致了后来武则天的代唐建周,这不能不说,唐太宗在选太子问题上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相似文献   

18.
清前期发遣吉林地区的流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巩固大清王朝在中原的统治地位,清政府将内地的各种罪犯,发配边远省区,以及烟瘴之地。这种遣犯,历史上称为流人。本文就清前期,一般流人发遣吉林的情况,他们对边疆开发所起的历史作用,略加叙述。  相似文献   

19.
宋文龙 《丝绸之路》2011,(12):29-3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学者对隋朝灭亡原因进行了多方位、多视角的剖析,研究主要集中在隋朝社会矛盾、隋文帝和隋炀帝个人因素等问题与隋朝灭亡的关系上。尽管在许多问题上还存在分歧,但比较趋同的观点是隋朝灭亡是多重矛盾因素的合力造成的。  相似文献   

20.
唐朝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并存的封建王朝,境内宗教活动场所和教职人员数量庞大。唐朝对待宗教,或扶持利用,或抑制打击,或整顿规范,政策摇摆不定。究其原因,就是唐朝统治者对待宗教的态度在不断地变化,而唐朝对待某一宗教的态度,取决于该宗教对维护和巩固唐朝统治作用的大小和影响的好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