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赵青娟 《攀登》2023,(4):124-131
判例是司法活动的产物,在东西方司法实践中,判例制度不断演进反映的是不同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和民族特性。但长期以来,学界对判例制度存在一定的误解和偏见,言及判例即归于西法;言及判例法必谈及英美法系,殊不知成文法体系的进步离不开判例对规则的总结和完善。在当代司法体制改革纵深发展中,“同案同判”成了价值目标体系中最核心、最基本的环节。纵观历史,判例制度从西周开始萌芽,历经秦汉发展,至唐代改革,再经宋代以后判例制度的普遍适用,历经千年起起伏伏,但始终未曾消失。故,本文从历史承继和当代反思的层面中,就当代判例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做深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主义的启示与历史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现代主义是从全面批评和否定的角度展开它的观念的,也是在普遍的批评中不断成长起来的。以我们久以习惯的、普遍认同的思维方式来考察,后现代主义似乎不可理喻,所以用来指称和界定后现代主义观念的词汇都一定程度上带有贬义和嘲讽的色彩:无核心、无系统、无真理、反理性、反基础、反本质、反规律、碎片、主观、游戏、虚无、消解、摧毁、否定、唯心主义、解构一切、异质分裂。  相似文献   

3.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人既已被认定负有"集体罪责","德国恐惧症"在欧洲国家蔓延。对此,战后"德国人民犯了什么错"在德国社会引起热议。但"铭记历史、吸取教训"深刻地影响了德国与奥地利的政治运作方式,尽管许多德国人和奥地利人也受到创伤,但却无法谈论。在20世纪50年代,西德人与奥地利人仍然避免讨论希特勒,东德则认为自己是正义的共产主义者,当年一直在与"法西斯主义者"作斗争。冷战结束与德国再统一之后,战后难民处理带来的负面影响逐渐消散,填充记忆、创造概念并解释过去,成为政治家利用历史赢得未来的关键。对于德国年轻人来说,希特勒已经属于遥远的过去。所有的中东欧国家在2004年至2013年间陆续加入欧盟,再加上若干次政治和金融危机的影响,怀旧情绪已经消失。  相似文献   

4.
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和遇到问题的艰巨,人们想从历史中寻找进一步改革的力量和解决困难的方法,于是社会上掀起一股历史反思热。在历史的反思中,大体上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中国的传统和历史是一个过分沉重的包袱,它影响和压制着改革的进一步发展,若想轻装前进,必须把历史和传统扔进大海里去,与之一刀两断,才能摆脱目前的困境;另一种看法认为,中国目前改革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大多与不顾历史与传统有关,是生搬硬套外国经验的结果,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制定更加适合中国历史和传统的现代化办法。  相似文献   

5.
1.现经编定的文学史普遍存在一个显而易见的局限:恰如早先历史典籍往往只限于有文字记载的数千年文明史一样,它们事实上仅仅是文学发展的历史。具体地说,它们把文学形态的发生和成熟问题当成了文学历史的演化和发展问题来处理。文学的历史学考察与文学的形态学研究就此失去了必要的区别和联系,文学形态被看成既成事实接受下来,而不去探寻其所以成为文学的根由。古人类学、考古学及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的发现,早就致使人类学家、历史学家把笔触探往人类的“史前史”;同样地,审美发生学和艺术起源理论的研究也已指明,人类的审美意识和艺术活动有  相似文献   

6.
今天来参加中国民俗史六卷本的首发式暨研讨会,回顾钟老所走过的学术人生,既感高兴,也感到沉重。我想说:钟老在新中国成立后的53年治学生涯中,对民俗学学科发展所作的贡献主要靠1970年代末至去世前的这20多年时间。  相似文献   

7.
苏联解体导致了原来意识形态体系的彻底瓦解.俄罗斯史学伴随着国家命运的起伏兴衰,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对人们重新认识俄罗斯的社会结构、文化传统、民族精神起到了重要作用.当代俄罗斯史学在危机、反思与重建的过程中,正在形成新的史学范型.这一范型既不同于苏联史学,也与当代西方史学有着很大差异,是传统与现代不断交锋、各种思潮和流派相互较量的结果,反映了学者对俄罗斯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所处位置和发展前景的深刻思考.本文拟以此为重点,对当代俄罗斯史学的发展变化,以及未来走向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8.
正从中国史学发展史的角度看,当代学者对史学通俗化研究所投入的热情及所取得的成果,是以前任何一个时代所没有的。回顾与反思当代史学通俗化研究的道路,我们发现这一研究经历了一个由概念模糊到概念清晰,由学科附庸到学科自觉的发展过程。首先,当代学者对史学通俗化的价值进行了深入思考,从理论上解决了史学通俗  相似文献   

9.
大革命失败后,革命转入低潮。1928年爆发的平江起义是继国内三大起义之后我党领导的又一次起义。平江起义的成功,当时在政治、军事和思想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平江起义的精神,成为今天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0.
二战后美国占领政权通过历史反思与再教育实现了西德民主的再造。其中历史反思主要包括:去纳粹化、去军事化、去中央化和去垄断化;而再教育则通过黑、白名单的制定,彻底结束了德国人认知当中的种族主义和精英主义。在此过程中发挥作用的是对文化政策的提前计划与政策准备。它们使德国人意识到,宽容和责任意识对于民主制度是多么重要。  相似文献   

11.
<正>柏林墙是二战以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天下人莫不晓之。自倒塌之日起,柏林墙所剩无几,只留断垣残壁。现存最长的一段位于施普雷河之畔。凡来柏林者必往此处凭吊和参观。前不久,笔者采风路过柏林,也专程来此一游,终尝多年拜访夙愿,深以为撼。世界上最大的露天画廊到达柏林的第二天一早我就来到了这段残留的柏林墙前。自柏林东站起行,不出数步,便至施普雷河畔,东面画廊即入眼帘,蜿蜒而立。1990年9月28日,来自21个国家的180位艺术家在长达1316米的柏林墙上,创作了不同主  相似文献   

12.
孙力 《史学集刊》2003,(2):41-45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但自从17世纪以来,台湾的战略价值逐渐为人们所看重.台海两岸也经历了四次分合。第一次是明末荷兰、西班牙入侵台湾和郑成功收复台湾,第二次是郑氏集团割据台湾和清政府统一台湾,第三次是日本在甲午战争后割占台湾和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府收复台湾,第四次是国民党占据台湾。台海两岸的几次分合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尤其是甲午战争以后日本对台湾的侵占,造成了殖民化问题、台独问题和钓鱼列岛问题等一系列问题。几次分合之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一是统一进程往往受到国内国际不确定因素的牵制,二是统一过程中时有分离主义势力从中阻挠,三是统一进程中和平手段和武力手段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个人崇拜的历史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曾翻阅多种《词典》、《辞海》、《辞源》之类的工具书,竟然找不到“个人崇拜”这个词,令我大吃一惊。个人崇拜,不论在苏联,还是在中国,都曾是风靡全党、全国,且曾绵延一二十年之久的重要历史现象。其直接后果,导致苏联发生肃反扩大化和中国的十年浩劫。特别是在苏联批判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不久,中国也兴起个人崇拜,这段历史给予人们的启示,是不应该忘掉的。一石激起千层浪50年代的苏联,是中国人心目中的理想国。那时流行着“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的口号。1956年传来令全中国震惊的消息──苏联开始批判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相似文献   

14.
以叙事主义为主导的当代西方史学理论,强调历史认识的想象性和历史表现的故事性,将历史真实性问题转化为意义之赋予和效用的问题,丰富和改变了有关历史实在的讨论方式,但同时也让历史实在与历史表现之间的关系问题变得更加复杂。科泽勒克的史学研究实践表明,对历史时间问题的思考或许有助于人们进一步理解历史实在与历史表现之间的复杂关系,弥补叙事主义的不足。他的史学研究以历史时间为主线,以概念考察为实例,指出历史行为主体的经验可以衔接实在与表现。科泽勒克强调历史认识主体本身所具有的彻底的历史性和时间性,这为克服历史认识论中的主客二元对立提供了启示。以时间性为切入点来反思历史实在论,可能有助于弥合历史与史学、生活与思想之间的鸿沟。  相似文献   

15.
萧放 《民俗研究》2015,(2):31-35
孝文化是以"孝"为核心的文化现象,包括人的内在情感与外在的行为准则两大方面。孝文化不是自然发生的,它是历史社会的产物,在中国古代发展到极致。近代以来,随着王朝的覆灭、家族的崩解,孝文化遭到毁灭性打击,直接造成当代社会的普遍道德危机。当下,可从诵读经典与加强孝道文化实践两大方面入手,实现孝文化的回归,这对于凝聚家庭、和谐社会、培育感恩意识与家国情怀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吴原元 《黑龙江史志》2008,(16):134-135
韩国的中国研究历史悠久,但当代韩国的中国学肇始于朝鲜战争。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韩国的中国学经历初创期、发展期、勃发期三个阶段。当代韩国中国学的发展,与中韩关系、国际形势以及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息息相关。随着中韩关系的密切,韩国的当代中国研究更趋活跃,已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海外中国研究力量。  相似文献   

17.
18.
19.
纵观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不同的时代担当着不同的历史使命.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并不是任何人的主观臆想,而是由21世纪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发展和社会条件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20.
石家鸣  刘俊鹏  孙德启 《神州》2013,(23):275-275
纵观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不同的时代担当着不同的历史使命。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并不是任何人的主观臆想,而是由21世纪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发展和社会条件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