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穿行在黄河南岸的古河州(今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和甘南藏族自治州)大地上,其地域之辽阔、山川之秀美、人文之荟萃,令人惊叹.河州文化与青海的河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河湟文化的摇篮和发祥地之一,对河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花儿"成为共同的最具影响力的代表性文化. 河州地区山高林密、溪流密布、河流众多,是黄河上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西藏人文地理》2020,(1):66-69
可可西里,蒙语“青色山梁”--青海省境内、青藏高原上不可或缺的板块,竟然会和“无人区”三个字组成一个固定词汇--可可西里无人区。从拉萨出发,以每小时10公里的速度驱车到达沱沱河,需要1天多时间;从沱沱河进入可可西里无人区,需要2天时间,因为时速最高只能达15公里每小时。从青藏公路下来,进入可可西里无人区,变化的不仅是行车的速度,还有与外面的世界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在这里,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曰子。  相似文献   

3.
青海是黄河的源头,青海境内黄河干流1694公里,流域面积15.23万平方公里,是黄河干流最长、流域面积最大的省份。在青海,黄河孕育了昆仑文化、玛域文化和河湟文化等一系列黄河地域文化。传承、保护和弘扬河湟文化,推动河湟地区文化旅游高度融合,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马清华 《攀登》2011,30(5):98-101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创造出包括地域文化在内的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是新时期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河湟文化作为青海东部黄河河谷地区和湟水流域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地域文化,在青海历史传承和未来发展中非常重要。研究河湟文化资源及其特点,做好河湟文化传承弘扬创新工作,是发展具有青海地域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位于黄河上游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交汇处,属中温带寒冷地区,东南与临夏县相连,西与青海循化县接壤,北与青海民和县隔河相望,东北与永靖河为界。海拔1735~4309米,总面积909.97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6.
青海省位于中国西部腹地,青藏高原东北部,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有“江河源”之称,是我国古文化、古文明的发祥地之。青海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地域文化和奇特的自然风貌,成为中国西部旅游胜地,其旅游业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成为青海一大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青海旅游资源的主要特点 青海旅游资源主要有两大特点:一是丰富奇特的自然资源;二是浓厚博大的独特人文资源。 丰富奇特的自然资源。青海高原作  相似文献   

7.
黄河名称考     
黄河在先秦时期的一些典籍中称为“河”,如“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入于海。”“俟河之清,人寿几何。”“梁山崩,雍河三日不流”(梁山在今陕西韩城县,离黄河不远之处)。黄河之名始见于西汉,“使黄河如带,泰山若厉,固以永  相似文献   

8.
史前技术之演变陈淳(复旦大学文博学院)前言史前考古学的诞生是以史前技术发展阶段的确立为标志,并以汤姆森的“三期论”为代表。长期以来,对于史前生产技术的发展存在一种“累进”的思维模式,认为磨制石器比打制石器进步,青铜器比石器进步,铁器又比青铜器进步,在...  相似文献   

9.
可可西里无人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情况十分独特,形成了许许多多在别的地方难以看到的景观群。青海地质界到过可可西里无人区的人曾经对这里的景观作了描述和概括,有的称为“八大景观”,有的说是“十二奇景”。他们将这些景观群讲得绘声绘色,十分生动,十分感人。笔者在这里想挑出三个方面的景观,介绍给关注可可西里无人区的读者。冰雪景观早在唐朝,青海的冰雪就引起了诗人的关注,留下了“青海长云暗雪山”的著名诗句。这可能写的是青海湖周围的雪山。到了当代,青海冰雪成了科学家研究的重要对象,其奥秘不断得到破译。笔者翻阅了有关冰雪的许…  相似文献   

10.
许志国 《北方文物》2011,(2):3-9,113,114
1994~1995年,铁岭市博物馆发现并几次调查了铁岭市东郊的大山嘴子青铜时代遗址,出土了三种代表不同时代和文化类型的文化遗物,有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陶器、铜器,遗物非常丰富,是辽北地区一处典型的青铜时代文化遗存,表现了明显的地域文化特点,年代在商周至春秋中期前后。  相似文献   

11.
陶涛 《丝绸之路》2011,(23):21-23
早晨,清澈的阳光洒遍草原大地的时候,我从甘南玛曲县城向黄河走去。玛曲,藏语为黄河的意思。黄河从青海巴颜喀拉山发源,一路浩浩荡荡东下,在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玛曲县境内迂回,形成了一个433公里长的“九曲黄河第一湾”,又流回了青海。在这里,有300多条河流注入了黄河,被誉为黄河母亲的“蓄水池”和“中华水塔”。  相似文献   

12.
<正>2017年7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1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上,青海省可可西里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青海可可西里成为中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保存青藏高原典型高寒生态系统及代表性物种最为完整和湖泊数量、种类及密度最为丰富的自然遗产,填补了青藏高原世界自然遗产的空白,成为青海创建三江源国家公园的最大亮点,提升了青海  相似文献   

13.
明代蒙古之入居河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套地区,大体包括今内蒙古伊克昭盟、巴彦淖尔盟的后套及宁夏和陕北的一部分地区。“河套”之称,始自明代。“河以套名,主形胜也。”黄河三面环绕,形似套状,遂以河套名之。河套地区是我国古代“河套文化”的发源地。自古以来,这里水草丰美,宜农宜牧,有着良好的自然条件。早在秦汉时期,中原各族就迁徙到这里,进行过大规模的农  相似文献   

14.
<正>青海可可西里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不仅成为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世界自然遗产地,也填补了青海乃至青藏高原没有世界自然遗产的空白,创造了中国世界遗产的新纪录,具有里程碑意义。申遗成功,进一步增强了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提升了青海在全球范围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可可西里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角,被称为世界"第三极",囊括了位于  相似文献   

15.
河湟地区是青海东部黄河、湟水两河流域的广大地区,主要包括西宁地区一市两县和海东地区六县.1942年在乐都县老鸦城出土的汉《三老赵宽之碑》,说明至少在两汉时,河湟地区就已成为中央封建王朝直接管辖的地区.《三老碑》和史载的西汉赵充国河湟屯田说明汉族人在两汉时就已大量进入这个地区.公元609年,隋炀帝在拔延山(今乐都、化隆一带)的围猎活动,打击了同时期的吐谷浑人,始开丝绸之路.至唐,文成公主进藏,南丝绸之路途经该地区.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60年代初,从细石器文化中辨别出富河文化。陶器以筒形罐为主,还有少量圈足碗、钵、杯、斜口器等,篦点之字纹和线形之字纹特征鲜明。石器中绝大部分是打制石器,压制细石器数量较多。骨器数量和种类多,卜骨上有灼痕。年代在距今7500~5000年,相当于赵宝沟文化和红山文化时期。分布在辽西地区东北部,主要集中分布在乌尔吉木伦河流域。房屋均为半地穴式建筑,多数为方形或梯形,少数为圆形。以小型聚落为主,社会处于部落阶段,人与人地位平等。富河文化源于兴隆洼文化和西梁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接受了同期赵宝沟文化和红山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青海湟水河自湟源东去,经西宁、平安、乐都、民和,穿越整个青海东部地区。出青海不久,在甘肃河口汇入黄河。湟水河与南部的黄河平行东去,形成了青海最富庶的河湟流域。  相似文献   

18.
逄振镐 《华夏考古》2000,(2):65-73,102
大约在距今一万年前后,山东境内远古居民开始由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时期,因这个时期最突出的特点是以细小的打制石器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文化,故称“细石器文化”,或“中石器文化”。...  相似文献   

19.
<正>青藏高原在生物地理区划上成为古北界青藏高原省,是一个单独的生物地理区划,在青海可可西里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前,青藏高原省一直是世界自然遗产空白区。青藏高原省由于其特殊的高海拔、低温、强辐射条件,形成独特的生物栖息演化环境,物种特有性突出。自古以来,青藏高原尤其是其北部地区都是人迹罕至的荒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在青藏高原上设置了一系列大型自然保护区,使  相似文献   

20.
正"河湟"一词最早见于西汉典籍之中,是由黄河与湟水并称而来,古代这里西去可与西域相通,南下则与西藏、川北相连,北往则是河西走廊,东去则是陇东地区。因属唐蕃古道的必经地,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加之元明以来作为蒙藏族群的中心连接带,各种文化在此碰撞、交汇,故而亦有人把处于两大高原中间带的河湟地区称为"河湟民族走廊"。~(1)今河湟多民族走廊所涵盖的范围大致包括甘肃、青海境内黄河上游以南大部分地区及湟水流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