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83年发现的广州象岗南越王墓,是中国汉代考古的重大发现。该墓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引起了南越国历史文物研究的热潮,其墓主问题也一直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在大型田野考古报告集《西汉南越王墓》1991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之后,学术界基本确认墓主赵昧为南越国第二代王,即《史记》、  相似文献   

2.
<正>广州南越文王墓为西汉时期南越国第二代王赵眜之墓,墓中出土了一件雕琢精美的角形玉杯(图一),应是南越王生前喝酒的饮酒器,它是目前汉代墓葬中出土的唯一一件角形玉杯(也称玉角杯)。此外,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传世品玉角杯(图二)与南越王墓角形玉杯相似,依照南越王墓的角形玉杯,于近些年才被断代为汉代[1]。这两件角形玉杯,其独特的造型,与国内同时期的其他玉质容器迥异,也有别于汉代常见的饮酒器,但是它们却与希腊时期横跨亚平宁半岛至小亚细亚半岛地区出土的来通杯(Rhyton)极为相似。有专家认为,南越王墓的角形玉杯虽然不是海外舶来品,但是其造型设计很可能借鉴了西方的来通杯。本文将主要探讨南越王墓角形玉杯与西方来通杯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孙华 《南方文物》2008,(2):27-38
浙江绍兴发现的印山大墓,是一座既有浓郁东南地区吴越文化的因素又有很多中原地区周文化因素的越王级基葬,地上高大的封土堆、两面坡顶的无墙基室、带把手的独木棺等因素是沿袭了越地本地的传统,其他如封土的形状、丘垄外环壕和神道的形式、墓室外积炭等,则带有浓烈的模仿中原周王陵的色彩,而不仅仅是中原秦国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4.
全洪 《文物》2012,(2):66-70,1
在广州西汉南越王墓的后藏室中出土一件银洗,银洗口沿的正、背面刻有铭文,内有"西共"字样。作者认为,从其刻辞的内容和计量单位看,这件银洗当为秦器,是秦代沿用至西汉的器物,原本是西县共厨的器物,后来流散到各地。西县大约在今甘肃省天水市西南的礼县、西和县一带。共厨是秦代的一种职官,负责皇帝郊祀时所用的厨具和食物等。  相似文献   

5.
明代王士琦墓出土金银器百余件,为人熟知的金带銙一副二十枚、金镶玉带具一件是王士琦物,其余则以女子首饰为多。本文对王士琦墓出土的金银器,尤其是其中的女子首饰,作了大致的梳理,包括对这些器物予以重新命名,兼及对式样和工艺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7.
8.
本文通过对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一件锥画漆奁盒上的所谓“狩猎纹”图像的具体分析,并以之与有关汉墓出土漆画和壁画图像进行比较研究后认为:这件漆奁盒上锥画纹饰的主题并不是要表现“狩猎”,而主要是表现神人羽化升仙,因此,这幅图应改称为“神人羽化升仙图”。  相似文献   

9.
2004年出版的<内蒙古地区鲜卑墓葬的发现与研究>一书,发表了几处很有价值的鲜卑墓葬,其中就包括了位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的七郎山墓地.该墓地共发掘了20座墓葬,这处墓地在墓葬形制和葬式等方面的特殊性,引起了笔者的注意,其实发掘者也意识到该墓地的特殊性,认为其中墓葬形制、葬式等方面的习俗应源自于西部,墓地的主人们与西北部族或方族之间在考古学文化上存在亲缘关系;但最终对墓地的定性是.  相似文献   

10.
昭君墓访古     
在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南郊9公里许,在大黑河南岸,有一座巍然屹立在土默特平原上的古墓,它就是著名的王昭君墓。大黑河发源于阴山中部的大青山,河水先从山中向南流,然后折向西南方,在草原上经过许多村庄以后,才注入黄河向着东方流向大海。曲曲折折的大黑河,象征着王昭君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在一个深秋的日子里,我来到昭君墓,做一番深情的凭吊。昭君墓及其墓园几经扩建维修,现为一处面积达上百亩的风景名胜。墓园门口为仿汉式阙楼,进入园内有池塘、喷泉,池中有白鹅浮水,象征着王昭君的故乡──秀美湿润的南郡林归(今…  相似文献   

11.
12.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