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争年代,饶漱石与粟裕同处华东战略区,两人往来时间长,命运一度相关。 如今,饶漱石已是一个令人颇感陌生的名字,当年却堪称“华东王”,除了军事,其他党政工作都说一不二,担任过华中局书记兼新四军政委、华东局书记兼华东军军委员会主席等显赫职务。  相似文献   

2.
书与人     
《惨败》作为“无命运的人生三部曲”的第二部,《惨败》是《无命运的人生》被多家出版社拒绝后完成的书,包含了小说本身和被拒经历两个部分。“小说套小说”结构的引入,使《惨败》的氛围更加玄虚而微妙。小说试图表明一个被战争和政治恶化了的社会  相似文献   

3.
浅谈军务院     
近年来,史学界对护国运动和护国战争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对护国运动和护国战争中反袁运动的领导机构——军务院,却缺乏深入的研究。本文仅就“军务院”的成立及其在护国战争中的作用等问题浅谈一二,求教于各位前辈和同事。  相似文献   

4.
日本人的战争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日本平民的战争责任认识的层面,对战后日本社会出现的关于侵略战争的模糊和错误认识的根源进行了分析。指出:日本人一般习惯从自己在战争中经受的苦难的经历中理解战争,即站在“被害”的立场上认识战争,而很少意识到战争对亚洲各国的侵略性质,即缺乏“加害”的责任。战后的日本历史教育没有向年轻一代正确地传授关于侵略战争的历史知识,从而使日本社会对侵略战争的反省很不充分。文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产生于战后对日本战争犯罪责任追究的不彻底性。文章着重分析了日本人的战争责任认识与当前日本社会政治右倾化的关系,强调了正确认识历史问题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东方”想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希腊罗马文明在对“东方”诸民族与文明的认知中体现出一种东方主义特征。荷马史诗记叙的特洛伊战争预示了东西方的分野。希波战争之后,希腊人逐渐把以波斯为象征的东方想像成了典型的“蛮族”,并且以波斯为原型塑造了一个抽象的“蛮族”形象,实际上形成了一个关于西方文明的“它者”的话语体系。到古典时代后期,希腊人关于“东方”的“它性”的话语体系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亚历山大东征并为其提供合法性依据。共和与帝制之交的罗马人接受和利用了希腊人的东方主义话语以实行对东方的统治。东方主义乃是西方文明中一个根深蒂固的悠久的思想与话语传统。  相似文献   

6.
只要当了亡国奴,男人、女人都没有“人的口子”过! 女人的命运更为悲惨。劫掠女性的残酷游戏,在历代战争中如火如荼地上演着,其中稍有姿色的女人,或能留条活命,多半成为性奴隶。  相似文献   

7.
对于刘显世在护国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近年发表的论著,普遍持全面否定的态度,认为从他担任护军使起,到贵州独立前夕,他始终是站在帝制派一边的;他参加护国战争,纯属“被迫”,是“反革命投机家”;他在护国战争中所起的作用,仅仅  相似文献   

8.
中国早在五代时期就发明了利用热空气升空的“孔明灯”来进行军事联络。18世纪末,法国人蒙哥尔费兄弟俩在“孔明灯”的启发下,成功研制了载人热气球。此后气球更是被广泛应用于战争,在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1870年普法战争及1894年意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西班牙对美洲三百多年的殖民征服与统治给当地印第安人带来了无尽的屈辱与苦难。期间,印第安人的境遇虽然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经历了一个微妙的嬗变历程,但其表面上的“改善”,并未从根夯上改变印第安民族长期遭受剥削、压迫的历史命运。因而也就解释了印第安人作为早期拉美独立运动主力之一的深刻根源。  相似文献   

10.
庄申 《神州》2013,(21):19-19,21
在现代汉语文学史的漫漫长河中,如果取其横截面加以研究分析,“传统”、“现代”与“人”的关系,必是一个值得深究的命题。随着人类社会历史的不断发展进步,“传统”与“现代”是人们不断面临与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的文明、文化以及生存方式,代表着过去的历史习俗的演变与积淀,而现代的文明、现代化进程、现代化生活方式,却象征着即将到来的时代与潮流。人处在这两种悖论的冲突中心,一直担任着复杂的角色,而人的命运在这两种力量的交锋下,也显得无奈与身不由己,需要更多的人文关怀与关照。  相似文献   

11.
关于历史教科书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以新闻记的敏锐目光,对“新历史教科书编纂会”编写、扶桑社出版的“公民”、“历史”两册教科书的内容予以了严厉的批判。指出这类教科书是战争时期《国史》亡灵的再现,并围绕着日本的殖民统治、战争犯罪、日本同周边国家关系、战争与和平等重大问题阐明了作的观点。批驳了“编纂会”教科书中的谬误,同时,针对日本民众中关于战争认识的某些模糊观念,予以了说理式的释明。  相似文献   

12.
纳粹大屠杀以其历史经历的极端性打破了德国历史的连续性,并作为历史意义的断裂和历史创伤,打破了战后德国人的代际认同、集体认同和民族认同。黑格尔“命运的因果性”、兰克“内在的关联”等德国传统思想资源成为对纳粹大屠杀进行历史反思的思想和意识前提。作为当代德国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学家,约恩·吕森提出德国人在战后反思纳粹历史的过程以1968年和1989年为界,形成了以参加战争及战后重建的一代、战后一代及战后二代这三代人的历史意识和民族认同取向为主导的嬗变过程。吕森以“命运的因果性”命题为核心来阐述战后德国人为纳粹历史悔罪的理论储备与精神机制,由此形成了第一代人的沉默、第二代人的道德批判和第三代人的历史化处理方式。“三代人”理论对纳粹历史反思的代际处理具有“理想型”和“形而上学罪责”的思维特征,其本身也是关于纳粹反思的学术性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13.
日本东京地方法院于1999年9月22日对一起“中国人战争受害对日索赔案”作出判决,首次以司法文书的形式认定日本军队的加害暴行和日本对华战争的侵略性质,明确判定日本“应该真挚地向中国国民谢罪”。尽管如此,该判决仍然驳回原告的合理索赔要求。本文认为:判决书做出“承认战争犯罪”的判定是被迫的,列举“拒绝索赔要求”的理由是荒谬的;日本法院有一个根深蒂固的倾向,就是不违反政府、执政党关于对战争受害者不予赔偿的基本政策;目前,日本政府在战争受害者赔偿问题上,正面临来自各国战争受害者、国际社会以及主持正义的本国人民等各方面的巨大压力;要想促使日本政府改弦易辙和日本法院作出公正判决,需要各方面付出长期而艰苦的努力。  相似文献   

14.
《孟子》一书中“天时”一词,目前流行看法以为是指自然界的阴晴寒暑,是不确切的。《孟子》原书“天时”一词的本义,还应依从《孟子章句》作者赵岐的解释:“天时谓时日干支,五行旺相孤虚之属也”。“天时”在春秋战国时代是常用语,运用于战争,都作“天命”或命运之好是机”讲,是古人在战前或战争进行中占卜而趋吉避凶的迷信观念。  相似文献   

15.
余准 《中华遗产》2009,(8):98-113
毫无野心的晋国公子姬重耳在阴差阳错的命运里被推上王位,他曾严格遵循春秋之“礼”在战场上对自己的恩人退避三舍,并从此以雄才大略的光明形象立足史上,然而,“春秋之礼”恰恰成为他赢得战争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6.
黄海 《文史天地》2005,(8):38-39
“知青”这一名词,已经渐行渐远,在人们的记忆中是越来越淡化了。然而,有关“知青”问题的研究.无疑将会成为历史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提供的这封信.既改变了知青们的命运,也必将为未来的知青问题的研究留下不可多得的史料。  相似文献   

17.
李凯 《四川文物》2007,(2):83-85
新近公布的柞伯鼎铭文,提到了虢仲与“昏”地。铭文中的这场战争,应是西周晚期周与东国淮夷的战争;“昏”地在山东,不在南国。  相似文献   

18.
走近诺门罕     
从内蒙古自治区新巴尔虎左旗所在他阿木古郎出发,驱车行进约60公里草原路,就到诺门罕了。诺门罕的全称是诺门罕布尔德,“布尔德”为水泡之意,相传清代有一个叫“诺门罕”的喇嘛在此为牧民讲怫经,牧民就将这个水泡称为“诺门罕布尔德”。诺门罕现今是新巴尔虎左旗的一个苏木(乡),只因在1939年,诺门罕布尔德与一场战争相关而名闻世界。那一年,日本关东军蓄意挑起事端,引发了日“满”军和苏蒙军的大规模边境冲突,双方动用了20余万兵员和数干飞机、坦克、大炮,死伤6万余人。战争以日本关东军的惨败而结束,史称“诺门罕战争”。5月…  相似文献   

19.
肯定的原理——论尼采的“命运之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尼采思想中,“命运之爱”思想具有特殊意义。尼采把“命运之爱”看作哲学家所能达到的最高状态。他本人曾一再强调:“我衡量人之中伟大的公式是命运之爱。”“命运之爱是我的最内在的本性。”。实际上,他的所有后期思想都是以“命运之爱”为背景展开的,因此从概念上把握“命运之爱”是理解尼采后期思想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周钢 《史学月刊》2005,(9):108-116
1878年发生在新墨西哥领地内的“林肯县战争”,是美国西部开发时期一次非常重要的牧区战争。它的爆发不是偶然的,有着深刻的政治和经济原因。这次长达5个月的流血冲突,是圣菲集团支持下的墨菲派与竞争对手麦克斯温—滕斯托尔派争夺对林肯县经济和政治控制权的必然结果。战争结局实质上是一种政治分赃,确保了墨菲家族在林肯县的垄断地位。“比利小子”在这场流血冲突中只不过是麦克斯温—滕斯托尔派雇用的一名枪手,但在后来的许多传说中,他却成了“林肯县战争”的主角。一个多世纪以来,关于“比利小子”的历史著作、小说、电影、歌曲和传说不计其数。“圣徒比利”取代了“魔鬼比利”,“林肯县战争”却被人淡忘了,即或有人偶尔记得它,也是从“比利小子”的出场背景中得知的,“林肯县战争”的真相则完全被“比利小子”的传说湮没或扭曲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