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雨夜的选择     
雨一直在下,下个不停,似乎想洗尽人间的杂尘。裹着湿漉漉的雨衣,刚进家门,“知道吗,艺术分下来了。”“我多少?”雨衣都顾不上脱。“XXX”——我还没来得及反应,父亲又说:“这次夏娴考疯掉了,比你高40分。她刚才打电话问你分数,你回一个给她吧!”我还是没有脱雨衣,直愣愣地看着电话,打吗?竟然高40分……雨水顺着雨衣边缘往脸上淌。一直以为自己一定比她高,学了三年,付出了那么多,凭什么低40分?前天她还说自己考得不好,全是假的!凭什么打电话?向她贺喜?我明明画得比她好!——我不要打电话! 我仍旧穿着雨衣,扭过身,走到窗前。雨还在下,是在哭吗?看着雨  相似文献   

2.
故事一:抢过来洋洋(3周岁)看到菲菲拿着“鱼竿”玩“钓鱼”游戏,就上去把“鱼竿”抢了过来,自己“钓”起了“鱼”。“你怎么抢我的玩具?是我的。”“你的又怎么样,我就要玩,你管不着。”两个孩子你推我搡,打了起来,最后是大人来了才劝开。  相似文献   

3.
孩子犯了错误,做家长的便头痛起来—该怎样教育他(她)呢? 有些家长一看到孩子做错事,就大发雷霆,发脾气,虽然也能让孩子知道自己这样做不好,但是效果并不是最好的。尤其是你“热”过头了,孩子就会不服,找出许多理由来顶撞你,根本不会去反省自己的错误。所以,家长在批评教育孩子时,一定要留有余地,给时间让他(她)自己去反省。“冷”“热”相结合,才能达到目的。对于年纪较小、犯了错误自己却不知道的孩子,家长可先进行“热外理”再“冷处理”。例如:读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不懂  相似文献   

4.
一天,我正在备课,一位家长急匆匆地推门而入,她坐定后开始陈述:女儿这次期中考试考得不好,昨天晚上哭了一夜,说,“不想活了”。我怎么劝也没用。“老师,你帮帮我吧。”由此,我们展开了对话: 老师:考得不好,具体是什么? 家长:高一时,女儿的成绩都在前10名以内,这次掉下来了。老师:对学生而言,成绩起起伏伏是正常的。她是怎么看考试后的事的?  相似文献   

5.
不找司机     
一位在旅游局工作的小伙子与某大酒店的服务小姐经人介绍,在公园约会。他们一见面,便谈开了: 小伙子问:“你读过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作品吗?”小姐答:“没有。”小伙子又问:“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呢?”小姐答:“不知道。”小伙子再问:“马雅可夫斯基和别林斯基的呢?”“不知道!不知道!”小姐火了:“你在旅游局究竟是干什么的?”“哟,难道介绍人没跟你说?”小伙子有些惊异  相似文献   

6.
三姑娘     
过去有一个富人,他有三个姑娘。这三个姑娘都长大了。一天,富人把三个姑娘都喊在他跟前,一个一个的问话。他先问大姑娘:“我的好女儿,告诉我,你穿得好吃得好是怎么来的?”大姑娘回答说:“是靠父母亲的福气,没有父母亲,我穿不好吃不好。”富人笑呵呵地点点头.又问二姑娘道:“我的好女儿呀,告诉我,你吃得好穿  相似文献   

7.
真实的与虚伪的,你选择什么?让“真实”胜出,我选择真实!相信有许多人会无法说服自己选择真实:很多人花大笔大笔的金钱包装自己,将自己真实的脸层层包裹在名牌化妆品下;很多人原本明明是爽朗的、大大咧咧的,却要掩饰自己真实的个性,装作小家碧玉,抿嘴一笑只为博得他人倾心……一切的一切表明真实的不一定是最好的,所以他们放弃了真实。的确,真实的不一定是最好的,所以也许有人会问:“如果放弃真实就能够换来成功,那么放弃真实又怎样?暂时的虚伪又如何呢?”我无言以对。真实,难道如此无足轻重吗?难道你就甘心沉湎于矫揉造作之中吗?相信我,那…  相似文献   

8.
看过“实话实说”节目的父母一定记得“少年迷恋网吧”话题中的那个男孩:不爱学习,不愿多与妈妈交流,整天泡在网吧里,在网络游戏中体验暂时的乐趣,觉得过瘾而迷惘。这不能不说明孩子精神的空虚。家长不妨扪心自问:你真的尝试着与孩子很好地沟通过吗?你真的会教育你的孩子吗?你了解你的孩子吗? 有些父母只是简单地说教:你这样做不好,你别这样,你想想妈妈多不容易……诸如此类的话,想想,比较任性的孩子能听得进去吗?说多了他们只会嫌你唠叨,容易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孔老夫子也早有因材施教之说,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不同的思维方式。因此,在  相似文献   

9.
太阳落山了,一只蜜蜂只顾采花,来不及飞回去,只好落在一块石头上歇宿。过了一阵子,一个蚊子嗡嗡地飞来问蜜蜂:“你是哪个?”“我是蜜蜂。”“你在这儿干什么?”“来采花蜜,天黑了赶不回去,只好在这儿过夜。”“怎么?天黑你不能飞行么?”“不能,我没有夜行的本领。”“呕!我的本领比你大,我夜里也能飞行。”“你又为啥也落到这儿来了?”“我好久没有吸吮到人的血了,肚子饿,飞不动了。”  相似文献   

10.
曾在一本书上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穷困潦倒的青年流浪到巴黎,期望父亲的朋友能帮他找一份谋生的差事。“数学精通吗?”父亲的朋友问他。青年羞涩地摇摇头。“历史、地理怎么样?”青年还是不好意思地摇头。“那法律呢?”青年窘迫地垂下了头。“会计怎么样?”……父亲的朋友接连地发问。青年都只能摇头地告诉对方———自己似乎一无所长,连丝毫的优点也找不出来。“那你先把自己的地址写下来吧,我总得帮你找一份事做呀。”青年羞涩地写下了自己的住址,急忙转身要走,却被父亲的朋友一把拉住了:“年轻人,你的名字写得很漂亮嘛,这就是你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女儿伊萍决定嫁给同街的小伙子王兴,去征求父亲的意见。父亲说:“你要嫁给他,我不反对,这是你和他两个人的大事,你们同意就行。不过,我不反对并不代表我满意。”女儿问:“王兴对你那么好,你为啥还不满意呢?”父亲说:“就是因为他偏偏对我太好!”女儿不解父亲的意思,问:“这又是为什么呀?”“因为他对我好有着自己的目的,”父亲停了一下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个人目的,而又能对他人很好,那他才是天下最好的人。”父亲眼中的好人  相似文献   

12.
有一个年轻人,在一家石油公司里谋到一份工作,任务是检查石油罐盖焊接好没有。这是全公司最简单枯燥的工作,凡是有出息的人都不愿干这份工作。这位年轻人也觉得,天天看铁盖太没有意思了,他找主管,要求调换工作。可是主管说:“不行,你既没有学历,又没有技术,别的工作你干不好。”年轻人只好回到焊接机旁,继续检查那些油罐上的焊接圈。既然好工作轮不到自己,那就先把这份枯燥无味的工作做好吧。从此,年轻人静下心来,仔细观察焊接的全过程。他发现,焊接好一个石油罐盖,共用了39滴焊接剂。为什么一定要用39滴焊接剂呢?少用一滴行不行?在这位年轻…  相似文献   

13.
你了解你的孩子吗? 估计多数的家长都会作出肯定的回答。没错,吃同一锅饭,住在同一屋檐下,又是从小一口一口地把孩子喂养大的,怎么可能不了解? 然而人们却从报端,从本刊《解码17岁》一文,以及从多种渠道中得知,社会上出现了那么多青少年自杀的悲剧;人们一次又一次听到了家长们呼天抢地的哭喊:“没有想到啊,没有想到……”其实,一位哲人早已说过:“了解自己的儿子的莫过于父母。不了解自己儿子的也莫过于父母。”为什么会这样?这是由于家长熟悉了那熟悉的一切,而没有想到熟悉中又出现了陌生。一句话,对自己的孩子没有适时地深入地科学地探究。时代已发展到了21世纪,这是一个竞争激烈、知识密集、讯息发达的时代,早已不是奉书本为金科玉律的时代,早已不是可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媒体和网络,使人成了社会  相似文献   

14.
在西方国家经常听到这样的话:“今天你亲了你的孩子了吗?”“今天你有设有忘记拥抱你的孩子?”西方社会父母非常注重与孩子的情感交流,父母出门、回家都要拥抱或亲吻自己的孩子,与孩子的对话中总能听到“请”、“谢谢”、“对不起”、“你真棒”、“我爱你”。  相似文献   

15.
一个女孩因自己长得又瘦又矮,其貌不扬,所以很少和同学一起玩,上高中时仍然很孤独。她喜欢诗,常常捧着诗集,一看就是大半天,有时还在日记本上涂上一首小诗。有一天晚上,她在整理文具盒时,意外地发现一张折成千纸鹤的小纸条,她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和好奇,飞快地打开,一行字映入眼帘:“你的诗写得真好,清新自然。而你为什么老是封闭自己?抬起头来,你也拥有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此时,那女孩无法形容她当时的心情,是兴奋、喜悦,还是诧异?但从那一天起,她就开始抬头直面所有的人。此后,每隔一段时间,她就会收到这样的小字条,只是内容都不一样。“看到你像换了一个人似的,真替你高兴!”“你为什么不试试投稿呢?我想,你的诗定能发表的!”“你发表的诗歌我都替你收藏着,说不定将来能出诗集呢!”那女孩也不断地充实、完善自己,考上了大学,诗歌比赛得了奖,办了个人作品展,成了大学文学社编辑,毕业后成了一名记者,还真的出了诗集。  相似文献   

16.
男孩与女孩     
一天夜里,男孩骑摩托车带着女孩超速行驶,他们彼此深爱着对方。女孩:“慢一点,我怕。”男孩:“不,这样很有趣.。”女孩:“求求你,这样太吓人了。”男孩:“好吧,那你说你爱我。”女孩:“好,我爱你,你现在可以慢下来了吗?”男孩:“紧紧抱我一下……”女孩紧紧拥抱了他一下,女孩:“现在你可以慢下来了吧?”男孩:“你可以脱下我的头盔并自己戴上吗?它让我感到不舒服,还干扰我驾车。”第二天,报纸报道:一辆摩托车因为刹车失灵而撞毁在一幢建筑物上,车上有两个人,一个死亡,一个幸存……驾车的男孩知道刹车失灵,但他没有让女孩知道,因为那样会让女…  相似文献   

17.
一次,我问孩子们:"你爱老师吗?你觉得老师爱你吗?"绝大部分的孩子都说自己爱老师,也觉得老师爱自己,但有一个不一样的声音说:"不喜欢老师,老师对我不好!"看着孩子认真的表情,我很诧  相似文献   

18.
事件:一日,丈夫拉开抽屉想拿他放在里面的100元钱,却发现钱“不翼而飞”了。“你拿抽屉里的钱了吗?”丈夫问。我正忙着自己的事,头也不抬地说:“没有。”这时,丈夫发现坐在一旁的女儿一声不吭,神情紧张地望着他,就问:“你拿了没有?”女儿还是不说话。我意识到事情有些不对头了,联想起自己刚给女儿买了一个漂亮的小钱包, 女儿会不会把钱装进了自己的小钱包了呢?于是我抬起头来,看着女儿的眼睛问:“你说拿了还是没拿,爸爸不会说你,但你得告诉爸爸,你看爸爸找不到钱,多着急呀!”女儿张了张嘴,想说什么。此时丈夫也看到了抽屉里女儿崭新的钱包,他拿起来看了又看,很喜欢似的说:“好  相似文献   

19.
邻居的儿子今年13岁,刚上初一。我不时听见其父母责骂他“:你怎么这么笨?”“,连这个都不会?”,“你看××的孩子多好!”,“我小的时候比你强多了!”,有时还有一些更难听的话。有好几次,我看见孩子泪流满面地在做作业,父亲严肃地坐在孩子身边,发现孩子做错了题,又是扇耳光,又是拧耳朵。每次看到这个场面,我都很为他们着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当今社会众多家长的迫切心愿,父母总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一旦孩子成绩不好,或者表现不佳,动辄就对孩子责骂、惩罚。批评的确有促进作用,但一味批评,就是过犹不及了。如今的孩子,求知欲、自…  相似文献   

20.
在机会面前     
机会,可能是在物理实验中偶然出现却转瞬即逝的物理现象;也可能是在开垦荒地时偶然找到了金矿;也可能是在足球赛中后卫传给前锋一次射门的好球……机会太多了。这正如篮球天才乔丹说的:“人生并不缺乏色彩斑斓的机会,可真正把握住的能有多少呢?”是的,机会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它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面对人生,不是你没有“机会”。而是缺少发现。生活中,人们常常以“这太难了,我做不好”为逃避的理由,在不知不觉中丢失了机会。如果鼓起勇气说“让我试试,我能行”,进而锤炼自己,提高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