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侗族(侗语作Gaeml)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居住区主要在贵州、湖南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交界处,湖北恩施也有部分的侗族。侗族的名称来自"溪洞",这是当地人传统的行政单位,今天当地还有许多地名叫"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这些地方的居民统称为侗族。黔东南侗寨流传至今的文化瑰宝侗族喜欢依山傍水落寨,寨前有溪流,寨边有古树,寨后有青山。侗族人  相似文献   

2.
<正>侗族(侗语作Gaeml)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居住区主要在贵州、湖南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交界处,湖北恩施也有部分的侗族。侗族的名称来自"溪洞",这是当地人传统的行政单位,今天当地还有许多地名叫"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这些地方的居民统称为侗族。黔东南侗寨流传至今的文化瑰宝侗族喜欢依山傍水落寨,寨前有溪流,寨边有古树,寨后有青山。侗族人  相似文献   

3.
侗族的建筑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侗族是一个勤劳勇敢而又富有智慧的民族,分布在黔、桂、湘、鄂等省(区)毗连相邻地带。长期以来,侗族人民与汉族及其他兄弟民族一道共同劳动、共同生活,为缔造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和文化,作出了卓越贡献。生活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侗族共有八十多万人,主要分布于黎平、榕江、从江、锦屏、天柱、三穗等县。侗族人多是聚族而居,一姓一寨或几姓同寨。大的侗寨有五、六百户,小的侗寨有一、二十家。侗寨多座落在依山傍水的田坝上,其住宅宽大,鼓楼壮观,寨边树木茂盛,再加上花桥流水的点缀陪衬,使侗乡呈现出一派秀丽雅致的景象。  相似文献   

4.
鼓楼是侗族特有的建筑,是侗寨的象征。一寨建设之始,必先建鼓楼。只要看见鼓楼,便可知必有侗族人居住。由于侗族深受汉族宗法观念的浸染,故单姓同宗村寨只建一座鼓楼,而杂姓村寨,则每一姓氏各建一个鼓楼。因它多以姓氏而建,故鼓楼的好坏则直接体现了一个同姓家族的兴旺与衰落。  相似文献   

5.
在三穗县圣德山周围的坦洞、绞强、岑坝、等溪、龙脚、拿相、香炉、木良、顺洞和瓦寨部分地区,以及相毗邻的剑河县南明乡的敏寨、缥寨、司头、岑戈寨和平畛、小广、大洋、磻溪等一带侗族地区,解放前大约有五万人之多,直接或间接地信奉圣婆。这种信奉圣婆的活动流传到土地改革时期,也有一些村寨流传到1957年。敬奉圣婆亦称拿(敬)冷神,侗话叫“垒婆扭”或“打扭”。关于信奉圣婆的情况,虽无正史记载,但散见于当地部分侗族家谱、地方志和碑文之  相似文献   

6.
侗族吊脚楼     
侗族吊脚楼○世一侗族源于“峒民”。古时侗族地区以“峒”为行政单位,故称其地百姓为“峒民”。至于侗族自己自称“甘”。侗族住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区毗连地带,其中大半在贵州约有150万人。由于住地环境及语言习惯的差异,贵州侗族分为“北侗”、“南侗”两个部...  相似文献   

7.
榕江县境内的侗族人口12.4万,占全县总人口的39.8%,按妇女服饰、发式的差别分为七个支系,各支系的土语、习俗也略有不同,他们分别聚居在不同的区域。乐里七十二寨侗族是其中一个支系,居住在县境中北部,以乐里镇为中心,分布在仁里、平阳等乡镇的七十多个自然寨。榕江侗族文化积淀深厚,千百年来的民族文化沉淀,风情浓郁古朴。自古以来,乐里七十二寨侗族青年男子有着“爬窗探妹”的恋爱习俗?  相似文献   

8.
一在侗乡这块古朴而秀丽的土地上,不仅有优美动听、沁人肺腑的侗族民歌,还有形式独特、幽默风趣、琅琅上口的朗诵词。它与侗族民歌交相辉映,给侗胞们增添了无穷的乐趣。同时,也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史增添了宝贵的一页。侗族朗诵词首元要推古老的“款词”。它是伴随着侗乡特有的民众自治组织——“款”而产生的。在古代,侗族人民为了团结群众,维护社会治安,抵御外来侵略,自动地组织起来,这种自发的群众组织,称为“款”。有以一村一寨为单位的小款,也有联村联寨之大款。“款”有民众公推的“款首”,有负责具体事务的“款脚”。款组织对外负责组织群众,抵御外侮,对内负责管理民众,制定和执行乡规民约。为了维护侗民利益,由款首组织群众  相似文献   

9.
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小广寨庵堂里,立有一块关于改革风俗的《永定风规》石碑。勒石于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七月。碑高137公分,宽83公分。碑文为阴刻楷书,碑阴无文字。整个石面刻有1078个字。仅十五个字较为模糊,其中有三字无法辨认,其余文字清晰可辨。它是黔东南自治州侗族地区幸存的重要石碑之一。  相似文献   

10.
海子 《旅游》2002,(1):19-21
侗族历史悠久.文化古朴灿烂.民族风情浓郁.侗族的寨子,别具一格.与众不同,散布在依出傍水的秀丽山区。大多数的侗寨修在河溪两旁,跨水而居。因此.凡侗族人聚居地区,有河必有桥,桥梁全都修在树前寨后的变通要道上,因桥上建有廊和亭,既可行人,又可避风雨,故称风雨桥.风雨桥极富民族特色,是侗族特有的建筑之一。  相似文献   

11.
色彩中国     
《山茶》2010,(11):46-46
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傩戏又称“咚咚推”.流行于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贡溪乡四路村天井寨。演出在“咚咚”(鼓声)和”推”(一种中间有凸起的小锣声)中跳跃进行,“咚咚推”便由此而得名。  相似文献   

12.
沈安娜 《风景名胜》2017,(12):104-106
这个地方叫黄洛瑶寨,这群女人,叫红瑶女.因为她们头发的特殊长度和独有的地方传统风俗,造就了黄洛瑶“天下第一长发村”的美誉.2002年,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为瑶寨大约60户人家,120多名成年妇女颁发了“群体长发女之最”的证书.她们中有80多名妇女的头发在1.4米以上,最长的达1.8米. 龙脊梯田脚下的万种风情 黄洛瑶寨背靠龙脊山,面临金江河,处于龙脊梯田开始向上盘旋的地方,是龙脊十三寨中唯一的瑶族村寨.这里居住着清一色的红瑶族,有村民70余户,300多人,所有的妇女都留着长长的头发,所以这里被人们习惯性地称之为“红瑶长发寨”.  相似文献   

13.
“六洞”、“九洞”地区是指黎平、从江、榕江三县毗连的广大地区。“六洞”地区是现在的从江县贯洞区辖地和黎平县的皮林、顿洞、肇兴等地;“九洞”地区是现在的榕江县加利和从江县的信地、增冲、架里及黎平县的银朝、双江等地。这些地区历来是侗族的聚居区,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较偏僻,交通不便,人们的生活方式较多地保留其传统特点,民族文化有其独特的形式和内容,是侗族款组织最典型的地区,即拟就此对侗族的款组织进行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14.
野性寨寮溪     
陈思义  苏立锁 《旅游》2010,(7):80-85
终于觉得,寨寮溪很古很野。东海龙女和一个叫“甘涤”的小伙子在这里扎下了篱笆,这就有了‘寨’。他们盖起了小草屋,这才有了‘寮’。”  相似文献   

15.
在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的从江县,有一个侗族的自然村落叫占里.它隐身于海拔380米的都柳江沿岸四寨河口北上的山谷间,距从江县城仅20公里. “中国人口文化第一村” 进入这个村寨的路途十分艰苦,山路上、下坡特别大,所以到占里村寨的人并不是太多,传统文化一直保持得很好.占里侗寨植被良好、民族风情浓郁,村外苍山叠翠,门前流水淙淙,一幢幢吊脚楼错落有致.  相似文献   

16.
黔灵山的周围,从前是很荒凉的,只有少数民族才在这里居住。 现在的八鸽岩一带,原来是一个苗族寨子,有七八十户。因为附近的山岩呈白色,因此人们就把这个苗寨叫白岩脚。又因为山岩面向贵阳城的石壁上有两个石洞,每个石洞口经常都有4只鸽子站在那里,因此又把这个寨子叫八鸽岩寨。由于贵阳人称某某寨时,都习惯把“寨”字省略,因此一般就把这个苗族村寨叫作八鸽岩。  相似文献   

17.
湖南东部有一座连绵几十里的大山,叫共同岭,取两县共有之意,山脊中分,北属醴陵,南为攸县所辖.我的老家便在岭南的攸县坪阳庙乡雄寨村.靠山吃山,雄寨方圆几十里都是油茶林.大山北面的醴陵人,历代都有来雄寨捡油茶果的习惯;收摘季节,跟在摘油茶的身后,找树上漏摘的果儿.  相似文献   

18.
在遥远的边疆,有个远近闻名的壮乡名叫戛朵寨。戛朵寨有潭清澈见底的金娃犀牛潭。池潭里,有无数个象珍珠般的水泡,一年四季“吐噜噜,吐噜噜”不停地往上冒。金娃犀牛潭终年碧绿、四季不涸,清凉可口、味似甘露。方圆几十里的壮乡人民,饮用及灌溉,都靠这金娃犀牛潭。这池潭原名叫“珍珠潭”,后来才改名为金娃犀牛潭。为什么后来改名为金娃犀牛潭呢?这里面有个故事哩。  相似文献   

19.
1967年冬,一个精瘦黝黑的中年汉子突然走进门来,母亲一脸窘难,讷讷地对我说:“叫姑父吧,这是你大姑父。住在攸县狮子岭公社仙人寨大队。”  相似文献   

20.
奥登 《世界遗产》2014,(9):24-28
一年之中,哈尼族有四分之一的时间都在过节。逢节日必有祭祀,必有祭祀的神灵。 哈尼族最重要的两个节日,一个是二月节“昂玛突”,意思就是祭祀寨神,在农历二月的特定日子,元阳哈尼族会以村寨为单位,举行一系列的公共祭祀活动,村寨内的各家也会举行家庭祭祀活动。祭祀神灵是以寨神昂玛为主,其他的一些神灵比如地神咪收、天神摩咪、火神、水井神以及祖先神也被祭祀。二月节在寨神林举行,祈求神灵保护自己的村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