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丁福保印章     
郑刚 《中国钱币》2001,(2):49-49
近代收集中国古钱币的人,莫不知丁福保这位泉坛前辈,他热心公益,著书结社,除收藏中国钱币外,还编著了《古钱学纲要》、《历代古钱图说》和《古钱大辞典》等工具书,方便  相似文献   

2.
“干关”方足布地望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国布币中有“干关”铭方足布一种,丁福保先生《古钱大辞典》和《中国钱币百科辞典》均载有此布拓片。按拓片此布足宽2—2.2、通长4.4厘米。钱界诸贤都以此布为真品无疑。近年来,黄锡全先生对此布的铭进行了专门考释,黄先生立论稳妥,分析透彻,个人读后获益非浅。  相似文献   

3.
<正>周末清理抽屉,偶然发现几年前收藏的崇祯通宝满文钱(见图1和图2),端详良久,又翻阅丁福保《古钱大词典》、华光普《中国古钱大集》、萧乾《中国古代货币史》、唐石父《中国古钱》和朱耀廷主编的《中国古代钱币》等资料和文献,均没有找到明确答案。只是在刘征先生主编的《大明泉谱》(2009年10月第1版第236页)中定义为"二体钱"(面汉文,背满文),并列出有正样、面长孔和旋背共三种版别,市场参考价格分别为30元和60元,同时标明为"后铸",至于后铸的准确时间和  相似文献   

4.
最近由中华书局重印《古钱大辞典》,很受读者欢迎,出版后不久便销售告缺,大有洛阳纸贵之势。此书原为丁福保先生所编《古泉丛书》中的一种。丁福保(一八七四——九五二年),字仲祜,别署畴隐居士,江苏无锡人。早年弃帖括之学,转而从事医学,而志在传播学术。生平刊行医学、佛学和史籍甚多,所编辑的《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说文诂林》、《古泉丛书》等巨帙,几十年来为学界称赞。撰有《畴隐居士自订年谱》,别有的鼎撰《丁仲祜先生奋斗史》,略记其学行。丁氏自幼喜集古钱,至晚年研究兴致不衰,尝以倡导钱币学为有用之学为己任,重视普及,勤于  相似文献   

5.
无锡集会纪念丁福保1992年11月28日,无锡市各界人士隆重集会,纪念我国近代著名学者,钱币学界前辈丁福保先生逝世40周年。丁福保(1874──1952),字仲祜,号梅轩,别署畴隐居士,江苏无锡人;一生致力于研究和弘扬民族文化,泉币学社创始人之一,曾任古泉学会会长,泉币学社社长,为我国钱币学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著有《古钱大辞典》、《古泉学纲要》等八种专著,他不仅在钱币学方面而且在文学、史学、医学、佛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并有多种著作;人们称他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赞扬他"嘉惠士林"。纪念大会由无锡市钱币学会发起,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佛学会、中华医学会、语言学会联合举办。无锡市钱币学会主办的《无锡钱币》特编发了纪念丁福保先生专辑。(王新生)无锡集会纪念丁福保@王新生  相似文献   

6.
杨君 《中国钱币》2004,(3):25-28
丁福保《古钱大辞典》始编于 1 936年 ,于 1 938年付梓刊行 ,是丁福保凭借自己丰厚的藏书藏品 ,领衔召集当时钱币学界的一流人才 ,集体完成的一部巨著。《古钱大辞典》 (以下简称《大辞典》)集中国历代古钱币研究之大成 ,代表了民国时期钱币学的最高水平。在其后的半个多世纪中 ,科学的考古发掘和钱币研究工作对丁氏《大辞典》有所发展和驳正 ,但《大辞典》的研究成果一直是中国现代钱币学的重要基础 ,其许多观点历经时间的考验 ,仍属灼见。本文拟以南朝 (宋、齐、梁、陈 )为时代断面 ,以今日学术成果为依托 ,力图较客观地评价《大辞典》对…  相似文献   

7.
集币杂感     
当初上大学历史系听著名钱币专家朱活先生来校讲学时,我便掉进了“钱眼”,真是“爱她没商量”。手中有了丁福保《古钱大辞典》、《历代古钱图说》后,便按图索骥,用很少钱便可购得很高档的古币(藏界称“捡漏”)。兴奋和喜悦之后,仔细把玩品味,翻阅查考资料,还大段地精彩地写着笔记,满足了心理需求。其后十年来,为“她”而支出所有的节蓄,还自感“钱途无量”。  相似文献   

8.
《中国货币史》记载:北宋“钦宗在靖康年间(一一二六——一一二七年)铸有靖康元宝和靖康通宝,各有小平和折二,都成对钱。元宝为篆隶对钱,通宝为篆真对钱。”《宋史》、《永乐大典》、《西清古鉴》以至近人丁福保编著的《古钱大辞典》,都有关于“靖康钱”的记载和著  相似文献   

9.
关於珍罕古钱战国圜钱"渝阳"的真实性提供了实物印证及详细论述。并对华光谱先生的《中国古钱目录》和《中国古钱大集》中对"渝阳"古钱的批注"真伪可疑"、"字文呆滞无神,应系伪作之品"提出质疑。希望当今钱币学家继承发扬前辈钱币专家实事求是、孜孜以求、坦诚相见,严肃认真的学术风尚和可贵精神,为宏杨中华钱币文化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张少华 《安徽钱币》2005,(3):25-25,16
丁福保《历代古钱图说》收有一枚晋局光绪通宝大钱,图径48mm(图1)。马定祥批注:“此钱应为宝津局……系机制样币,另见光背翻砂铸品”。  相似文献   

11.
李佐贤《古泉汇》(1864年刻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影印)元集卷三收录一枚方足小布的摹本(见图1),丁福保编纂的《古钱大辞典》(上海医学书局1938年)曾重加著录(见该书上册第四页第39号)。这种面文  相似文献   

12.
寿泉会随想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钱币研究进入了历史上又一个高潮时期。1940年5月,以丁福保、罗伯昭为正副社长的中国泉币学社在上海成立。当时已成为钱币研究中心的上海,《古钱大辞典》、《历代古钱图说》等一批很有影响的著作先后问世;《泉币》杂志印行出版了32期.汇集了当时的研究成果;举办泉币学社社友谈话会.每星期聚会一次.研究钱币理论.传观审定钱币实物.自由交易等:还发起寿泉会活动。这寿泉会似乎更超世脱俗,形成的《寿泉集拓》,至今每翻读一次.欣赏着钱币精品的神韵.都觉得是一种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13.
古钱读法辨     
潘懿 《中国钱币》2011,(1):12-16
古钱的读法,从前是不大为人注意的,历代钱币学家所着力的重点往往在于文字的辨识,至于钱文的次序似乎都是自然而无须赘言的。由于历代实物至今已如山积,今人对于旧文字的了解又未必胜于前人,古钱的读法也便成为了问题。唐石父先生著《古钱读法》,后来在主编《中国古钱币》时又将此文作为书中一章,可见现在即使对专业的研究者而言,古钱读法也不再是可以轻忽的小节了。  相似文献   

14.
过去集币者大多按照《历代古钱图说》列出泉价之贵贱,分辨出珍罕钱品与普通钱品。1983年马定祥先生所著《太平天国钱币》一书,根据钱币的珍贵程度,最先提出评定钱币的“十级制”。1988年汪庆正先生主编《中国历代货币大系·第一卷》,该书使用五等级划分评定古币。1989年国家文物局编《中国古钱谱》,书内对凡列入珍罕级之钱币,均使用三种不同标号表示。1991年上海博物馆编《简明钱币辞典》,该书使用十五等级划分评定历代古钱银币及铜币。以上四种钱书的评级方法较有代表性。由于评级的标准与方法各有不同,笔  相似文献   

15.
现代各类钱币书刊均将北宋首钱读为“宋元通宝”。丁福保的《古钱大辞典》同样如此,只是在其诸多解释条目中,曾提及“宋通元宝”。丁氏没有明确裁定是非,意在让读者自己去理会。为此,我想认真弄个究竟。  相似文献   

16.
无锡集币大家丁福保,在他编纂的《古钱大辞典》(中华书局1936年版)中,曾以十分惋惜的心情,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予得唐国通宝篆文泉,大如折二而甚厚重,叹为奇遇.后许蕊甫携来一品更大,凡与折三泉相埒,而文甚精.许以重值,居奇不售,后乃归之蒋敬臣,为之快快者数日.”(下册第307—308页)所以.在丁福保编纂的《历代古钱图说》(1940年医学书局版)中.只收入丁所收藏的那枚折二线的拓片图谱.许蕊甫的那一枚归蒋敬臣之后,于建国前随蒋敬臣去到海外.在近40年时间里.世所知晓的内地的“唐国通宝”古钱币.就仅有丁福保所持的那一枚折二钱.  相似文献   

17.
台湾著名古钱鉴赏家蔡养吾先生,别署衡门,又号友云轩主,其所著《中国古钱讲话》,成书于25年前,该书宗旨是以平易浅近的方式介绍我国历代的古钱知识,以满足初入门者的求知欲望。首版问世后,即风行海内外钱坛,宝岛的钱币爱好者更是人手一册,无不以该书作为古钱入...  相似文献   

18.
笔者2003年5月在常州文化宫古玩市场有幸得到一枚南宋咸淳元宝折二大样铜钱,当时持该币者为一青年,同时还有其它几枚古钱,其中一枚洪德通宝安南钱坑色与之相同。该钱币为生坑,泥土锈,直径31.3,内径7,厚1.9mm,重5.8g(封三中)。尺寸、重量明显大于普通咸淳元宝折二钱且宽缘精制,字口深峻、笔画纤细、肉质光洁平整,铸工十分精美,应是样钱。查阅丁福保编《历代古钱图说》,文物出版社《中国古钱谱》未见记载。此钱可能铸于咸淳元年,应是试铸样钱或作宫钱,未正式流通。可能铸后不久,随着元军南侵,该钱被逃亡南宋军民带到福建、广东或安南,后来随着…  相似文献   

19.
丁福保逸事     
丁福保这个名字 ,在近代古泉界中 ,无人不晓 ,但对于其人其事 ,大多数人只知他编有《古泉大辞典》 ,其余就不甚了了。余在早年内地及香港发行的若干书刊中 ,选辑了一些关于丁福保前辈的生平逸事 ,其中主要资料均选自陈存仁医师的《银元时代生活史》及《抗战时代生活史》二书。陈存仁医师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居上海 ,与丁福保为师徒关系 ,上述二书均依照陈存仁的日记编写而成 ,于七十年代在香港印行 ,其中部份章节皆涉及丁氏 ,内容极有趣味。丁福保 ,字仲祜 ,别号畴隐居士 ,江苏无锡人 ,生于清同治十三年 (1 874年 )。丁氏自小习国学 ,稍长 …  相似文献   

20.
春秋代布考     
春秋时期晋区域内曾铸行过一种面文为“伐”字的平肩弧足空首布,丁福保所编《古钱大辞典》录有四品,其字形分别为:(?)、(?)、(?)、(?)。(《古钱大辞典》上编七十页)旧释“伐”,作纪功勒铭于币上解。《钱汇》谓:“古有勋劳曰勋伐,往往勒铭于钟鼎。此或亦纪功者欤?”近读李家浩同志所作《战国(弋阝)布考》(《古文学研究》第三辑一六○——一六五页)一文,颇受启发。我以为,“(戈阝)”字如可能是“(弋阝)”字,那“伐”字更可能是“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