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6年4月27日,甘肃上元甲子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刘子毅先生在杭州国际动漫节动漫项目发布会上,对甘肃本土反映丝绸之路大发展、"一带一路"战略及民族大融合思想的动漫大电影《敦煌·飞天》进行了详细阐述,得到了良好的反响和动漫界人士的好评。  相似文献   

2.
1950年,电影理论家、影评家安德烈·巴赞创办了法国的《电影手册》。同在1950年,新中国也诞生了自己的一份电影刊物——《大众电影》,它诞生在上海,发展在北京。创刊:《团的儿子》做封面《大众电影》是1950年6月创刊的,我在1950年冬天进入《大众电影》,主任是梅朵。那时候《大众电影》人很少,除了梅朵也就三四  相似文献   

3.
柳杨 《神州》2012,(11):223-223
2011年,中国电影市场产量共有500多部,是中国电影飞速发展的又一个丰收之年。但是从电影质量出发,基本找不出特别有新意且能代表中国市场的诚意之作。岁末《金陵十三钗》的出现,着实让观众眼前一亮。特别是在影像表达上,有一种久违的视觉力量,震撼着人们的心灵。这部根据享誉世界文坛的海外华人作家严歌苓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一举成为年度票房冠军。整部电影从第一镜开始到最后一个镜头,  相似文献   

4.
刘梓坤 《神州》2012,(11):3-3
电影《风声》改编自麦家的同名小说,打着中国商业大片时代第一部谍战大片的旗帜,在2009年9月29日首次献礼国庆六十周年,自上映首日起十五天内便获得1.75亿票房。有人说,《风声》是类型化做的最成功的一部中国电影。也是最令观众震撼的一部国产电影,影片用悬疑惊悚的外壳包裹了一个信仰主义者的殉道故事,更有不少专家和影评人评论《风声》是十年来最好看的电影。可见《风声》获得了票房和口碑的双重荣耀。  相似文献   

5.
论文通过对《南洋商报》刊载抗战电影传播史料的整理和分析,梳理了自1937年中国抗战全面爆发至1942年新加坡沦陷这段时间内,中国抗战电影在新加坡的传播过程、接受程度及产生的深刻影响。结果显示,在1937年中国抗战全面爆发至1942年2月15日日军占领新加坡期间,一批优秀中国抗战电影漂洋过海来到新加坡。新加坡本地出版的《南洋商报》刊载的相关抗战电影信息,生动纪录了这一段时间中国抗战电影在新加坡的传播历程。中国抗战电影在新加坡的传播,鲜明呈现了中华民族海内外同胞同仇敌忾、全民族投身抗战的时代景观,同时也积极肯定了华侨对中国抗战胜利所做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6.
<正>作为一位职业电影制片人,约翰·伍夫爵士(Sir John Woolf)担任制片的十三部电影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其中包括经典冒险电影《非洲女王号》。而在电影之外,伍夫爵士是一位热心的中国玉器收藏家,其藏品形成于一九五六至一九九九年间。从任何一条标准而言,伍夫玉器收藏的规模都非同一般,其中包括超过五百件清  相似文献   

7.
1933年,随着左翼文化逐渐成熟,中国共产党开始直接参与和影响电影创作,在瞿秋白的领导下,组成由夏衍、钱杏(阿英)、王尘无、石凌鹤、司徒慧敏五人参与的左翼电影小组。在电影资本和进步知识分子的推动下,左翼电影迅速占据市场。电通公司是左翼电影运动的一个重要阵地,也与共产党关系最为亲密,在短暂的存活时间里虽然只拍摄了4部影片,但每一部都是出色的左翼电影,其中一部就是《风云儿女》。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在新中国成立后还成为我们的国歌。那么,电影《风云儿女》是如何诞生的呢?  相似文献   

8.
朱安平 《神州》2008,(3):92-97
1986年春,香港举办了一次世界电影史10部杰作展映,《林家铺子》作为惟一一部中国影片入选,与《战舰波将金号》、《公民凯恩》等巨片赫然并列。这部影片在其诞生的1959年就被列为"国庆十周年献礼片",代表了新中国电影起步后第一个10年的最高成就,有"屹立在峰项的艺术  相似文献   

9.
燕毅 《文史精华》2012,(6):54-60,1
文革中的1967年到1973年,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中国电影——新闻简报;越南电影——飞机大炮:朝鲜电影——又哭又笑;阿尔巴尼亚电影——莫名其妙;罗马尼亚电影——又搂又抱。”顺口溜编得朗朗上口.形象生动。  相似文献   

10.
非洲行记     
正2017年,中国人在非洲淘金的热潮超过从前任何一年,飞往非洲的各类航班上,坐满了形形色色的中国商人。中国投资建设的肯尼亚"蒙内铁路"的开通、马云的到访及以非洲题材拍摄的电影《战狼2》创下了中国电影有史以来的票房记录56.8亿人民币,均使更多的中国人关注"一带一路"的发展以及非洲经济的未来。2017年6月2日,我再次来到非洲,又  相似文献   

11.
1934年成立的中国早期左翼私营的电通影片公司,从编导、作词、作曲、摄影到演员,集聚了司徒慧敏、夏衍、田汉、聂耳、吕骥、贺绿汀、吴印咸、吴蔚云、陈波儿、王人美、王莹等众多文化、艺术名家。该公司虽然仅仅存在了一年多时间,但拍摄了《桃李劫》、《风云儿女》、《自由神》、《都市风光》共四部经典影片,均堪称中国电影史上的绝唱。为配合电影的宣传与发行,该公司编辑出版了《电通半月画报》。该画报虽然只编辑出版了13期,却为后人研究左翼电影运动留下了一份弥足珍贵的史料。本文对本馆所藏全套《电通半月画报》进行初步研究,不仅对刊载内容的栏目进行了介绍,而且说明了其受到广大电影观众喜爱的原因。除此以外,本文还依据《画报》所载,结合有关历史资料,尤其是当事人的回忆,梳理电影《风云儿女》创作过程,厘清《义勇军进行曲》词、曲创作源流及广泛传播的因由,订正有关讹误。  相似文献   

12.
《白鹿原》就被改编为秦腔、话剧、舞剧、泥塑、连环画等,但都不太成功,电影改编的难度更大。原著与电影在情节和叙事方面有较大的出入。本论文从叙事角度和结构方面对原著与电影的再现和改编做了系统的分析。一、白鹿原、《白鹿原》、电影《白鹿原》陈忠实出生的地方,也叫白鹿原。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故事,后来被陈忠实经过酝酿,写入了小说,白鹿原边上走出的陈忠实,用文字虚构了"白鹿原",再现了那块土地上作家不曾经历的历史和传奇、不曾谋面的祖先。《白鹿原》做为清末民初解放前夕中国历史的见证,可以视为民族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小说,深刻而真实地反映了那个  相似文献   

13.
中国当代文学在其发展流变中,为抗日战争这段历史的书写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本文以尤凤伟的中篇小说《生存》和它的改编剧本,以及姜文据此再度创作和拍摄的电影《鬼子来了》为考察对象,回避其从小说、剧本到电影的流变过程中在文艺样式与拍摄技巧上的特色,而着重从创作主体建立在国族想象上的启蒙立场与文本中阶级意识的隐现上,探讨当前抗战文艺中的历史记忆与现实诉求。  相似文献   

14.
中国式合伙人构成了中国民企发展史上一道特有的风景。30多年来,中国有哪些知名合伙人呢?陈可辛导演的"青春+励志"的创业传奇电影《中国合伙人》自5月17日上映以来,票房一路攀升,引起诸多大佬围观并热议不断。《中国合伙人》这部电影以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徐小平、王强为故事原型进行演绎,讲述三个出身和性格各不相同的好朋友在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拼搏沉浮,同时带出了中国这30年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刘守华 《百年潮》2005,(3):64-67
"文革"期间,从1966年到1972年,中国近十家电影制片厂,竟然没有一部故事片问世,甚至没有一部故事片列入投拍计划.观众被压抑得太久了,创作人员更是无法再容忍这种现状继续下去,于是在1971年5月,早已被"解放"出来拍摄革命样板戏电影的谢铁骊、成荫、钱江联名给周恩来总理写报告,提出要抓故事片拍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2008年10月18日,中国当代电影大师,著名导演——谢晋走完了他85年的人生旅程,永远告别了他毕生钟爱并为之不倦奋斗的电影事业,永远离开了与他相濡以沫的妻子,离开了他的亲朋好友和无数崇拜他的影迷们,在他的家乡溘然长逝。有人评论说:谢晋的辞世,是一个电影时代的终结。  相似文献   

17.
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拍摄前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成亮 《百年潮》2008,(8):71-74
在旧中国电影史上,没有哪一部影片像《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在拍摄过程中经历了那么多磨难。它一经放映便成为当时最叫好、最卖座的影片,即使在新中国成立后,观众对这部影片的热情也不减当年。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如何拍摄的?它的背后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电影《春苗》曾名噪一时,它虽然是那个特定时代的产物,但辩证地看,这部电影为宣传中国百万赤脚医生,搞好农村卫生事业起到过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而影片中的女主角——赤脚医生田春苗,曾是广大赤脚医生的代名词。它的原型,却是现实生活中的王桂珍,她代表中国农村赤脚医生,从乡间田埂走到日内瓦国际会议的讲坛,由一位普通农家子女进入国务院卫生部领导核心……在上海,笔者通过卫生部的一位友人的引见,采访了这位曾红极  相似文献   

19.
沈潜 《文史精华》2002,(5):53-56
《顾维钧回忆录》,这部600多万字的长篇巨著,以主人公历尽大半个世纪的履历,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特定时代的轮廓,凸显了一段独特人生在时代衬托下的真实意义。作为享誉国际的中国第一代职业外交家,顾维钧(1888-1985) 从风雨如磐的旧中国一路走来,先后在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历任外交要职,  相似文献   

20.
当前,越来越多的电影大量运用中国元素,面对《功夫熊猫》的火热上映,本文力图从符号学视角解读其中的中国元素,并揭示中国元素在电影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并对国外大量挖掘中国元素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