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麻城楚墓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1984年9月,麻城县宋埠镇砖瓦厂在生产取土中,于白骨墩发现古墓葬。我们获悉后,随即对墓葬进行了考古发掘,同年11月田野工作结束,共发掘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六座。白骨墩位于麻城县西南的宋埠区李钊乡大胜山村,东距宋埠镇约3公里,东面约200米为麻(城)红(安)公路,举水在墓地东面约1.5公里处自北向南流过,墓地东南面的砂质沃土平原即由举水冲积而成。墓地西、北面是一片连绵不断的丘陵低山。白骨墩的六座墓葬就在这平原与丘陵接壤处的一高出东南面平地约6—7米的小土丘上(图一,1)。  相似文献   

2.
3.
在以楚文化为核心的区域相继出土了一批材质相同、形制相近的镇墓兽,成为我国后世镇墓明器的重要源流。文章以考古发掘所见楚墓镇墓兽为研究对象,对其材质、形制以及使用规制等进行研究,指出至迟在春秋末,楚文化中已经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备的镇墓明器使用制度,镇墓兽经历了由兽面兽身向人面兽身的演变过程,对后世丧葬文化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楚墓与楚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楚墓的界定和识别楚墓分布之广和数量之多,久已为考古学界所瞩目。楚墓如何界定?如何识别?这些似乎早就不成其为问题了。但从若干发掘报告来看,考古学界对“楚墓”的内涵至今还有见仁见智之异。综合述之,计有下列三种见解:  相似文献   

5.
《文物》2010,(12)
  相似文献   

6.
长沙楚墓出土文物中的图案画,除了漆器以外,彩绘陶也有其独特的风格,现就个人在临摹中的一些体会,谈谈彩绘陶图案问题,希同志们给予指正。(一)彩绘陶的制作彩绘陶属泥质陶系,胎色有青灰和褐红两种,大部份是轮制,也有用模制的(如陶簠),器物火候不很高,硬度约在1—2度之间,器物制成后,仅稍加火烤,彩绘是后加的,所以并不耐久,器身的外  相似文献   

7.
新蔡葛陵楚墓竹简中的繇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31号繇辞简缀合,不过,两简之间残断部分无法补出。在此批竹简中,甲三15号简,也出现了“繇”字,整理者把甲三15号简与甲三60号简缀合,其缀合后的释文如次:□隹栗恐,甬(用)受繇元龟,巫筮曰:“隹”,应读为“唯”,“栗”,应读为“战栗”。“”,定母阳部字,“战”,章母元部字,元阳通转,章母与定母准旁纽。“受繇元龟”,即“受繇于元龟”,受,训为“接受”,“受繇元龟”的意思是从元龟那里接受繇辞。“用”,此处表示原因,因为恐惧,所以要从元龟那里接受繇辞,以断吉凶。如此,写有繇辞的甲三31号简应该与此简缀合。下面就按照以上思路,把…  相似文献   

8.
黄冈罗汉山楚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汉山位于黄冈县堵城镇,是一处略高于四周的山丘。南距黄州12公里,东、南两面为一片丘陵岗地,西距长江支流1公里许,北约1.5公里是著名的螺蛳山古文化遗址,南约7公里是东周时期的禹王城址(图一)。1976年和1984年在罗汉山之南和西南面分别发现有战国铜器。罗汉山是黄冈县砖瓦厂的取土场之一,1982年10月在取土中破坏一座墓葬,文物散存在工人手中。黄冈地区博物馆、黄冈县文  相似文献   

9.
汉代砖棺     
在四川天宝博物馆收藏物中,有一具带画像的汉代砖棺。此棺原出四川新津县崖墓。这具砖棺底用22块素砖平铺,棺身及棺盖均是用专门制作的异型砖组合而成。除部分棺盖砖早年被盗墓撬断以外,全棺保存完好。  相似文献   

10.
用冥币随葬,主要流行于战国至汉,以湖南较多。湖南、湖北战国楚墓冥币有铅、锡、泥、骨质,分饼、版、贝、蚁鼻钱形。湖南主要是铅、泥质,湖北则各种质地均有;湖南多泥版,湖北反不见版形;湖北在战国早期即以冥币随葬,湖南为战国早期到中期偏早。战国时楚国随葬冥币习俗首先产生于湖北江陵地区,再向湖南传播,湖南遂逐步发展,一直沿至西汉。战国时随葬冥币不多,湖南二千余楚墓中出冥币  相似文献   

11.
战国楚墓根据墓主的等级将椁内分隔成多个室,其分室的目的是要分门别类地来放置随葬品和葬具。既然椁内单独构筑成放置棺的棺室,那么在棺室内的木构殓具均属于棺,即使是用厚木板垒砌的葬具,也应属于棺,而不能视为"内椁"或"里椁"。只有这样认定才符合文献记载的棺椁使用制度。  相似文献   

12.
江陵溪峨山楚墓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江陵溪峨山墓地位于荆州城西门外0.5公里许,北依太晖港(河),西与荆南寺相望。其名为山,实为一处高出附近地面约4米的土岗(图一)。清代曾在岗上建有庙宇。1980年,湖北省博物馆江陵工作站为配合江陵县皮革厂基建工程,在墓地东部清理了6座楚墓,1座汉墓。1986年6~7月,江陵县文物部门为配合县水利部门太晖港堤加固工程,在墓地西部清理10座楚墓,编号为M8~M17(图二)。一、墓葬型制  相似文献   

13.
包山楚墓研究述评王建苏时值包山楚墓发掘五周年之际,《包山楚墓》和《包山楚简》已由文物出版社正式出版;此前,国内刊物公开发表了有关包山楚墓研究的论文32篇,各种简报、报导和科普性文章近30篇,这些阶段性成果对于促进楚文化的研究无疑是有帮助的,本文拟将上...  相似文献   

14.
棺椁制度是周代丧葬礼制的组成部分,也是反映墓主身份等级的重要标识,学界亦将其作为划分墓葬等级的主要依据。本文通过对楚国三大区域内各等级墓葬在东周不同时期使用棺椁重数和椁室数量等的统计分析及综合对比,认为楚墓棺椁制度的发展演变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和地域性差异,且这种差异在贵族阶层间表现尤为明显;楚墓中棺椁制度与墓葬等级的关系并非如学界以往认为的那么规范严格,因此在以棺椁制度为标准判断墓葬等级时应该慎重。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墓葬坟丘在殷代后期已经产生.春秋战国时期,封土为坟的埋葬习俗开始普遍流行起来.南方楚国地区,战国时代大、中、小型楚墓都有封土堆,而且数量巨大,仅楚故都郢城周围就发现近400座.但目前发掘的大批春秋楚墓中,除了晚期大墓有封土遗存外,春秋初期楚墓至今未发现坟丘的痕迹.因此楚墓坟丘来源于什么,产生于何时,就值得研究了.  相似文献   

16.
荆州当地政府曾经有个规定:掘地不能过尺。据说当时农民种地,一般只掘土20多公分。如此小心翼翼为什么?怕不小心伤了古墓,因为荆州遍地是楚墓。荆州中心城区的下面,现在查明的古墓葬就超过一万座,可谓古墓成群,基本是墓上有墓,坟下有坟。  相似文献   

17.
从商代开始用货币随葬以后,历代墓葬中都有货币发现;用冥币随葬,则主要流行于战国至汉代,目前见到的以湖南地区较多。湖南地区的西汉墓葬,出土了大量的“郢称”、“半两”、“五铢”等泥制冥币。现在看来,西汉时期的这种冥币并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有它发生与发展过程的。  相似文献   

18.
论战国晚期楚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战国晚期的楚墓做了系统的研究.作者在广泛收集资料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将战国晚期楚墓划为楚都(江陵— —淮阳— —寿春)及其附近、长沙及其附近、原越国及邻近地区三大文化区域.并阐述了它们各自的墓葬文化特色,为了解战国晚期中国南方的文化格局提供了考古学上的佐证.在器物研究方面,文章也为今后进一步开展战国晚期楚地文化遗存的断代提供了标尺,具有较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五福楚墓位于浙江省安吉县高禹镇五福村,地处天目山以北、太湖以南的黄土丘陵地区。墓地自西向东有5座墓,其中中间的一座编号为M1。该墓于2006年9月初遭到盗掘,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安吉县博物馆遂联合对其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现将M1的发掘情况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M1的平面呈“甲”字形,方向273°,由斜坡墓道、墓坑和墓室组成。墓道长8·3、宽1·4米,坡度29°。墓口东西长5·3、南北宽4·6米,墓口下3·1米处设二层台,南、北台面均宽0·5米,东、西台面均宽0·4米。墓室东西长4·4、南北宽3·5米(图一)。墓坑填土为五花土,下层填土的…  相似文献   

20.
临沂的西汉瓮棺、砖棺、石棺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毅  冯沂 《文物》1988,(10)
山东临沂在西汉时已相当繁荣。这里近年曾发现过大批土坑竖穴木椁墓,其中有著名的银雀山竹简和金雀山帛画墓(见《文物》1974年第2期及1977年第11期);也发现过有金缕玉衣的石椁墓(见《文物》1980年第2期)和大小不等的画像石墓。本文要介绍的是另外三种墓葬形制,即瓮棺墓、砖棺墓和石棺墓。一、陈白庄瓮棺墓陈白庄位于临沂城南6公里处。该村因烧窑取土发现一批瓮棺墓葬,计有8座以上,其中大部分已被破坏。1981年1月,我馆结合文物普查,在此清理了两座瓮棺墓。由于墓圹已被破坏,只能记录葬具的形制。 M1:葬具由一罐一瓮对口套接,罐口套入瓮口。罐西瓮东,平置墓内。罐为夹砂灰陶,浅口无沿,鼓腹,圜底。通体饰绳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