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鸡叫城遗址地处澧阳平原中部的澧县涔南镇鸡叫城村,北距涔水约2公里,南距澧县县城10公里,西南距城头山遗址13公里,是一处新石器时代城址。澧阳平原新石器时代文化以其文化序列完整、文化谱系清楚、文化与社会发展连续稳定为特点。其文化序列为彭头山文化(距今10000—7600年)—皂市下层文化(距今7600—7000年)—汤家岗文化(距今7000—6300年)—大溪文化(距今6300—5500年)—油子岭文化(距今5500—5200年)—屈家岭文化(距今5200—4500年)—石家河文化(距今4500—4100年)—肖家屋脊文化(距今4100—3850年)。从聚落发展情况来看,  相似文献   

2.
刻纹陶、八角星图以及白陶技术和礼器形状,皆源自澧阳平原皂市下层农耕文化中,可是刻纹白陶由山地高庙文化吸收之后,成为南岭游猎族群两千年持续采用的礼器,并配合他们精神文化的需求。山地人用白陶来表达自己的信仰,或创造山地与平原两种形象混合的构图。顺着山地猎民的游动,使用刻纹白陶礼器的习俗涵盖整个岭北与岭南地区,并成为大文化体系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良渚文化是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距今约5300年到4000年,主要分布于钱塘江以北地区和太湖地区,具有高超的制陶工艺。本文主要从造型与纹饰两个方面,对良渚陶器制品的美学进行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4.
江西万年大源仙人洞洞穴遗址第二次发掘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万年仙人洞洞穴遗址在我国巳发掘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中,是最早的一处。它的下层距今至少在八千年以上。对这处重要的原始文化遗址,1962年3—5月作了第一次试掘。这种以渔猎和采集经济为特征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目前发现得还不多,曾引起文物考古界的注意。为了进一步了解  相似文献   

5.
一、概说商周时期,湖南被视为未开化的南蛮之域。近几年来,随着考古资料的出土,特别是在洞庭湖区发现了不少距今5000—9000年间新石器时代的古老文化,除具有大溪、屈家岭和龙山文化特点澧县梦溪三元官古文化遗址外,还发现距今9000年左右的澧县彭头山遗址,距今8000年左右的临澧湖家屋场遗址。说明应在商周以前,湖南境内就已经出现了原始的和比较发达且具有地方特色的古老文化。以石门皂市为代表的商代遗址,出土了  相似文献   

6.
仰韶文化是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支重要的考古文化。它分布地区广袤,东到冀中、豫中一带,南达鄂西北之汉水中上游,西及甘、青的洮、湟两水流域,北抵内蒙及晋、冀北部长城沿线,而它的中心在陕西的关中、山西的南部及河南的三门峡一带。仰韶文化的年代,从迄今已公布的碳十四测定的年代数据来看,早的文化遗存距今为7100±145年(ZK519,宝鸡北首岭遗址下层)、7020±165年(BK76019,河南双庙沟遗址);较晚的文化遗存,距今4910±200年(ZK115,华阴西关堡遗址),  相似文献   

7.
江淮之间史前彩陶的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距今7000前后为发生期,以双墩文化彩陶为代表;距今6300—5500年为鼎盛期,以侯家寨文化、孙家城文化、龙虬庄文化彩陶为代表;距今5500年以后为衰落期。江淮之间史前彩陶可分为东西两个工艺传统:西部的侯家寨文化彩陶传统,由双墩文化、侯家寨文化、孙家城文化彩陶所构成,以橘地红彩、外彩和几何形纹饰为主要特征;东部的龙虬庄文化彩陶传统,由龙虬庄文化彩陶所构成,包括青莲岗二期、万北二期、黄岗二期和龙虬庄二期彩陶等遗存,以白(或黄)地黑(或褐)彩、器内彩、几何形纹饰以及人物纹、变形鱼纹、变形人面鱼纹为主要特征。江淮之间史前彩陶两个传统的认识,可进一步揭示该地区在中国史前彩陶及其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化该地区新石器时代历史进程研究。  相似文献   

8.
湖南辰溪县松溪口贝丘遗址发掘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溪口贝丘遗址位于辰溪县城东南,遗址总面积近万平方米,实际发掘面积120平方米。遗物以陶器为主,石器次之。陶器种类有罐、釜、钵、盆、簋、盘等,纹饰流行凤鸟纹、羽翼图案、祭祀场景等。该遗址分为早晚两期。早期的年代为距今7400~7100年,其文化内涵与高庙下层文化近似。晚期的年代为距今7100~6600年。作者将该遗址晚期的晚段遗存另划出来,命名为“松溪口文化”认为它与高庙下层文化有着承继关系。  相似文献   

9.
关洲遗址是目前发现的城背溪文化面积最大、保存最好的遗址.城背溪文化遗存主要有红烧土遗迹、灰坑、陶片堆积、鱼骨堆积等,说明在距今85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早中期,江汉平原长江沿岸已经出现了比较稳定的较大规模的定居聚落.遗址可分为四期,第一、二期为城背溪文化中期,与彭头山文化第四期关系密切;第三期为城背溪文化晚期,大致相当于皂市下层文化;第四期属于柳林溪文化遗存.关洲遗址的发掘,大大丰富了我们对城背溪文化的认识,为研究长江中游史前文化格局的形成与演变提供了至关重要的资料.其深达近10米的文化层堆积,为我们研究全新世环境演变以及长江洪水史、河床演化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试论华南沿海新石器文化的几个问题史红蔚华南沿海包括广东、港澳、海南岛和广西沿海等地区,新石器时代约从距今六千多年前到距今约三千年前。长期以来这一地区发现了大量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和地点,一般认为整个华南沿海地区新石器遗址的文化内涵在各地虽有差异,但基本面...  相似文献   

11.
陈启荣 《中国土族》2010,(Z1):21-22
1973年,为配合青海省储物仓库的修建,青海省文物处考古队在大通县上孙家寨村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现有马家窑文化、辛店文化、卡约文化和汉、晋等不同时期的墓葬,约有一千多座,其中有一座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距今5100年~4700年)马家窑型墓葬出土的彩陶残片纹饰颇为奇特。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探索皖北地区新石器时代前期的文化面貌,2012年春夏之际,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泗县进行了重点区域的调查。共发现3处新石器时代中期遗址,分别是于庄、唐圩、张集遗址。于庄遗址与江苏泗洪顺山集遗址文化面貌较为一致,距今约8000年;唐圩、张集遗址与蚌埠双墩遗存较类似,距今约7300—6700年。这三处遗址的发现对进一步认识淮河中游新石器时代文化的起源和早期发展提供了积极的线索。  相似文献   

13.
"之字纹"是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文化陶器上普遍施行的一种纹饰.本文考察了东北地区之字纹陶器的分布及相关的考古文化,探讨了"之字纹"流行的年代早晚、带之字纹的斜口陶器等问题,认为"之字纹"、"细石器"和平底陶器是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三大文化特征.带之字纹陶器的考古资料证明,在距今5000年前或更早的时候,黑龙江地区、松嫩平原上的先民就与辽河流域乃至中原发生了交往与联系.  相似文献   

14.
在漫长的旧石器中石器时代里,人们慢慢地学会制造磨光的、比较细致的石头工具,这就是考古学上所说的“新石器时代”。在贵州高原这片土地也曾先后出现了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现已知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有赫章县的可乐(区),咸宁县的中河(区),毕节(市)的青场(乡)和平坝县的飞虎山。荷章县可乐遗址,是我省首次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它距今约四、五千年。1977年由贵州省博物馆和贵阳师院师生组成联合发掘队,试掘了新石器时代遗存,通过试掘,先后在文化层中获得石器三十余件,陶器数百片以及其它文化遗物.出土的石器,主要有…  相似文献   

15.
青海民和喇家遗址考古发掘资料整理中,新发现了少量白陶残片,研究者十分重视,经科技检测分析确认为高岭土材料,考古学分析确认是马家窑白陶。笔者查阅检索了相关资料,并未获得关于甘青地区有发现史前白陶的信息,于是提出甘青地区新发现白陶,马家窑文化白陶已进入青藏高原。报道发表后,考古界同行有人冷言,认为半山马厂就有白陶。笔者对曾有见白陶却不予重视、不做报道的考古学家表示了回应,认为不该因甘青地区发现的白陶少而小看了白陶的研究价值。马家窑文化白陶同样具有并不亚于马家窑彩陶的特殊意义,以高岭土为原料的白陶,到高岭土的原始瓷及辉煌的瓷器帝国,古代高岭土陶瓷业,创造出的中国瓷器是对世界的巨大贡献,丝绸之路同时也是陶瓷之路。白陶有与彩陶同样久远的历史,甚至有更长久的历史。已知甘青地区高岭土的白陶资料,目前仍然以马家窑白陶为最早,对马家窑白陶的认识有必要继续深入,对于白陶蕴含的文化联系、观念意识、工艺技术、历史背景等,还需要科技专家和考古学家进行新课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裴李岗文化是分布于河洛地区的一支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依据豫中地区6处该类文化的典型遗址的材料,可将其分为早、中、晚三期六段,基本上代表了目前发现的裴李岗文化的各个不同发展阶段。同时依据对已发表的不同遗址14C测年数据的分析,把裴李岗文化的绝对年代大体推定在距今8500年~7000年。  相似文献   

17.
湖南辰溪县征溪口贝丘遗址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征溪口贝丘遗址位于辰溪县东部,遗址总面积近万平方米,实际发掘面积88平方米。遗物以陶器为主,石器次之。陶器又以罐类为主,其次为釜、钵、簋、盘、碗等。该遗址的年代为距今6800~5700年,分为三期。第一期属于高庙下层文化的晚期,陶器纹饰流行凤鸟纹和羽翼图案。第三期属于高庙上层文化,陶器纹饰流行用鳖甲拍印的凸点纹。第二期陶器的作风与第一期和第三期均不相同,作者认为它应属于“松溪口文化”。  相似文献   

18.
《文博》2018,(5)
正七、新石器时代末期随着我国考古学的发展,新石器时代末期的文化遗存已遍及全国各地。据不完全统计,已发现考古学文化(或遗存)30多个。这些考古学文化(或遗存)大多是在当地较早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也存在有相邻地区文化之间的交流。这些考古学文化(或遗存)为研究各自文化发展序列、区系类型的划分、经济及社会复杂化程度等都提供了重要的科学资料。我国新石器末期的年代大体界定在距今5000—4000年左右,从各个考古学文化的特征来  相似文献   

19.
知文明     
《大众考古》2024,(1):90-91
<正>湖南桂阳千家坪遗址出土礼器图像造型规律及信仰意义2011、2012年千家坪遗址两次考古发掘,发现了大量年代不晚于距今7000年的带有精美刻纹、戳印纹图案的白陶、白衣陶、红陶等器物,其造型和纹饰,与高庙文化有极大的相似性。但千家坪人与高庙人属于精神文化相近的两种不同的族群,后者可能蕴含了一些前者的后裔。高庙文化实际上只是对千家坪人所创造的图案加以传衍和些微改造。千家坪大部分礼器用白膏泥制造,礼器图像有严谨的规律,很多构图在不同的礼器上重复,构图之间的互映关系明显。  相似文献   

20.
牡丹江流域的新石器时代遗存,自早至晚可区分为振兴文化、亚布力文化、莺歌岭下层文化和石灰场下层文化等四种不同的考古学文化.它们的年代跨度大约在公元前5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之间,代表了本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四个不同发展阶段.这四种新石器文化遗存的辨识及其年代关系的判定,标志着牡丹江流域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编年序列的初步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