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州民俗》2007,(10):86-87
孙幼明,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国画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楹联学会秘书长,广东省青年美协会员,广州市美协会员,广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广州市作家协会理事,广州市职工书画家协会秘书长,广州市直属机关书画会副会长.擅画牡丹,有羊城牡丹王子之称。多次举办个人画展,经常有作品在报刊电视上发表和展出,  相似文献   

2.
在一个大型画展上,刚好见到了画家高佩兰。"有近半年的时间听不到你的声音?见不到你的人影了?一定又有新的突破吧?"我问她。"2003年10月,我应天津崇德画苑的邀请参加国际民俗艺术节,一幅《盛世天香》牡丹画被一位领导看中,邀我到'国谊宾馆'作画,所画的四幅牡丹画都被收藏了。后来,又被中央军委直属局邀请作画,当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亲切接见了我。近日,正在忙于作画,将携带100余幅牡丹画赴美国洛杉机举办'中国洛阳牡丹画展'"。高佩兰不紧不慢地说着。我心中暗暗佩服着这位孜孜不倦的  相似文献   

3.
黄海霞 《神州》2011,(25):56-60
一次,在著名书法家张瑞龄的书画院参观时,我看到了一幅绿色的牡丹图,当时冲击我眼球的是画图的色彩和牡丹跳脱出"墙"的娇艳,那种绿,像初春的柳芽;那般翠,却翠得清透艳丽,令人心醉。那花中之王,一朵朵层层翻卷怒  相似文献   

4.
我和张艺谋     
小学毕业后,我从北京转学到 西安。 我相貌平平,又不大爱讲话,一 开始总以为班上没人注意我。过了 一段时间,慢慢地和我说话的人多 了起来,大概是我把北京学生的“开 通”风气给带来了,使他们感到新鲜、愉快,一扫当时班上男女生界限分明的别扭劲儿。班上分组时,同学 们选我当小组长。不久期中考试,我的考分排在前五名内。于是,老师和同学们对我越来越有好感了。一次老师找了我们几个同学,布置办个专栏,采用连环画的形式,分配每人画两幅画。当专栏贴出来时,我画的那两幅明显地超过了其他同学.也就是从这时起,张艺谋往芯到了我,他也是参与办专…  相似文献   

5.
丁敬涵 《古今谈》2002,(1):11-13
马一浮善书,但很少人知其能画,更未见到过他的绘画作品。我从小跟随马先生,他偶尔教我画兰草、墨竹。可是,我也未见他画过成幅的作品。我曾珍藏一柄有他作于上世纪二十年代末或三十年代初画的扇子,是赠给我母亲的。  相似文献   

6.
聂崇正 《收藏家》2002,(10):19-22
郎世宁在清朝宫廷内绘制了大量作品,目前所见多为历史纪实画、人物肖像画、花鸟走兽画。而我在美国西海岸的斯坦福大学艺术博物馆中,却见到了一幅署名郎世宁的作品,其题材和内容都十分别致,与通常所见到的郎氏作品大异其趣。  相似文献   

7.
观美术作品,尤其是国画写意作品,最最难能可贵的莫过形赋心意。那是具有画家个性特点的创造性劳动。唯技巧、风格、思想三要素的高度统一,其作品才具有较高的审美功能与价值。 近年来,林洁玉的牡丹、山水之作已在美术界引人注目,深受欢迎。我拜读过她的作品,万千变化的牡丹丛中,一种勃勃的生命力与刚烈倔犟之气扑面而来,使人耳目一新。 林洁玉画牡丹,流露于笔端的首先是个人审美追求与思想情味。她的牡丹不属于宫院庭邸,也不置陈于清风明月,更不局限于春  相似文献   

8.
2003年4月,盱眙第三届中国龙虾节组委会办公室专门为诗人、画家赵钲出了一期专题简报。报道中说:“被誉为‘中国画龙虾第一人’的赵钲,在第三届中国龙虾节举办之际,来盱眙现场挥毫泼墨,画了26幅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龙虾图。”就在这次写生采风活动中,赵钲悟出了盱眙与龙虾的天然联系:“水色山光气势雄,流连忘返意无穷,自从一拜祖陵后,始信虾儿也姓龙。”赵钲画龙虾,起因于两位老师的教诲。早在1982年,陈大羽教授在南京双门楼宾馆避暑,赵钲自家乡带着很多习作去求教,大羽老师指着其中一幅水墨河虾的作品说:“我早年跟齐白石学习,但从不去画…  相似文献   

9.
郭沫若先生在《我的童年》中谈到,他小时也很喜欢绘画。12岁的时候,最喜欢读当时上海出版的一种叫《启蒙画报》的儿童刊物,读过之后,又用纸摹着上面的画一幅一幅地画下来,贴在自己睡的床头墙壁上。可是,今天我们很难看到他的画。  相似文献   

10.
1919年,57岁的齐自石“北漂”到京城。当时,京城画坛因袭前人的作品,这样的作品大都能卖出去。齐白石却厌恶这种毫无新意的画风。他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模仿前人作晶,确保眼前的名利;另一条是画自己最喜爱、最熟悉的湖南乡下的田园之美,但这在画坛没有先例,也许无人认可,一幅画也卖不出。  相似文献   

11.
聂崇正 《收藏家》2003,(4):68-68
笔者过去曾经过过一篇《绘画作品中的双胞胎现象》的文章,刊登在《收藏家》杂志1997年4期上。在那篇文章中我写道:“我们在鉴赏古今绘画作品时,偶然会发现其中有的两幅画,甚至三幅画的画面构图完全一样”  相似文献   

12.
中国历史博物馆于1982年征集到长沙徐氏收藏的清代边寿民《芦雁杂画册》一件,纸本,设色。画共十二开,其中芦雁画六开,杂画六开,每开画心纵24、横36.4厘米;最后有严经邦跋一开。此件册页反映了边寿民的主要作品风貌,为研讨他的绘画艺术提供了较好的素材。第一幅《泼墨牡丹》。花心浓墨点画,向外依次渐淡渲点花瓣。枝叶挺拔,每叶以三笔不同墨色点就,淡叶略加勾勒。整幅画鲜明、干炼。题画诗为"街头扑面卖花儿,  相似文献   

13.
艾科 《南京史志》2014,(8):94-96
新学期第一节数学课上,我就窥探到了同桌秦大海的秘密,他置讲台上老师绘声绘色的讲述于不顾,自顾低头画着他的牡丹。那牡丹花朵肥硕,花色奇绝,是我在美术杂志上才见到过的惊艳,心中萌生起艳羡的同时,也涌动起一抹妒忌。  相似文献   

14.
牡丹锦鸡     
《收藏家》2019,(12)
<正>1945年设色纸本尺寸:126×54厘米钤印:于照之印、非闇、玉山硕斋款识:故内御苑牡丹枝干奇丽,此浮碧亭前所得画本也。写奉信伯仁兄博笑。乙酉冬,非闇于照。说明:此作品为文物公司旧藏。此幅《牡丹锦鸡》,为文物公司旧藏。于非闇取春之花、夏之叶、秋之干萃于一枝,运用勾勒平涂、双沟渲染之法而成,源于现实而高于现实,尽与自然相吻合。构图丰富,牡丹为主,又俱锦鸡,主次分明而互相呼应。画中牡丹花头造型饱满,置于画面中央却无偏坠之感,得益于作者对牡丹花叶与花头多寡分配、颜色对比的精心布  相似文献   

15.
《文史春秋》2014,(10):F0003-F0003
刘剑,1976年生于广西南宁,学书法20多年,书法曾经得到武中奇、张有道的指点,善行草,犹喜题壁大草:善真书,小楷最佳,极具法度且古淡平和,字虽小,但放大数百倍后依然神完气足,令观者无不动容。其画师从岭南国画大师罗鼎华,专攻工笔鲤鱼。笔下锦鲤造型优美,色彩鲜活,布局错落有致,水波荡漾,深得老师真传。尝以画之鱼试猫,猫亦扑之,被传为佳话。所画牡丹,不拘常法,动中取静,意趣盎然,既凸显牡丹之国色,又表现牡丹在风雨后娇美与坚强。其作品曾在《广西文学》《荣誉品牌》发表。其书作在日、韩、东南亚以及欧美各地佳誉远播。  相似文献   

16.
在西藏自治区“第五届美展”作品中,一幅实物组合画《原野》吸引了许多观众。对这种形式的作品说法各异,褒贬不一。为此我们走访了《原野》的作者叶星生。问:你这次参展的两幅作品,都是用实物组合的形式来表现作品的内容,请谈谈你的创作动机和意图。答:我的创作多数是为社会,为群众的需要而作  相似文献   

17.
青海省乐都县文管所收藏的原西来寺的一批明、清时期的水陆佛像画,因其破旧,亟需装裱。这批古画共二十四幅。其中明代作品二十幅,绢本,每幅画心长约四尺多,宽约二尺多,均有不同程度的破损。绘制的内容是佛教中的一些神佛鬼怪、因果报应及有关故事。这些作品均出自民间艺人之手,绘画技巧较高,是水陆佛像中的上乘之作。清代作品四幅,三幅布本,一幅纸本。三幅布本比绢本略小,一绘文殊,一绘普贤,一绘地藏王,画心较为完整,绘画技巧平庸。纸本作品较大,是一幅《天官赐福图》,高1797厘米,宽1080厘米,虽是民间艺人绘制,却也有一定的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18.
国画大师李可染办事十分认真。1983年我报副总编辑张西洛命我组织一个版的政协委员书画照片。我先到蒋兆和先生处,蒋夫人萧琼老师向我提供了蒋先生的一张画照,画的是鱼。我又去约李老,李老说没有现成的照片,他拿出一幅画着牧童和牛的立轴,说:“你可以借去,拍完照片后再还给我。”当即他让我写了借条,然后郑重地收起来。过几天我去归还这幅画时,他又把借条还给我,让我当他的面撕掉。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幅印刷量达到九亿(正式出版发行是一亿九千万张)的画。它本是一幅独幅油画,因各种偶然而生成的“未完成”作品,  相似文献   

20.
中国历史博物馆于1979年从陕西岐山征集到明代徐渭墨笔花卉图卷一卷。全卷由六幅花卉、自题论画诗以及清初学者李因笃的题跋组成,纸本,纵29.9、横304.7厘米。花卉每幅横长约40厘米。此卷第一幅为《牡丹图》(图版陆:1)。大花大叶,浓墨一气泼就,自然生动。画右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