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希元  宁恢 《文献》1998,(1):42-49
1979年,唐圭璋先生于<全宋词>之后,续又编就<全金元词>一书,由中华书局出版.是书共收金元词二百八十二家七千二百馀首,以数百年散佚之馀,而所得如是之可观,其勤其苦,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2.
建国四十年来版本学成果述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自宋以来,雕版印书大行,官、私、坊刻为数甚夥,历经元、明、清各代,所刻之书,无虑千百万种.仅清初纂修《四库全书》时,除“违碍”禁毁者外,著于目者即达一万余种,《贩书偶记、续记》所载又1600种,而同一种书又有各种不同版本.不论批校、注释和刻印,其质量都有优劣之别,且因转相摹刻,不无鱼鲁虚虎之弊,于是便有校勘之举.以正讹谬.善读书者必以选其校仇精确者读之,因而何时何地何人所刻何本为佳,不可不辨.读书欲知要领,目录学之事,而欲得善本,则版本学之事也.版本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图书的版刻情况,包括雕版时地、版刻者、款式、讳字、  相似文献   

3.
李烨 《文献》2005,(3):92-98
叶德辉(1864-1927),字奂彬,号郋园,又号直山.祖籍江苏吴县.太平天国时,其父叶雨村始迁居湖南,占籍长沙(后叶德辉读书岳麓书院时,又买了个湘潭县籍).叶德辉即出生于长沙,故自称是"半吴半楚之人".喜藏书,其"观古堂"藏书达20多万卷.所著及校刻书百余种,代表作有<书林清话>、<六书古微>等,汇编校刻有<观古堂汇刻书>等.是我国近代著名藏书家、经学家、文字学家、目录版本学家.  相似文献   

4.
正郑樵(1104一1162年)字渔仲,世称夹漈先生,福建莆田人,南宋著名史志学家。他潜心读书30年,外出访书10年,于经史、礼乐、天文、地理、文字、音韵、虫鱼草木、图谱之书无不穷究,著述甚丰,有著作80余种。1其代表作即他试图"集天下之书为一书"的《通志》。清《四库全书总目》评之曰:"盖宋人以义理相高,于考证之学罕能留意,樵恃其该洽,睥睨一世,谅无人起而难  相似文献   

5.
校书家之校书多据异文,其中有同书不同本之异文,有同书不同篇之异文,有不同书载同类事的异文,有他书引语的异文等,然后又佐之以历史文化典章制度的考释,语言音形义乃至文例的训诂,盖由此,古书之误得以纠正,其原貌得以复矣。 但可做古书校正之据者,并不限于异文,如旧注所提供的音义就是一项,而今人校书对此却往往有所忽略。其实若能细审旧注,则不难从中发现确有可资辨识正误,可做校勘正文之据者。 为供校书参考,仅就个人读书所及,略摘数例,并简释如次: 齐人有欲为乱者,恐王知之,因许  相似文献   

6.
张友桐,字晓琴,1868年即清同治七年,出生于山西省代县五里村一书香门第之家.从小在家乡私塾读书,1891年即光绪十七年参加县试,选为优贡.到太原晋阳书院受业于名师杨笃先生之门下,友桐先生天资聪慧,学习勤奋.读书过目不忘.1897年即光绪二十三年,参加乡试,考中举人.先生在应试的策论中,  相似文献   

7.
《郡斋读书志》,南宋晁公武撰.公武(生卒年不详),字子止,山东巨野人.著名藏书家.因祖居开封昭德坊,人称昭德先生.绍兴间为荣州守,乾道中以敷文阁在学士为临安府少尹.自其七世祖晁迥,至其父晁冲之,皆喜藏书,但中原“兵戈之后,尺素不存”.后公武受南阳井度(字宪孟)赠书五十箧.其守荣州时,对所受之书校雠异同,论述大旨,撰成此书.后人又称《昭德先生郡斋读书志》.是书原为四卷,自序于绍兴二十一年,当是成书年代.通行版本有三种:其一,公武门人姚应绩所编二十卷本,对原志有所增益,收书一千四百六十一部,由南宋游钧于淳祐九年传刻于衢  相似文献   

8.
逯钦立先生辑校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是先秦至陈隋诗歌总集的后出转精之作。逯氏辑校的韵脚字尚有可议之处。对《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所辑魏晋南北朝诗歌的韵脚字进行校勘,得校例十九则。这些字例有因形近、同义近义或类义换用、字序颠倒、套用古习语及断句不当等致误情形。  相似文献   

9.
《史学月刊》1988年第1期发表了张宏明先生的《〈金石录校证〉标点辨误一例》(以下简称“张文”),摘引了拙著《金石录校证》卷十一“祖丁彝铭”中一段文字:“李氏名公麟,字伯时父,有《古器图》一卷行于世云。”张文认为“字伯时父”的“父”,应当“为下一句之首。即《古器图》一书系李公麟父亲所写,而非李公麟之作”。事实果真如此吗?我想提出两点反驳的意见,以就正于张宏明先生。一、《古器图》的著者绝不是李公麟父亲。张文认为“《古器图》一书系李公麟父亲所写”。试问证据何在呢?查一下宋代的正史和野史、笔记,根本没有这种记载。如果李公麟父亲确曾写  相似文献   

10.
宁波籍近人张寿镛,跻身于我国历代著名藏书家行列中是毫无愧色的,然他《四明丛书》之裒辑,在搜罗之广、校勘之精、著录之全、部头之大诸方面,更可冠于郡州丛书编纂之首.张寿镛字伯颂,一字咏霓,号约园,清光绪丙子年(1876)出生于浙江鄞县书香门第,其父嘉禄“为学贵实践,尤好宋儒书”,著有《困学纪闻补笺》等,“搜罗宏富.伯颂自幼受到祖先爱书、读书、著书精神的熏陶,耳濡目染,使他不仅喜欢读书,而且酷嗜收藏典  相似文献   

11.
任二北先生校集的《敦煌曲校录》(简称)《校录》),自一九五五年出版以来,历时已三十余年。此书之问世,正如校者言,并非定本,但却集录了敦煌词曲五百四十五首,为研究我国文学史,尤其是词学史,提供了丰富而珍贵的资料。校者曾据罗振玉《敦煌零拾》、朱祖谋《疆村遗书·云谣集》、许国霖《敦煌杂录》、刘复《敦煌掇琐》、冒广生《新(?)云谣集杂曲子》、王重民《敦煌曲子词集》、北京图书馆钞敦煌卷子、郑振铎《世界文库》或《中国俗文学史》、卢前《敦煌文钞》、周泳先《敦煌词掇》、唐圭璋《敦煌唐词校释》及《云谣集杂曲子校释》、傅芸子《敦煌俗曲之发现及  相似文献   

12.
田同之《西圃词说》考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康化 《文献》2002,(2):163-179
田同之字彦威,一字在田,山东德州人.康熙五十九年(1720)举人.其晚年所作之《西圃词说》,于后世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13.
《长短经》是“述而不作”的抄纂文献,全书约十九万字,其中有十八万字是从先秦自唐的一百一十余种书中明抄暗引而来。因其暗引(不写出书名、作者名),故整理(含断句标点、校勤、注译)《长短经》一书必须考源:因其明抄(写出书名、篇名或作者名)时又常将书名、篇名或作者名搞错,故利用《长短经》一书辑佚古籍也必须考源。  相似文献   

14.
清代广西刻书的兴盛,还以家刻本、坊刻本的大量出现为特征。家刻本,又称家塾本、家宅本或书塾本,是指私人主持或出资校刊的图书,其目的是为满足私家读书、藏书之需要,并不以营利为本,偶尔出售也只收成本。家刻本的刻印者多是官僚、地主、富绅等家业殷实者。他们有的刻印家集,宣扬祖德,以示门第高贵;有的刻印乡邦文献,选辑邑文,以示地望之不凡;有的搜罗佚典秘本,校刻行世,以示学问之博雅;有的代官场名流刻书,以利名人荐举;还有更多的是为读书做学问而刻,为发表个人著述而刻,为收集师友著作而刻,  相似文献   

15.
来母字与非来母字谐声,与一字(词)多音有关.音节结构中有二等介音r和三等介音j的词发生音变,分化出一个声母为来母的音节,成为一个多音字(词).有来母和另外一个或几个读法的多音字(词),可以根据需要以某个读音或不同的读音参与谐声,当其以不同的读音参与谐声时,就会构成不同的谐声组,出现同一个主谐字谐不同声纽字的情况.多音字...  相似文献   

16.
为古书作注,其目的是帮助现代人读懂古书.阅读古书所遇到的困难,那就是语言文字的障碍.清代著名学者戴震曰:“经之至者,道也.所以明道者,其词也.所以成饲者,字也.由字以通其词,由词以通其道.”(《与是仲明论学书》)可见读懂古书的关键是通其词义.因此,确认古代词义的正确含义是古书注解中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在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一至六年级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张元济先生有一句话:"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天下"而又"第一",可见阅读的重要性。课外阅  相似文献   

18.
评杨勇《洛阳伽蓝记校笺》范子烨杨勇先生平生专治中古学术,功力极深。近读先生惠赠的新作《洛阳伽蓝记校笺》(简称杨《笺》)①,对其才学之广博,识解之莹彻,思维之缜密,颇有所感。兹聊书片言,以公诸海内同好。北魏杨之的《洛阳伽蓝记》(简称《伽蓝记》)是中国文...  相似文献   

19.
《安徽钱币》2007,(1):25-25,27
《唐会要·泉货》载:"武德四年七月十日,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其词先上后下,次左后右读之。自上及左回环读之,其文亦通,流俗谓之‘开元通宝’。"《唐会要》卷八十九载:(开元通宝)"其钱文欧阳询制词及书,时称其工,其字含八分  相似文献   

20.
晚清词籍校勘成为专门之学,王鹏运实开其端,他所校刻的<四印斋所刻词>具有多方面的词学价值.首先,<四印斋所刻词>确立了晚清校词之学的基本规范,发展了校词的方法.其次,<四印斋所刻词>中的序跋保存了王鹏运等人的词学言论,为研究他们的词学思想提供了依据.再次,<四印斋所刻词>为考察临桂词派的交游提供了重要资料.其四,它为学词者提供了范本,起到了指示门径的作用.此外,它还保存了一些稀有的词集本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