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树高 《沧桑》2013,(2):147-148,157
平遥古城,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10多年来,"世界文化遗产"这一品牌效应,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观光、考察,使平遥古城由一个鲜为人知的小城变成众多国内外游客旅游观光、考察的理想场所。如今的平遥古城,已成为展现中国汉民族文化的大型博物馆,成为平遥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拉动力,成为全省的旅游龙头。作者以平遥古城的保护为例,对文化遗产地保护的"原真性"、规划拆建地段的建设、旅游热下的各类商业行为进行研究后指出,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要妥善处理好建设与保护、发展与继承的关系,注重保护遗产的原真性,在开发中注意适度,在旅游发展中考虑人性化因素。  相似文献   

2.
郝园林 《清史研究》2020,119(3):42-53
依托丰富的文献资料和古城地图,"伊犁九城"的建置始末可以得到详细的考证。"伊犁九城"包括了满城、汉城、回城等不同类型城市,在选址、城市形制、城内建筑等方面,各城存在诸多共性,也具有不同的特点。通过对满城建置的考察,可以将满城形制追溯到明代卫所城,这可在古城形制及内部建筑上得到印证。明清之际北疆城址形制的延续性,是由古城均由绿营兵建造这一事实直接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关于花山湾古城,历来争议不断。但根据历代文献的记载,结合1984年、1991年、2010年三次考古发掘的结果,可以大致理清这一地区城市发展的沿革。经过分析,推断花山湾古城与"晋陵罗城"的称谓无关,也非由郗鉴、王恭所筑,而是晚唐时期周宝所筑的罗城。这座城在北宋经过了加筑,南宋时已不见城垣。  相似文献   

4.
郁晓龙 《旅游纵览》2023,(5):130-132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古城作为城市文化资源集聚的地区,更新改造后成为游客进行文化旅游的目的地.本文首先阐述文旅融合发展的趋势与古城更新改造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总结古城更新改造面对的困境主要有"新与旧""形与神"两种,并以万载古城更新改造项目为例提出古城更新改造策略.  相似文献   

5.
动词丽江     
<正>一句"你丽江了吗",让"丽江"从名词变成了动词。其实,丽江古城的形象也在随着岁月而变。让我们看看它怎样变化、变成什么。河山为屏:没有城墙的古城丽江古城最大的特点是没有城墙。为什么没有城墙?有这样一个笑话:有人想砍掉院子里的一棵大树,邻居问他:"这棵树长得好好的,你为什么要砍掉它?"他说:"我这庭院四四方方,有了这棵树就成了个‘困’字,很不吉利。"邻居笑道:"依你的说法,院子里有人就成了个‘囚’字,岂非更不吉利?"  相似文献   

6.
初见镇远是在前年赴杭州的飞驰火车上。当我在一瞬中看到这依山傍水的美丽古城,就发誓要回去的途中看看她了。那时,我还不知这古城的名字!镜湖 有人把镇远称作"东方威尼斯"。这显然是夸大其词了。但我也不得不承认,这里确实有些江南情调。  相似文献   

7.
"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的、具有一定意义的、并要在这一天举行庆祝或祭祀仪式的日子。"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藏族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其特色的民族节日也是极为重要的。此文以拉萨市区的传统节日为讲述对象,来向外界介绍神圣的拉萨古城。  相似文献   

8.
纳西居民是丽江古城的魂。随着丽江旅游的发展,近年来纳西居民纷纷外迁新城.古城空心化现象严重地危及了古城的可持续发展。纳西居民选择留下来的机会成本远高于现实收益.这是居民外迁的原因。政府应当根据古城空心化现象的成因来构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莆田古城历史沿革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对莆田宋代建城前、宋元、明清、民国等不同时期城市空间格局的演变分析显示,一方面莆田古城具有"枕山襟水、山水营城"的自然环境格局,以"揽山入城"的山城关系、"一水穿城"的城水关系和"曲直相汇"的城垣营建为代表;另一方面,莆田古城体现出了"治中为要、传统礼制"的空间布局,以"一轴重城"的空间格局、"一庙双学"的礼制布局、"军政共治"的行政中心为代表。通过对莆田古城的剖析,阐释研究古代城市空间的历史演变,解读古代城市布局的文化内涵,有助于理解我国古代城市营建文明。  相似文献   

10.
后记     
<正>1月,在丽江,在平遥,在凤凰,我们听到了许多古城故事,遇见了许多古城居民。从这些生活在山水、古建里的人们身上,我们感受到了古城千载流传的活力。祝愿古城的文化遗产价值能够一代代地传承下去,让每一代人都能愉悦地"享受古城"。最后,感谢丽江、平遥、凤凰的古城管理者们对此次报道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也感谢古城里那些友好而善良的普通人。  相似文献   

11.
城市建筑是城市景观重要的组成部分,城市的历史形成独有的城市文化,与城市景观相互作用,产生了独特的城市形象,对于实现城市居民的地方认同感、延续地方历史文脉有积极作用。中国文化地理学者创立的地域"景观基因"理念正是解释这一现象的一个新方法,本文采用地域"景观基因"的理念,第一次以古城西安作为研究对象,对西安古城格局、标志性建筑物、传统民居进行分析,目的在于深刻认识古城西安的文化空间认知结构。研究表明:1)西安市的城市建筑文化空间布局深受"风水"文化因子的影响;2)城市布局中轴对称的特点明显;3)西安古城建筑风格的地域文化构成受皇家文化和黄土文化两种景观基因影响。  相似文献   

12.
姚远 《世界遗产》2014,(3):22-22
<正>中国的古城保护,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2013年12月举行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记得住乡愁",将"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纳入了城镇化的重要内容。此后不久,国家文物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河北省政府在河北正定召开古城保护现场会并通过《正定宣言》。《宣言》指出,古城的保护与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  相似文献   

13.
大量考古发现显示,良渚作为一个国家已经具备了可以讨论其形态的成熟条件。不仅精美的玉器、漆器、丝绸、象牙器、陶器,以及高超的木作建筑,意味着良渚的社会分工十分发达,农业和手工制造业之间存在确凿的分工;众多墓葬资料也反映了良渚社会分层十分明显,已经是阶级社会;包括良渚古城和水坝在内的一系列新发现,更是大大丰富了对良渚社会发展状况的认识:良渚拥有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深彻的社会动员能力和高效的组织管理能力;明确的城乡差别;良渚古城与周围广大地区结成了不可分割的经济体;良渚社会存在武力、暴力;其宗教信仰还具有明显的一神教特点。因此,各项发现皆明确指向了良渚古城内存在一个强制性的公共权力,也即良渚的国家性质;经过人为精心规划设计的良渚古城,在建设过程中完成了宗教信仰的神格化,用以凝聚和管理良渚社会;整个良渚社会确实存在一个以良渚古城为中心的"中央"联系各"地方"中心的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14.
<正>第三十站——莽吉塔城:莽吉塔城,今抚远县通江乡小河子屯"城子山古城遗址"。具体位置为:抚远县城东北10公里黑龙江、乌苏里江汇流的三角地带——城子山上,故俗称"城子山古城"。古城为明代遗址。古城衔山,山以城名"城子山",城以山名"城子山山城"。此城是明代"海西东水陆城站"中的第10城。海西东水陆城站一共10城,皆在今黑龙江省境内,莽吉塔古城是最后一城。古城东、北倚悬  相似文献   

15.
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第十二子朱柏被封为湘王,就藩荆州,并在荆州城修建了一座颇具规模的王府——湘城。上世纪末,考古工作者在荆州古城城外西北角发现一处古城遗址——鸡窝山古城遗址,并认定这一古城遗址即是明代湘城遗址。本文通过对文献记载的研究,证实湘城的位置不在荆州城外,而在荆州城内,是荆州城的"城中城"。文章还对湘城兴废的过程、湘城的面积、被拆毁的时间以及被拆除的原因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楼兰古国猜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元20世纪初,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为了寻找罗布泊不远万里来到孔雀河畔。突然,一座寸草不生、满目疮痍的古城呈现在他面前。欣喜若狂的斯文·赫定发现,这座古城留有颓废的城墙,残存的街道、住宅的废墟和寺庙的残垣,遍地都是散落的古钱币、碎陶片以及依稀可辨的汉文木简和文书等物。这就是传说中的古城──楼兰。 斯文·赫定的发现震惊了世界。一场"楼兰热"几乎席卷了半个地球。德国、俄国、英国、美国、日本等许多国家的地理学家、考古学家纷至沓来。他们将大量珍贵文物搜掠而去进行研究,但没有找到古城消亡的原因。 楼兰坐落于塔克…  相似文献   

17.
王刚 《旅游纵览》2016,(4):54-61
三门开 我们在这座拥有4200多年历史的古城边,万溶江的对岸就是这座举世无双的城门.它是古城的南门,有3座城楼,开3道城门,中间一座是主楼,两边各一耳楼,布局成"品"字形,主楼与耳楼高矮错落的搭配可以说是尽善尽美,这就是几百年来闻名于世的乾州"三门开".湘西旅游文化策划人和摄影师龚先生介绍, "三门开"独具匠心的设计,是居民生活、商贸交通、军事防御的需要与特定地形完美结合的建筑典范,加上它布局得当,造型壮观,用材讲究,工艺精湛,建筑坚固,的的确确是我国古城建筑中的艺术瑰宝.  相似文献   

18.
古代襄樊城市变迁进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观点认为,襄樊古城缘起于西周晚期仲山甫封樊,但本文运用最新考古发现结合文献资料进行考证后认为,古代襄樊城市的源头为至少西周中期建都于今樊城西北的古邓城,并详细分析了襄樊城市发展史上三座古城邓城、襄阳城、樊城的变迁进程,阐述了古代襄樊城市变迁与政治、军事、地理形势变化的密切关系,从而揭示出古代襄樊城市从"一城独镇"到"双城并雄"、"三城竞秀"、"南城北市"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9.
于雅静 《风景名胜》2020,(3):0250-0251
平遥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其文化价值不仅蕴含在古城的一砖一瓦当中,无形的精神文化更是需要精心营造才能够被游客感知。由于旅游餐饮直接影响着游客的旅游体验,因此,对平遥古城餐饮产品进行开发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地考察以及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平遥古城餐饮产品发展现状,并以平遥文化为依托,提出平遥古城餐饮产品开发策略,以促进文旅融合,提升古城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个体日常活动行为的时空特征及秩序反映出个体对空间利用的时空需求。本文选取潮州古城作为案例地,以周末为典型日,采用日常活动地图收集居民与游客活动数据,基于活动分析法及Arc GIS空间分析从流动、分布与状态三个方面探究大型旅游社区的主客活动秩序。研究结果表明:古城的空间功能在原有的生活功能基础上演化出旅游功能,并保持着主客活动的秩序性,但其流动模式由于交通管制条例的约束及主客的共同占用,暗藏潜在矛盾;由于主客活动意图的不同,决定了活动安排上时间与空间的错位,在时空资源配置上表现出"分时共地"、"共时异地"的嵌合特征;"共时共地"之时,由于古城的空间足以容纳主客的活动,加之"商业性好客"的驱使,使得主客活动仍能保持秩序化。由于潮州古城具有着相对独立的社区结构,社区旅游发展成为社区秩序重构的重要机遇,合理的规划内容和途径能有效促进旅游社区生活功能与旅游功能的协调,在利益主体的协商与适应中构建了主客活动的新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