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莫理循自始至终为中国参战不遗余力地奔走呐喊.莫氏通过为中国政府出谋划策、向西方列强传递有关中国参战的各种信息、游说日本政界高层人物等多种途径,对中国参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历史证明参战对中国利大于弊,莫氏的这一行为应该得到肯定.  相似文献   

2.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广袤神州大地上,活跃着形形色色的军队,有袁世凯的新模范军、张勋的辫子军、倪嗣冲的安武军、张作霖的安国军等等,但从没有一支军队能与段祺瑞的参战军相提并论。这是因为:参战军是在特殊状况下纯属为政治斗争服务而新创立的一支私人军队;参战军是靠出卖国家主权、大借外债而维持的一支奴化较深的军队;参战军是曾经名声显赫、不可一世而迅速消失的一支非常短命的军队。 参战军编练的缘起  相似文献   

3.
姚超博  赖晨 《湖南文史》2012,(10):58-58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国国内围绕参战问题,引发了极大的争议。主战派有梁启超、段祺瑞(国务院总理)。梁启超参战动因是希望中国效仿当年萨丁王国参加克里米亚战争来提高国际地位。段祺瑞的企图是:第一,通过参战而获得协约国的借款;第二,通过参战强化皖系军阀的军政实力,打压反对派,实现武力统一中国。反战派也大有人在,如总统黎元洪,副总统冯国璋,孙中山,康有为,大部分省份的督军等等,但这些反对者在北洋政府中并无真正实力。  相似文献   

4.
韦戈  穆林 《旅游》2008,(10)
德国南端靠近德奥边境处,有一个叫拉温的小村庄,这里无论是山水草木,自然景致还是房屋建筑、人文胜迹都保留了欧洲中世纪的原始风貌。  相似文献   

5.
丛丕 《文史天地》2021,(2):80-82
朝鲜战争是历史上喷气式战斗机首次大规模参战的战争,米格-15与F-86的空中对决至今令人津津乐道.在朝鲜战场上,新生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创造了令世界震惊的战绩,打出了国威军威.由于中朝两国空军力量薄弱,缺乏经验,在半岛上空抗衡联合国军空中力量的主力是秘密参战的苏联空军.在战争期间,苏联空军先后派出12个航空兵师在鸭绿江...  相似文献   

6.
俾斯麦外交再讨论——兼与王鹏飞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俾斯麦的对外政策,提出了与王鹏飞同志文章(见本刊1982年第5期《俾斯麦是怎样充当俄国外交奴仆的》)不同的意见。 在德奥关系问题上,本文认为自普法战争以后联奥即在俾斯麦对外政策中占首要地位,德奥同盟的成立正式地确定德奥关系处于比德俄关系优先的地位。 本文指出,俾斯麦对俄国实行的是一种羁縻政策,对俄国的“支持”多是口惠而实不至,打击则又假手他人,目的只有一个,从德国本身利益的需要去决定德俄关系。 第三部分概述了德英关系的变化及其对俾斯麦体系崩溃的影响,认为在两大阵营对垒的情况下,俾斯麦均势体系的成败关键在于英国,指明了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街规律是造成德国两面受敌,一朝覆亡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参战是随着战争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偶然性,但从本质上讲,从后起的帝国主义大国的地位看,美国卷入这场重新分割世界的帝国主义大战是必然的。 那么,美国为什么在大战初期宣布“中立”,而迟迟至1917年春天才参战呢?美国决定其“中立”和参战的“利益线”是什么?什么原因促成美国正式参战、军事卷入?美国为什么参加协约国一方? 这就是本文试图探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后好几个月,人们还在琢磨究竟是原子弹还是苏联参战导致了日本的投降、太平洋战争的结束。但是,慢慢地大家明白过来,人们把这两件事对于促使日本  相似文献   

9.
随着1917年2月美国政府对德绝交,以及对中国政府一起行动的邀请,再次开启了中国加入一战的步伐。时任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对推动中国追随美国产生了重要作用,正是芮恩施的推动,实现了中国对德抗议与断交。但是否参战的争论,激化了中国政府内部的矛盾,对于中国的内争,美国希望能够和解,但并不愿意干涉中国内政。而实际上美国并非反对中国参战,而是希望中国在实现内部和解与统一之后参战。同时虽然芮恩施一再争取美国对华贷款,但美国政府担心刺激日本,不愿直接援助中国,而联合英法等国,约束日本行为的意图也落空,最终丧失了其在中国参战问题上的优势地位,不得不与日本妥协。  相似文献   

10.
《沧桑》1994,(5)
1940年8月间,八路军向华北日军占领的交通线和据点发动了大规模进攻战役.由于战役发起后,八路军参战的兵力迅速增至100个团以上,故称作“百团大战”.  相似文献   

11.
尹新华 《安徽史学》2018,(1):62-69,161
一战是中国较全面参与战争法公约后面临的首场重大国际战争,战争法公约也是民初北京政府因应一战时局的重要工具。在民初中国与战争法公约关系发展进程中,北京政府逐步朝参战之路迈进。一战爆发前,北京政府决定补签一些战争法公约,借此平等融入国际社会和维护国家利权,这构成了其走向参战的重要背景。宣告完全中立之初,北京政府指望通过积极履行战时中立公约来避免战祸和维护利权,但强权挑战的危机为其转向参战埋下了伏笔。日本对华提出"二十一条"要求后上述希望彻底落空,北京政府转而趋向参战,试图借此参与战后和会。它一方面同作战规则方面的战争法公约积极接轨,另一方面通过暗中违背中立公约而朝参战迈出实质性步伐。最后,北京政府利用德国无限制潜艇战的契机,援用战争法公约正式宣战。北京政府走向参战不失其必然性和主动因应之特征,亦不乏文明和正义的色彩,而其参战政策的推进也影响到中国与战争法公约关系本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陈蓉 《文史月刊》2010,(2):78-78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支即将参战的英国潜艇舰队不但没有建功立业,击沉敌人的任何舰船,而且在出征途中,将自己的潜艇击了个2沉4伤,在潜艇战史上留下了十分可悲的一页。  相似文献   

13.
1792年4月20日法、奥开始战争,7月6日普鲁士参战,外国武装干涉法国大革命的战争揭开序幕。1793年初,法军攻占比利时,2月1日英国、荷兰支持奥、普加入反法战争,接着,西班牙、葡萄牙、皮蒙特、那不勒斯、托斯坎纳、巴尔马、摩德纳和罗马教皇也加入反法战争,从此,欧洲出现了第一次反法联盟,反法联盟从1793年英、荷参战起,到1815年6月22日拿破仑再度退位止,成了欧洲国际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这个反法联盟,曾一次又一次地被法国打垮,又一次又一次地重新组成,经历了七个回合,最后才战胜了法国拿破仑,那么谁是反法联盟的组织者呢?从当时欧洲各国力量对  相似文献   

14.
北京政府参战问题再考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于参战案的探讨,以往较多集中于府院之争、派系之争、南北之争上,对参战一事颇多贬斥。从外交史的角度来进一步探讨这一问题,实有必要。欧战爆发之初,北京政府宣布中立。这一政策看似稳妥,但在当时中国所处的特殊境况下却蕴藏着危机。虽曾有人提出对德采取积极进取政策的建议,惜未被采纳。1915年末,北京政府暗中与协约国有接洽之举,但在日本的反对下退缩。1917年,转机出现。围绕着中国是继续保持中立还是对德绝交宣战,外交家、政治家、军事将领及社会各界都卷入了争论。总体而言,主张对德绝交的力量超过了主张中立的力量。北京政府不仅希望通过参战获得战后处分权这一远期利益,还希望获得延付庚款、提高关税等现实利益。以参战为筹码,北京政府与协约国列强展开了并不轻松的谈判。中方的要求获得了部分的满足。可以认为,参加欧战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从消极到积极的一个重大转变,北京政府后期的积极外交可说由此而发端。  相似文献   

15.
这里辑录的俄国外交件共四十四件,译自20世纪30年代苏联出版的沙皇政府与临时政府档案汇编《帝国主义时代国际关系》。这些件反映了俄、英、法等协约国为各自利益竭力促使大战期间宣布中立的中国参战和驱逐德、奥驻华外交代表及臣民,以及日本为达到侵华目的反对中国参战等情况,对于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列强在华角逐情况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詹天佑是我国著名的铁路工程师,曾经主持修建了京张铁路.多年来,很多人围绕詹天佑有没有参加中法战争马江一战产生了很多分歧,至今仍莫衷一是.通过对比来自各方史料有关詹天佑有无参战的信息,得出在马江之战中,詹天佑早已不在扬武舰上,而是调往了福州船政局后学堂执教.但是,当马江战役打响时,他不畏强敌,前往现场与民众一起下水救人.之所以《字林西报》和《申报》报道詹天佑参战是属于误报,经过詹天佑后人的描述得到了更正.虽然詹天佑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参战,但他下水救人的精神依然值得后人学习和敬仰.  相似文献   

17.
邓孙馥 《古今谈》2001,(2):29-31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我被调到中国人民解放军XX军军部电台当报务员。这个军是华东野战军主力部队之一,战斗力非常强,奉命第二批入朝参战。入朝前部队作了整编,三个军编为二个军,人员满额并有所加强,装备也作了更换,大多换上苏式武器。入朝前,部队住在上海市的松江县。  相似文献   

18.
八年抗战,参战的国民党军队中以贵州子弟为主组成的战略单位——师(后改军),仅笔者所知即不下十多个,不知有多少贵州健儿血染疆场,为国捐躯。然而,迄今所见电影、电视、均未及贵州。六集电视剧《忻口大战》相当详尽地反映了忻口战役全过程,但数千贵州健儿浴血奋战的丰功竟只字未提;电影《血战台儿庄》出色地再现了台儿庄会战的伟绩,但滇黔参战部队挤死沙场的史实却略而未见。莫非牺牲的只到团长还不够名份么!难道无名英雄的献身精神不更值得缅怀纪念吗?由黔军第一师改编成的八十五师,是颇有代表性的贵州部队之一,抗战中打了许…  相似文献   

19.
清同治四年(1865年),太平军在云霄厅岳坑乡组织与清军作战,参战规模之大,战斗之惨烈,是云霄历史上少有的,也是太平军入闽后与清兵进行的最后一次较大规模的战斗,清廷共派了四名提督,七名总兵,七位副将、参将,出动兵马三万多人。太平军及其组织的乡民共有八千多.人参战。战斗历时三天,双方伤亡惨重,其中太平军及乡民死伤数千人。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20年代欧陆留学派盛极一时,到40年代已分化为德奥留学派与法比瑞留学派。德奥留学派在留德派领袖朱家骅的引领下,积极谋求资源,拓展影响。1942年年初,在朱家骅的支持下,西南联大教授洪谦创办《学术季刊》,聚集留德奥学人开展学术活动。相似的教育背景涵育共同的价值观,留学资源不但构建学人交往的认同基础,还成为缔结人际网络的重要渠道。朱家骅执掌国民党组织部及教育部时期,留德奥学人颇受重用,渐成一脉,乃至20世纪40年代末有舆论称"朱家骅派"已成为一股政治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