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泰州轮船码头可以算是一部书,里边的故事能牵出一段生命历程中许多的人和事。对于我来说,"兴化班船"须是这部书里最重要的一章,每次翻开,老旧的心就有挡不住的风撞进来,它挟着与班船相关的气息,船客先生的酒,扑克牌,瓜皮果壳,以及独特的略微呛人的味道。汽笛声也仿佛由远而近,先钻开我情感闸门的一个小孔,然后引那些气息和味道进来。随之岁月的河水褪去沧桑,在古老的土地上慢慢洇开来了……早些时候,兴化班船在我的心里是存有很深的  相似文献   

2.
我从来不曾计算过,自己从小到大读了多少本书,也记不得已经多少次为了书中的故事而感慨忧伤,狂喜惊叹。只是一直沉迷于徜徉在书海中那种心神飞扬的感觉,那种虔诚体会的心情。我与书,是最好的朋友,从开始到现在。当我还是个学步的孩童时就对书产生了莫大的兴趣——不顾  相似文献   

3.
梦想的梯子     
我的爸爸妈妈都是教师,我也有幸从很小的时候就与书结缘。在好书的陪伴下,我学到了不少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在我看来,书不仅是解疑释惑的良师益友,书而且是实现梦想的梯子,正是有了它的帮助,我每天都能快乐地成长着。  相似文献   

4.
我与书     
说不清是什么时候爱上书的,也许我与书的缘分始于娘胎吧。听妈妈说,她怀着我的时候,就常把放着儿歌和唐诗宋词的录音机放在肚皮上让我听,妈妈说这叫胎教。从那时起,书就成了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吃奶的时候,妈妈抱着我,给我看全是图画的小人书,还把书上的故事讲给我听。虽然我什么也不懂,但看到那鲜艳的图片,  相似文献   

5.
正在一次家长会上,当谈至话题"你会买什么样的书给孩子看"时,家长们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家长甲说:我家孩子喜欢什么书,我就给他买什么书,因为只有他感兴趣的书,他才会认真地去看,才能从中学会很多的知识。家长乙说:我家是男孩子,特别喜欢看奥特曼这一类的书,我们家这一类的书已经有一大摞了,孩子对书里面的每一个奥特曼都很熟悉,说起来头头是道,我和他爸爸都说不过他。家长丙说:孩子这么小,又不认识几个字,我们一般只讲故事,没有买什么书。而且现在的孩子从上小学开始就有很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6.
青春调色盘     
"咦?你头上哪里来的小点点?""啊?好像是青春痘。"在我还呼呼大睡在梦里,青春已悄无声息地插手了我的生活。就是这些普通的痘痘,渲染了我三色的青春。青春调成绿色初一那年,我有幸迈入了斯文人行列——架上了"二饼",或是说我沉在了书中。"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我以此为信条,在书海中与名人相遇,在梦境中与周公约会。在书里,我收获的不仅是黄金屋,还有那份发自内心的快乐。于是,我突现写  相似文献   

7.
我们     
张颢旋 《南京史志》2011,(13):12-13
我们是一个例外,故事已开始,永远不落幕——献给我们最纯真的友谊。——题记我的新生活带着激动与好奇,我开始了新的初中生活。开学来的第一个四人小组中我谁也不认识,不了解。甚至有时会感到孤独与厌烦——缺少了友谊的生活没有任何快感,令我感到压抑。直到有一天,我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烦闷与无助,贪婪地享受着我们之间的"友谊"与"缘分"……也是那一刻,才让我从暂时的沉默中惊  相似文献   

8.
《光明日报》离休干部殷毅,与我曾为同事,在70岁之际,学会了使用电脑,在键盘上一个字一个字地敲出了10余万字的《回首残阳已含山》一书,书中叙述了自己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这是一个老记者的故事,也是55万人的故事。而它的牵涉面,却广及55万个家庭及几百万亲友。这就  相似文献   

9.
石仲泉 《百年潮》2004,(9):62-66
刘伯承与小叶丹歃血结盟的故事,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广为流传,由于歃血结盟发生在彝海子边,从80年代起就习惯地叫做彝海结盟.过去党史书讲长征都要讲到这个故事.到90年代中期,忽然看到有的书不讲它了,感到奇怪.听有的同志说过些情况,但不能释惑.我们编修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讲长征还是写了彝海结盟.这次考察也想弄清究竟.再则,建国初就广为宣传,凉山彝族社会是从奴隶制社会一步登天,跃到社会主义的.对这里,长期有一种神秘感,这次考察也想看看.怀着这两种心情,我们从会理出发前往大凉山彝族聚居的腹地彝海一带.  相似文献   

10.
书中有我     
正镜子可以反射出一个人的外表,书却可以折射出一个人的内心。书中的故事往往是社会的缩影,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历史只有人名是真的,小说只有人名是假的。"书中的话语往往是人们的放大镜。放大人们的良好品质,更放大人们的错误,过失。"人生好像无际的海洋。人有时候跟一条光杆船一样,良心是这条船的铁锚。"在书海中遨游的我不禁停顿了几秒……记得去年冬天,奶奶来我家。临走的那天早晨,奶奶走到床头轻声对我说:"我要走了,送送我吧。"正在  相似文献   

11.
马志国 《南京史志》2011,(15):11-12
案例一":教师妈妈"的苦恼我女儿今年12岁,正在读初二。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本来我一直都在中高年级任课。孩子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为了管好孩子,我特意要求从一年级任课,孩子就在我的班上,直到小学毕业。我希望女儿学习好,就处处严格要求,却让女儿非常反感。我很希望女儿是个小书迷,给她买了不少书,可她偏不爱看书,只  相似文献   

12.
从第八期"文物参考资料"上读了张开友的"铜镜"一文,初读就觉得很熟,翻阅了一下有关铜镜的书,发现这篇文章从头到尾都是从朱瑜编"铜镜的故事"(上海四联出版社)和上海博物馆"铜镜"讲义上抄袭来的。例如"铜镜"  相似文献   

13.
读书     
《华夏地理》2013,(3):171-171
给人启迪的长城故事 “无巧不成书”。巧就巧在两个人都叫威廉,巧就巧在两个威廉都全程考察了中国长城。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本书——《两个威廉与长城的故事》。这是一本图文并茂的书。书中,两个时空相隔百年的威廉,以他们考察探险中国长城的经历,向读者讲述了他们眼中过去和现在的中国长城,以及两个长城考察探险者非凡的经历和故事,揭示了中国长城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相似文献   

14.
夏日雷雨     
正"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都是我喜欢的夏日美景,可是也有我不喜欢的音符,就是夏日雷雨。有一次夏日雷雨,让我至今难忘。那是我上幼儿园中班的时候,也快到了放暑假时节。妈妈给哥哥开家长会去了,爸爸接我放学回家后,又赶紧去忙生意,家里就剩我一个人,随便看看书或电视,其实这样的生活我不止一次地度过。我正在看儿童故事图书,看得很专心,不知过  相似文献   

15.
首先,我认为这本书是一本值得认真阅读的好书.其一是作者深入农村,同县、乡、村干部与广大农民作详细的访谈,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的真实材料,具有原汁原味的真实性,这是最可贵的.这就为全面地、客观地研究中国的"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提供了真实的依据.其二是作者采用"从内向外看"和"从下往上看"的"视角",观察、分析研究中国农村社会的变迁或转型的情况,也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研究方法是科学的,经得起历史的检验,避免目前在研究工作中较为盛行的带着"既定的框框"或根据"长官意志"(领导意图),用"有色眼镜"从概念出发的弊端,也就是"唯上"或"唯书"而"不唯实"的"不正之风".  相似文献   

16.
从古书流传与刘向、刘歆校书的具体背景出发 ,通过全面考察《汉书·艺文志》反映的《七略》中著录的同名书的情况 ,可以认定《七略》中存在的同名书是刘氏有意所为 ,这些书或因篇数不等而著录 ,或因内容不同而著录 ,不是同一书 ,所以《七略》中没有“互著” ;通过综合对比与具体分析《汉书·艺文志》中同名书以及《孙卿赋》、《贾谊赋》和《琴颂》等情况 ,可以看出刘氏校书加深了对书的内容的认识 ,在单行本的基础上 ,在对特殊关系的单行本和全本的处理时 ,采取了保留特殊单行本的做法 ,著录在《七略》里产生了我国最初的“别裁” ,这种“别裁”不成熟也不全面。  相似文献   

17.
正故事每个人都喜欢,无论大人小孩对故事都有情结。"会讲故事的房子"就是故事的生产商,英伦地中海套房、欧洲小清新套房、美国混搭风等,都是它呈现给客人们的关于不同国家的主题,在这里每天都有形形色色的人们发生着不同的故事。与其说"会讲故事的房子"是一间民宿倒不如说是一家可以留宿的咖啡馆。在民宿里你可以喝到来自不同国家的特色饮品,每一款饮品都是主人在不同的国家学习来的,希望可以尽量将当地的味道还原,让到过她们民宿就每一个人都可以品尝到不同国家的特色咖啡。"也希望当你旅游回来,  相似文献   

18.
家谱     
我的祖辈生活在南方山区,清清的赣江从村前流过,村中有一片大大的水塘,水塘边足家祠。每逢过年或清明,大人们都要在这里给祖辈上香、叩头。每逢村中老人去世或哪家添厂伢子,族长们就从家祠里拿出一本黄黄的,用毛边纸制作的大簿子。我问那是什幺?回答说:是家谱。后来我识字了,我也翻升那本厚书,在“万”字辈里找到了父亲的名字,还知道了爷爷的爷爷的名字。这就是延续了我们族人几百年历史的家族谱。  相似文献   

19.
妈妈你了解孩子吗?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快乐和烦恼,我也不例外,也有快乐和烦恼,妈妈,你每天让我看书,做作业,不让我和其它小朋友玩,说这样学习会不专心的。我就像被关在笼子里的小鸟一样,不管怎么挣扎,也飞不出你精心为我设置的牢笼。妈妈,我真希望你能了解我的心情。其实,我们小孩子也有伤心的时候。记得有一次,我和弟弟在书房里专心致志地写作业。你手中拿着一个黄澄澄的橘子,让人看了禁不住垂涎三尺。你很亲切地对弟弟说:“书敢,吃个橘子再写吧!”话音刚落,你就走了。妈妈,你可以不把橘子给我吃,但你可以说:“颖颖长大了,懂事了,把橘子让…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对"不越境而书"及其乃中国地方志传统编撰原则说法之滥觞进行了考证。然后梳理了第二轮修志以来针对"不越境而书"产生的各种观点,大体可归纳如下:一种是坚持"不越境而书",并对"境"的含义进行发挥阐述;一种是认为可以"越境而书",但又分为适度"越境而书"和将其作为第二轮修志通则两种态度。最后文章分析了该讨论产生的原因与意义,阐述了作者的思考意见,并结合工作中出现的相关问题,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