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古代丝绸之路兴盛和繁荣发展的1000年,促进了东西文明的交流,长期持续的多元文化的交融荟萃,吸纳了不同地区的文明精华,丰富了中华文明的表现形式与文化内涵,催生了公元4~14世纪的敦煌莫高窟735个洞窟和窟内4.5万平方米壁画、2000多尊彩塑,以及莫高窟藏经洞出土公元5~11世纪的6万多件文献和艺术品。莫高窟的佛教石窟艺术和藏经洞出土的文献,除保存了大量有关中国古代的政治、宗教、艺术、文学、经济、科技、民俗等珍贵史料外,还保存了许多反映古代亚欧文明的材料。如莫高窟公元5  相似文献   

2.
《华夏地理》2014,(1):20-23
中国的大,有着960万平方公里的壮美山河;中国的大,经历了五千年文明的代际更迭;中国的大,还养育了13亿勤劳朴实的中华儿女。都说到了新疆才知道中国有多大,其实,在黑龙江,你也一样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中国有多么的大。  相似文献   

3.
正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10月出版,全书共72万字。该书是中国第一部全面论述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学术专著,填补了中国世界古代文明史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书中所论述的美索不达米亚城市文明、商业文明和法律文明,以及古巴比伦社会制度及人本主义思想等特征,揭示了与国内外学术界传统上完全不同的全新图景;对于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经济体制、政治制度、社会形态与思想文化等领域的重大问题,也进行了独到的探究。例如,家内奴隶制、国有封建制和私人经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混合经济模式的提出,一  相似文献   

4.
东亚共同体与日中关系的历史及未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亚文明产生于中国,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中国文明产生之后,随即不断地向周边地区传播,并持续地产生着影响,逐步形成了中华世界。在东方首先接受中国文明的是朝鲜半岛,接着便是日本。  相似文献   

5.
动向     
重点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2005年,我国公民出国(境)旅游达3100万人次,居亚洲第一位。然而,2005年至今,从巴黎到纽约、从香港到台湾,国内外媒体屡屡对中国公民出游时的种种不文明行为进行了披露和报道。2006年8月,中央文明办、国家旅游局针对国人出行中"不修边幅、不讲卫生、不懂礼仪、不守秩序、不遵法规、不爱护环境和公共设施、喧哗吵  相似文献   

6.
古代的四大文明包括中华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以及两河文明。其中,由苏美尔·巴比伦人创造的两河文明之花就盛开在今日战火连天的伊拉克国家大地之上。 两河流域文明持续了3000年之久,在希腊、罗马的古典文明兴起以后才逐渐被历史的洪流所淹没。此后在当地兴起的伊斯兰文化和主要居民阿拉伯人由于不是两河文明的直接继承者而不知道这一古老文明的丰富内容,也无法继承和保存这些遗产。由于两河流域当地缺  相似文献   

7.
<正>2016年12月11—1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史研究动态》编辑部、深圳大学人文学院共同主办,深圳大学人文学院承办的"首届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前沿论坛"在深圳召开。50余位学者围绕早期文明理论、先秦史、青铜器与金文、战国竹简与文字学、思想史与学术史、秦汉史等专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一、早期文明理论。王震中《近四十年中国文明和国家起源研究的趋势和特点》梳理了文明和国家起源研究的理论进展。宫长为《中国古代文明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8.
<正>从1921年河南仰韶村遗址的发现开始,中国考古学走过了100年的历程。在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指出:“100年来,几代考古人筚路蓝缕、不懈努力,取得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展现了中华文明起源、发展脉络、灿烂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为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发挥了重要作用。”(1)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对于世界文明具有深远意义,表现为中国考古学100年来揭示和阐释的中国古代文明成为世界文明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华夏文明与传世藏书——中国国际汉学研讨会论文集》正式出版《华夏文明与传世藏书——中国国际汉学研讨会论文集》,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1996年11月正式出版。全书共845页,70余万字。1995年初,中国社会科学院与诚成企业集团(中国)有限公司合作举...  相似文献   

10.
<正>龙山时代是中国乃至东亚文明发轫的关键时期,龙山化代表了农业文化和农业人群的传播与扩散,这个过程持续了大约1500年的时间,影响所及,从中国黄河和长江中下游直达中南半岛。本文对于这一过程的内涵、特点、路线等问题略做探析。一、龙山化与龙山时代“龙山化(Lungshanoid)”这个概念最早是张光直先生提出来的,发表于1959年。“以解释在一个连续的时间范围内,中国整个东部沿海地区在陶器和石器的种类、样式上的许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1.
童明康 《四川文物》2022,(4):113-120
2019年10月12日,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苏秉琦与中国考古学:反思与展望”学术研讨会于北京大学举行。会议以纪念苏秉琦先生诞辰一百一十周年为契机,诸多学者就苏秉琦先生为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做出的贡献展开交流,其中笔者针对苏先生提出的考古学“中国学派”及中国文明起源问题进行了讨论。考古学“中国学派”主要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第一,中国已有一批较系统的、扎扎实实的田野工作经验和原始材料的积累;第二,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已初步形成;第三,已培养出专业人才队伍。关于中国文明起源问题,苏秉琦先生认为,中国文明的起源应是多元的;中华文明的诞生与发展具有其独特性;对文明要素的认定要有自己的独特看法;研究中国文明起源时需要系统地研究遗迹遗物组合;文字对于中国文明起源研究十分重要。总之,中国文明起源有自己独特的道路,应当下大力气探索,这也是“中国学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攀登》2015,(6)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运用法治的思维和法治的方法解读中国梦的基本蕴涵,它应依循、并践行着生态之梦助成生态文明、廉政之梦趋向政治文明、民生之梦蕴含制度文明、法治之梦诉求法治文明、人权之梦追求人类文明等基本思维逻辑的持续展开;让法治成为信仰,让文明成为常态。在法治实践中,中国梦是生态的,更是人文的;它是政治的、更是民生的。这一法治之梦的愿景是接地气、可持续、能长效的,它的实现关乎民生之本、政体之基、生态之源,具有实在的法治价值和践行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3.
构筑中国疆域的文明板块类型及其统合模式序说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文对中国疆域的形成进行了探讨。认为公元前200年—公元1820年,中国原本历史渊源不同、文化传承各异的5大文明板块:大漠游牧文明板块、泛中原农耕文明板块、东北渔猎耕牧文明板块、雪域牧耕文明板块、海上文明板块,经过长时段的相互撞击与攻防,彼此融合与和解,最后融为一体。统合5大文明板块的粘合剂,则是中国固有的人文地理条件与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4.
正广东,地处中国大陆的最南端,陆域面积17.9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1.85%;海岸线3368千米,岛屿759个,是中国的海洋大省。2017年常住人口11169万人,占全国8.2%。海外华侨和华人2300多万人,占全国三分之二。20世纪80年代,中央把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区,赋予"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开启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历程。广东充分利用先行一步的政策优势、比邻港澳的区位优势、  相似文献   

15.
《科学家》2015,(7)
<正>《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我国粮食再获丰收,实现"十一连增"。全年粮食产量60710万吨,比上年增加516万吨,增产0.9%。粮食连年丰收,确保了国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不仅对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的平稳运行发挥着"定盘星"的作用,也为世界粮食安全贡献了中国力量。中国用占世界约8.6%的耕地养活了约占世界20%的人口。在这则让国人引以为傲的数据背后,还有这样一则数据:中国在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上,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文明是一种农业社会文明。早期中国有东南的水稻和西北的粟黍两个农业起源与发展中心,而且水稻农业不断传播、扩张与发展的势头一直持续不断。但是由于黄土高原及其周边地带粟黍农业开发较早,开发程度相对较高,小农经济特色较为鲜明,很早就形成了较为庞大的人口规模和聚落组织。因此以仰韶文化为代表的粟黍农业社会反而奠定了早期华夏文明的经济基础和凝聚核心,更多地影响了早期中国文明的形成方式、演变路向与一些关键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书讯     
<正>彭丰文博士所著《先秦两汉时期民族观念与国家认同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6年3月出版。全书共六章、45.1万字。该书对中国古代"国家"、"国家认同"概念进行了辨析界定,在此基础上,紧紧围绕"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考察了先秦两汉时期民族观念与国家认同的形成发展历程及其历史意义。作者认为,先秦时期中国传统文明已经表现了追求"大一统"政治的文化特质,西汉时期"大一统"特色的中国古典民族观念与国家认同正式形成,东汉  相似文献   

18.
曹刚 《世界遗产》2014,(11):30-37
<正>鄱阳湖,一片远离城市喧嚣的自然纯净世界,它荟萃了水、鸟、草、鱼、岛、渔等自然和人文精华,像母亲湖一样养育着万类生灵。这儿,有中国最美的草洲,世界最大的白鹤和天鹅栖息地,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湿地;这儿,是中国湖泊最多最密集的地方;这儿,是中国湖文化最悠久的地方,中国渔耕文明发源地之一,中国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文明的起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最近几年以来,“中国文明的起源”———或与此类似的题目———成为中国考古学、古史学界热烈讨论的一个论题。开这个风气之先的是1985年在北京出版的夏鼐的《中国文明的起源》的中文版[1]。随着次年《光明日报》对辽宁牛河梁“女神庙”遗址发现的报道与这项发现将中国文明起源时代提早的评论,引起了近五年来中国考古学界、古史学界对什么是“文明”、中国最早的文明在何处起源以及中国文明到底是一元还是多元等等一系列老问题的争议。在“中国文明起源”这个题目下参加讨论的学者很多,1987年可举安志敏[2]、陈星灿[3]和邹衡[4]为例,1988年…  相似文献   

20.
语像     
《旅游》2012,(11):6-7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蔡尚思过去十年,中国总共消失了90万个自然村,平均每天消失80至100个村落。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冯骥才"文化"可以用四句话表达: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须要提醒的自觉;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梁晓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