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景崧(1841年———1903年)是广西灌阳人,中过进士。1884年中法战争期间曾创编“景字军”,参与抗法斗争。1891年升任台湾布政使及巡抚,官至二品。后来日本攻占台湾,唐景崧由厦门逃回桂林。得到张之洞资助10万两白银,在桂林建了一座住宅,命名《五美堂》,从此定居下来。到桂林后,唐景崧热心桂剧的研究和改革。桂剧前身是湖南新剧,经唐景崧移植过来,形成了现在的桂剧的剧种。由于桂剧起初没有固定的剧本,演员在舞台上的对话、唱词都是随心所欲、信口开河,故事情节也一改再改,因而严重地损害了戏曲的主题和演出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桂林的戏院     
桂林的戏院唐国英桂林的戏院是伴随着桂剧艺术的发展而诞生的。桂剧是桂林的地方戏,发源于明代后期,成熟于清初,开始仅在省会桂林一带演出,却无正式演出的戏院和剧场。当时戏桂班多以各会馆或庙宇为演出场地。这种场地比较简陋,一般多在露天院落里的歌台上举行,观众...  相似文献   

3.
唐景崧历任清朝吏部主事、福建台湾道台、台湾布政使、台湾巡抚.中日甲午战争,大清国战败,1895年腐败无能的清朝廷被迫与日本侵略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命令唐景崧“内渡”回大陆.唐景崧回到大陆后,旅居桂林,在桂林寓所潜心研究桂剧,亲自编写40多个剧本,并组建桂剧戏班,进行桂剧改革,成为桂剧第一个剧作家、桂剧最早改革者.  相似文献   

4.
回首广西省立艺术馆(以下简称艺术馆),还得从欧阳予倩谈起。1938年夏,欧阳予倩接留日同学马君武(时任广西大学校长、广西戏剧改进会会长)的邀请信,由上海经香港到桂林,着手桂剧改革。在桂林逗留4个月,他把《梁红玉》改编为桂剧剧本,国防艺术社将《梁红玉》铅印成书,欧阳予倩亲自指导南华戏院桂剧班进行排练,并在正阳路南华戏院演出,连演28场,场场满座,破桂林桂剧演出记录。由于《梁红玉》影射了当时国民党对外消极抗战,对内压迫百姓,刺痛了国民党的一些头目,使欧阳予倩成为不受欢迎的人物,加上在桂剧改革方面与马君武存在分歧,于是在《梁红…  相似文献   

5.
我国著名艺术家、戏剧教育家,原中央戏剧学院院长、中央实验话剧院院长欧阳予倩先生,自30年代末至40年代中期,以笔作刀枪,以舞台作战场,战斗在抗日文化名城——桂林,他改革桂剧,创办戏剧学校,培养新一代艺人,推动话剧的开展,以宣传、鼓舞人民,团结起来一致抗战,争取民主,反对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战政策和腐败统治。他创作、整理、编导了包括《梁红玉》、《桃花扇》、《木兰从军》等十多个桂剧剧目,使桂剧赋予崭新的面目和时代的内容,为桂林抗战文化城的形成与发展,为抗战  相似文献   

6.
初见陈曼平编审,是在2009年冬季的桂林,当时广西地方志办公室在桂林举办地方志业务培训班,陈曼平编审作为授课老师出现在讲台上,她激情洋溢的授课风格深深烙印在我脑海中。还有一幕至今难忘,讲完课后,陈曼平编审在别人的搀扶下,一瘸一拐地走下讲台。后来才知道,她摔伤的脚刚拆下石膏,还不能受力,更谈不上自由行走,她本可以不用远赴桂林授课,但她还是坚持去了。当时深为她的敬业精神感动。接下来的三年,有幸跟她参加过多次地方志评审会,对她的了解渐渐深入……  相似文献   

7.
汪韵芝 《中华遗产》2007,(2):126-139
汗韵芝老师最初给我的印象,并非来自旁人对这位锡剧“活姑母”一生坎坷与辉煌的描述,而是前年我与她一同前往浙江某地,坐了一天的车,这位耄耋老人居然还有精神打麻将,打到夜里12点;摸牌出牌,谈笑风生,无半点倦意。后来,锡剧四世同堂《珍珠塔》演出有她出场,剧场内掌声雷动,她的戏迷做梦也没有想到,摆过80岁寿筵,汪韵芝居然又一次登台扮演《珍珠塔》中的姑母。我对古典戏曲一直并不热衷,但没有想到,那次我竟会像老戏迷一样激动,又是拍掌,又是呼喊。老人在舞台上做功细腻,人物刻画得活灵活现,难怪有“活姑母”之称。这是我第一次真切感受中国戏剧的巨大魅力。直到有一天我有幸与这位老人面对面,她的阅历、坦率和睿智,使我一次又一次惊讶。汪韵芝老师一面喝着茶,一面从容地讲着她的往事:她的童年、她的戏、她遇上的人和事……说到那些歌儿、调儿的时候还会情不自禁为我唱上几句,字字句句到现在还经常萦绕在我耳边……  相似文献   

8.
她是末代皇帝溥仪的侄女、大间谍川岛芳子的亲妹妹,她留过洋、享过福,也坐过牢、吃过苦。她给邓小平写过信,要求工作。准了,她又去办学校……与众不同的89个春秋,她是怎么过来的?今天又活得如何?她对本刊从头叙来……  相似文献   

9.
王磊  刘宪标 《旅游》2010,(8):60-65
当年的一首《我想去桂林》,让多少人对桂林充满了向往和憧憬。每每有人称赞桂林,首先想到的总是桂林的山水之美。在桂林呆了几年。我却觉得夜晚的桂林也有她另一种风情。  相似文献   

10.
第二章 留迹 来到桂林只得祈求神灵的保佑 关于章亚若来桂林待产的日期,唯一的见证人桂辉,在生前有两种回忆:一是1941年秋,二是1942年初。现在已是无法再弄清楚了。 但对于受邀来桂的往事,桂辉则作了清淅的回忆,她说:“我从赣南三青团干训班结业后,被分派到临川县分团部工作,亚若则仍留在专员公署。1941年夏,亚若突然拍来电报要我去赣州,我去见到她时她既高兴又秘密地对我说,她已与蒋慧风(蒋经国情名)相恋怀了孕,决定到外地生养,选择了广西桂林,要求我同她一齐赴桂。我当时想,这是她们的私事,就表示不愿意去。亚若生气地说:‘易晚香同学要同我去,我还不同  相似文献   

11.
玛格丽特公主是英国温莎王朝第四代君主伊丽莎白二世的妹妹,生前曾于1987年5月访问桂林,我参加了接待她的全过程,印象极深.……  相似文献   

12.
主持人语:没有人会说他(她)不爱旅游,大多是因财力或时间而抱憾。《我想去桂林》的者歌里说:“当我有了钱的时候我又没时间……” 时间的宝贵之处在于稍纵即逝,更何况现代人要忙的事实在是太多了。但是,假如你不想错过旅游带给你的美妙,不管应季还是反季,尝试一下吧。  相似文献   

13.
主持人语:没有人会说他(她)不爱旅游,大多是因财力或时间而抱憾。《我想去桂林》的者歌里说:“当我有了钱的时候我又没时间……” 时间的宝贵之处在于稍纵即逝,更何况现代人要忙的事实在是太多了。但是,假如你不想错过旅游带给你的美妙,不管应季还是反季,尝试一下吧。  相似文献   

14.
主持人语:没有人会说他(她)不爱旅游,大多是因财力或时间而抱憾。《我想去桂林》的者歌里说:“当我有了钱的时候我又没时间……” 时间的宝贵之处在于稍纵即逝,更何况现代人要忙的事实在是太多了。但是,假如你不想错过旅游带给你的美妙,不管应季还是反季,尝试一下吧。  相似文献   

15.
主持人语:没有人会说他(她)不爱旅游,大多是因财力或时间而抱憾。《我想去桂林》的者歌里说:“当我有了钱的时候我又没时间……” 时间的宝贵之处在于稍纵即逝,更何况现代人要忙的事实在是太多了。但是,假如你不想错过旅游带给你的美妙,不管应季还是反季,尝试一下吧。  相似文献   

16.
外婆速写     
上学时写过关于外婆的作文,老父看过后曾酸酸地说,干吗不写写你奶奶,年轻守寡,一生坎坷要强,又勤劳又爱干净。我也说不清,跟外婆相处总共不过半年,但还是常想起她,尽管她一生顺风顺水,多嘴又好吃,非常不勤劳……能想到的原因,大概是外婆生了我妈,我妈生了我,我也做了妈,从母体里一代代传递的感情份量,终于重过了那粒投怀的精子。  相似文献   

17.
吴紫荩 《神州》2013,(17):40-42
桂剧研究发表的论文笔者通过中国知网平台,以"桂剧"为标题、主题、关键词分别搜索,下载1953——2011年期间发表于期刊报纸的论文127篇。完成以上资料的搜集、甄选、研读后,按照研究内容将其中内容直接与广西桂剧相关的72篇分为桂剧溯源研究、桂剧传承与发展研究、桂剧剧目研究、桂剧表演艺术家研究四个部分作分点论述。  相似文献   

18.
桂剧研究发表的论文笔者通过中国知网平台,以“桂剧”为标题、主题、关键词分别搜索,下载1953——2011年期间发表于期刊报纸的论文127篇。完成以上资料的搜集、甄选、研读后,按照研究内容将其中内容直接与广西桂剧相关的72篇分为桂剧溯源研究、桂剧传承与发展研究、桂剧剧目研究、桂剧表演艺术家研究四个部分作分点论述。  相似文献   

19.
谢震威 《文史春秋》2004,(10):60-62
我和妻子原是桂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的同班同学。1947年2月初中毕业后,我考上桂林中学高中部,她考上汉民中学。当时我们已有书信往来。一次,她在给我的信中,附了一份汉民中学的招生简章。简章上写道:国立汉民中学以向理工科大学输送合格学生,欢迎报考本科;无意  相似文献   

20.
《世界》2011,(4):208-208
只因为我同了一句话,老奶奶一头钻进了她老远的记忆之中。她将那句我只问过一次的话,重复又重复了好几遍,偶尔仰头,偶尔俯首,频频思索。但不曾是仰头还是俯首,她的嘴上一直在念叨着:“Torcetti呀,Torcetti的做法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