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礼》中第一次出现了"六书"这个词,却没有说明"六书"的内容,后世对"六书"内容只能是根据先秦文献进行推测。汉代学者许慎把六书解释为关于汉字构造的六种基本原则,但《周礼》中的"六书"并不是许慎所说的"六书"。《周礼》的"六书"可能是指六种字体。  相似文献   

2.
张杨 《神州》2012,(31):167-167
20世纪30年代唐兰先生在批判“六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关于汉字构造的理论“三书说”。“三书说”的提出是对传统权威的首次挑战,为我国研究汉字的构造提供了新的思路,促进了中国文字学的发展。然而,“三书说”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我们应当用辩证的态度来看待“三书”的价值及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说文解字》省声类字疑误析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我国的第一部汉字字典,也是我国的第一部文字学专著。这部书从其面世至今,在我国的文字学史上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历代不少文字学家,将其视为从事文字学的入门之书,并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为之句读、作注、义证、定声,写了不少巨著。到今天,《说文》这部书,仍对我们的文字学研究工作,起着重大的影响和指导作用。《说文》的内容十分丰富,而其中最重要而应当特别指出的有两条:其一,是许慎透过对规模宏大的汉字字库的观察、分析和研究,创立了汉字以部别居的分类方法,使数以万计的汉字从杂乱无序的状态,走向系统化、规律化;其二,许慎于《说文》中,首用“六书”方法,对九千余个汉字的小篆形体构造逐一进行分析研究,使“六书”之说从抽象的理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关于币面汉字的解释在察合台汗国钱币中,打制于不花剌(现今布哈拉)、币面上铸有汉字“不花”和“课”的镀银铜币曾引起钱币学者的极大兴趣。这两种钱币虽早已为泉界所知,但迄今为止涉及钱币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先让我们来看一看铸有汉字“不花”的钱币(图1)。该钱币正面中心打制有(cikka buxara,不花剌钱币),周边有打制信息:(zarp xaza bi-baldatal-faxira sanat sittin wa sittamia,该钱币在光荣的城市打制于660年)。背面中心是汉字“不花”周边的文字与正面相同。研究者一般认为,“不花”这两个汉字是布哈拉城汉语…  相似文献   

5.
“攘外必先安内”是九一八事变前后至西安事变前南京国民政府处理内政、外交的基本准则与总方针。多年来,海峡两岸学者对“攘外必先安内”的解释与评价存在着原则分歧。台湾学者认为此一方针的执行造就了中国建设的“黄金”时期,并为八年抗战作了充分准备。大陆传统观点认为,此一方针是“只剿共,不抗日”的妥协、投降方针。笔者认为这两种说法都不够科学。为了正确评价“攘外必先安内”方针,有必要对此方针形成过程作一全面考察。  相似文献   

6.
从上世纪80年代起。关于新疆红钱研究的成果如雨后春笋,然而对于“新疆红钱”,还有许多待解之谜需要专家、学者及同好去破解。比如,关于“新疆红钱”范围的定位上。不少专家、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汇集起来主要就是两种说法,一类说法是,“红钱”限指新疆的红铜钱,甚至只限于南疆的铜钱;另一种说法是,清朝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政府统一新疆后所铸的方孔圆钱,不分南北两路,  相似文献   

7.
孙奇逢(1584—1675年),字启泰,号钟元,晚年自号岁寒老人。他终身布衣,致力于学,著述甚丰,涉及经学、理学、史学、文学等诸多方面,是我国明清之际著名学者、思想家、教育家、爱国志士,被北方学者奉为泰山北斗。孙奇逢的经学之作分别为《读易大旨》、《书经近指》、《四书近指》及《晚年批定四书近指》。《读易大旨》写于明清社会动荡不安之际,孙奇逢为寻找“天崩地陷”的原因,希望能从《易经》这部阐发“天地自然之理”的经典中,得到关于人世变革原因的启迪。《书经近指》的主旨、纲领乃一“敬”字,而“主敬存心”的功夫又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之…  相似文献   

8.
《百年潮》1999,(6)
在有关苏联剧变的问题上,目前学术界出现了一种说法,说苏联是因“灭史”而遭“灭国”的。笔者孤陋寡闻,不知道这一说法在多大范围的人们中间流行,但就笔者所了解的苏联东欧学术界,起码还很少听到此说。这种似是而非的说法颇能眩人耳目,不可不加以辨正。出现这种说法,确乎应了一位颇有名气的研究苏联史的中国学者的一句苦涩之育。他说,苏联史在中国,几乎可以说是少有的几个最难研究的学科之一,因为在我们这里,无  相似文献   

9.
一汉字,当今世界最古老而又最富有生机的文字,它不仅是汉族人民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而且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重要承载工具。长期以来,不少学者谈到汉字时,对汉字的历史功绩是承认的,一谈到汉字的现状,有人不是说“汉字不利于实现文字工作的机械化、自动化”(中央电大教材《现代汉语讲义》上册120页),就是说“汉字不便于实现文字机械化,无论是在打字、打电报,还是印刷、编制序列索引,都远不如拼音文字方便。  相似文献   

10.
拉萨囊玛     
“囊玛”一词的由来说法颇多,藏族专家一般认为是“内廷歌舞”的意思,还有一种说法囊玛一词系外来借用语,是南亚次大陆巴基斯坦一带的“呐嘎玛”(歌曲之意)的谐音,从拉达克传入西藏。而学者陈重等认为“囊玛”这个词本身含有囊玛乐的起源、演变和发展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楚系文字略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周时期的古文字,特别是战国文字,在中国古文字的发展史上自我一个阶段,而且是很重要的一个阶段,具有很强的时代特点。已有的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文字比较厐杂、混乱,尽管遵循汉字“六书”的普遍规律,但文字异形、(?)增新字的现象比较严重,长期列国公立的局面致使各地的文字有其相对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2.
字圣许慎     
朱绍侯 《史学月刊》2005,(10):27-34
东汉许慎因著有《说文解字》,成为中国文字学的开山鼻祖,对中国和世界的文化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被后人尊为“字圣”。《说文解字》开创的“六书”理论,是关于中国汉字构成和使用的六条方法,至今仍被古文字学家奉为圭臬。该书创造的辞书部首编纂法、汉字形音义贯通说解法等都对后代影响深远。许慎是对国家和民族有巨大贡献的伟大人物。  相似文献   

13.
地方志是我们伟大祖国文化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存历代方志八千余种,十万多卷,其中既有私修,也有(?)修,两相比较,后者占了绝大多数。我国的方志纂修,历史悠久,大体可追溯到西周时期。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周礼》记载:“诵训,掌道方志,以诏观事”;“外史掌书外令,掌四方之志”。至于这里的所谓“方志”或“四方之志”,究竟是什么东西,东汉学者郑玄有注释:“志,记也,谓若鲁之《春秋》、晋之《乘》、楚之《(?)杌》。”虽然现代许多学者并不同意这种说法,但我们认为,这里的“方志”是有关西周统治下各个地方情况的记录,说其为原始方志并不为过。西周时期的原始方志既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方志源远流长,仅从周朝算起,至今也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关于方志起源有多种说法:一是源于史。方志之名,最早见于《周礼》,据记载:“外史,掌四方之志。”所谓“四方之志”,就是周天子的外史官所掌管的国别史。古代学者郑樵说:“古者,记事之史谓之志”;近代学者梁启超说:“最古之史,实为方志”。二是源于地理书。“地理”一词最早见于《周易·系辞》:“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春秋战国时期,记载全国地理情况的名著《山海经》,被认为具有原始“地志”性质,《禹贡》被称为“最早的全国性区域志”。三是源于古地图。有人认为,原始社会…  相似文献   

15.
“确山惨案”发生至今已40多年了。但长期以来,一些报刊和老同志的回忆,对“惨案”发生的时间、国民党袭击竹沟留守处的兵力番号及我方在“惨案”中死难的人数几个主要史实说法不一。在调查中,我们对这些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核实考证,现作以下说明: 一关于“惨案”发生的时间一说是1939年11月11日;另一种说法是11月12日。我们认为前一种说法是正确的。1939年11月18日,胡(服)、彭(雪枫)致中  相似文献   

16.
正书法教育不只是写字教育,而是对人多方面素质培养的教育。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培养人时就有"六艺"的传说,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这就是所说的"通五经贯六艺"的"六艺"。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许慎是第一个运用六书理论全面分析汉字结构,并用这种理论来探求汉字本义的。我国著名书  相似文献   

17.
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陆续公布 ,不仅为吴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也为吴史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譬如 :关于吴国是否实行过户调制 ,由于文献缺乏明确的记载 ,学者见解不一。而吴简中颇多“调麻”、“调布”、“调皮”的记载 ,引起学者的兴趣。我们曾在一篇文章中 ,径称吴简所见的“调”为“户调” ,并根据吴简披露当时户分九品 ,推测传世文献所记西晋特别于“平吴之后” ,又“制户调之式” ,首次采用“九品相通”原则 ,应该含有吴国的户调内容 ① 。对此 ,高敏先生不全赞同。他认为 :(一 )我们引用的吴简 ,“不见一枚简牍中有‘户调’二字”。 …  相似文献   

18.
《大学》本是《礼记》的第四十三篇。郑玄说:“名大学者,以其记事博学,可以为政也。”许多人认为它是秦汉之际儒家的作品,也有人说它是曾子作的,尚无定论。到了宋代朱熹才把它和《论语》、《孟子》、《中庸》配合在一起,编撰《四书章句集注》,因此它被定为《四书》之一,就成了儒家的经典著作。《大学》在《礼记》中,原只是一篇文章,经宋代程颐、程颢和朱熹的编次,现在通行的《大学》为经一章,二百零五字;传十章,一干五百四十六字;合计为一千七百五十一字。有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条目;宋以后,被理学家尊  相似文献   

19.
铸有汉字的不花刺钱币新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问题的提出:关于币面汉字的解释 在察合台汗国钱币中,打制于不花剌(现今布哈拉)、币面上铸有汉字“不花”和“课”的镀银铜币曾引起钱币学者的极大兴趣。这两种钱币虽早已为泉界所知,但迄今为止涉及钱币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之提出清代言音声训诂之学者,向以“戴、段、二王”并称。王念孙《读书杂志》、《广雅疏证》,王引之《经义述闻》(下或简称《述闻》)、《经传释词》(下或简称《释词》)四书,为王氏父子平生心力、学诣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