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月江 《百年潮》2010,(5):77-80
1942年4月18日凌晨,美国16架B-25轰炸机在杜立德中校率领下,从距日本650海里的“大黄蜂”号航空母舰上起飞,轰炸东京、大阪、神户等地。这是日本发动侵略战争以来本土首次遭敌国机群轰炸,损失巨大,朝野震惊。这一历史事件,影片《东京上空30秒》和《珍珠港》中都有反映。  相似文献   

2.
《百年潮》1999,(5)
两种传统中的知识分子李:苏联解体之后,目前俄罗斯文化界对历史是如何反思的?知识分子是侧重总结个人的教训,还是回避?蓝:苏联解体后,苏联知识分子对十月革命后的七十年历史反思得相当深刻。几乎对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都进行了反思。对十月革命本身也有不  相似文献   

3.
编写地方史,离不开背景资料,恰当地运用背景资料,是交待事件发展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揭示事件的性质、意义及其复杂关系,不可缺少的环节。 笔者从编写县史的实践中认识到,注意搞好三个结合,掌握一条原则,是用好背景资料的关键所在。 第一个结合,是把地方史的实际情况同社会大背景结合起来。地方历史的发展变化,总是受整个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制约和影响。只有将大背景交待清楚,才能展示出事件产生的社会根源及其所处的社会地位,从而使读者对事件的性质、意义有明确的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社会背景资料有两种,一种是历史性的背景资料,例如:《利津县史》在“利津县抗日根据地的开辟”一节的开头写道:  相似文献   

4.
岁月有痕     
正顾久年度文化事件对贵州未来发展有基础性意义的,可能对贵州文化产生较深远影响的事件,而非商业性质的炒作。"三足鼎筑"——以传统文化为基点的、阳明祠、阳明洞、孔学堂的打造,恢复贵阳人对中华传统的回忆和留恋。卢惠龙选择这些事件的标准是:有利于历史文化建设:贵州省博物馆新馆、《民国贵州文献大系》出版皆是;有利于民众精神、物质  相似文献   

5.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思考系指:他们在课堂上有从各种重大历史事件中探询结论的兴趣,有将各种事实加以分析对比来验证教科书或教师所交代给他们的结论的兴趣,以及揭发各种历史现象的特征互相关系加以对比联想提出自己认识的兴趣等。这不仅对于学生透彻的理解历史事件从而达到牢固的记忆起着重大的作用;这种要求运用学得的知识来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和求知欲同时也是教师培养“共产主义的新人”的重要品质之一。历史教师必须为自己在锻炼学生思想方法上所担负的责任具有光荣的自豪感,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  相似文献   

6.
一苏联专家普希金教授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实习的三次历史观摩教学和评议会中说过:“历史事件必然发生在一定的时间。因此,历史课的另一特点,便是在历史教学中应该充分注意时间问题,和注意对于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交代。但这是不容易作得好的。”(1953年,七月号,人民教育)古代人类从时间观念发明了历法,从使用历法,到创造了文字,便有关于时间的记载,从这里便产生正确的历史。(传说和实物也是历史材料,但年代难得正确)最初的历史记载,总是编年的,  相似文献   

7.
马克白斯在1040年杀死邓肯一世的事件,是苏格兰历史上的一场公案,围绕这一事件的斗争,在苏格兰历史上有重要意义;而且由于莎士比亚写有悲剧《马克白斯》,这个人物就更受人们注意了。本文拟通过探讨事件表现在继承制上的情况,以说明他在苏格兰历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当代山西的历史,是一部社会主义的创业史.也在三晋5000多年文明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在它的发展进程中,有成功的喜悦和经验。也有失败的痛苦和教训.更有诸多重大决策、历史事件具有里程碑意义。了解和认识这些重大决策和历史事件。对于研究当代山西历史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而且会给人们以探索和解决新问题的聪明才智。给人们以继续前进的鼓舞力量。  相似文献   

9.
《神州》2007,(12)
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有连锁关系: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危机,从华北危机到"一二·九"运动,从"一二·九"运动到西安事变,从西安事变到卢沟桥一声炮响、伟大的八年抗战,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在这一连串有连锁关系的历史事件中,"一二·九"运动和西安事变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六四四年的满清入关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重要事件,吴三桂是这个事件中的主要角色,关于这一历史事件与这一历史人物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我们这里有加以明确敍述的必要。从前讲到吴三桂勾引清兵入关的时候,总是很自然地要联想到「冲冠一怒为红颜」的诗句来,因而会情不自禁地陶醉在「英雄美人」的故事里,以致轻视或无(?)了对于基本原则的掌握,而陷入「英雄史观」的错误中。所谓基本原则究竟是什么呢?这当然就是阶级观点。诚如荣孟源先生于「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一文中所说:『离开阶级关系来谈历史上的人物,夸大或缩小历史事实,歪曲或伪造历史事实,对历史上的人物任意地漫骂,或无聊地称赞,都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态度,不是历史科学研究者所应采取的态度』。我们知道,吴三桂的父亲吴襄是明崇祯初年的锦州总兵:吴三桂本人是由武举出身的山海关总兵,是一位(?)有数十万精锐武装的地主阶级的将  相似文献   

11.
任何历史現象,都是在时間和空間兩者之間进行着的。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地圖作为直現教具,它只能向学生揭示某一历史事件的發生地点或者活动地区;而不能帮助学生自觉地对于某一历史事件存在空間的先后、久暫得到一个明确的概念魏卫番F象,又都是相互联系着和不断变化着的。而历史地圖只能表达孤立的、靜止的空間,它不能呈现不断地交互錯綜变化着的时間。因此,苏联先进历史教学经驗告訴我們:在历史教学中应該重视年表的研究;“只有把各种事件依照年代順序排列起来,才可能明了历史过程。”(见卡尔曹夫:小学历史教学法113页)所以,按照历史年代順序编繪“时间带”作为結合历史地圖来加强历史教  相似文献   

12.
1.历史年代学,或其一般的称呼:年代学,它的确切定义是什么?1980年版《新编不列颠百科全书》说:“年代学,就其最广泛的意义而言,是一种时间尺度,一种编次年代顺序的方法。”王同亿主编的《语言大典》的定义是:“以规则的间隔或时期来测定或计算时间,并确定事件的本来年代之科学。”《中国历史大辞典·史学史卷》的定义则为:“研究测定历史年代的原理和方法,考索历史事件和历史文献等的年代的学科,历史学的辅助学科之  相似文献   

13.
正内容简介本书从金融的视角重读民国史,揭示为人熟知的历史事件背后所隐藏着的金融秘密。孙中山为什么让位给袁世凯?袁世凯敢于称帝有何底气?中日在金融战中是怎样过招的?日本为什么惧怕法币成功?这些问题在书中均有一一解答。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凯恩斯说:如果以货币的角度发掘历史,整个历史将会被  相似文献   

14.
1.制造历史的眩晕冲动历史学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解释那些令人震惊的、有时甚至是极端血腥的事件。本文的出发点是,通过回溯方式,哪怕是对于当事者本人而言,也几乎不可能据此接近他们造成的极端性事件中偶然的、非理性的与渎神的层面。为了抓住极端性事件易逝的本质,作者建议直接面对紧张关系,这是一切历史和传记的非连续性的特点:一  相似文献   

15.
纵观古今中外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我们可以看到: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是不可分割的。 1871年马克思在致路·库格曼的信中指出:“如果斗争只是在有极顺利的成功机会的条件下才着手进行,那么创造世界历史未免就太容易了。另一方面,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末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些偶然性本身自然纳入总的发展过程中,并且为其他偶然性所补偿。但是,发展的加速和  相似文献   

16.
中法战争是近代中国和法国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关这一事件的史料,中法两国都有收藏。然而,长期以来,研究这一事件的中国学者主要依据本国史料探讨问题,史料的片面性往往使结论有失公允,这是一件十分遗憾的事。  相似文献   

17.
影响中国前途的一次空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档案资料对历史研究的重要性和权威性是众所周知的。然而,在现代中国,许多对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重要事件,却因种种缘由,没有留下任何可供后人查阅的文字记载,只存在于极少数当事人的脑海中。随着这些当事人相继去世,某些历史事件的内幕已经或即将永远不再为人们所知悉。当然也有例外,某些重要事件的内情,可能被当事人披露于世。令人遗憾的是,其中一些重要线索,尚未引起史学界的注意。这至少有一部分原因要归于学者们偏爱档案文献而忽视了口述史料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历史是指人类社会的历史。历史上所讲的一切事件、制度、典章等,都是人们活动的产物。讲历史不外就是讲人和人、人和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影响。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一百年前就正确指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119页)历史是千百万人们创造的,这毫无疑问。不过,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却又不可能举出这么多人来一一进行评价,而只能是选取其中的若干有较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二战纪念物分三类:其一是原战争遗迹和历史事件发生地遗址,其中重要者多已辟为纪念地(博物馆);其二是二战期间遗存的可移动文物;其三是战争期间及战后所建造的纪忿性建筑。前二者的意义,主要在于其见证真实历史的史料价值;而后者则展示了建造时代的公众在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评判和自身的文化取向。本文主要简述中国与国外同类纪念性建筑之代表性实例,从中管窥各自文化取向的异同。  相似文献   

20.
1978年,改革开放的隐隐雷声,怎样悄然触动中国人的心灵?这是我22岁时的日记片断.内容涉及“真理标准讨论”“天安门事件平反”“‘七二〇事件’平反”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其中有思考又有迷惘、有欢欣又有疑问,记录了一位普通青年对一个伟大时代的感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