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8月8日,第二届吐谷浑及丝绸南路文化研讨会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召开,来自我省及甘肃、云南的二十多位历史、考古、文化界的专家学者就吐谷浑对中华版图形成的贡献、吐谷浑人的科技贡献、  相似文献   

2.
《丝绸之路》2012,(16):123-123
2012年8月11日,第三届"吐谷浑与丝绸南路文化研讨会"在青海省都兰县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对该领域诸多遗址的开发、保护和研究进行深入研讨。这是都兰县在成功举办两届吐谷浑文化论坛的基础上举办的一次高规格、高水平的学术研讨盛会,  相似文献   

3.
武威南山是吐谷浑王族墓地所在,是吐谷浑灭国之后的"先茔"地.之所以选择凉州南山为其王族"先茔",是因为这里一直是吐谷浑人的"旧居之地",有较为充分的历史依据和民众基础.而这些吐谷浑王族墓均位于山梁上的选址特点、夫妇异穴合葬习俗等,都体现出较为明显的鲜卑文化特征,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吐谷浑本民族的文化属性.  相似文献   

4.
土族是鲜卑慕容部的直系后裔,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仅存的一支鲜卑族,这已成为学术界的主流共识。土族的传说、语言、民俗、宗教等都和吐谷浑文化有着紧密的传承关系,土族文化就是吐谷浑文化的延续。当然,在今日土族的文化中,不可避免地融入了藏、汉、蒙古族等民族的文化因素,这也是土族文化与鲜卑文化有所区别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程起峻 《中国土族》2004,2(1):38-41
吐谷浑于公元329年在青藏高原立国,至663年(唐龙朔三年)国灭,共344年。灭国后的吐谷浑有其独特的历史蕴涵,值得加以研讨。本文从灭国后的吐谷浑与吐蕃的关系、“吐谷浑邦国”的政治中心及疆界、“吐谷浑邦国”的经济、吐谷浑民族的传统文化、吐蕃对“吐谷浑邦国”的控制等五个方面初步探讨了吐蕃统治下的“吐谷浑邦国”。  相似文献   

6.
书讯     
正李文学著《吐谷浑史研究》由科学出版社于2020年3月出版。该书除绪论,共分9章,具体以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吐谷浑为研究对象,分别探讨了吐谷浑部的迁徙、吐谷浑政治中心及疆域的变迁、吐谷浑的生计方式和政治体制、吐谷浑的文化、吐谷浑与十六国政权、吐谷浑与北方游牧民族政权、吐谷浑的灭国及其播散、吐谷浑各支与其他政权、  相似文献   

7.
尚刚 《收藏家》2024,(1):16-21
艺术史并非现存实物的历史,对于构建信史,实物固然重要,但文献也不可或缺。丝绸等工艺美术品是为人制作的,在封建时代,其兴衰时时根源于表现帝王好恶的时政。青海都兰和甘肃武威的吐谷浑大墓所出丝绸表明,边疆的工艺美术品虽常常与内地风貌相同,但制作时代却往往稍晚。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记者 郭晓芸) 5月19日,由青海民族出版社、青海土族研究会联合主办的《吐谷浑史地探秘》(上下册)首发式暨吐谷浑文化研讨会在西宁隆重举行.省政府副省长韩建华,省政协副主席、青海土族研究会会长鲍义志,海东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河生花,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厅副厅长吕霞、副巡视员党招应,以及互助土族自治县、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省垣相关文化学术界专家、学者五十余人参加了首发式.会议由中共青海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青海土族研究会副会长赵永祥主持.  相似文献   

9.
夏艳平  裴宇 《中原文物》2023,(1):137-144
甘青地区唐代墓道殉马现象从公元7世纪中晚延续到9世纪末,具有鲜明的特征,可认为是辨识唐代吐谷浑文化遗存的重要线索。甘青地区与该习俗相关墓葬间的共性,可能是吐谷浑人的传统习俗,而差异应与吐谷浑人在甘青两地面临不同自然环境、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时所做出的选择有关。殉马多寡基本上与墓主人的身份、等级相对应,但无明显的性别指向性。至于该习俗的来源,可能是吐谷浑人在其旧俗的基础上受到吐蕃整马殉葬习俗的影响而形成。  相似文献   

10.
李朝 《中国土族》2011,(4):11-13
为挖掘和打造吐谷浑文化,本刊特发表青海民族大学教授李朝先生撰写的《吐谷浑——青海特色文化的标志》一文。在这篇文章中,李朝先生引用了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树轮实验室首席科学家、研究员邵雪梅博士在中央电视台九套专题片《树轮的秘密》中的介绍。他说,通过邵雪梅博士从都兰热水墓地考古现场获得的祁连圆柏的树轮纪年研究结果表明,热水一号墓地最后封土完工的时间应在公元600年。经过李朝教授谨慎推断,此墓的主人有可能为吐谷浑走向辉煌顶峰时的夸吕可汗。如果这一论断成立,则为今人研究吐谷浑文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