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雍正通宝铸行于清世宗雍正年间(公元1723-1735),背文以满文纪局。雍正时期由于铜材紧缺,铸币数量锐减,许多局停铸或合并,不少铸局铸行时间不长。据史料载:浙江宝浙局于雍正七年开铸,至十一年停,大约4年时间。因此,其铸币数量应该是较大的。宝浙局雍正通宝主要版式可分为角头通与方头通两种。在雍正各局铸币中,多数为角头通版式,一局中具有角头通和方头通的只有云、晋、武、川、浙五局,其中宝浙局方头通版式最多。此外,  相似文献   

2.
清代雍正通宝以宝泉、宝源、宝云三局铸币存世量大,版式最多。其中宝泉局中的阔缘钱铸造精整,文字秀美,版式复杂。张凤坤先生曾在《安徽钱币》2005年第3期上发表《宝泉局雍正通宝版式探微》一文,对雍正宝泉局铸币进行了分类,其中阔缘钱14枚。笔者曾从襄樊出土及汉江出水钱币得雍正宝泉局钱币百余枚。当时不甚重视,只留少量精美者,余均出让,有的仅留拓片。近期取出细审,发现其中有不少文字怪异品,惜原物已失,所留拓片又不够清晰,深觉遗憾。现选出15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清代异书钱时有所见,清代错版钱也多在英文和满文上有误,这还包括银币和铜元,一般汉文字错误很少见。  相似文献   

4.
雍正钱普品居多,粗看起来千佛一面,藏家往往无意顾及此类“不起眼”的清钱,甚至有人将清钱戏称为“垃圾钱”。其实这是清钱研究中的一个误区。  相似文献   

5.
笔者曾对清宝泉局雍正通宝版别作过探讨(载2005年第3期《安徽钱币》),现再就宝源局雍正钱的版别试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河南局全称为河南省局,因局址在开封府南关,也称河南开封府局,顺治四年题准开铸。河南铸钱按清政府统一规定的金属成分执行,顺治制钱是七成红铜三成铅。顺治通宝先后铸行有:光背、背单汉字、折银一厘、满文、满汉文五种形制,即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在襄樊汉江出水大量的雍正通宝,其中宝晋局铸币数量不少,其数量比宝南、宝昌、宝川、宝济、宝武要多。现将笔者收到的三种版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清朝世宗雍正帝即位后,铸年号钱——雍正通宝钱。它的背文统一采用满文,表示钱币铸造局。但雍正朝制钱明显少于顺治、康熙二朝,主要原因是铜源紧缺,铜价人工上涨,铸钱赔本,故政府下令禁造黄铜器具,以增加铜源,又令三法司制定严禁私铸的条例,违者从重治罪。为确保户、工二部长年铸造流通于全国的所需货币,适应商品经济发展与繁荣,对其余各铸钱局采取时铸时停,宝苏局亦不例外。  相似文献   

9.
《故宫清钱谱》载:“高宗乾隆元年,行乾隆通宝钱,并改定每文重一钱二分”。另据有关资料记载,内廷用钱枚重一钱六分。若按清库平一钱折合3.73克,则标准制钱应重4.5克左右,内廷用钱应重6克左右。而在钱币实物的收集过程中的确发现有明显比常见品大和重的大样钱。  相似文献   

10.
<正>爱新觉罗·弘历在位六十年,铸造了巨额乾隆通宝。《清国史·食货志·钱法》和《皇朝文献通考·钱币考》记载,乾隆朝累积铸钱170937604串,其中京局(宝泉局、宝源局)77281383串,占全国45.2%。宝源局铸炉为宝泉局之半,宝泉局约铸5千万串,计500亿枚,占全国30%。《一统志》记载,"宝泉局旧址在东四牌楼北,仍明旧址。"雍正四年,定宝泉局分设四厂铸钱。东厂在东四牌楼之四条胡同,炉十二座。南厂在东四牌楼之钱粮胡同,炉十二座。西厂在北锣鼓巷之千佛寺后,炉十四座。北厂在北新桥之三条胡同,炉十二座。正炉共五十座。东南西三厂又各置  相似文献   

11.
在唐代开元通宝中,有1种"宝"字较为窄长的版式,泉币界称为窄长宝或狭通宝。关于这类版式研究文章不多,只有《江苏钱币》2005年第二期曾刊登汪有民先生《试谈窄长宝唐开元钱》一文,颇有新意,读后获益不少。但作者误将短宝(图7),遒劲(图12)等版式当作窄长宝,因  相似文献   

12.
清钱实物遗留下来很多。版式又很复杂,因而清钱成为许多集币者的重点集藏之一。光绪通宝小平钱背千字文是很有特色的一组钱币。其中,以宝泉局、宝源局种类最多,有宇、宙、日、列、往、来6种背文,并各月多种版式。现据本人所集实物,披露于下,与同好交流。  相似文献   

13.
明代崇祯年间(公元1628—1644年)铸行的崇祯通宝,是明代钱币中版式最杂、背文最多、存世量最大的钱币,也是我国历史上钱法混乱、铸地众多,版式繁杂的货币之一。笔者手头资料不多,可知的有《陕西金融》钱币专辑(18),即明代钱币研究专辑,刊登有孙仲汇、戴建兵、殷光中等知名学者关于明代钱币的论述。均涉及到崇祯通宝的铸行情况,虽着墨不  相似文献   

14.
笔者去年曾写一篇小文谈北宋“御书钱”(见《成都文物》2003年2期),有读者赐问:“赵佶御书钱以‘崇宁通宝’最为有名,何以尊作于此着笔独少?”“崇宁通宝”版别复杂,非专文不足以阐明的,本文试谈一下“崇宁通宝”大钱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我从襄樊出土钱币和汉江出水的钱币中,收集近两百枚万历通宝,其版式各异,很难找出两枚完全相同的。现选拓72枚附后,并对万历通宝的版式特征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万历通宝是明代钱币中存世较多的一种,主要原因是明初以推行纸币为主,铜钱时铸时停,至万历年号时,民间铜钱已不敷使用。据《明史·食货志》记载:万历四年(1576年),命户工二部,准嘉靖钱式铸“万历通宝”,随后南北宝源局拓地增炉铸钱。南铸大抵轻薄,北钱视南钱昂值三分之一。私铸盛行,造成了万历钱良莠不齐、轻重悬殊、版式繁杂。笔者所选的钱币中,最重者达7.9克(图25),最轻者…  相似文献   

16.
明天启通宝始铸于明熹宗天启二年。据《明史》《食货志》记载:"当是时,开局遍天下,重课钱息。"由于铸钱有利可图,当时二京及各省纷纷开炉铸钱,计有156座。各炉座铸钱的往往有不同标记背文。因而天启通宝不仅数量甚大,而且版式复杂。喻战勇先生在《江苏钱币》2007  相似文献   

17.
<正>明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建州女真首领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在赫图哈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国号金,史称后金(区别于公元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的"金"),建元天命(1616-1626年),铸行满文"天命汗钱"和汉文"天命通宝"。《清史稿.食货志.钱法》:"太祖初铸天命通宝钱,别以满汉文为二品,满文一品钱质较汉文一品为大……"。满文天命汗钱系用老满文书写而成,读法顺序  相似文献   

18.
我将历年来已收集到宝泉、宝源局雍正钱,挑选出10枚各有特色的不同版别,拓图呈上,供同好鉴赏与参考。一、宝泉局雍正通宝  相似文献   

19.
杨君 《中国钱币》2007,(3):26-32
“开元通宝”钱是唐朝开国铸币,史载:“武德四年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径八分,重二铢四条,积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开元通宝的铸行,开创并确立了“通宝”钱制,其本身的重量和形制也成为以后历代推崇的榜样;不仅如此,后代甚至采用简单“拿来主义”的态度,直接选取某些版式的开元通宝钱,将其改刻添补后再翻铸新的流通钱。  相似文献   

20.
“嘉庆通宝”红钱品种相对较为单一,钱币爱好者一般不屑对其研究,故有关阿克苏局铸“嘉庆通宝”钱币的研究讨论文章相对较少。本文仅就嘉庆朝阿克苏局所铸本朝“嘉庆通宝”钱谈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