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20世纪60年代以降,美国人口总数及其种族构成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西裔和亚裔群体数量急剧增长。作为西裔群体当中最大的一支族裔团体,墨西哥裔美国人开始积极参与美国政治,并逐渐对美国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领域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墨西哥裔美国人在美国的政治参与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历史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研究方法,全面分析和理解该群体在美国政治参与的现状,认为政治文化、社会经济地位和政治动员等因素共同影响了墨西哥裔美国人自20世纪60年代以降在美国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2.
魏涛 《史学集刊》2024,(1):60-71
1876年南卡罗来纳州州长大选前后,查尔斯顿市多次发生种族冲突,既反映了白人至上主义者与坚决捍卫公民权、平等权和选举权的非洲裔黑人之间不可调和的种族矛盾,也揭示了民主党和共和党之间激烈的政治斗争。非洲裔黑人占查尔斯顿市人口的大多数,而种族暴力并非局限在非洲裔黑人和白人之间,也存在于支持不同政党的非洲裔黑人选民之间,使得查尔斯顿市的种族关系存在明显的地方性和复杂性特征。对查尔斯顿市种族冲突的历史考察,有助于加深对美国重建后期非洲裔黑人选举权、种族关系和白人至上主义思想意识,以及民主党和共和党之间的政治斗争等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期,德裔移民对母国的支持招致了美国主流社会的普遍反感,由"模范族裔"转变为潜在的乃至可见的威胁群体。极端移民族裔同化理论"百分之百美国主义"应时而生,并获得美国民众的广泛支持。作为其实践的"百分之百美国化"运动直接而彻底地指向了德裔移民。在这一进程中,德裔移民的宪法权利不但遭到无视,甚至连基本的人权也被践踏,美国的德国文化因此遭受重创。这也说明,在一向标榜自由和民主价值观的美国,其公民权利还是存在很大的相对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梁军  柳瑞 《世界历史》2023,(5):130-143+159-160
1985年,南非局势的持续恶化与国际社会制裁压力的不断增加,迫使英国撒切尔政府考虑调整其对南非的“接触和对话”政策。对此,英外交部建议采取措施提高英国政策的可信度并避免陷入孤立,其核心策略是通过与欧共体就南非问题达成共同声明来捍卫英国的基本利益,并借此抵制英联邦更为严厉的制裁措施。然而,撒切尔却反对任何形式的经济制裁,双方各执己见,从而导致英国的政策调整异常艰难。经过一系列博弈后,撒切尔在平衡经济与政治利益诉求,保持英国南非政策自主性和灵活性的前提下,有选择地接受了欧共体《卢森堡协议》,此后又在拿骚英联邦会议上做出策略性妥协。撒切尔政府对南非政策进行的调整是英国实用主义外交传统的体现,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以最小成本实现英国整体利益的最大化,但这种偏袒南非政府的做法在事实上延长了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寿命。  相似文献   

5.
论文概述了美国印度裔族群艰难的移民历程,分析了其族裔人口在新时期快速增长的原因,并着重探讨了它近年来的经济成就和成功的动因。作为当今美国的一个新兴少数族裔群体,印度裔族群已发展为仅次于美国华人的第二大亚裔族群。尽管其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开启于美国1965年新移民法案的出台,但它却在短短四十余年间逐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成就,并在收入、商务、个人发展等方面得到了清晰的展现。美国印度裔族群杰出经济成就的取得并非偶然,而是与它族裔整体上的精英特性密切相关,这一特性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其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和对美国主流社会的平稳融入。  相似文献   

6.
自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后,中外媒体上下热议,还有不少将"中国梦"与"美国梦"作比较的,说"中国梦"是国家民族之梦,追求的是国家富强,而"美国梦"则是美国人个人之梦,只要进入美国这个人人平等的社会,通过个人奋斗,就可以实现让自己过上美好生活的梦想,等等。最近在美旅游期间参观博物馆、艺术馆,竟也碰到这个议题,不由令我生问,"美国梦"与"中国梦"到底有多大差异?  相似文献   

7.
王希 《史学集刊》2012,(6):3-19
美国内战(1861-1865年)与重建(1863-1877年)时期非裔美国人为争取平等选举权进行了思想和政治斗争。非裔美国人虽然没有直接参与重建时期国会的立法过程,但以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Frederick Douglass)为首的黑人领袖们率先意识到内战带来的制度创新的巨大潜能和机会,将美国宪政的传统和寻求自我解放的经历结合起来,创造出一套新的转型宪政主义的话语和思想,为国会共和党人的立法行动提供了思想和法理的支持,推动了美国宪政的重构和美国民主的转型。通过展示和分析围绕黑人选举权而产生的非裔美国人宪政思想,本文一方面意图挑战传统重建宪政研究中对黑人能动性的忽视,另一方面则力求探索将非裔美国人研究、社会史、思想史纳入宪政研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甄峰  尹俊 《人文地理》2012,27(3):136-140
论文全面回顾了南京大学非洲地理研究发展的历史,从自然地理、能源地理、农业地理、矿产地理、工业地理、人口与城市地理等方面总结了南京大学非洲地理的重要领域。指出了当前研究的困境与不足,并探讨了今后南京大学非洲地理研究应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臧晓萌 《神州》2013,(11):255
沸沸扬扬的美国大选终于尘埃落定,以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战胜了共和党候选人罗姆尼胜利连任而告终,这次选举向世人展示了具有美国特色的民主,美国选举制度虽然不尽合理,但基于现实情况仍然有其存在的需要,而其中的部分做法值得我们效仿和学习。  相似文献   

10.
付宗平 《神州》2012,(26):231-232
论文从我国当前的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出发,以成都市土地流转为例,剖析成都土地流转中的动力机制、极度创新特点,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了成都市土地流转的动力,从创新的系统性分析了制度创新特点。  相似文献   

11.
李晶 《安徽史学》2015,(3):115-122
19世纪后半期迅猛发展的美国城市化,使美国社会经济生活出现全方位的变化。同时,人口高度密集的城市环境导致公共卫生问题恶化,出现所谓的卫生危机,从而促发了城市公共卫生改革。此后,在美国城市的环境治理和疫病防治方面都出现系列性变化,城市公共卫生开始走上正轨。在此过程中,政府开始直接干预公共卫生,大众卫生意识得以强化,为美国城市卫生事业留下了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12.
许国林 《史学月刊》2006,1(5):71-74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大众化杂志迅速兴起和发展。大众化杂志有如下几个特点:迎合大众口味;内容贴近社会现实;价格低廉;有一个稳定增长的、数量较大的读者队伍。美国大众化杂志的兴起和发展,是当时美国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决定的,并对20世纪初美国黑幕揭发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以及20世纪初美国社会的变革和转型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华人作为美国的一个少数族群,其精神健康状况总体上好于当地主体族群,而其应对方式却较为独特。美国华人应对精神健康问题的态度与方式,从某些侧面反映了他们对主流社会文化的适应情况。作者认为,华人的“选择性同化策略”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主流社会的文化压力,并保持了较为良好的精神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4.
Archaeological research on a nineteenth-century settlement called Pilaklikaha addresses gaps in the theory of African-Native American everyday life, community composition, and social relations. By integrating analyses of human organization and cultural transformation, it is possible to construct dynamic sociocultural scenarios for African Seminole settlements that existed in what became Florida. In this region, residents and visitors encountered diverse world views that originated in Africa and the Americas. African Seminole cultural beliefs and practices were the product of both newly created and ancestral traditions. The ways that these beliefs were practiced affected a broad range of exchanges in the spheres of kinship, spirituality, ceremonialism, politics, economics and anti-slavery resistance. Within these realms, people of African and Native American descent recognized the importance of autonomy, cooperation, and alliance.  相似文献   

15.
公共行政伦理的建构是基于人性假设的,解读公共行政领域的伦理困境必须分析公共行政人员人性中“经济人”与“公共人”的双重特性。由此,可以引伸出建构公共行政伦理的两重维度:制度约束与德性激励。制度约束是基于“经济人”假设的伦理规制,是防止人性的向下堕落,是抑“恶”;德性激励是对“公共人”假设的理性张扬,是实现人性的向上提升,是扬“善”。  相似文献   

16.
Using an original and unique database of state charter school laws that we have developed, we analyze how state policymakers have incorporated two key values into state charter school laws: flexibility and accountability. We supplement this database with other state‐level measures to answer two specific questions: What factors influence the degree of flexibility and accountability in state charter school laws? How does the content of state charter school laws, and the different values those laws embrace, affect the formation of charter schools in the United States? Overall, we show that state political and contextual factors help account for the degree of flexibility, but not accountability, in state charter school laws. Further, we show that the degree of flexibility, accountability, and political and contextual factors influence the number of charter schools that form in the states.  相似文献   

17.
钟红艳  曾维和 《攀登》2010,29(1):50-54
新公共管理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各国先后开展的以“企业家政府”为理论模型、以市场化运作模式和私营部门的管理为研究方法、以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为目的的一项改革运动。新公共管理对政府流程再造的初期的确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提高了行政效率,但是仍然无法改变官僚制的人事制度。新公共管理所提出的私营部门的管理方法,只是对官僚制的修正与补充,是对官僚制的扬弃,而不是摒弃。  相似文献   

18.
赵欣 《史学集刊》2007,(4):75-82
鸦片战争强制性地拉开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序幕。1848年以后,随着北美至中国航线的开通,一部分居住在珠江三角洲的广东人在多种原因的驱使下,远渡重洋来到北美。在美国西部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华侨华人社区,使中国的古老文明渐次播散到美国西部各州。随着北美华侨华人的不断扩展,不同类型的华侨华人在不同的领域里(商业、建筑、科技教育、宗教伦理、风俗习惯等许多文化领域里)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了被动和主动传播。被动的传播形成了美国多元文化的文化飞地,主动的传播使中国传统文化在美国文化的大熔炉里形成了一种鲜明的、交叉式的边缘文化。文化的传播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随着大批旅美华侨华人陆续返回故乡,他们也把西方文明带回侨乡。它们与本土文化发生碰撞、冲突、融合,从而在珠江三角洲一带的侨乡形成了新鲜的、西方式的边缘文化。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末期美国政府在文官考核制度方面进行了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从单一的判断功能向多元复合功能的转变,从依据长官的主观评估向依据雇员与长官及同行多重评估的过渡,是这一时期美国政府文官考核制度中出现的新变化。这一变化对提升文官的素质、提高政府的效率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根据西藏的特殊情况,作出了和平解放西藏的战略决策,并与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了十七条协议。协议的根本任务是:维护国家主权,和平解放西藏,实现民族团结,解放军进驻西藏,驱逐帝国主义势力,在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同时在处理西藏内部问题和旧制度问题上采取宽大让步、耐心等待的灵活政策。十七条协议体现出中央处理西藏问题的高超艺术,闪耀着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西藏具体情况相结合的光辉思想。回顾60年前十七条协议签订及其实施的历史,以及西藏社会从旧制度向新制度的巨变,留给我们诸多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