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因著《史记》而流芳百世 ,为后人皆知。但关于司马迁有没有后代、若有又在何处等问题却鲜为人知。笔者亲访太史公故里韩城 ,寻根访源 ,对此问题进行了考证和回答。  相似文献   

2.
司马迁有没有后代?陕西韩城,以司马迁故里而名播天下。而今日走遍韩城城里城外,虽以“司马”为地名、店名者比比皆是,却无一户一宗姓司马的人家。莫非一代史圣司马迁身后无嗣?抑或有,却不在韩城?欲求答案,当然首先应该问司马迁本人。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里,这样记录了自己的家世:自司马氏去周适晋,分散,或在卫,或在赵,或在秦……在秦者名错……错孙蕲,事武安君白起。而少梁更名曰夏阳。蕲与武安君坑赵长平军,还而与之俱赐死杜邮,葬于华池。蕲孙昌……昌生毋怿,毋怿为汉市长。毋怿生喜,喜为五大夫,卒,毕葬高门。喜生…  相似文献   

3.
黄复 《旅游》2003,(7):36-37
为了考察司马迁文化遗留下来的古风遗俗我多次跑到这座黄河岸边的城市采访新建的韩城市建有黄河大街太史大街。太史大街上特建了一个太史园,太史园耸立着司马迁铜像。这里是韩城人民休息漫步友人聚会经常所到之处.老年人在这里晨练年轻人在这里早读.假日里年轻的妈妈带着孩子在先祖史圣铜像下嬉戏;气马迁的后代在这里幸福地生活着  相似文献   

4.
我国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生于何地?有河津与韩城之说。而我认为司马迁是河津人,理由有三:一有司马迁《自序》为证。司马迁在《自序》中讲:“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龙门”就是指河津,而不是韩城。先看司马迁自己怎么说。凡是熟读《自序》的人都知道,司马迁是在讲了自己的先祖从司马错到司马喜七世都世居“夏阳”(即韩城),并对自己父亲司马谈的经历和成就(论六家之要旨)作了一番详细的介绍后,才说自己“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的。显然,这里有转折之意,“龙门”指的并不是“夏阳”。如果是指“夏阳”,为什么不说自己也生“夏阳…  相似文献   

5.
汪舵 《丝绸之路》2011,(11):18-19
韩城渴望渭水入大河,泽被古韩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韩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一片充满神奇魅力的土地。韩城是史圣司马迁的故里,司马迁祠坐落于此,厚重的历史积淀赋予这座古城文化底蕴。韩城东顾黄河,著名的黄河湿地在这里得到有效的保护,更是生态韩城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6.
郝鹏 《丝绸之路》2011,(11):26-27
2011年3月27日,历经半个多月的紧张筹备,辛卯年民祭史圣司马迁大典终于在陕西韩城司马迁祠景区成功举行。这次活动不仅达到了"纪念司马先圣,弘扬人文精神,彰显韩城特色,再造文化辉煌"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以践行"文化强省"为己任的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借助辛卯年民祭史圣司马迁文化活动,依托韩城大文化、大旅游、大文物的优势,创新机制,整合资源,实施大策划,以"史记韩城·风追司马"文化景区筹建为契机,拉开了韩城文化产业全新发展的大幕。  相似文献   

8.
王岱 《丝绸之路》2011,(11):28-29
韩城,是史圣司马迁的故乡、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浓厚的文化渊源一直浇灌着韩城这座现代之城。韩城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及尊孔重教的影响,文风昌盛,韩城"一代史圣、两朝状元、三朝宰相、四代世家、父子御史、祖孙巡抚、南北尚书、兄弟侍郎、一母三进士一举一贡生"一直被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文管会派我去韩城芝川镇勘查司马迁太史公祠的现状,使我得到机会访寻了韩城县城郊附近的一些元代建筑。这批建筑都集中地分布在同一个地区之内,相距都不很远,从它们的外观及各部分结构上所表现出的某些共同特点,可以增进我们对元代建筑物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风追司马     
沿着丝绸之路西行,刚刚过了潼关,进入陕西省,我们便迫不及待地怀着虔诚的心情,溯黄河北上,专程到较为偏远的韩城,拜访汉太史公司马迁的故里,追寻司马遗风。  相似文献   

11.
<正>韩城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在162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了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182处,有着司马迁祠墓、魏长城遗址、党家村古民居、梁代村遗址等11处国家级重点文物。  相似文献   

12.
<正>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一书,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书的先河。自他在西汉年间创立此种体例之后,得到后代史学家的普遍认同,后代社会得以息息相传、一脉相承的所谓正史——"二十四史",基本上延续了司马迁所创立的史书体例。但是,两千多年过  相似文献   

13.
司马迁(前145~前867),字子长,左冯翊夏阳(陕西韩城)人。其祖上世代皆为史官。父亲司马谈(?~前110),官至太史令,主管朝廷档案图书整理以及历法、封禅等事宜。已始编《史记》,但壮志未酬,临终不得不嘱托司马迁继承遗志。  相似文献   

14.
中国历史学起源甚早,可追溯到几起年以前。但每当我们提起中国历史学的千源和发展时,首先会想起司马迁和他的不朽名著《史记》。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自从《史记》的问世,中国历史学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开始在中国文化史上放射出绚丽的异彩。司马迁,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县南)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BC145年),卒于汉阳帝拾元元年(BC86年),生活于西汉王朝最强盛的时代。他一生的重要活动,大致与汉武帝在位时期相终始。司马迁祖上世代为史官。父亲司马谈,是汉武帝初期的太史令,其职责娃执掌天文星历、占卜祭…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上的“十圣”酒圣:杜康,夏朝一个帝王,传说为酒的发明者。文圣:孔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历代封建统治阶级尊其为圣人。史圣: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  相似文献   

16.
过去有人在论述周秦诸子时,作过一个推论,说“北方之学为史学为法家,南方之学为文学为道家,东方之学为六艺为儒家。”这在周秦诸子容或有此情况,秦汉以降则未必如此。下面是司马迁以下中国史学史上比较有影响的史学家的籍贯:司马迁龙门(今陕西省韩城县)班固扶风安陵(今陕西省咸阳县东)陈寿巴西安汉(今四川省南充县)  相似文献   

17.
《文物》1960,(6)
今年是我国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诞生2105周年纪念,他生于公元前145年(汉景帝中元五年),卒于公元前86年(昭帝始元元年)(—作前一三五年——前九三年,此从郑鹤声司马迁年谱).今陕西韩城县人,他所著的史记,不但是我国第一部最大的著作(一三○篇,五二万六千五百字),更重要的是他首创通史体裁,系统的叙述了我国自黄帝到西汉武帝时历史的发展,奠定了我国历史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在贪腐横行的专制时代,有几个官吏出污泥而不染!王杰之辈,实属凤毛麟角;和珅之流,则如过江之鲫。从明朝就被誉为"小北京"的陕西小城韩城,不仅诞生了二千多年来受到文人学士拜摹的唯一史圣司马迁,还有清代状元王杰。王杰历经清朝乾隆、嘉庆两朝,以直道立身,被誉为人瑞。尤其在他与和珅同殿列朝  相似文献   

19.
何为项羽     
项羽之兴起迅猛,项羽之灭亡倏忽。司马迁感叹:项羽或许是舜的后裔吧?能在短短三年之间,灭亡秦国,统率诸侯,虽然其势位未能终久,但自古以来,未尝有如此人物。司马迁是汉武帝时代的史官,面对刘邦的后代,身处刑罪之境,竟敢为项氏之兴亡惊叹不已,可见项羽实非等闲之辈。  相似文献   

20.
壶口瀑布,位于陕西省宜川县城以东48公里处的晋陕大峡谷中,相传为大禹凿石导水之地,《水经注》里就是这样写的。因了这里奇特的地形、地貌和变幻莫测的水流所形成的奇绝景致,已成为国内外游人向往一游的地方。电视片上的壶口瀑布景观,以及在这里举办过的各种精彩的大型竞技表演活动,早已向世人展示了她独有的风采和魅力。当我们在韩城拜谒了太史公司马迁祠墓、游览了韩城的古街和党家村古建筑之后,便马不停蹄向宜川壶口而来。由宜川县城东往壶口方向,是一条通道。车到壶口所在黄河边上,已近晚上7时,壶口一带灯火通明。住下来稍事休整,我们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