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地理环境及历史沿革 蒲江县飞仙阁摩崖造像,在县城西南13公里的霖雨公社仙鹤大队。 飞仙阁位于山环水抱之间,南面是蒲江河,东面是去霖雨公社的公路,北面是重重山丘,西是去朝阳、长难水库的公路。 这一名胜古迹,相传距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据清乾隆《蒲江县志》记载:“汉莫将军,河南人,佚其名。文帝时,征云南旋师,驻节莫佛镇山下,见此山青水秀,遂於此修道,乃隐居潜修,终至白日羽化飞升。”“后人想慕其德,结宇构  相似文献   

2.
三、各代造像的艺术特色四川道教造像龛窟,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了,四川崖岩多为红砂石质,较易于雕刻,早期的一些道教造像多为浮雕或半圆雕,盛唐以降至明代的绝大部分为高浮雕或接近圆雕。各个时代由于政治经济的不同,人们对艺术的欣赏习惯和审美的观念不同,形成了各代造像艺术的特色与风格,但后代的作品总是继承了前代所取得的优良成果,并加以融合、创造和发展。四川各代道教造像,既呈现出时代的共性和地方特色,也显示出继承和发展的脉络。 (1) 四川隋唐时期道教造像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3.
为实施"四川散见唐宋佛道龛窟总录考古调查", 2017年至2018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对四川剑阁县境内小型道教造像群进行了考古调查。此次调查5处隋唐时期小型道教摩崖造像,开凿时代基本早于鹤鸣山道教摩崖造像,为研究川北地区隋唐时期道教历史、文化、造像艺术提供了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4.
道教造像和佛教造像相比为数甚少。因此,四川保存的二十余处道教造像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大足石刻中的道教造像,因其系统和完整性,更加值得重视。对这一课题的探讨,不仅可以弄清道教石刻的艺术特点、渊源,同时还能寻觅到道教神系与民间信仰发展的历史踪迹。本文就其中有代表性的几组造像的渊源作一探讨,以求正于学术界。 一、自成系统的三清尊神 道教的神系十分复杂。它是在我国古代传统的鬼神信仰的基础上,以国家敬祀和民间崇拜的诸神为主体,并吸收了一些儒家的先王圣人及佛家的菩萨罗汉,从而构成了一个庞大奇异的鬼神体系。  相似文献   

5.
肥田露美教授《关于四川地区的观音、地藏并列像——兼论蒲江飞仙阁第38号龛的年代问题》一文中探讨了四川地区观音和地藏两位菩萨同龛的这一造像样式,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但是有些观点证据不足,故就这些问题与肥田露美教授商榷。  相似文献   

6.
魏崴 《四川文物》2002,(4):32-35
本对南北朝至两宋间四川地区密宗造像的发展进行了一些梳理和分析,认为密宗造像的兴盛是与四川当时特有的历史环境和地理位置密切相关的。这些密宗造像是四川古代化艺术的瑰宝。  相似文献   

7.
剑阁自古是川北门户,而位于城东的鹤鸣山唐代道教造像更是四川道教造像中之精品,它有两大特点:一是题材独特,二是被用作为修炼的场所,不仅仅局限于普通的祈福功效。“长生保命天尊”造像系全国道教造像中的孤例;早期的道教修炼图也堪称罕见。从艺术上看它又与位居蜀中腹地的安岳玄妙观唐代道教造像一样,继承了北齐北周以来石窟造像形态向大型化发展的总趋势,具备圆润、丰满、华丽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8.
四川道教摩崖石刻造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教是我国传统宗教,它的产生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商、周时代。四川是道教的发源地,反映道教的石刻造像居全国首位。目前已发现的有安岳玄妙观、大足南山、石篆山、舒成岩;绵阳玉女泉、剑阁鹤鸣山、江油窦圌山、灌县青城山、丹棱龙鹄山等地。其它还有蒲江、夹江、乐山、宜宾、乐至、南充等均有小量的道教造像和题刻。本文对上述石刻作简要分析。 一、四川道教溯源 《华阳国志·巴志》引《洛书》云:“人皇始出,继地皇之后,兄弟九人,分理九州”《云笈七签》引《太上老君开天经》说:“太上皇之后而有地皇,地皇之后而有人皇。……而有伏羲、女娲、神农”  相似文献   

9.
四川道教造像龛窟的发微,最早有简阳县逍遥洞东汉顺帝时期所镌刻的“汉安元年四月十八日会仙友”题刻。洎至隋唐,潼南县的大佛寺附近,安岳县苑大乡的玄妙观,丹棱县唐河乡的龙鹄山,蒲江县天华乡的长秋山,剑阁县城边的鹤鸣山等地,以及仁寿县高家乡牛角寨,都出现了较大规模的道教造像龛窟群。到宋代,又有大足县南山、石门山、舒成岩、石篆山;富顺县罗浮洞,安岳县石羊镇附近狮子岩道教造像龛窟。明清时期,安岳县高升乡的三仙洞,泸县玉蟾山,以及大足宝顶大佛湾、资中县重龙山等地,仍开凿有一定数量的道教造像龛窟。本文根据实地考察收集的大量资料,结合有关的文献,着重从四川隋、唐、宋代的道教造像龛窟的分布概况、分期、艺术特征、道教神祗系统的发展演变与各时代道教造像题材内容的比较等四个方面,试作述议、论证和研究。一、四川道教造像龛窟的分布概况  相似文献   

10.
《四川文物》本期发表的吴觉非先生《四川的道教石刻》一文,对于道教研究提供了较为丰富、系统的实物资料,并发表了若干有益的见解,是一篇好文章。本文仅就为什么在道教造像中会出现“坐莲台”、“穿道靴,立于莲台之上”和“头戴莲花形冠”的造型,以及大足石刻中出现三教神像共雕于一个石龛的造像等,进行探讨,谈点粗浅意见。要探讨道教造像中的  相似文献   

11.
12.
13.
邝以明 《收藏家》2013,(8):32-38
"居古泉先生是承前启后一位大师,岭南三家初得新技法,合居氏画风影响创出新国画。此册是居氏神来之笔。虽未署款,审定为晚年精品无疑。吾曾见居氏花鸟册不下十余件,但未有及此者,近兄以重金购藏,可宝也。壬申五月、善深。"这是岭南画派第二代传人杨善深先生在居廉《水墨杂花册》中的  相似文献   

14.
夏文明崛起的生境优化与中国城市文明的肇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民族从颖河流域和汾河下游发展到伊洛平原的历史进程中,伴随着生境的不断优化而步入了文明时代,建立了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二里头王都,从而开启了中国城市文明的先河。二里头城市文明的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有力地促进了夏文明的跃进。  相似文献   

15.
新乡市博物馆搬迁至原平原省委旧址后,利用旧址主楼推出馆藏文物精品展览.其中<馆藏青铜器精品展>在展室面积、展线长度及展室结构等条件有限的情况下,精选青铜器103件,内容分青铜礼器、青铜兵器、铜镜三大部分,展示了青铜器在国之礼仪、国之战争及日常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反映出新乡市博物馆的文物特色,较好地体现了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6.
民国时期的商会票概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民国时期纸币发行混乱,呈多元化货币发行的格局,但在各种主体发行的货币竞存中,乡村底层市场上流通的纸币,即县乡纸币,是最独特的一种。笔者有幸参与由戴建兵先生主编的《中国钱币大辞典·县乡纸币卷》的编写,有机会对石长有先生等人收藏整理的民国时期县乡纸币有较全面而又直观的了解,其中经商会注册或由商会直接发行的纸币尤为引人注意。  相似文献   

17.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第九简反映孔子对德的崇尚。第二十六简则见出孔子 反对隐逸。  相似文献   

18.
The author defines satellites primarily on the basis of their commuting links with the central city or cities. He discusses characteristics of satellite cities and towns and their functions, trend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location of satellite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Soviet city planning. In the following translation, the Russian term gorod has been translated as city, and poselok gorodskogo tipa (urban-type settlement) as town.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