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汉考古》2021,(4):32-40
为配合项目建设,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淮南市博物馆对安徽省淮南市汤家孤堆两座战国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两座墓均为墓道东向的甲字形竖穴土坑木椁墓,一号墓为积炭墓,二号墓为有附属墓上建筑的积蚌墓。两座墓几乎都被盗掘一空,但结构基本完整,为夫妇异穴并葬墓。根据墓葬形制及出土遗物特征,两座墓应为战国晚期楚墓。  相似文献   

2.
河北临城南孟村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孟宾墓"中的M1经发掘后,发现有上墓、下墓两部分,发掘者根据原有认识推测下墓为初唐孟宾墓。但从下墓形制和出土器物看,该论断存在诸多疑点。本文认为下墓的年代为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墓主可能是赵郡李安世;上墓大约建于宋代,其墓主与下墓墓主应没有亲族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比对南朝南京西善桥宫山墓、丹阳建山金家村墓、丹阳胡桥吴家村墓竹林七贤砖印壁画及壁画砖得出结论 :金家村墓竹林七贤壁画是在得到部分与西善桥墓壁画同模壁画砖的基础上补添而成的,吴家村墓竹林七贤壁画则重新制模制砖,但图像继承自金家村墓。西善桥墓的年代应该在南齐之前,或可提前到刘宋时期,所以,金家村墓壁画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河北临城县城东10公里西镇村西北50米处,有一处北齐墓群,共有墓葬4座。南为1号墓,中为2号墓,西北为3号墓,东北为4号墓(图一)。1、2、4号墓1975年均有封土,3号墓封土早年即不复存在。1975年冬,当地在搞农田基本建设时挖去1号墓部分封土及2、4号墓全部封土。2号墓墓顶被压塌,后被生产队取砖拆毁。4号墓被挖及  相似文献   

5.
针对刘、谭二学者判定保安山二号墓为梁孝王墓、保安山一号墓为王后墓的观点,作者从墓葬所在位置、文献记载以及考古发掘诸方面论证了保安山一号墓墓主人为梁孝王,而保安山二号墓墓主人则为王后的论点。  相似文献   

6.
余国江 《东南文化》2018,(6):64-64,65-68
双山汉墓即甘泉一号墓、二号墓,是扬州地区发现的两座东汉时期高等级墓葬。关于其墓主身份,学界有不同看法:一号墓墓主,或认为是广陵王刘荆家族中的某个成员,或认为是刘荆的王后;二号墓墓主,或认为是刘荆,或认为是东汉晚期的某一代广陵王。通过对两墓形制、器物的比对,可以确认这是两座东汉早期广陵王侯之墓;再结合文献记载和墓葬形制的细微区别来推测,一号墓、二号墓墓主分别应该是广陵侯刘元寿、广陵王刘荆与王后。  相似文献   

7.
北周宇文俭墓位于陕西省咸阳国际机场新建停机坪西南部,东距机场候机楼200余米,南距机场东西公路250余米。1986年至1990年,机场建设初期,在宇文俭墓东发现有王德衡墓、王士良墓、若干云墓、独孤藏墓,在其东北有尉迟运墓,西北有叱罗协墓等,总计十余座。  相似文献   

8.
自1974年土墩墓第一次正式考古发掘以来,考古界对江南土墩墓的诸多方面认识一直较为模糊。这次宁常、镇溧高速公路沿线40座土墩墓的发掘,使对土墩墓的一些认识日渐明晰。在确认土墩墓存在一墩一墓和一墩多墓两种现象的同时,在多墓土墩的墓葬布局方面也有诸多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9.
王震 《东南文化》2023,(4):65-75
马王堆一号墓和三号墓共用同一封土,一号墓打破三号墓的墓道是表现夫妇合葬的一种特殊形式;两墓使用相同的丧葬模式,出有形制、大小、纹饰相同的器物以及普通生活用品,说明两墓主曾经长时间共同生活;从年龄鉴定结果上看,两墓主年龄相差可能不足10岁,说明两墓主可能为夫妻关系,而非以往认为的母子关系。马王堆一号墓和三号墓夫妇合葬墓的确认,既有助于理解三号墓的墓主身份,也可为高等级贵族的丧葬制度研究,以及解读其中蕴含历史信息提供了新视角,其意义具有广泛性。  相似文献   

10.
楚国金币出自墓葬,并经过科学发掘的在湖北省有二例,它们是:湖北云梦战国、秦汉墓群M。。秦墓和宜昌前坪战国秦汉墓群M,西汉墓。现介绍如下:1978年湖北省博物馆对湖北云梦县睡虎地战国秦汉墓进行了发掘,在M。。墓主头部发现了一块楚国金币,面文“鄂”字,重7.698克(图1)。M。。为单棺单掉墓,墓向90o,墓口长4.2,宽2.95,地面到墓口深20米。墓底长3.85、宽2.9,墓深4.9米。棺、停保存较好,出土器物71件。根据墓内出土的器物,该墓被定为秦墓。云梦睡虎地位于古云梦楚王城的西季堵坡,地势形如卧虎,故名睡虎地。这里是战…  相似文献   

11.
禹山41号墓是高句丽重要的积石石室壁画墓,以往学界对于该墓时代的推断分歧颇大。本文通过该墓与将军坟及其陪冢的形制对比,主室正壁壁画的时代特征,以及该墓出土遗物的类型学研究,将禹山41号墓的时代推定为5世纪后叶晚段,并根据这一结果,将高句丽墓制由积石墓向封土墓的过渡下限定为5世纪—5世纪末。  相似文献   

12.
丁利娜 《文物春秋》2009,(4):26-31,69
北京地区金代墓葬的形制主要有砖石混筑墓、土圹石椁墓、土圹砖室墓以及土坑墓等四大类型,其中以砖室墓和石椁墓的数量居多,前者以圆形为主,后者以长方形居多。圆形单室砖墓是金代前期主要的墓葬形制,到了金代中期贞元、正隆、大定年间,石椁墓成为主流,且墓主大多是女真贵族。土坑墓发现数量较少,在金代初年至中晚期一直存在。  相似文献   

13.
1996年发掘的朱然家族墓是一座与朱然墓同样重要的孙吴墓葬。本文对两墓的形制结构、墓砖、出土遗物及在墓地内的排葬次序进行了重点分析,认为朱然家族墓时代比朱然墓早,墓主可能是朱然养父朱治。文章进而认为包括朱然家族诸墓在内的今马鞍山市采石周围地区发现的其他高等级大型孙吴贵族墓颇疑与葬于牛渚的孙策、孙休二陵有关,是这个陵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南京象山8号、9号、10号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3座墓均为东晋王氏家族墓。此前,南京市博物馆曾在象山王氏墓地发掘过7座墓葬。 3座墓都出土了砖刻或石刻墓志,8号墓墓主为丹杨令骑都尉王(人山)之;9号墓墓主为振威将军、鄱阳太守王建之及其妻刘媚子;10号墓墓志残损,墓主身份不明。两方石墓志刻工精美,书体隶中带篆意;两方砖墓志刻工较潦草,书作为隶书中带有楷风。  相似文献   

15.
卧牛山墓地包括4座横穴式岩洞墓,属于西汉楚王(后)墓葬。其中二号墓和三号墓为中间有门道相通的夫妻同茔异穴合葬墓,形制上表现出从早期向后期过渡的特点。规模最大的二号墓为楚王墓,墓主人为第五代楚安王刘道,三号墓为其王后,一号墓则为后续王后的墓葬。另外,原认定的四号墓可能为第一个王后的暂厝墓,后用作明器车马陪葬坑。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荆州市天星观二号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0年2月,荆州市观音垱镇天星观村北湖滩上暴露出一座古代墓葬,荆州市博物馆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此墓紧临1978年发掘的天星观一号墓,因此编为二号墓。二号墓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带墓道的木椁墓,葬具为二椁二棺,椁内分五室,曾经多次盗扰。墓中出土器物1199件,有铜器、漆木竹器、骨角器、玉石陶杂器、银器、丝麻织品、皮甲等。按用途可分为礼器、乐器、生活用具、兵器、车马器、工具、丧葬用器等。许多器物造型精美,还有一些器物属首次发现,也有的则与宗教、神话有关。根据墓中出土器物的组合与特征等,判定这座墓葬属战国中期,墓主人应是楚国的贵族。由于与天星观一号墓并列埋葬,且有许多共同点,也因二号墓与一号墓相比出土兵器极少,推测墓主有可能是一号墓墓主的夫人,即邸阳君番乘的夫人墓。  相似文献   

17.
洛阳地区曹魏墓迄今为止发现仍然极少。目前能指为曹魏墓的仅有偃师杏园M1606墓①和洛阳正始八年墓②两座。这两座墓同属于形制较大的砖砌双室墓,虽被不同程度盗掘,但墓形尚属完整,随葬品的基本组合也还清楚,尤其是两座墓各具一定特色,为研究汉魏墓葬形制的演变提供了重要资料。因此,对这两座墓进行一次再认识是必要的和有益的。  相似文献   

18.
1981年7月,在湖北随州市擂鼓墩距曾侯乙墓约百米处,又发现了二号墓。发掘简报认为:此墓的年代晚于曾侯乙墓,可定在战国中期的前段;此墓位于曾国国君的陵区之内,随葬的礼器有九鼎八簋,属诸侯国国君的品级,而且墓中器物的风格和器类的组合都与曾侯乙墓相近,因此二号墓墓主的身分相当于曾国国君。这些结论都是可信  相似文献   

19.
《文物》2017,(7)
1992年,襄阳市博物馆联合老河口市博物馆在发掘安岗一号墓的同时,又在其东侧勘探发现了一座土坑墓(编号M2)。随后,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二号墓进行了发掘。二号墓墓圹平面呈长方形,南北向,南设墓道。葬具为单椁重棺,椁室分为头箱和棺箱两部分。随葬器物主要放置于头箱内,有铜器、木器、竹器、玉器及竹简等。经鉴定,墓主为女性。根据二号墓的墓葬规模、棺椁重数、随葬器物及其与一号墓的关系判断,二号墓属于战国中期晚段的典型楚墓,年代略早于一号墓,墓主等级应为下大夫一级,与一号墓应为夫妻异穴合葬墓。  相似文献   

20.
宝鸡市汉墓发现光和与永元年间朱书陶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 1970年11月10日,宝鸡市五里庙发现汉墓两座,均早期被盗。两座墓并列,方向正东。南为1号墓,北为2号墓。两墓形制相同,2号墓仅出绿釉红陶鸡一件。现将1号墓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