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雍正年间清朝首次遣使俄国的史事,打破了人们关于清代中国对外关系的传统认识。清朝遣使俄国的动因,学界多关注俄罗斯、土尔扈特在清朝对准噶尔军事政策上的意义,忽视了清俄之间再三交涉的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策零的弟弟罗卜藏舒诺,尤其是在准噶尔政策中他所具有的特殊重要性。作者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进而就清朝首次遣使访俄的动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几个阶段考察了清俄关系中的蒙古中介作用。清俄发生关系前,俄国势力已渗入西蒙古地区。在喀尔喀诸部归属清朝以前,蒙古人已开始扮演清俄关系中介角色。《尼布楚条约》订立和喀尔喀三部臣服清朝后,虽有俄国人的拉拢利诱,但喀尔喀诸王公作为清朝命官主持对俄交涉事宜;蒙古语文在很长时间内一直是清朝对俄外交的正式官方语文之一。此外准噶尔汗国的存在曾对清俄关系产生重要影响,但俄国并没有为此卷入准部与清朝的军事冲突中去  相似文献   

3.
19世纪下半叶,清政府介入了朝、俄关于朝鲜人越境及遣返的交涉,两次派人赴俄同南乌苏里当局交涉,但不久后清政府退出了交涉.清政府介入遣返朝鲜人事务的原因,有维护边境安全的考虑,担心俄国借朝鲜人来蚕食中国领土,同时和朝贡制度的“惯性”也有一定关系.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仍试图维持以它为中心的朝贡体系,这在作为“外藩之首”的朝鲜身上表现明显.清政府退出遣返朝鲜人交涉,反映了在条约体系的冲击下清政府正在逐渐适应西方国际交往原则和规范.  相似文献   

4.
一、俄商在新疆的茶叶走私活动 茶叶贸易在中俄贸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有正当的贸易,也有非法的贸易。清朝末年,新疆地区“中俄商务交涉最纠纷者,莫如茶叶一端”。其所以如此,完全是由于俄国商人不  相似文献   

5.
本对乾隆时期土尔扈特部东归的原因、清朝对土尔扈特部的政策以及清朝和俄罗斯因土尔扈特部东归而产生的交涉等进行了探讨。认为土尔扈特部族东归乃是基于现实状况的考虑,为了该族生存的空间而做出的决定。  相似文献   

6.
清朝末期,中英两国关于中缅划界的交涉不断,其中关于北段未定界地区的争议尤为激烈,中英两国都秉持自己的原则和理由互不相让,以至于划界事务直至清朝灭亡都没有解决。本文从中英双方边界交涉的成因、过程、理由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清库伦办事大臣德勒克多尔济的身世,阐述了德勒克多尔济在任上长达20年主持的对俄交涉事务。他在承办中俄双方边民越境案、俄使陆路入京之事以及边境划界交涉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清廷的赞许。  相似文献   

8.
清末,在俄国中东铁路管理局的要求下,中东铁路途经的黑、吉两省将军衙门分别设置了相应的交涉机构——"铁路交涉局"。在中东铁路建设、经营、管理过程中,它负责中俄之间有关铁路事务的交涉,同清朝的其他涉外机构有较大区别。它一度成为中方在中东铁路属地及其影响下地区的"准行政机构"。时事变迁,该机构的名称及功能也不断演变。由于它同时接受中俄双方影响,功能也复杂,所以其地位和作用难定,争议至今。从初设时被打上沙俄扩张的烙印,到后来成为制衡沙俄侵略的重要力量,"铁路交涉局"机构的嬗变体现了哈尔滨作为一座现代城市的独特发展史和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9.
刘锦 《清史研究》2013,(1):95-103
清顺治、康熙年间,青海蒙古墨尔根台吉等与清朝之间发生了有关争夺牧地、牲畜和属民的边境纠纷事件。入关不久的清朝,应如何处理青海蒙古事务,无疑处于探索之中。史料的稀缺限制了学术界对此段历史的研究,近年来相关满、蒙文档案的出版,为此段历史的澄清提供了新的资料。边境纠纷事件发生后,清朝即刻表明立场,然交涉过程中几经周折,清朝最终选择让五世达赖喇嘛参与事件的处理。针对大草滩之争,应五世达赖喇嘛之请,曾提出划分边界的政策,后因墨尔根台吉等的婉拒而失败。邀请五世达赖喇嘛参与清朝对蒙古事务的处理,对清代西北边疆历史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哈萨克、布哈拉和希瓦三个汗国在16~17世纪期间加强了与俄国的联系,除了继续以往的经济交往外,中亚与俄国开始了正式的使者互访.双方交涉的问题有释放在中亚的俄国奴隶、中亚居民假道俄国去麦加朝圣、双方侨民居住自由,以及俄国假道中亚通往印度等问题.除了最后一个问题得到解决外,在16~17世纪,其余三个问题都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相似文献   

11.
咸丰八年(1858),俄国逼使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了《瑷珲条约》,欲将黑龙江北岸和乌苏里江东岸6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据为己有。在1859—1860年的中俄边界交涉中,肃顺据理力争,才使俄国没有实现初期的欲望。将肃顺与曾纪泽西北边界的谈判交涉作对比分析,不仅有利于认识肃顺在中俄边界交涉中的外交贡献,更能突出其在整个中国近代外交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详尽介绍了中巴边界的地理位置及形成经过。指出清据坎巴提是清朝形成对罕萨宗主权的重要举措,而宗主权则是中英交涉的重要依据。英方与清朝交涉的目的在于求得安宁,以专力对付沙皇势力的介入。1963年中巴政府签订《协定》虽参照了1899年的英国照会,但性质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13.
《尼布楚条约》签订后,尼布楚地区划归俄国,尼布楚城(今涅尔琴斯克堡)成为俄国东部边疆的重要门户。因其地理位置特殊,成为当时俄国向清朝输送商队的主要出口之一,更是清朝与俄国联络的纽带。对俄国而言,尼布楚的经济作用突出,曾是京师互市与黑龙江互市的起点。自尼布楚过境的清俄贸易持续数十年之久,这给俄国带去了巨大经济利益。但对清朝来说,尼布楚的政治作用更加显著,是其以经济手段影响政治外交的地缘缓冲区域。  相似文献   

14.
1872年5月至1884年6月中国就收复被沙皇俄国强占的伊犁地区与俄方进行了长达10余年的激烈谈判交涉,最终缔结了中俄伊犁《改订条约》(又称《中俄伊犁条约》或《圣彼得堡条约》)及其五个边界子约,同时还签订了《改订陆路通商章程》。史称这一过程为中俄伊犁交涉,并在中外史学界形成了中俄伊犁交涉专题研究。本文拟对此项研究的历史及现状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50年代,俄国逐步侵占清朝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地区一百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在入侵过程中,俄国多次试探性的闯入松花江口,企图侵占松花江腹地的领土。为了阻止俄国进一步的侵略野心,清朝驻守黑龙江沿岸卡伦守卡官兵,在吉林将军及三姓副都统的指挥下进行抵抗,两次迫使俄国入侵者退出松花江,有力的维护了松花江腹地的领土安全。  相似文献   

16.
1644-1885年间,中越陆路边界桂粤段发生了多起领土争端,并引发了清朝与安南(越南)各王朝的边界交涉。本对这些争端和交涉的相关史实作了论述、分析,认为边境地区复杂的民族关系和两国统治对边疆领土的不同认识是影响交涉结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中日甲午战争清廷战败后,李鸿章(1823—1901年)奉派担任特使,与日本签订《中日讲和条约》(即《马关条约》)。随后俄国联合德国与法国,要求日本放弃占领辽东半岛,此即近代史上著名的“三国干涉还辽”事件。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清廷与俄国签订《中俄密约》。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三月,清廷又与俄国签订《旅大租地条约》,将旅顺、大连两港口租予俄国,英国为阻止俄国势力扩张,即向清廷提出要求租借威海卫。依据档案史料记载,英国租借威海卫是经过分析与策划并与列强交涉协商后,即与清廷进行威海卫租借交涉,并逼迫清廷签订《租威海卫专条》,将威海卫划入其势力范围。本文拟以《租威海卫专条》原件以及相关舆图、“中央研究院”所藏《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清档——英租威海卫案》等档案史料为基础,对英国租借威海卫交涉史实作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先向唐努乌粱海进行经济政治渗透,逐渐打下基础,然后在时机成熟时一举吞并,这是沙皇俄国在侵略中国领土唐努乌粱海时所采取的策略。本文从掠夺性贸易、非法采金、非法移民3个方面,详细论述了19世纪60年代以后俄国逐步向唐努乌粱海渗透的情况,以及这一渗透过程中清政府与俄国之间的一系列交涉、清政府对俄国渗透所采取的抵制行动,并分析了俄国渗透阴谋得逞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清朝初期,澳门与清政府的关系在文献中缺乏系统记录,双方交涉之情况表现得极不清晰。以往国内的研究者对这一段历史多采敷衍态度,或不予叙述,或一笔带过,国外则为卫思韩、G.B索札及文德泉、潘日明等均有较重要的着作论及,但多偏重域外资料的公布,其中,街思韩教授在这一方面的深入研究贡献最多。  相似文献   

20.
国际上通常认为,国歌是代表一个国家,由一国政府制定的歌曲,常常在一国隆重集会和国际交往仪式等重大场合演唱或演奏。 中国虽然是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历史上音乐创作也很繁荣,但一直都没有国歌。直到清朝末年,这种无国歌的局面才得以改观。 1896年,清政府派李鸿章为特使,去往西欧诸国和俄国访问。在外国政府举行的欢迎仪式上,因没有中国的国歌,李鸿章十分尴尬。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