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藏族在漫长的游牧生活中,逐渐形成了两大类帐篷,一种是生活帐篷,是用牦牛毛绒捻纺成粗厚的线编织而成的黑色帐篷,是牧民游牧时的主要居住房舍。另一种是娱乐性的也叫“休闲”帐篷,它是用优良的布料做底,配上各种彩布和吉祥八宝等多种图案装饰而成。这种娱乐性的“休闲”帐篷,有的也是精美的艺术品。  相似文献   

2.
羌塘居食     
民居 千百年来迁徒频繁的游牧生活中,安多牧民也和所有藏族牧人一样家是驮在牦牛背上的。素有以帐篷为家的居住习俗。创建于十八世纪初的那曲孝登寺,开始是帐篷寺庙……旧西藏地方政府在黑河为地  相似文献   

3.
本期封面的图片,是一群鄂温克族孩子围在帐篷门口看新娘,因为喜事临门,孩子们都穿起了盛装.他们属于鄂温克族游牧于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的一支,无论装束、居住习惯、生活风俗都具有典型的游牧民族特征.  相似文献   

4.
本期封面的图片,是一群鄂温克族孩子围在帐篷门口看新娘、因为喜事临门,孩子们都穿起了盛装。他们属于鄂温克族游牧于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的一支,无论装束、居住习惯、生活风俗都具有典型的游牧民族特征。  相似文献   

5.
《文史天地》2015,(1):93
"混账"与蒙古包有关。从前,我国北方的蒙古族过着群居的游牧生活。为了维持生计,他们经常带着帐篷式的蒙古包,赶着牛羊和马群,到处游荡;碰上有水草的地方便支起蒙古包,定居下来。白天,男人们去放牧,留下老人或妇女看守帐篷。这时,在家的一些年轻小伙子为了找年轻姑娘谈情说爱,就乱窜帐篷,混进姑娘帐篷里去。如果帐篷里没有其他人,他们就尽情地又说又笑,  相似文献   

6.
铁路穿过的藏北“羌塘”,世代生活着逐水草而居的藏北游牧民。这群只占西藏人口10%的纯牧民,生活在占全区70%的土地上。帐篷和牦牛是牧区永远的风景。而在牧区之外,康区风情同样吸引着人们关注的目光。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高原的东部是著名的呼伦贝尔大草原,那里是许多游牧民族的发祥地。我国历史上的鲜卑人、契丹人、女真人和蒙古人都是从这片苍茫的大草原走来的。这里,可能是至今还仍保留蒙古人传统游牧生活方式的最后的地方。初秋晴朗的日子里,我和几个同道穿越呼伦贝尔大草原,试图寻找游牧的蒙古族牧户。在呼伦贝尔腹地的新巴尔虎右旗(县)所属阿敦础鲁苏木(乡),寻访到巴尔虎蒙古牧人巴雅日图距中蒙国界十几公里的伊和日游牧点。我们在他的蒙古包旁,扎下露营的帐篷,纪实拍摄了巴雅日图和他的家人、羊倌近乎游牧状态的生活。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古书上讲到游牧民族的生活时,常常见到的一句话是“逐水草而居”。这是一句非常正确的话,它概括了游牧生活的最基本特点。然而它又太简略,使人无法知道是怎样“逐”的。这里就从藏北牧民传统的游牧方式谈起。  相似文献   

9.
藏北大草原 拉萨以北是西藏北部辽阔的高原,一望无际,有着一种震憾人心的苍茫。 成群的牛羊和游牧的帐篷,点缀在翡翠般的草原上。蓝蓝的天空,雄鹰掠过苍穹。清晨或傍晚,悠扬的牧歌随着袅袅的炊烟徐徐缭绕,消失在天边。  相似文献   

10.
游牧文化是游牧民族创造的一切有形的和无形的文化遗产,旅游追求的是一种发现,即发现文化、发现自然、发现历史,进而在多元与差异中发现自我。游牧文化为旅游提供了鲜明的具有差异性的主题,它游牧文化旅游帮助游客实现对文化真实性的追求,并且帮助游客实现对原生文化的体验。游牧文化是旅游的一种文化资源,对游牧文化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有利于游牧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游牧民族军事性形成原因初探──以游牧经济生活为主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牧民族军事性有复杂的成因。其最底层而最深刻的原因似乎在于他们以"逐水草而居"为基本生产形式、以骑射术为基本生产技术的游牧经济生活,这种独特的游牧经济生活孕育、培植了游牧民族迥异于农耕文化内容的特质和传统。军事性是游牧经济生活的必然产物。游牧经济的单一性促使游牧民族向外发动对农耕民族的掠夺战争,以游牧地为生命基石的游牧经济又引发游牧民族在内部争夺牧场的部族战争,而作为游牧民族最基本生产工具的弓马又为他们的这些战争提供了武器。这是游牧经济对游牧民族军事性的形成的最基本的促成作用。  相似文献   

12.
程强 《中国西藏》2020,(1):76-79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大武镇南环路侧有一道特别的风景——一顶黑帐篷与几排砖混平房比肩而视。背离尘嚣市井,我不时到那里流连徜徉。一顶黑帐篷盘踞在果洛大地海拔3700米的风雨边缘。只要你稍稍深入一些,走近它,进入它的内部,品味它朴素的摆设,看炊烟四散弥漫,于帐篷穹顶下倾听骤雨奔赴西东.  相似文献   

13.
东亚的马胄     
东亚的马胄(日)巽善信著,姚义田译一、前言正如活跃于公元前1千年的斯基泰人善长以弓箭为主的轻装骑马战斗那样,对奔跑在广阔草原地区的游牧骑马民族来说,自然应是轻装,随时处于良好的作战状态,这是和他们的游牧生活相一致的。在如风一样快速来去的机敏的游牧骑马...  相似文献   

14.
河图、洛书时代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河图、洛书的产生时代,清代的考据学家们早有答案:它出现于宋代,但思想内容则渊源于汉。这是个正确的结论。在没有充分的新材料的情况下,它不能被随便推翻。现在有人说河图、洛书是上古游牧时代传下来的、一个是游牧时代的气候图,一个是游牧时代的罗盘云云,尽管这说法缺乏立论的根据,但却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普遍重视。至于  相似文献   

15.
通过考查文献资料、石刻碑铭及考古发现,我们可以看到漠北回鹘汗国建立后,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兴建了一批城市;与此同时,回鹘民族的居住方式也在发生变化,由原来"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向相对稳定的定居生活过渡,这种过渡在漠北时期并没有完成,而呈现出一种半游牧半定居的状态;回鹘民族从游牧到半定居生活方式的转变,是回鹘路的开通、粟特文化、唐文化、回鹘汗国商业手工业和农业的发展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变化为回鹘西迁以后文化的转型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影响了后来进入漠北地区的民族。  相似文献   

16.
前沿新品     
《环球人物》2013,(21):68
01车顶帐篷它是宝马公司为旗下一款车推出的野营用具,平时可以折叠起来固定在车顶,到达目的地后,撑开就是一个车顶双人帐篷。无论车开到哪里,只要困了,你都能轻松地说:"我上楼去睡了。"不用担心半夜会有野兽骚扰。  相似文献   

17.
《文史月刊》2011,(11):5
马头琴是蒙古族音乐文化的典型代表,无论是它的造型、制作材料,还是它的音质音色、音乐表现风格和演奏方法,均体现着蒙古族的性格内涵,充分反映了蒙古族游牧生活的历史形态,表达着蒙古族对自然宇宙哲学性的思考和体悟。  相似文献   

18.
顾炳枢 《丝绸之路》2005,(10):58-59
帐篷,起源很早,不同的民族风格各异。藏族的帐篷历史悠久,形式多样,独树一帜。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里就有这样的记载:“一时间搭起了18种颜色不同的帐篷……这中间有一顶高大威严,显得格外光辉灿烂,引人注目,它就是岭大王角如的神帐。”这说明很早以前,藏族的帐篷就已经形制多样,而且因尊卑贵贱和家庭贫富不同而有了区别。  相似文献   

19.
敕勒族略考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是《乐府诗集》中的《敕勒川》。这首短歌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经久不衰。它描绘出了我国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敕勒族的生活图景。从出土文物证实,我国很早以前就有几个民族活动在长城内外,大漠南北,其中敕勒族就是一支。在东汉末年,敕勒族游牧于今贝加尔湖一带,到北魏神(?)二年(429年),拓拔焘用兵已尼坡(贝加尔  相似文献   

20.
三句悄悄话     
一5月16日,我和一名记者来到映秀采访汶川地震,由于是夜里,只能先休息再做打算。一名上校给我们安排了两个帐篷,和医护兵睡一起。等我用卫星电话给家中报了平安之后,给我安排的那顶帐篷已经挤不进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