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期,山西博物院征集到一件书画长卷——《临汾八景图》(下文简称《八景图》),该图作于明万历年间,以诗配图的形式展示了当时的临汾“八景”。此图为目前所见最早的临汾“八景”实物,对研究临汾地乘极有意义。本文旨在揭示《八景图》的基本信息:介绍《八景图》的内容,考辨《八景图》的作者、创作缘由及创作时间,论述“八景”地理。  相似文献   

2.
通州八景     
历来传闻通州景观颇多,后经人墨客选其优并推敲润色始定为“通州八景”。但州志所载八景与清末民初口头传说也略有差异。如因城西将台湮灭,“高台丛树”古迹不存,故有代之以“鼓楼中峙”;同样城北黄船罕至,“柳荫龙舟”之景不存,而替之以“千庾拱峙”。记载与传说虽有些不同,但都能表现这个京畿重镇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民国以前,增城县、都(镇)、村都有对八景的评选和研究,有的村八景早在宋朝已载入族谱。增城县八景,订在明朝永乐年间;永乐以后,县、都、村都评选八景。据古籍记载,解放前增城县八景评选了三次。《华峰山寺志》载,清朝康熙壬戌年间,评选了华峰山海门禅寺八景。增城十二都,均曾评选了八景。村八景多见于“名乡望族”,大概是村中文人多,有人中了举人,当上了知县,男丁在一千人以上的村庄,都称为“名乡望族”,  相似文献   

4.
曾磊 《西夏研究》2022,(2):110-116
地方“八景”是基于地域自然环境与文化的景观塑造和意象表达,不仅反映了区域环境的特质与变迁,也是地方精英表达乡土认同和思想的重要手段。明代以来,肃藩移兰带动了兰州城市建设的兴起。以肃王为代表的精英知识分子通过景观书写,塑造了兰州城市的地域形象,兰州“八景”开始成为兰州城市意象的文化表达。清代陕甘分治后,兰州得到了迅速发展,形成了沿用至民国的“八景”文化。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兰州城市建设的加快,古“八景”中的一些景观已不复存在,在地方文人的推动下,兰州“新八景”的评选凝练出新的城市形象表达。历代兰州“八景”的塑造,不仅是知识分子对地方景观的建构与认同,也反映了兰州地域社会生活及生态环境的变迁状况。  相似文献   

5.
“八景”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叙述“八景”的起源 ,以及形成“景八股”之风的原因 ,告诫人们这种只图形式 ,劳民伤财的“八景”之风应当禁止了  相似文献   

6.
渭源八景和十六景渭源县地处陇西台地黄土高原边缘与西秦岭地槽西端两大地质构造交汇地带,又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境内自然风光优美,历史文化灿烂,令人神往的景观众多。所以,历代文人所列“八景”也非止一端,有渭源县境的“渭源八景”,有南川(会川)一地的“南川...  相似文献   

7.
湖南旧八景文化遗产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八景之说始于湖南,历代八景诗画载于志乘,成为中华民族传统化的组成部分。志书所载八景诗词,不少是对当地景观客观的描绘,是真实的历史记录,但也有牵强附会,字游戏。湖南的八景资源丰富,命名多以三字或四字构成,颇具特色;但由于自然与人为因素的破坏,八景资源的保护工作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8.
再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刚  贾静 《攀登》2003,22(3):10-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问题是九十年代初理论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以及党的十六大召开后,这一问题又有了更深更广的内容和含义,需要我们作出一些新的认识和研究,本从四个层面上,即从“特色社会主义”与“传统社会主义”、前一阶段之“特色”与后一阶段之“特色”、“有中国特色”与“中国特色”与其它“特色”的比较中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清代云南"八景"与生态环境变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央王朝的经营及汉文化的影响下,云南各地在明清时期涌现了大量以生态景观为主的"八景",形成了内涵丰富的"八景文化".清代是云南"八景文化"的发展及繁荣时期,"八景"及其相关记载不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代云南生态环境的状况,其发展变迁也反映了生态环境的变迁状况,对清代云南环境史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资中县古称资州,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为州、郡、专署治所,川中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昔日县城的“三山、六宫、九庙”,城郊的“四观、四岩、八景”,早已为资中老幼皆知。而最负盛誉的要数资州八景,自唐宋以来便是四川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和游览观光胜地。明代曹学佺在《蜀中名胜记》中评价说:“西蜀领郡十六,而江山瑰奇,资中为最”。历年来资州八景受到无数诗人的赞美和许多画家的颂扬,兹略述于后,以观其胜。  相似文献   

11.
白口城位于江西泰和县城西南面,泰和赣江大桥南端边,北临赣江,距县城中心仅3公里,在明朝即列为西昌(泰和旧称)八景之一。该城轮廓清楚,护城河明晰,土城墙依然,面积达23万平方米,是江西省保存最完好的古城址。它何年所筑、为何而筑,与名的“西汉十八县”之一的庐陵县有何渊源?  相似文献   

12.
最近《北京晚报》与西单赛特商城联合选出“我最喜爱的北京新八景”:中华世纪坛、大运村、四环路、东方广场、朝阳公园、中国科技馆,北京野生动物园、皇城根遗址公园。新八景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时代风貌.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3.
许智范  刘禄山 《南方文物》2006,1(1):103-112,85
民间契约文书包括民间契约和其他民间文书,可大致分为三类:(一)民事交往及经济交易中所订立的各式契约;(二)与各式契约活动相关的、民间收执的各类票据书证之类;(三)族谱、诉讼状、碑铭和家书之类的各类民间私撰文书。民间契约文书细致地反映了历史上民间生活的真实面貌,是官修“正史”之外的珍贵的“民间正史”。20世纪中期以来,其价值日益受到国内外人文学界的重视。江西民间契约文书存世数量较大,文书种类齐全,内涵丰富,真实、细致地体现了江西的地域特色和历史特点,是一座丰厚的学术资源宝库,具有重要的发掘价值。  相似文献   

14.
到了洛阳 ,不游览“洛阳八景” ,实属憾事 ,明代沈应时等曾写过“八景诗” ,回味无穷 ,至今广为流传。其古“洛阳八景”有 :一、龙门山色 :龙门位于洛阳南山 ,为一断裂口。伊水中流 ,两岸对峙 ,形若门阙 ,古称“伊阙”。隋唐时 ,南山正与皇宫南门相对 ,故称“龙门”。以瑰丽的石窟艺术而闻名于世。伊河将“龙门”分为东、西二山 ,伊河上那大跨度的石拱桥蔚为壮观 ,如长虹卧空。山上林木葱郁 ,碧泉幽绝。唐代韦应物诗曰 :“凿山导伊流 ,中断若天辟 ,都门远相望 ,佳气生朝夕。”二、马寺钟声 :洛阳白马寺是中国最早的寺院 ,为佛教传入我国的第…  相似文献   

15.
王金昌 《百年潮》2011,(2):79-79
2010年11月,我在江西赣州发现一本1974年1月记完封存的“记账凭证”,里面夹有3张1934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借谷证”和1张1973年10月的“还谷证明”。  相似文献   

16.
民间歌谣多种多样,有的咏史,有的抒情,有的叙传奇故事,……不一而足。唯独纯粹颂景的民间歌谣,确属少见。但镇远民间就流传这类歌谣。本文拟就镇远民间传颂的《镇远八景歌》与《湃阳八景歌》(以下简称“两歌”)以及与“两歌”背景有关的文化现象作一初步考察和分析。一、歌词内容镇远八景歌: 白米倒斗府后坡,月照松溪永不落。吉祥挽转金钱水,香炉岩下白浪多。五老山前施号令,二仙得道奕棋乐。文德关前云梯路,祝圣桥唱太平歌。 (氵舞)阳八景歌: (氵舞)阳黔重镇,繁华多名胜。境接东西有八景:南宾五老,北拱二星;山势起伏何虬径!婷婷千重翠,松溪夜月明。迢迢一带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末。广东曾出版一册《羊城八景古今诗画集》。该书汇集古今名人诗、书、画、篆刻于一册。可称洋洋大观。书内收有明末清初画家高望公所绘的羊城八景图八幅,计有金山古寺、珠江秋月、石门返照、景泰僧归、蒲涧濂泉、白云晚望、大通烟雨、波罗浴日八景,其中末幅波罗浴日在“文革”中失去,后由今人刘仑补画。又有今人唐云据谢志峰兄弟所藏木刻版再创作的清代另一组羊城八景图,计有  相似文献   

18.
六旬以上的筑城市民,大都习惯把游黔灵公园叫做“玩黔灵山”。这个“玩”字,并非是随口而出。黔灵山的著名景点,素有“黔灵八景”之称。自清代到新中国成立,“八景”之名虽时有变动,幸名变景存,虽然近二十年来新景点的出现以及旅游娱乐设施的增多,把有的景点破坏了(如冲浪设施把“三岭湾”景区破坏了),但多数景点完好无缺,风采依旧。只是宣传不够,游人多有不识罢了。  相似文献   

19.
张廷银 《文献》2003,(4):36-47
"八景"是中国地方志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构成.然而,历史学家们对它的评价却一直非常苛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本文拟在大量文本调查的基础上,从八景的文化意义与史料价值的角度,提出初步的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历史上,从明初便开始了一场规模浩大的人口大迁移,到明末清初更达到高潮。这场人口大迁移是由两句话概括而成, 即:湖广填四川、江西填湖广。四川诸多县都曾做过关于“湖广填四川”的数据统计,湖北却没有“江西填湖广”的记录。江西填湖广,都填到哪儿去了呢? 武汉历史文化的渊源常可以在作为地方历史大事记的地名里探寻得到。那些被正史遗忘且尘封多年的民族迁移史竟然也从地名中一个接一个地冒了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